別只看虛實結合,聊聊AR及其設計

2020-12-1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AR技術是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信息疊加到用戶所在的真實世界的一種新興技術,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個技術特性: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註冊。本文作者圍繞AR及其設計,談了談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NUI,Nature User Interface的縮寫,直譯是自然用戶界面。這裡的用戶界面,不單單指人在與機器交流時所見的部分,還包括所有與機器交流時可感知到的部分。觸控、眼神、語音、手勢等等,都是自然交互裡所研究的交流手段,我們也可以將NUI稱之為Nature User Interaction。

如果說,NUI(自然交互)是探討如何讓機器回歸自然,遵循人類數萬年歷史遺傳下來的,與事物自然而然的交流規則,那AR技術和隨之而來的AUI,就是其中一個答案。

這裡有2個概念:AR和AUI。

AR,就是我們常說的增強現實,是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信息疊加到用戶所在的真實世界的一種新興技術。

我在之前的分享裡,一直引用的是Ronald Azuma對於AR的定義:「一種以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註冊為特點,利用附加的圖片、文字信息對真實世界進行增強的技術。」

這裡面最主要的是三個技術特性:虛實結合、實時交互、三維註冊。

虛實結合:屏幕的虛像要和真實世界有聯結,這是AR區別於VR的關鍵。這個特點回答AR看起來是什麼樣子,也就是它是誰的問題。實時交互:提供人與虛擬增強世界的實時交流反饋。這個特點回答AR能提供什麼,也就是它的發展是去往哪個方向。三維註冊:計算機能夠獲取其與真實世界位置和姿態關係。這個特點回答AR怎麼解決自己的位置和這個真實世界的關係,也就是它處於世界中的位置和姿態。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簡單回答了AR 它 「是誰,來自何方,去往何處」的定義了。

我並不是說Azuma的這個定義就一定對,只是說它是我現在看到的最好一個答案,至少,Azuma在回答這三個問題。

作為哲學的終極三問,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還沒有得到過答案。對於AR來說又何嘗不是呢?我覺得,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發展和探索AR技術,其實無外乎也是在尋找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給出這個定義的Ronald Azuma,從八十年代在加州大學讀本科的時候就開始了他對AR的探索,後來在北卡大學讀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生和博士。作為AR的先驅者,直到現在也沒有停止他對AR的探索。

作為一名設計師,為了能夠更好的去做好AR領域的UIUX設計,我們需要對上述三個技術特性都有比較深的了解,但是首當其衝的還是第一個特性:虛實結合。

虛實結合直接關聯到我們設計師最直接接觸的設計要素:用戶界面。而用戶界面的後面,是兩種AR顯示技術方案。

第一種是視頻顯示方案(Video see-through)

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我把它定義為「讓用戶通過攝像頭捕捉的畫面來觀察虛實疊加後的場景。」 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你看得是攝像頭合成的畫面,現在比較普及的,很多手機上的AR應用就是這種,用戶觀看的依然是屏幕,只不過是攝像頭實時拍攝的畫面和實時疊加的虛像畫面的合成。

圖片來自Google ARcore介紹視頻

很顯然,這和我們真正期望的自然交互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希望看到的一定是由我們眼睛直接觀察到的,帶有虛實結合的世界,而不是藉由攝像頭來看世界。

第二種光學顯示方案(Optical see-through)

顯然,它就更滿足我們的希望。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我把它定義為「讓用戶直接觀察到疊加了虛擬圖像後的真實世界「。

從技術上來講,它是將顯示器上的像素,通過一系列光學成像元件形成遠處的虛像並投射到人眼中。如果我們對AR有所了解,看過Hololens的宣傳片,甚至親自體驗過,那麼會對光學顯示有更直觀的觀感。

圖片來自Microsoft Hololens2介紹視頻

相比起第一種方案,它更具有前瞻性也更讓人期待,然而到現在為止,這種方案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技術層面也還處於一個叢林階段,需要不停的探索,踏出一條通向未來的路,就和充滿了未知的挑戰和機遇的叢林一樣。

AR設備的光學顯示系統通常由微型顯示器和光學元件組成,顯示器提供顯示內容,而光學元件負責疊加。

圖片來自SOHU《一文看懂主流AR眼鏡的核心顯示技術光波導》

可以看到,由於AR需要同時看到虛像和真實世界,屏幕UI是不能被用戶直接看到的,而是通過光學元件形成遠處的虛像,再和真實世界一起進入用戶的視線,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所知的虛實結合畫面了。

為了區別傳統意義上用戶可以直接看到的屏幕UI,我給了它AUI的縮寫,Augmented User Interface,也可以理解為Augmented User Interaction,是由於AR技術所帶來的全新的用戶界面和用戶交互。

如果說,NUI是探討如何讓機器回歸自然,遵循人類數萬年歷史遺傳下來的,與事物自然而然的交流規則。那AR技術和隨之而來的AUI,就是其中一個答案。(→ 設計新趨勢?看人機互動發展新階段)

雖然,這個答案給的非常模糊,但它至少代表了一個探索的方向。

那為什麼要特意提出AUI這個概念,而不直接說AR的UI設計呢?

首先,我認為AUI最大的特點是在這樣的界面裡,用戶對深度有很直觀的感知,這種深度不同於屏幕UI裡單純用投影、遮擋帶來的前後感覺,而是能夠帶來距離感的深度,是能帶給用戶遠近感覺的。

也就是說,AUI應該是指有視覺或者確實深度信息的虛實結合的用戶所見界面。是需要至少處理一種深度信息且和真實世界結合的用戶所見界面。

視覺深度:就是指我前面所述的視頻顯示方案(Video see-through),在這種方案下,虛實結合界面雖然給用戶帶來遠近感覺,但仍然只是視覺層面的,這個畫面本身只是合成的視頻流。確實深度:就是指我前面所述的光學顯示方案(Optical see-through),虛實結合畫面帶給用戶的遠近感覺是有確實距離的,我眼前的世界是一個真實和虛像疊加的新的世界,而不再是攝像頭裡的世界。這就是我提出AUI的第二個原因:在光學顯示方案下,用戶不再有屏幕的感覺,而是一個真實和虛像疊加的新的世界。

AUI這個概念所想要劃分的興奮和期待,正是是因為AUI設計師最終要去設計的是一個新的環境。是用戶所見界面,而不是用戶界面;是一個真實世界的升級,而不是替換掉真實的VR環境。

這個新的環境,讓人(用戶)的能力無限擴大,從而令AUI設計變得令人興奮和期待。

而有一點和屏幕UI階段的設計是一樣的,AUI只是一個觸點,是它所有的特點構成的一種未來界面形式,它本身並沒有什麼足以稱之為「全新」的地方,是這些特點的賦予,才讓AUI界面這個觸點變得令人興奮和期待。

這些特點,又可以被簡單的分為AUI界面本身(Augmented User Interface),以及AUI所能夠產生的用戶交互(Augmented User Interaction)。

關注這些特點和彼此關係之於用戶的作用,就是我們以設計師的視角,幫助探索AR它 「是誰,來自何方,去往何處」的過程。這個過程,是NUI探索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千萬個探索人之一,尋找未來機器與人類關係的過程。

本文由 @林影落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我是玉雕師,晴綠底翡翠《綠度母》,虛實結合的設計太完美了
    今天小編與玉友分享一件晴綠底翡翠《綠度母》創作過程,一起來欣賞玉雕師用虛實結合的雕刻手法營夢幻的畫面。先看料子,料子種水非常好,底色晴綠,片料完美無紋裂,雖然有少許白棉,但無傷大雅,屬於好難得的好料。像這類種料子做素工件可以取平安扣或者如意、葉子等;做雕件取材觀音、佛等人物或做意境主題都不錯。經過溝通,寶主意向請一尊度母。
  • 匯鴻集團:將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參展廣交會
    匯鴻集團:將線上線下「虛實結合」參展廣交會 2020
  • 秦觀的一首浣溪沙,虛實結合,貌似句句寫景,其實卻字字寫人
    虛實相映是古詩詞中常見的藝術手段,也是客觀事物在文藝創作上的體現,古代很多詩人喜歡運用這種創作技巧。比如,唐代詩人王維就很喜歡寫景,卻句句令人動情。比如他的《鳥鳴澗》,作者用「桂花、空山、明月、溪水」等意象,虛實相生地構造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春山夜景圖,令人沉醉,也充滿禪趣。
  • 營造虛實關係!讓設計作品更有看點
    文/李小健 虛實原則作為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可以創造出一種意境美和生動的意趣性,我們可充分運用虛實辯證關係,來達到突出主題、創造氣氛、影響氛圍、緩解疲勞、引導視覺流程等,更高速快捷的使受眾理解設計主題內容。圖形和文字都是典型的視覺形象語言,而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承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太極拳虛實一例
    這才是太極拳虛實的正確劃分。虛實皆為身體的能量來源。純肢體的物理運動皆為實,不在於你放上了多少身體的重量。純實體的運動只能稱為力,這個力一但有了方向或其它原素就表示有了意識的參與,虛實結合,就成了勁。就能作功。這樣說普通人在生活中就是虛實結合的。只是比較基本和粗糙而已。太極拳強調虛實結合,一是因為虛實結合本來就是人的本能,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同時又對"虛實結合"提出了高中又高的要求。
  • 關於一張照片虛實你會遇到的問題
    我們知道大光圈(其實長焦距以及近對焦也行)能實現虛實結合的效果,這就是利用景深控制的虛實結合。景深表示,焦平面(你對焦點所在的平面,這個平面和你的傳感器平行,整個面上的東西都是被對上焦的,都清楚)前後一段看起來清晰的範圍。景深範圍內就是清晰的,景深範圍外自然就是模糊的。關於景深實在不懂的,看看這篇文章:如何實現背景虛化?
  • 動畫創作在虛實之間——從《未麻的部屋》看日本造夢大師今敏的...
    「じゃ、お先に」「那麼,我就先走一步了」——紀念今敏逝世十周年「那麼,我就先走一步了」——2010年8月25日,今敏導演的博客裡只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十年前的今天(2010年8月24日),日本著名漫畫家、動畫導演今敏因胰腺癌逝世,享年47歲。
  • 聊聊只狼boss戰設計(二)從弦一郎說開去
    上次分析了櫻龍的boss戰設計,櫻龍的boss戰設計屬於大型boss類型設計,弦一郎屬於常規boss裡面設計得非常出色的一類,並且這種體型boss在各類動作遊戲裡都比較常見,大部分只狼的普通怪物,精英怪,boss都是這種類人體型大小的,所以就以弦一郎為代表聊聊這類boss的設計相關。
  • 《數碼寶貝相遇》基爾獸ar召喚方式分享 基爾獸ar怎麼召喚
    ar基爾獸 各位小夥伴們只... 在數碼寶貝相遇手遊中基爾獸該怎麼用AR召喚呢?在數碼寶貝相遇手遊中基爾獸一直是不少小夥伴們都想獲得的戰鬥型數碼寶貝,那麼不清楚該怎麼召喚的小夥伴們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 《歲月的童話》:一部溫暖治癒的人間小品,虛實結合的生活大賞
    虛實結合是一種很常見的電影拍攝手法,通過回憶與現實的結合以求達到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影片的中心思想,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或者思考。當然,不同的導演也會通過虛實結合來貼上自己專屬的標籤,就像日本著名的動畫大師宮崎駿。他就很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虛實結合的手法,而且在上面貼上「環境保護」或者「反戰」等這樣宮崎駿風格的標籤。
  • 知識論——論事物的性質及其運行和運用的原理<三>
    在宇宙誕生之前,宇宙萬物的性質及其運作和運用的原理(也就是知識)就已經在那裡了,所以說,知識本存,沒有起源。當然,也有可能知識是極其微小的物質顆粒或者知識是半物質之類的東西,不過目前我是不大接受這兩種說法的。2、知識的演化。
  • 寫景作文:虛實結合才是「兩條腿」走路
    最後獲得第一名的畫面是這樣的:在一個夏天落日的黃昏,一位官人騎著馬,馬兒疾馳,馬蹄舉起,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翩翩起舞。那麼,它妙在哪兒呢?可見,有實有虛,虛實相生,能極大地拓展讀者的想像空間。同樣的道理,寫景的文章,如果一味注重寫實、忽視寫虛,就少了味道,少了情趣。只有虛實結合,文章的內容才會更加豐滿,更具感染力。所以我們說,虛實結合才是「兩條腿」走穩步。
  • 太極拳的虛實變化
    松空時會感覺到身體舒適,而虛空時,身上同樣是舒適的,但會清晰感覺到有一種看不見的靈動內勁存在,比如說,我們練手上的虛空,有時會非常明顯地」看」到手上有一層似霧似雲的東西存在,而且,這個東西非常實在,能隨時為我所用。如果單講鬆柔,是沒有這種體會的。
  • 高德地圖ar功能在哪裡設置打開 ar實景導航怎麼打開使用教程
    高德地圖ar功能在哪裡設置打開 ar實景導航怎麼打開使用教程  很多人在駕車時,即使開著地圖導航,可能也會在立交橋上認錯路口,在高速路上錯過匝道,或者不知道該何時併線…… 對這些 「看不懂」2D 電子地圖的人來說,AR 導航的出現或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 碰碰狐:用 AR 特效和 AR 廣告引爆熱度
    當然,也結合了音樂[8],讓兒歌變得簡單有趣。家長和孩子們可以試著唱一唱,並加入 #BabySharkHandWashChallenge 話題討論。這一話題已經在醫生[9]、護士[10]和消防員[11]中獲得了廣泛關注。為了擴大在特定目標市場的宣傳力度[12],碰碰狐製作了一個 AR廣告[13]。
  • 向背關係和虛實結合怎麼在書法中體現?九成宮第63個缺字「推」
    #12月跨年衝刺計劃#首先我們看一下主要進行了以下兩個方面的思考:第一,體現向背關係;第二,銜接的虛實結合。第一,「推」字第二畫豎鉤和第五畫豎之間的關係處理:我們原本想把「推」字的第二畫豎鉤寫得更含蓄一些,但是我們考慮到歐陽老先生用筆的特點,所以我們在處理
  • 怎樣理解「處處均有一虛實」?
    虛實在太極拳運動中是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在運動中,總是某一群肌肉收縮,另一群肌肉同時放鬆,缺少那一個對立面也不能完成運動。所以,在太極拳運動中無論上肢、下肢、軀幹以及身體各部都存在有虛實,「處處均有一虛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 野釣虛實結合打窩誘魚快,避免有魚釣不到,謹記2點錯誤不要犯
    不管是買來的還是自製窩料,虛實結合,才能很好地,快速地起到誘魚留魚作用,我們也要有針對性地根據目標魚去選擇窩料。在野釣中,不管你是用手拋還是利用打窩器進行打窩,避免有魚釣不到,謹記這兩點錯誤不要犯。虛實結合,把餌團打的鬆散一些,這樣入水聲會小一些。不管不顧的大餌團打下去沒問題,但前提是你一定要有充分的時間等待再次聚魚,有這時間不如控制下窩料的入水狀態,多釣兩條魚不香麼。
  • AR新聞互動敘事的表達形式與故事建構
    2018年,《紐約時報》在開發了引導性AR作品「榮譽盒體驗」之後,陸續在冬奧會賽事、富埃戈火山噴發、泰國足球隊救援③等報導中嵌入AR組件,當滑鼠滑動到文章的特定位置時,用戶只需用手機攝像頭識別現實世界中的任意水平面,即可體驗關鍵AR元素。從3D模型構建,到模擬新聞現場空間,《紐約時報》作為探索AR新聞故事的先驅,在一系列AR新聞作品中根據新聞內容需要探索不同的AR媒介應用方式。
  • 讓我來扯扯電影聊聊設計!
    作為一個有強迫症的設計師,看電影當然不能單純的看了一定要學點什麼!今天咱們就來扯扯電影聊聊設計,給片荒時期的小夥伴們介紹一點既好看又能學到設計知識的電影,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裡給我推薦點好看的電影。咱們開始吧,也歡迎小夥伴們免費訂閱、點讚、評論轉發我們的節目,每周三都有圖文乾貨,幫你成為改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