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壹
一眼看去,《瞄準》的主創陣容其實有些奇怪。此前創作重點在現代懸疑題材劇的導演五百,陳赫第一次飾演反派一號殺手,從搞笑綜藝咖變成了冷笑的笑面虎殺手……
但從實際效果來說,在諜戰劇這個類別裡《瞄準》應該是2020年最讓人驚喜的一部作品了。之所以是驚喜而不是優秀,是因為在諜戰劇逐漸陷入自我重複、口碑熱度漸漸落後的市場情況下,《瞄準》確實找到了一條新的創作方向,讓觀眾看到了點「新東西」。
諜戰劇的魅力和創新困局
從電視臺到網絡時代,諜戰劇能一直穩居國產電視劇的常青題材,是有其一貫的內在邏輯的。
相較於現代懸疑劇,諜戰劇有有年代和戰爭背景、政治鬥爭,有人性的勾心鬥角,也有英雄人物的熱血肝膽。而相較於正統的戰爭劇和年代大劇,諜戰劇又更「好看」——
有身在敵營、心思縝密的潛伏英雄,像《潛伏》中的餘則成、《暗算》中的錢之江、《風箏》中的鄭耀先;又或是身懷絕技仿佛漫畫超級英雄一般的民間高人,如《紅色》中的徐天、《暗算》中的阿炳。正面角色如此強大,反派角色也要擁有足夠的力量甚至人格魅力,才足以營造出強大的戲劇衝突。相對老派風格的諜戰劇中《暗算》中的代主任、《風箏》中的「影子」、《面具》中的丁戰國,新派諜戰劇諸如《偽裝者》中的汪曼春,《麻雀》中的畢忠良,為那些「英雄式」主角安排旗鼓相當的對手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魅力的主角和旗鼓相當的反派,邏輯嚴密懸念頻出的故事,再加上時代敘事下的風雲變幻,這些諜戰劇中的特殊人物和隨之而來的驚心動魄的故事,似乎能永恆地吸引著一大批受眾。
但隨著影視劇市場發展壯大,觀眾審美變遷,以《暗算》《潛伏》為代表的老派「諜戰片」已經很難再拍出新意了。同樣的時代、近似的人設和相差無幾的矛盾衝突發展,最終往往是在重複中完成對既有受眾的收割,很難在當下的內容市場中獲得更多關注熱度。近年的《天衣無縫》《光榮時代》《勝算》基本都存在這樣的問題。
而隨著柳雲龍等老一輩「諜戰專業戶」逐漸老去,扮演「潛伏特工」的合適演員似乎也更難尋找,2020年暑期《局中人》主演張一山被群嘲,就是這一現象的反饋。
讀娛君認為,諜戰劇發展的問題是在「年輕化」的進程中迷失了方向。諜戰劇的年輕化、娛樂化創新,大概始於2015年的《偽裝者》,正午陽光啟用了胡歌、靳東、王凱組成的主要鐵三角男性主角,注重年輕和顏值並加入更多情感因素,諜戰劇以往被視為「男人劇」的標籤有所鬆動。《偽裝者》取得熱度和口碑的雙重成功後,《麻雀》《紅薔薇》《驚蟄》《局中人》等劇基本走上同一方向,但取得的口碑卻沒有一部能靠近《偽裝者》。
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胡歌、靳東在《偽裝者》中奉獻了個人上佳的演技水平,《偽裝者》的劇本和導演李雪的掌控能力,《麻雀》等劇在不同方面都有所不及。但讀娛君認為根本的原因在於,這一批「年輕化」的諜戰劇,其實並未在模式上走出老派諜戰劇的「圈圈」,其本質是用演技尚且不如柳雲龍等人的年輕新演員講基本相同的故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新觀眾,但這樣的新鮮感並不能長久。「不溫不火」成了近兩年《諜戰劇》的常態。
節奏、人設、細節,《瞄準》開了個好頭
《瞄準》之所以讓人驚喜,是因為它在類型創新上找到了很好的方向。《瞄準》準確地抓住了傳統諜戰劇中引人入勝的精髓,同時用「城市狙擊」這樣的嶄新概念,用快節奏的敘事加以重新包裝,最終才營造出了刺激、新穎的觀劇體驗。
傳統諜戰劇的故事一般貫穿主要人物一生。從某個高光時刻開始,到時代變遷之後的下落結局,用一個大事件作為主線,中間用零星的事件填充起來。但《瞄準》的特點在於快、緊,前幾集的故事全部集中碼頭狙擊事件,時間線擠壓到一兩天之內,期間故事節奏發展跌宕起伏。
黃軒所飾演的蘇文謙雖然在第二集中就已暴露真實身份,劇情的緊張刺激卻不受半分影響,期間小事件環環相扣,主要人物一一登場,不囉嗦、沒廢話、不談戀愛——《瞄準》是選擇了一個「集中」的敘事方式發力於一點,爆發出很大的信息強度,讓觀眾自發跟隨劇情發展。這種「專注」也與片名《瞄準》傳遞的感覺相符。
《瞄準》更細一步的創新在於對「城市狙擊」這一概念的運用——從火車站事件開始,《瞄準》用極其細膩的方式呈現了城市狙擊的特殊複雜,公安專案組的調度小到每一個地理空間,曹必達的信心不是沒有來由,但行動最終失敗,還被水母組和蘇文謙一一指出問題所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安排懸念感極強,情節也隨之驚心動魄。
在人物設計方面,《瞄準》將雙雄對決的壓迫感做到了極致,黃軒飾演的蘇文謙和陳赫飾演的池鐵城本就是黃金暗殺搭檔「水母和牧魚」,第一集的懸念其實就開始渲染蘇文謙的超群狙擊能力,僅憑一個彈弓遠距離擊中葉冠英手肘,在遠處槍手暗殺之前讓葉冠英鬆手,救下小孩;而另一邊,池鐵城到場後得知徒弟受挫不怒反笑,在後續的玩彈弓和鐘樓狙擊中也顯示了同等水準。
蘇文謙和池鐵城兩人的掩飾身份一個是木雕師一個是西點師,外表一個是沉穩普通一個是個性張揚,一個隱忍著重新取名叫「思過」,一個在看到蘇文謙為救再次被捕時說「婦人之仁」。兩人的能力近乎誇張,個性對比也極其強烈,但並未形成一種「浮誇」的影視作品氣質。讀娛君認為,除了黃軒和陳赫的表現之外,這要歸功於該劇對道具和場景細節的重視,才營造出了可信的「真實感」。
如蘇文謙兩千塊錢的木雕、二十萬元的白雪公主蛋糕,看似金額誇張,實則與歷史吻合。第一套人民幣發行於1948年12月1日,當時法幣、金圓券等貨幣均陷入嚴重通貨膨脹中,人民幣也設置了最高達5萬的大面額,1955年2月的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時對第一套進行收回時,比例是10000:1,也就是說二十萬的蛋糕其實相當於第二版二十元,再換算當時人民幣的購買力,這個物價設計十分合理了。此外劇中出現了傳真機、步話機、白雪公主這些看似穿越的事物,但觀眾一搜索基本發現事實上這些事物的確在1949年6月之前就已經問世並進入中國,更凸顯了製作方對細節的重視。
結語:
《瞄準》開了個好頭。目前該劇豆瓣評分7.6,東方衛視、浙江衛視雙臺播出,10月10日收視率達到2.071%、1.909包攬前二,此後收視率也都在1.5%以上,燈塔熱度12到14日排在日榜第二,15、16日上升至第一,基本有了口碑、熱度雙收之勢。
但可能包括讀娛君在內的許多觀眾存在的疑慮是,這部劇有57集之長,而前幾集備受好評的風格在於情節上的極度緊湊、驚險和邏輯上的嚴密,後期拖沓甚至爛尾的風險很大。
此外,黃軒表現只能說穩定,陳赫雖然突破很大,但他為展現「笑面虎」採取的時不時「呵呵」的表演方式,總有些讓人想起他的綜藝生涯,這對部分觀眾而言可能有些出戲。楊採鈺飾演的歐陽湘靈、李溪芮飾演秦紫舒在前期戲份不多,但自第二個大事件展開後,劇情漸有放緩節奏講往事趨勢,她們的表現以及劇情對這兩個主要女性人物的後續安排,恐怕會很大程度上影響這部新諜戰劇的最終口碑。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