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討論過,科比何以難防。
皮爾斯曾經比較科比、麥蒂、卡特、甜瓜、勒布朗。
麥蒂是小前鋒身材裡的組織後衛,投籃起跳點高到你蓋不到,所以你總得琢磨別讓他進入投籃位置。
卡特是投籃起跳很快,同時第一步驚人,所以特別需要在意防守的尺寸。
勒布朗壯而又快,而且一個肩膀就能卡到身位,而且左右手全能,不停的身體接觸也讓你疲倦。你可以嘗試讓他跳投。
甜瓜是個獨特的傢伙,又壯,又能投,而且襲籃的步伐很好,而且在任何點都能投籃。這讓他難以取捨。
而皮爾斯說科比:
他有別於其他人的,在於他的殺手氣質。他會無休止地反覆來搞你,從一切可能的角度,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搞你。
——皮爾斯曾經防到科比47投17中投出NBA單場30鐵的記錄,但他還是認為,科比是最難搞的。
我們旁觀者看的是分數,當事人在意的是技術和體驗。
巴圖姆剛去開拓者時,麥克米蘭教練簡單告誡他:
防麥蒂?防他強投;防勒布朗?限制他突破;防科比?「祝你好運。」
科比中年後自號「黑曼巴」,就自豪在「黑曼巴蛇可以急速完成一系列動作」。
我很喜歡舉的一個例子:
2006年對太陽系列賽第五場,科比一度左右腰換著打,有段時間巴博薩防他,被他摧毀了。
一個最典型的球是這樣的:
乍看,像是科比在抽風。
但您注意一下科比的手和腳。
科比左腰卡住身型要位,壓制巴博薩。
球傳過來,科比跳步接球,落地的同時右腳往後一拉,卡身位。
巴博薩立刻跳後一步,防科比右肩翻身,重心向右了。
科比背身接球在手,左腳中軸腳,右腳立刻旋轉,左肩直接翻身面筐;巴博薩剛撤了重心,發現科比面筐了,急忙再右腳上前。
科比一個輕微的投籃假動作,立刻放下;巴博薩上步補位,發現科比投籃只是假動作,且左腳稍微在右腳前,不適合起跳,於是重心放下,防科比右手運球突破。
結果科比直接連一個平步強行起跳,空中調整身位,右肩前左肩後,中投。解決。
非常細微,非常之快。
你如果只看比賽,只來得及看到科比背身接球右腳往後一點,一個轉身右腳再一點,中投。一氣呵成。短短3秒,三到四個假動作一氣呵成。
招式一個個分解開來,誰都會;但他能一口氣完成這些:速率、精確度、細節。
這就是所謂的「黑曼巴蛇能以高速完成所有動作」。
你只看巴博薩的動作,會覺得他仿佛抽風:科比就這麼一轉身,你手舞足蹈的幹嘛?
——那是被科比細碎的小動作,折磨怕了。
就像皮爾斯說,防早年卡特和麥蒂,如果他強投遠射,你只會感嘆自己又放空了一步。但對科比這種,你防得沒問題,他還是可以一系列動作把你拆解了。
今天想說的,是這個投籃。
那一代過來的人,都說麥蒂的強投有特色:生拔,強起,在你頭頂投。比你高,比你快,防不住。
後來杜蘭特的投籃,也是如此。
科比的強投,則是另一個路數。
上頭說了,巴博薩之所以會在一瞬間放鬆警惕,是因為科比站的,左腳前右腳後。
投過籃的都知道,這樣很難起跳發力。
大多數右撇子投籃手都是雙腳站平,右腳略靠前,這樣才能保持投籃時雙肩面筐啊。
突破和三威脅防什麼?防腳。
根據對方是順步還是交叉步,變換腳的姿勢,儘量不要轉胯,不然就是直接被突。
根據對方的投籃能力,選擇細緻的步伐變換。
像一個人左腳前右腳略後,這是個交叉步前置,但不利於投籃;如果對方居然還他媽可以投籃——那就沒法子了。
科比卻可以出手。
大多數投籃手出手前,會有個兩腳站穩,甚至小跳步動作。
但科比無所謂。什麼樣的情況,他都能強起,在空中強行扭轉到雙肩面筐。
甚至還有這樣的球,注意起跳時兩條腿的間距:
投過籃的都知道,這樣大跨步之後居然起得來,居然還能保持平衡,轉到雙肩面筐,簡直不對勁,也難怪對手防不住:
這就不是常人會做的選擇。
所以我一直說,科比是NBA史上最強的中距離tough shot maker(高難度投籃手)。他並不總能擺脫出好機會,但在「沒啥機會強行幹他媽一下子」方面,他是無死角的。
對手不是不防,而是「這傢伙站這樣總不能真的跳起來空中扭著投吧,還是防他突破吧——媽的,真的就扭了!」
我一直都說,科比投籃選擇是有問題,導致打鐵不少,但換個角度:如果不看他的總命中率,而是具體看他每個區域的辦法,他的確防不死。
2007-10這三年的季後賽,科比在籃下命中率:63%、59%、55%。
3到10尺命中率:64%、41%、52%。
10到16尺命中率:50%、45%、48%。
16到23尺命中率:42%、46%、44%。
是所謂無死角。
任何地方都能投,而且都起得了手。沒有哪一環是「對科比你就放一個堵一個」。
您一定注意到了,科比這個強行扭身起手,有個右腳踢的動作。
科比自己在2014年輕描淡寫地說過,那是學獵豹。他看《Discovery》,發現獵豹高速奔跑時,也會靠尾巴維持平衡。所以:
「我能用右腳當尾巴,對吧?」
所以他(和麥蒂)的剪刀腳,都算是「隨時隨地可以強行投籃」的後坐力吧。
話說,又是黑曼巴,又是獵豹,真是動物世界……
雖然這裡其實有個小小隱患:科比這種投法,許多都是左腳發力和吃力。如果您記得他2009-10季常規賽打板絕殺邁阿密那個球是怎麼起跳的,一定能明白這點。2013年他終於受傷倒下時,也是左腳。
但反過來想想,這種把雜技般的高難度投籃投成了日常,到第十七個賽季才傷,他的左腳,他的腰腹、胯和背,都是真了不起了。
嗯跑題了。
所以像科比這樣,不站位不瞄準強起走你的細節,只有他自己做節目時會在意。
因為那會兒不像現在,空間還小,投籃窗口窄。
而一舉手一投足的細節,數據表不一定記錄,電視鏡頭不一定捕捉得到,只有對手能感覺到。
這也是為什麼球迷會根據數據討論誰更強大,而球員們討論起最難防的對手時,往往會給出另一種答案。
因為許多動作,的確是要放大鏡看或親身經歷,才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