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易的基石
所說的技術,不僅指技術分析,更多指的是交易依據的體系,比如技術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宏觀面分析或其他某一範疇的特定分析。好的技術體系,是交易獲勝的基石。
沒有技術,交易會陷入盲目無序境地。而技術不過關,那麼交易的方向和策略、計劃,將失去穩定性和可靠性,交易者會不斷質疑自己、質疑一切。因此,好的技術可以使你的交易一開始就處於一個好環境、好基礎上,有一個好的開端。
對於日內交易者而言,資金流的監控、技術面的分析、短周期的執行力等是關鍵。所以,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來說,技術的關鍵點不一樣。
風控——牽住交易的繩子
這裡的風控指的是風險控制(止損、止盈)和倉位控制的綜合。沒有風控的交易(投資),無異於賭博。當市場不利於你的交易時,如果沒有風控,或者風控做得不好,後果難以想像,甚至你的資金會全軍覆沒。
由於交易方向不可能百分之百準確,因此對於錯誤的交易行為,止損是一道必要的風險控制屏障,可以阻止災難的發生,結束原來錯誤的交易。而止盈,則可以保存勝利果實,很大程度上避免利潤回吐。交易是一個高風險市場,進行倉位管理十分必要,它能使你的虧損儘可能小,使你的投資進可攻退可守。
有些投資者交易的正確率還是比較高的,但卻因為在錯誤的交易中不肯認賠止損,導致損失巨大,且遠超過正確交易獲取的利潤,從而總體交易出現明顯虧損。有時候,市場會因系統性風險,出現比較極端的大幅波動,如持續漲、跌停等,此時如果你的交易方向和市場相反且倉位較重,你就可能面臨暴倉風險。而如果本金損失殆盡,想要東山再起都沒有機會。
風控做得好,收益率回撤就會處於比較小的範圍,收益率增長更穩定,這對於資管產品來說尤為重要。
心態——持倉關鍵心理因素
盈利單拿不穩太早獲利了結,小幅虧損止損後價格往原交易方向飆升,頻繁交易持續虧損,不敢下單有恐懼心理等狀況,許 多投資者都曾碰到過。這些「心態」問題,困擾著多數的投資者。而一般投資者也把導致這些因素發生的因素歸結於心態不好。
事實上,心態好與壞,與上述的「技術」、「風控」有一定的關係。首先,不敢開倉(因前期的大幅虧損,開始有恐懼心理 ),這是因為你沒有一個良好的技術來支撐你的交易。其次,倉位控制在多少,涉及到風控問題,再次,持倉的過程對價格 的「再判斷」,其實就屬於「技術」活和風控相結合的過程。因此,心態其實一定比例上是要受到技術和風控影響的,而另外的 比例則歸於投資者自身的心理素質、價值觀和執行力原則等方面。
總而言之,技術、風控和心態是結合的,三者歸一,三者都做好了,才能真正使交易處於持續穩健的盈利狀態之中。
要想在交易中獲得成功,固然需要儘可能多的了解市場和交易工具,但是同樣重要的是,交易者也需要對自身進行了解。人類本性和心理學在市場和交易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記住成為贏利的交易者是一個旅程,而非目的地。並不存在只贏不輸的交易者。試著每天交易的更好一些,從自己的進步中得到樂趣。聚精會神學習技術分析的技藝,提高自己的交易技巧,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交易輸贏多少上。
只要自己按照自己的交易計劃做了應當做的交易,那麼就祝賀自己,對這筆交易感到心安理得,而不要去管這筆交易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賺錢了不要過於沾沾自喜,賠錢了也不要過於垂頭喪氣。試著保持平衡,對自己的交易持職業化的觀點。
不要指望交易中一定會這樣或者那樣。你所要尋求的是對事實的深思熟慮,而不是捕風捉影。
如果你的交易方法告訴你應該做一筆交易,而你沒有執行,錯過了一筆賺錢的機會,只能作壁上觀,這種痛苦要遠遠大於你根據自己的交易計劃入市做了一筆交易但是最後賠錢所帶來的痛苦。
自身的人生經驗塑造你對交易的認識。如果你做的第一筆交易就賠了,那麼你很長時間內不再涉足該市場,甚至一輩子也不碰那個交易品種的機率是很高的。作單賠錢和失敗給人帶來的心理衝擊要比肉體的痛苦更大,影響時間也更長。如果你不被一次失敗的交易所擊垮,那麼作單賠錢就不會對你產生如此消極和持久的影響。
正規大學教育中所學到絕大部分知識,並不能夠提供給你成為一名成功的交易者所需要的特定知識。要想在交易中成為贏家,你必須學會去感知那些大多數人所視而不見的機會,你必須挖掘那些對成功交易必不可少的知識。
盲目自大和因賺錢而產生的驕傲會讓人破產。賺錢會讓人情緒激昂,從而造成自己對現實的觀點被扭曲。賺的越多,自我感覺就越好,也就容易受到自大情緒的控制。賺錢帶來的快感是賭徒所需求的。賭徒願意一次次的賠錢,只為了一次賺錢的快感。
永遠牢記,無論贏輸,一人承擔。不要去責怪市場。賠錢為你提供一個機會,讓你能夠注意到交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不要針對個人進行攻擊。
成功的交易者對風險進行量化和分析,真正的理解並接受風險。從情緒上和心理上接受風險決定你在每次交易中的心態。個體的風險容忍度和交易時間的偏好,也使得每個交易者各有不同之處。選擇一個能夠反映你的交易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的交易方法。
市場是所有交易參與者的心理定勢的匯集。多空每日搏殺反映的是多空每天在想些什麼。一定要注意看每天的收盤價和當日高點和低點的關係,因為這反映出市場近期的強弱。
永遠不要僅僅因為價格低就做多或者價格高就做空。輕易不要去給賠錢的單子加碼。永遠不要對市場失去耐心。在做任何一次交易前都要有合適的理由。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
交易者需要去聆聽市場。要想有效的聽市場,交易者就需要對自己的交易方法加以注意,同樣,也要像關注圖表和市場一樣關注自身。交易者所面臨的挑戰是:去了解自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然後堅定地、有意識地去培養那些有利於自己交易成功的品質。
作為交易者,離希望、貪婪和恐懼越遠,交易成功的機會越大。為什麼會有成千上百的人分析起技術圖表來頭頭是道,但是真正優秀的交易者卻鳳毛麟角?原因在於他們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在自己的心理學上建立自己的交易策略,而不是分析方法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肯也說過,"我如果要花8小時砍倒一棵樹,那麼我就會花6小時把自己的斧子磨得鋒利。"在交易上,這一格言可以理解為:研究和學習十分重要。為了交易所做的準備所花費的時間要超過下單和看盤所花的時間。
絕大多數交易者都不如市場有耐性。有句古老的格言這麼說,市場會盡一切可能把大部分交易者氣瘋。只要有人逆勢而為,市場的趨勢就會一直持續。
股市每天有漲有跌,但問題是什麼時候會漲?什麼時候會跌?無人知曉。即使有各大技術指標坐鎮,但也會有鈍化或失真的時候,所以股票的買賣時機是很難掌控的。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投資前,必須在冷靜的狀態下分析,才能得出比較客觀正確的結果。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做到——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呢?
一、不要追逐熱門股
追漲熱門股下場只有一個——住進套房。熱門股一買就漲的活潑性實在讓投資者難以抗拒,然而正由於許多人不停的追逐,讓股價在短期內如期上漲。其實,翻開基本面可能已經脫離合理區很遠而不自知。這種將風險拋諸腦後,將目光鎖定短線利潤的做法無疑是「十賭九輸」。
對於市場已熟知的熱門股,投資朋友不要抱著短線盈利的心態。這種追高的投資風險或許有小利潤可圖,但損失恐怕一般人無法承受,大家都說好的股票最好不要隨便買。
二.不要聽小道消息
股市圈堪比娛樂圈,各種消息、謠言滿天飛,真假難辨。例如2006年底,油價由高點每桶原油77美元大幅滑落至50美元附近。有人說,油價還會再跌;也有人說,短期回跌至此已經修正完畢,很快漲勢再起。這樣的消息導致太陽能概念股漲漲跌跌,投資者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
股票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工具,即使專家從基本面、技術面分析得頭頭是道,也免不了各種投資風險,更何況沒有任何依據的「明牌」。
除非你就是主力,市場炒作的股票最好不要去買。即使開始讓你賺了點小錢,但只要最後一次不小心就會把你之前盈利吐回,甚至逆向慘賠。當股市名嘴都看好的股票,肯定有貓膩。
三.不要時時刻刻盯著盤面
成功的投資者大部分是不看盤的,如投資大師巴菲特擅長投資股票,但他從來不看盤,反而常常在街上閒逛。不看盤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心理幹擾,尤其是在股價大漲或大跌之時,這種情緒衝擊更大。決策非常容易受到盤面的影響,原先做好的決策,可能就在一時間全部翻盤,這樣臨時性的決定通常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遠離盤面,不要受到短線影響,否則投資會變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強迫自己不要在盤中掛單,或者讓自己很忙,忙到無法關心股票走勢,或者乾脆放下一切出去玩耍。
四.當眾人受市場情緒影響時,逆向操作。
「逆向操作」就是當大多數投資者因為股價由於某些原因大跌心生恐懼不敢投資時你買進,或是當投資大眾因為股價大漲,心生貪婪勇於搶進時,你賣出。
如果市場中大多數人看好上漲,此時會進場投資的人,早因為一致看好而大量買進,造成超漲現象。反之,如果大多數投資人,都認為股價會繼續下跌,此時想賣的人,早因為看壞而大量賣出,造成賣超現象。
股市起起落落,資金進進出出,每個進入股市的人都懷揣著同樣的發財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能通過股市實現財富人生,不再為衣食住行擔憂,不再為朝九五晚的工作累斷心腸。說白了,就是能夠實現財務自由!
芒格曾經說過「當人生走到某一階段,我決成為有錢人,不為別的,只為自由!」這也是股市芸芸眾生最終的追求。然而,歷史已經證明並一再證明,股市只是一個少數人賺錢的遊戲。七虧一平兩賺,是股市亙古不變的規律。大多數人成了失敗者,只有極少數的人通過股市獲得了財富人生。
一個小資金的投資人要想在股市做大,有以下幾點原則是必須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的。
第一原則:就是要立足企業,要看透。
立足企業,看透企業,就是要確保自己對投資的標的有深入的了解,最起碼你應該知道企業所屬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狀況,行業的競爭局勢和變化;你要知道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有沒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前景;你要知道企業的主營業務是什麼,有幾塊業務,各塊業務的增速如何,那塊業務潛力最大,那塊業務未來可能發展不太理想;你要知道企業的資產結構大致如何,家底有多少,資產負債結構如何,企業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類型,是現貨現款模式還是先貨後款模式,資產質量如何;你要知道企業的成長性如何,未來大致3-5年的增速能保持多少;你也要知道企業的盈利能力如何,毛利率、淨利率,股東回報率這些指標表現如何;你也應該知道,企業的現金流表現如何,資本性支出大還是小,企業是不是能通過自己的積累而不通過其他籌資方式就可進行擴張;你也大致可以估算一下企業的內在價值有多少,是高估還是低估。
看透企業是投資的起點,儘管相當難,但是也不是太難,就看你自己願不願意下苦功。優秀的企業都有優秀的基因,只要我們通過學習,總能識別出優秀企業的基因!
書山有路勤為徑,股海無涯苦作舟。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短期看與回報不成比例,長期看絕對是正相關!
第二原則:就是逆向,要善於利用市場情緒。
投資在本質上就是個逆向活,就是低買高賣。市場每天都會有波動,大部分時間市場的價格是不值得關注的,只有在鐘擺的兩個極點才是我們需要認真關注研究的時刻。這兩個極點就是貪婪和恐懼的極點,也是股市牛市的極點和熊市的極點。在極點的時候我們多關注,在其餘的時間儘可能多學習多工作。我們一定要把握住大周期循環的極點機會,這是你財富增值的最理想的時機。
同時,逆向投資對於短線、波段投資也極其重要。其核心就是跌得時候你要敢買,漲高了,人氣起來了,你要逐步賣出給他!
逆向對於投資極其重要,因為只有逆向,你才會拿到不可思議的便宜籌碼,因為只有逆向,你才會敢於在無人問津的市場中收集廉價籌碼,你才會買別人不買的,才會在別人不敢買的時候買,而這,恰恰是成就財富的基礎!
第三原則:敢於重倉,買的量要夠。
小資金要想做大,就要在看透企業看準機會的時候敢於重倉,這才能確保小資金迅速膨脹做大。否則,今天做個短線賺點買菜錢,明天虧個方便麵錢出來,進進出出算下來,除了交了手續費,最終一事無成。
投資就是重倉實踐的過程,要想讓財富真正增值,就要在看透看準的情況下敢於重倉。否則,蜻蜓點水,進進出出,淺嘗輒止,最終成不了事!
第四原則:要耐心,耐心才會聽到財富的聲音。
耐心是一個對投資人最重要的品質和心理素質要求,耐心貫穿於投資過程的始終,買入的時候要有耐心等待一個好價格,買入後的持股更要有耐心,不要淺嘗輒止;盈利後的持股更要有耐心,在成本極低的安全墊的保護下,要確保自己能夠平靜、理性的看待企業和市場。
回想自己這麼多年的投資歷程,無論資金投入多少,失手的時候幾乎很少,與其說我是看透了企業,不如說我是耐心贏得了勝利。因為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所在。因為我了解我自己,我熱門股追不住、概念股炒不了,成長股預測不了。唯一具有的優勢就是耐心。能夠持續的賺錢,源於我總能保持持續的耐心。等待一個好的底價,買入後耐心持股,直到股價表現過激的時候,才會動手收割。
投資並不難,難的是知道自己的優勢,並保持一貫。
在人的一生中,最可怕的就是毫無主見,搖擺不定,輕易放棄。一個人必須擁有主見,但卻不能帶有偏見。只有融合百家之長,以補自身之短,才能深刻明白到百家之長所處的弱點,才能知道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到底敗在哪個環節,而這些環節就都是細節問題,不是一句大道理就能解決的。
有一首民謠是這樣說的: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成也細節,敗也細節。
現實交易中,我們是不是經常見到這樣的人,一旦談交易的大道理,口若懸河,名人名言能倒背如流,名人的交易傳奇能說上三天三夜,但是一到實際中,帳戶是綠色的,資金還在不斷下滑。
為什麼市場中很多人屢敗屢戰,卻又屢戰屢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總是把交易的大道理停留在口頭上,常常是只見口號,經典書上的大道理都是對的,你也許能背誦很多交易的至理名言,比如「順勢而為」,「先生存,後發展」,「風險第一,收益次之」,「像像斷臂一樣止損」,等等,太多太多了,在當時而言,你認為你明白了他們的真正含義,你相信只要你照這些名言去做,你就能盈利。
可實際上,你背的大道理再多,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你依然虧損。道理不難,因為每一個大道理的背後,都隱藏了很多細節,而操作卻依賴於各種細節,包括何時該準確入場,什麼點位應該止損,什麼時候該離場,這些都是很細節的問題,大道理是不會告訴你的,特別對於高槓桿的 而言,時機尤其重要,兩三天的差距,就可以使你翻不了身,而這些都需要你在細節上思考清楚,而不簡單地背大道理就行了。
就如同大學的時候,在商學院上課,講的什麼如何管理、如何營銷,如何經營好一個企業,等等,大道理很多,聽起來蠻有道理,也很邏輯,但是當你真的去管理企業的時候,你會發現,大道理解決不了許多細節,大道理懂的再多,你的企業依然倒閉,依然虧損,管理一個企業,需要方方面面的細節,這些細節需要你在實戰中去積累,去思考,去不斷改善。
等到你把握了大道理背後掩藏的許多細節後,那時候你才會恍然大悟,「哦,原來道理是這個意思」,否則你站在當時,自認為理解了大道理,其實還是沒有理解透,還是片面的認識,所以即便你背熟了大道理,你的交易依然慘不忍睹,只有你解決了這些背後的細節問題,你才能真正明白這些大道理並不一定就是正確,他們的正確,是需要合理的背景、條件,你才能有針對的策略應對,此時,你才能真正理解這些大道理的適應環境、假設條件,也就悟透了這些道理。
交易的時刻,應該遵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原則,力求達到看到即能做到的程度。聰明的人,善於借鑑和洞悉他人的錯誤細節,看過後,能在心態上做到仿佛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程度,這都是需要關注細節。不需要經受『吃一塹』的真實磨難,就能達到『長一智』的切身體悟。
財富相對於時間長河及一個人的心性修為,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的。不論是交易還是人生,不論面對多大的困境,心態上都要承受得起,行動上更要拿得起,放得下。世間本沒有神,傳得人多了,也便成了神。其實古之賢哲,偉人,英雄皆是深知天命之人,也明白凡胎只不過是傳承思想和精神的軀殼罷了,而你要領悟這些深邃的思想,光懂大道理,你是不會真正明白的,大道理的背後其實是有許多的細節,需要你在生活中、思想中去積累,當你明白了這些細節,也就逐步明白了他們的思想深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