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和大家講一講故事編寫中的一些要點。
很多小夥伴會問我,說覺得自己的故事總是哪裡怪怪的,好像不是很合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讓故事變得合理。
我們首先要知道一點,結構是故事寫作中最重要的東西,基於結構寫作就像我們在拼樂高的時候需要照著說明書一點一點拼一樣,沒有這個說明書存在,你又怎麼可能把那麼多零件拼接在一起呢?
而結構首先要基於故事的調性、人物小傳、矛盾衝突等不可或缺的元素來設置。我們在設置結構的最初階段,需要先想清楚自己要寫一個什麼主題的故事,是一個愛情故事,還是一個懸疑故事;我們是要在過程中誤導觀眾並且暗示觀眾有些事情好像不是太正常?還是要通過事件來顯示他其實沒有那麼愛她?還是要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觀眾他有多麼的愛她。
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我們設置一個故事的基本調性和一個人物的基本性格來確定。其目的,就是讓讀者一上來就可以清晰地知道,這個故事的風格大概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故事最讓人好奇的點應該會在什麼方面。
調性和人物小傳的體現,在故事結構中往往靠前,我們通過幾個簡單的事件敘述,讓觀眾知曉人物,知曉調性,同時也能知道,之後故事的發展,大概會走向一個什麼地方。
第二個我們需要著重注意的點,就是矛盾的設置。
所謂矛盾,說白了就是我們想想這個故事裡有一把矛和一塊盾。故事的核心衝突,就是要讓矛去刺盾,而讀者真正好奇的,就是到底是盾會破,還是矛會斷。然而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用一支振鋼做的矛,去刺一塊用一張紙做的盾,好像誰都會知道誰會贏。
所以我們在設置結構的時候,一定要明確的知道,在這個故事裡,什麼是矛,什麼是盾,他倆到底是不是一定能碰到一起,他倆的勝負,到底會不會讓人感到好奇。
舉一個例子,一個小偷在公交車上偷了一個男人的一部手機,緊接著接到了男人老婆的電話,男人老婆在電話裡痛斥男人沒骨氣,是個廢物,小偷就良心發現,把手機還了回去。
在這個簡單的故事中矛和盾似乎都不是很突出,我們只是能隱約知道,矛盾應該是小偷到底要不要把手機還回去。不還回去是為什麼,而還回去是為什麼好像都不是很有道理。
然而如果我們把這個故事改成:這個小偷是因為實在沒錢吃飯了,被逼無奈才選擇偷手機,而接到電話之後,有跟隨男人觀察了他很久,發現他也特別不容易,可能這一次手機丟失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最後他思來想去,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把手機還回去。
這樣一來,矛和盾就都堅固了很多,也有了讓讀者繼續探究到底結果如何的動力。
總而言之,寫故事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很多,矛盾的設置還可以有更加豐富的方式,比如在一張薄弱的紙後面,放一塊堅實的盾,在一個矛的尖上,放一個鑽頭。
我們還是應該多進行訓練,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方式設置結構。當練習的多了,就能更自然的設置矛盾,設置結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