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移動版#近日一則關於「延時類錦囊【樂不思蜀】將移除遊戲」的消息在玩家群體間瘋傳,結果最後被證實為謠言,令小夜白白高興了一場。
謠言的源頭來自2019年「三國殺俱樂部聯賽(SCL)」中的一個小調整,官方就「2v2」項目的玩法特點,在【樂不思蜀】原有效果的基礎上,增加了「手牌上限為3」的描述。
我們都知道一般賽事中的機制調整,都會作為版本更新的前瞻。尤其是經由官方舉辦,權威性得到保證的大型聯賽,規則上的變化早晚會適應到正式版本中。
而改動的結果究竟會對遊戲環境產生怎樣的影響,先來看看【樂不思蜀】在遊戲中的處境。
標風時代裡,【樂不思蜀】是一張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錦囊,跳過一個出牌階段本身沒什麼可怕,但如果選擇權在敵人手上,就會陷入極度被動的處境。
沒有出牌的機會,就意味著不能及時回復狀態、使用裝備來鞏固防禦,並且伴隨著血線下降所引發的手牌上限減少,手牌所提供的回合外防禦也會被削弱。
因此「打殘貼樂」就成為了比較基礎的一種操作,比如你用的郭嘉,敵方孫權一直在「小制衡」龜縮防守,突然在某次摸牌後大肆進攻,稍微有點意識都會馬上明白,這小子肯定拿到【樂不思蜀】了。
玩家之所以會輕信這種謠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內容滿足了一直以來的期待,當前版本【樂不思蜀】的強度已經嚴重超標,早就該刪除或是進行重做。
隨著武將強度的整體拔高,遊戲節奏也在逐漸加快,以八人軍爭場為例,往往不到三輪勝負便已塵埃落定,人均行動時間不足2.5個回合。
那些超模強將每一次出手,都能對戰局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如此惡劣的遊戲環境,損失一個出牌階段的後果嚴重性不言而喻,【樂不思蜀】的限制性被進一步放大。
但軍八好歹是三方勢力的混戰,多少有點容錯率,禁止手氣卡的2v2排位模式,才是彰顯其噁心程度真正舞臺。
1號位的優勢一半都是來自可以先於敵人打出【樂不思蜀】,哪怕回合內沒有進行有效進攻,敵方也會在進攻牌與防禦牌的取捨問題上,難以抉擇。
特別是在開局時,因為其他情況下,你都能有意識地調整手牌,來預防被樂的局面,即使蓄爆也不會完全放棄防禦,只有第一個回合,開局手牌完全是隨機的,根本由不得你。
起手順、拆、防禦馬等高質量手牌,一旦被樂就只能白白棄掉,關鍵這牌還存在「墨菲定律」,別人被樂總是天過,而且越是殘局,命中率越低,雖然知道這是自己的錯覺,但情況確實如此。
在小夜看來,簡單加個手牌上限絕不可能達到平衡的目的,【樂不思蜀】的削弱思路其實非常複雜。
官方這版更像是為了降低運氣因素的影響力,讓對戰雙方有機會展現全部實力,使賽事更具看點所事實的臨時舉措。
不管怎麼改,這種搞人心態的牌還是刪除的好,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