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徐建青:四大因素...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國際金融報

徐建青教授表示,四大因素決定了疫情可能會持續發展。第一,病毒源頭依然不清;第二,是否存在中間宿主;第三,無症狀感染者難篩選;第四,局部性感染者不能形成免疫記憶,易感人群基數還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11月11日8時,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為5144.04萬例,其中新增12.68萬例,累計死亡127.24萬例,累計治癒3587.18萬例。中國以外累計確診5134.82萬例,佔全球99.82%。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疫苗話題熱度持續升溫。什麼樣的疫苗算是好疫苗?病毒變異以後,疫苗是否會失效?為什麼科研機構研發實力強,產品的開發進度卻如此緩慢?未來疫情會如何走?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2020上海絲路方舟建康論壇」作為重要配套項目在滬成功舉行。會議間隙,《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了疫苗研發領域的專家、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徐建青教授,聽他講述關於疫情演變趨勢以及新冠疫苗研發進度等問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四大因素決定疫情發展

「新冠疫情既出乎預料,也合乎預料。」徐建青說道,從早期已有知識來判斷,四大因素決定了疫情可能會持續發展。

第一,病毒源頭依然不清。「到現在為止,我們依然不清楚源頭在哪以及自然宿主是誰。早期有研究認為,蝙蝠可能是自然宿主,但目前依然缺乏更好的證據。也有研究認為穿山甲是自然宿主,但穿山甲身上找到的冠狀病毒序列與人身上找到的冠狀病毒序列差距更遠。所以現在傾向於蝙蝠是自然宿主,但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第二,是否存在中間宿主?「比如說2003年的SARS的時候,果子狸是中間宿主,但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播到底有沒有中間宿主,到現在為止還是不了解。」

第三,無症狀感染者難篩選。「這次新冠發生了獨有的感染情況,即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以及感染後存在很長的潛伏期。這兩個問題導致我們很難把感染者從人群中清晰地篩選出來。如果篩選不出來,它就有機會持續傳給別人。這也是疫情可能再次暴發的一個源頭。」

第四,局部性感染者不能形成免疫記憶,易感人群基數還在。「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量的無症狀感染,會使得人群難以形成長久的免疫記憶。」

徐建青認為,在上述四大因素的作用下,疫情會持續發展的風險很大。但是,未來疫情到底走向如何,除非實現有效疫苗的普及,否則還是要取決於社會的控制力度。

好的疫苗要雙管齊下

「疫苗的有效性,取決於中和抗體滴度和T細胞應答水平。」徐建青教授在採訪中說道。通俗來說,疫苗的有效性取決於疫苗刺激T細胞產生免疫應答的速度和濃度。

針對上述兩個指標,徐建青教授介紹,縱觀目前國內國際上正在研發的疫苗,它們一部分偏向於抗體應答,一部分偏向於T細胞應答,也有疫苗是同時兼顧兩者。他強調,「一款好疫苗,在抗體應答上最好聚焦到受體結合域,即RBD區,這樣疫苗可能產生的抗體依賴性、致病性等問題就會被削弱。」

在T細胞應答方面,徐建青提出,「最好T細胞應答是Th1(輔助型T細胞1)類應答。同時,它活化CD8的(一種白細胞分化抗原,為部分T細胞表面所具有的一種糖蛋白,用以輔助T細胞受體識別抗原,並參與T細胞活化信號的轉導)應答,最好能聚焦到病毒早期的一些蛋白,即某些調控蛋白。讓在病毒剛剛探出頭來時,T細胞應答就能把它消滅掉。」

徐建青透露,他帶領的團隊目前設計的疫苗是以RBD區作為免疫源,並結合病毒在早期表達的蛋白,活化其T細胞,從而形成既能夠活化中和抗體,又能夠有效活化CD8 T細胞應答的疫苗。同時,該款產品在T細胞疫苗設計上,覆蓋了目前包括SARS病毒、MERS病毒、新冠病毒,以及存在於蝙蝠體內的一些冠狀病毒,是個廣譜的疫苗設計。

關於病毒變異後疫苗是否會失效的問題,徐建青表示,病毒變異是永恆的,但對疫苗影響是有限的。「病毒在傳播過程中一定會變異。變異有兩種,一是被動變異,即由於病毒進入了一個新宿主體內,要適應新宿主的環境所發生的改變。另一種是主動變異。從目前對於冠狀病毒的了解來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即使病毒變異,其能逃出疫苗攻擊、使疫苗失效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這點還需後續的跟蹤研究。」

政府要更積極有效地推動疫苗研發

在此次疫苗研發的過程中,國營企業展示了非常高的研發效率,一些民營企業也「跑得很快」。相較之下,很多研發機構進度緩慢。

對於上述現象的形成原因,徐建青表示,研發機構進度慢,一方面有資金的問題,尤其是在下遊的產業化階段,資金不足會拖累開發進度;另一方面,它缺少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

徐建青認為,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國家政府已非常努力地幫助研發機構與企業牽線搭橋,但希望政府在未來能夠通過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入來進一步促進有創新技術的疫苗快速開發。「政府需要起到更積極更有效的角色來推進這件事情。」

「當前醫院、科研院所、大學在做技術創新上具有優勢,但在資金實力上,法律法規支持上相對較為薄弱。作為政府來說,如果能在相關政策上去支持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聯合申報,明確設立一些項目來推進研發機構、社會資本和下遊企業對接。那麼,受益的產品將不僅僅是新冠疫苗,也會是未來其他的高新技術。」徐建青表示。

談及未來疫苗創新領域的競爭,徐建青認為,「一直以來,我國在疫苗領域處於劣勢,尤其面對國際市場的競爭,我國仍需努力。所以,如何抓住此次新冠疫情的機會,鼓勵創新技術往前走就成了值得研究的問題。只有創新的技術才會被國際社會認可,才真正有機會在國際市場上去佔分一杯羹。」

徐建青簡介: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現任上海市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公衛醫學科創園主任。在《Science》《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icrobiology》《PNAS》等雜誌發表SCI論文逾百篇。

記者 黃華

編輯 王麗穎

責任編輯 白巖冰

相關焦點

  • 公衛·新聞 |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超級細菌治療科正式開科
    公衛·新聞 |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超級細菌治療科正式開科 2020-09-02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經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公衛...
    長期關注公共衛生領域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多年來持續呼籲政府職能部門重視公共衛生安全設施和保障制度建設,建議加大資金項目投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下簡稱「上海公衛中心」),是一家承擔著上海各類重大傳染病預防治療職能的三甲醫院,集中收治了上海所有確診新冠肺炎的成人患者,被認為是上海市政府在2003年SARS結束後的一個極富遠見的大手筆,讓上海的醫療救治工作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始終沒有亂過陣腳。
  • 公衛中心徐建青團隊首次發現抑炎因子IL-37可改善新冠預後
    公衛中心徐建青團隊首次發現抑炎因子IL-37可改善新冠預後 2020-12-22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衛·喜訊 |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結核病學科「中國醫院科技量...
    上海市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結核病學科這個年僅14歲的「少年學科」在2019年度中國醫院科技量值(STEM)結核病學科排名榜上驚豔亮相,並位居全國前三。公衛中心結核科合影結核病依然是全球嚴峻的公共衛生問題。
  • 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
    為加快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未來不確定因素主動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研究院院長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擔任,重點實驗室主任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擔任。
  • 專訪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返程高峰,上海已準備好了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下簡稱公衛中心)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療機構。2月9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的信息顯示,除去已經治癒出院的,上海市公衛中心目前在院收治250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其中10例重症,還有10例危重症。在收治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中,重症患者比例3.87%,危重症比例3.52%,這兩項比例加起來不到8%,病死率0.35%。
  • Blueair攜手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發布「藍色潔淨空氣計劃」
    (2020年5月13日,上海訊),瑞典專業空氣淨化器品牌Blueair(布魯雅爾)聯合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下簡稱「上海公衛中心」),共同發起「藍色潔淨空氣計劃」。Blueair「藍色潔淨空氣計劃」落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活動現場,聯合利華健康生活要素營運長兼Blueair中國區負責人潘詩陽先生、聯合利華健康生活要素市場部總監兼Blueair中國區市場部負責人閻冰女士、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先生、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先生出席活動
  • 給自己注射新冠疫苗的科學家:一期疫苗臨床試驗3個月無毒副作用可...
    3月16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所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一周過去,已經有受試者陸續接種疫苗。疫苗臨床試驗怎麼做?怎樣保證疫苗的安全性?成為接下來要關注的問題。3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新發與再現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徐建青。
  •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一行赴貴陽開展公共衛生考察
    11月13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一行赴貴陽開展公共衛生考察,並以《貴陽市、貴安新區公共衛生責任與思考》為題做專題報告。貴陽市政府有關領導及相關單位負責人陪同考察並聽取報告。當天上午,盧洪洲一行重點考察了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下壩院區。   考察過程中,盧洪洲一行參觀了院區門診醫技樓,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病、綜合病住院樓等,詳細了解了院區的基本情況,以及院區的創新管理模式。隨後,盧洪洲一行與院方進行了交流座談。
  • ...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相關研究取得最新進展
    為明確新冠病毒感染後抗體能否在人體內長期存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對新冠感染者進行了長期監測。該研究日前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Frontiers of Medicine(論文連結:http://journal.hep.com.cn/fmd/EN/10.1007/s11684-020-0822-5),共同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國家轉化醫學中心、上海血液學研究所、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譚雲博士、劉峰博士、徐小光博士,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凌雲博士
  • 吳凡掛帥的研究院 張文宏領銜的重點實驗室 在復旦揭牌!
    為加快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未來不確定因素主動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 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記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呼吸與...
    2月13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位於上海市金山區的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鋒正在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A3病區清潔區域交接班,即將開始新一天的工作,而前一個晚上他才睡了兩個小時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滬啟動,葛均波院士擔任主任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正式啟動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宗明,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張全,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首席教授王威琪,中國科學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天壇醫院趙繼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院長宋爾衛,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汪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共同為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同時向首期認證的20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中山醫院啟動
    據悉,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組織完成了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評審工作。12月5日,記者從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落戶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任中心主任。
  • 南開大學移植醫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饒子和,天津醫科大學校長、南開大學醫學院院長顏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出席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舉行的成立儀式並為研究院揭牌。  沈中陽受聘擔任南開大學移植醫學研究院院長,曹雪濤向沈中陽致送聘書。
  • 南開大學移植醫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饒子和,天津醫科大學校長、南開大學醫學院院長顏華,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沈中陽出席在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舉行的成立儀式並為研究院揭牌。沈中陽受聘擔任南開大學移植醫學研究院院長,曹雪濤向沈中陽致送聘書。
  • 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臨床研究培訓成功舉辦
    11月16至20日,由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簡稱轉化中心)和瑞金醫院臨床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的臨床研究培訓在瑞金醫院成功舉辦。12月中旬,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即將開幕,300張研究型病床也將投入使用,如何不斷提升轉化中心醫護人員對臨床試驗質量管理的認知,提高中心臨床研究水平,為轉化中心高質量、高水平的運行做好準備,需要大家不斷學習。
  • 黃奇帆:公共衛生教育需要重新定義內涵和外延
    5月23日,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這是繼清華大學成立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後,又一所成立醫學領域二級學院的國家「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同日,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到場參加華東師範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揭幕儀式。蕪湖市委書記潘朝暉、副市長賀東與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梅兵、校長錢旭紅一同為「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蕪湖醫院」揭牌。
  • 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院士榮獲上海市「一帶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院長林國強申報的《中泰天然藥物國際聯合實驗室建設》項目入選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  2019年3月,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泰國朱拉蓬皇家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共同建立中泰天然藥物聯合研究院,中國總部設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創新中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