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庫 | 「十四五」期間,我國鄉村振興有哪些重點任務?

2021-01-09 澎湃新聞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此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把鄉村振興提到了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係大局的重大問題。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未來,我國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框架

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正式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其內容包括農業農村發展的各個方面,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明確了該戰略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其中,2020年的目標任務是「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應該說,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這個目標已經實現。

三年來,全國人大修改了多部與鄉村振興有關的法律,並於2018年以後逐漸施行。

比如,2017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新修訂的法律不僅擴大了農民合作的範圍,還增加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一章,對合作社之間的聯合與合作進行了規範。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的決定,落實了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區和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政策思路」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係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奠定了鄉村振興的基礎。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對農村耕地佔補平衡等問題進行了規範。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合作經濟組織界定為特別法人,對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層面上出臺了大量政策。其中,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對不同地區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行了具體部署,提出「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的行動目標。經過近三年的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為「十四五」期間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分別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計劃、重大行動,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成為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依據。

201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明確了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發布,具體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城鄉融合理念,為重塑新型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礎。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對於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部署,是對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中「治理有效」的具體落實,也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內容。

2019年6月17日,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致力於解決現存產業門類不全、產業鏈條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是對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中「產業興旺」的具體落實。

2019年2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提出了提升小農戶發展能力、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拓展小農戶增收空間、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完善小農戶扶持政策等具體政策措施,為解決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問題指明了方向。

可以說,上述法律、政策涵蓋了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各個方面,制度和政策框架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間,

我國鄉村振興有哪些重點任務?

第一,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創新,縮小城鄉差距

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並在此基礎上實施「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政策;黨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黨的十八大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明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黨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應該說,隨著一系列政策的推進,城鄉差距不斷縮小。僅從城鄉居民收入角度看,在黨的十六大(2002年)、黨的十七大(2007年)、黨的十八大(2012年)、黨的十九大(2017年)四個時間節點上,城鄉居民收入之比分別為3.03:1、3.14:1、2.88:1以及2.71:1。從連續的時間點上看,2007年達到最高點後即呈下降趨勢,2019年達到2.64:1,但依然較高。

此外,城鄉之間在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差距也較大。因此,「十四五」期間,我們要按照《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進一步創新城鄉要素配置、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鄉村經濟多元化發展和農民收入持續提高的體制機制,加大城鄉融合力度,為縮小城鄉差距創造制度環境。

第二,進一步促進土地制度改革,提升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

應該說,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施行,制約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土地制度障礙已經不復存在,但在城鄉融合方面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制度創新。首先,要進行農村土地制度創新,促進土地要素和資本要素有機結合,吸引城市資本下鄉從事農業生產。目前,全國土地流轉比例已經達到40%以上,江浙一帶的發達縣市已經達到80%甚至90%以上。進一步保護土地經營權人的合法權益、保證經營權的穩定性,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於農業農村現代化也具有重大意義。

其次,從近來一些地區為了宅基地復墾指標而採取各種手段促使農民上樓來看,宅基地制度改革過程中應著力保證農民利益不受侵犯,同時應通過流動增加農民的財產收入來源。最後,進一步創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比如,可以通過鄉鎮集中使用的方式提高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使用效率,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第三,進一步改革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總體來看,國家在財力許可的條件下實施一系列農業支持保護政策,包括傳統的「四大補貼」、水稻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格制度等,都對糧食持續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認,這些制度也面臨著與世界貿易組織有關規則相衝突或者不銜接的問題。因此,「十四五」期間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的改革方向是「綠箱化」,即從以前的黃箱或者偏黃箱向綠箱方向發展。

主要措施包括:首先,在不降低糧農收入和種糧積極性的前提下,逐步改革稻穀和小麥的價格支持政策,轉向價格保險或者其他綠箱政策。從一些地區推行的經濟作物價格保險或者收入保險來看,這樣的制度創新對於確保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效果良好,值得進一步推廣。其次,加大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尤其是公益性服務體系的建設,其對於整合經營性服務機構力量能夠起到輔助作用。最後,加大農村土地整理的力度。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消息,到2020年我國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實踐證明,土地整理能夠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對於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國家財力允許的前提下,應加大土地整理的投入。

來源: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民生智庫連雪紅編輯

——END——

往期精選

★ 民生智庫 | 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綜述(上篇)

★ 民生智庫 | 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綜述(下篇)

★ 民生智庫 | 從老舊小區改造,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上篇)

★ 民生智庫 | 亦企服務港,探索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模式(下篇)

☞ 生活小貼士 ☜

北京市明日(1月07日)

出行提醒——限行尾號1和6

天氣預報——晴,-6℃/-14℃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關於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於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託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於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諮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諮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

原標題:《民生智庫 | 「十四五」期間,我國鄉村振興有哪些重點任務?》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展望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提出了新形勢下經濟什麼樣的發展、如何發展這個重大問題。
  • 平江縣「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
    平江縣「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縣「十四五」規劃和鄉村振興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019年10月8日)「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徵程的重要機遇期,準確研判「十四五」時期國際政治經濟地緣新特徵新變化新趨勢
  • 「十四五」關鍵詞:創新、暢通、市場活力、鄉村振興
    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等作出了部署。公報指出,全會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界面新聞表示,公報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目標和要求非常切合當前現實情況。
  • 智庫視點|防範化解風險是我國「十四五」期間及以後的重要任務
    風險帶來的是成本、損害和損失,是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威脅。降低整體不確定性,防範化解公共風險,為我國的發展構建起可持續的確定性,成為我國「十四五」期間及以後的重要任務。|從不確定性出發,以獲得集體確定性人類的風險意識很早就有,但「風險理性」並未真正發展起來,風險思維不夠發達。
  • 天津:謀劃部署「十四五」高質量發展重點任務
    12月7日至8日,天津市氣象局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第四季度學習擴大會議暨2020年全市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謀劃「十四五」時期天津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
  • 智庫論壇|鄭新立:「十四五」深化改革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四大潛力
    中國智庫訊 迎接「十四五」,開啟新徵程。在鄭新立看來,「『十四五』時期經濟發展的首個增長潛力來自鄉村振興,要致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他指出,鄉村振興要著眼以下四大任務,即農業的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民工市民化以及特色小鎮建設。積極推進上述四大任務,能夠更好地將蟄伏的發展潛力釋放出來,這其中最大的潛力來自農村土地。
  • 民生智庫 | 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迄今已與34個發展中國家籤署了37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在華舉辦45期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班,培訓了五大洲約120個發展中國家2000餘名氣候變化官員和技術人員。
  • 智庫資訊 | 專家把脈建言東營「十四五」規劃,「高端智庫看山東...
    11月1日,高端智庫看山東(東營)「十四五」規劃調研行交流座談會在東營舉行國研智庫訊 10月31日—11月1日,高端智庫看山東(東營)「十四五」規劃調研行在山東省東營市展開,該活動由國研智庫、山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 「十四五」聚焦的民生問題,個個與你有關
    視頻:焦點訪談:「十四五」聚焦的這些民生問題,個個與你有關,時長約15分8秒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民生智庫 | 千萬億級的鄉村旅遊策劃,別忽略頂層設計
    鄉村旅遊必然涉及休閒產品,休閒農業可以包含與農業相關的諸多產品,譬如:農莊、莊園、現代農業觀光園、農耕文化園,等等。至于田園綜合體,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和載體。鄉村旅遊不等同于田園綜合體,但田園綜合體可以包含鄉村旅遊,勿以小蓋大、以偏概全。
  • ...政協委員視察「十件民生實事」、「十三五」期間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鹽湖區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十件民生實事」、「十三五」期間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2020-12-18 2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脫貧不是終點,從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任務依然很重。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前謀劃,適時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現階段,我國正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減貧振興政策的疊加期、交接期。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既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奠定了基礎,也為健全促進鄉村振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留出了窗口期。
  • 焦點訪談:「十四五」聚焦的這些民生問題,個個與你有關
    (焦點訪談):「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四五」規劃建議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新任務、新舉措,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新期待。與以往歷次五年規劃建議文件相比,這次「十四五」規劃建議關於民生社會領域的內容最多。
  • 財政部吳奇修:「十四五」財政支農的重點方向
    「十四五」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也將迎來建黨一百周年,「三農」工作重心將轉向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解析「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專家為你找亮點解難點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描繪出一幅面向未來的宏闊藍圖。在這幅圖景中,有哪些亮點、重點、難點需要重視?怎樣準確解讀並貫徹落實?光明智庫邀請專家答疑釋惑。
  • 焦點訪談丨「十四五」聚焦的這些民生問題,個個與你有關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四五」規劃建議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的新任務、新舉措,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新期待。
  • 智庫觀中國高質量發展論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大報告兩次提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應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統籌城鄉發展,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立足新時代新階段「三農」工作重要地位,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列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重點任務之一,要求全區上下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黨的工作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推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 中城振興:解讀「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12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公布。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著重辦好哪些事?來看中城振興產業智庫為您梳理這87件事。
  • 民生智庫 | 穿越!來看人口統計的高能進化史
    民生智庫 | 穿越!來源:北京統計——END——往期精選★ 民生智庫 |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接力棒,如何交接?★ 民生智庫 | 加快構建養老服務評估體系 讓需求與服務精準匹配★ 民生智庫 | 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20條舉措★ 民生智庫 | 一圖讀懂《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意見》★ 民生智庫 | 七人普新增或調整了哪些普查內容☞ 生活小貼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