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該系列的終結篇,《黑暗騎士崛起》給作為影迷的我們提供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影片結尾的情節、攝影、配樂、剪輯無不為觀眾製造那一「盪氣迴腸」的印象。作為一個系列的終結,它肯定是合格甚至是優秀的,我們甚至可以假設,結尾處蝙蝠俠真的死去,那帶來的情緒,又該是怎樣一番光景。可能囿於製片方的限制,諾蘭才不得不在收尾處埋下那些暗示,但光就片尾處那一段,TDKR所做的已經遠遠足夠,首次在白日之下亮相的蝙蝠俠真正崛起並在那核彈爆炸的一個升華為一種象徵,成為了一種雋永的標誌。
毫無疑問,TDK比TDKR出色。兩部影片各自都有一個明晰的主題。前者討論「無政府主義」,後者則是「消滅剝削,奪取政權」。其實兩個主題都挺大,但是TDKR厲害的地方正在於它拿一個宏大的主題去拷問最原始的人性,當事件落於個人意志的選擇之上時,才是我們的認同感最大的時刻。想想吧,在第二部中,如果沒有蝙蝠俠在Rachel與Harvey之間的生死抉擇,Bruce Wayne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又如何在蝙蝠俠的面具之下顯現出來,正是帶著面具也把你打回人形,是將蝙蝠俠的一次人化,而之後Rachel的死去,更是明顯的用苦難拷問人性了,小丑就是想說:你這麼慘了,看你還硬不硬得起來!之後的雙船博弈也是同樣的道理。
直到最後,忍受著失去Rachel的痛苦的蝙蝠俠獨自背負起Harvey的罪責,這種帶著痛苦前行的母題是任何人都能夠認同的,到了影片結束,自然也便會有餘音繞梁之感了。而到了TDKR之中,主題在某種程度上變得更大了,而且片中的賭注也從第二集的兩船人的性命加碼到了關乎全城2000多萬人生死的核彈危機,但是相反的,個人意志、人性複雜偉大一面的彰顯卻比第二部黯淡了許多。雖然片中有著Bruce Wayne克服傷痛、重新擁抱恐懼,最終戰勝自我爬出監獄的段落。但就像之前提到的,這樣的設置沒有選擇性,可選性太少,彼時的Bruce其實在本質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Racheal早已死去,最親密的管家Alfred也早已離他而去,他的行為只是一種爭取,那是一種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了的義無反顧。這麼一來,力量自然便減弱了,簡單點說就是「光腳不怕穿鞋的」,這使得其少了如TDK中那樣為了一個光明的信念而犧牲自我、毀滅自我的史詩感。
人的挫敗感、無力感來源於「缺失」,對於美好事物的失去,總是讓我們感到沮喪無力,由此傳達出來的無力感在TDK中做得極為到位,在Racheal死去之後,Bruce脫下面具癱坐著面對著Alfred,那時候的無力感正是最強的,那是一個具有無比堅定意志的個體在面臨選擇的困局之後的沮喪,是一種帶著近乎絕望情緒的自我懷疑。而在TDKR中,這種情感的力量幾乎沒有機會表達,可能諾蘭是太想讓Bruce儘快陷入不可逆轉的絕境之中了,TDKR中關於「主角的失去」顯得太過簡單粗暴了,僅僅是一場與Bane的武鬥,蝙蝠俠便「失去了他的人民」,而且這樣的失去不像TDK中是依託於人的最原始的情感的,這裡的失去太過寬泛,畢竟「人民」這個代表著大眾的詞彙會消解掉大部分個人的原始情感,觀眾認同的建立也就不那麼容易了,像TDK那樣的「意志的糾葛」也自然沒有出現的機會。當然,有著TDK的珠玉在前,就像前面提到的,Bruce在TDKR中在本質上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TDK在這方面已經做到了極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之後的敘事乏力。
這麼一來,影片所著力展現的只能是當Bruce落入監獄之後個人所能迸發的最大的能量了。影片在這裡至少是做到了位,在該段落的視聽表達上諾蘭做足了功夫,畫面結合合著Hans Zimmer的宏大配樂極具煽動性,而且那圓井開口向上的監獄也明晰地在視覺上象徵著光明與崛起,彼時的Bruce只有那華山一條路,這麼一看,其實TDKR更像是第一部的加強版,Bruce重走了一遍第一部中走過的心路歷程,但劇情本身的窠臼還是讓這終結篇缺少了第二部中展現的那種人性複雜的魅力和人在面臨困局時的無力感。這也是另一種TDK所帶來的無奈吧。
總結 對於三部曲的終章 似乎並沒有保持第二部《黑暗騎士》那種緊湊應接不暇的節奏,總體來說是有些退步的,或許是在第二部《黑暗騎士》裡面,收穫了交叉剪輯的好處,第三部更進一步增加了劇情量和線索量,但是這樣反而導致了每條線索的起承轉合拉得太開,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放過多信息的另一個後果,就是每個信息的篇幅都變少,所以就會導致許多線索和梗很難看懂,其實這個是諾蘭蝙蝠俠的特色,但是第三部確實是有些太過了,總體算起來全片接近三個小時的長度,此外不知道是不是拍攝時間的問題,鏡頭裡的信息密度比一二部要差,整體感覺趨於一般化,沒有在一二裡面那種匠心獨具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更換了關鍵人員,或者諾蘭在這部片裡面減少了直接管控,總體來說,騙子獨立起來仍然算是不錯的,最後老爺的犧牲也很動人,專業都有,但比起第二部,仍然有明顯的差距(也可能是醜爺的光芒太耀眼吧)。
整部劇TDKR最終呈現出這樣的面貌來,既有前面兩部的限制,也有著可能諾蘭團隊自身處理失當的原因。但無論怎麼樣,TDKR還是營造出了一種雋永感,影片的史詩感與歌劇感也在諾蘭一貫標準的發揮之下被體現出來。這部終結篇有著雋永的必然性,也有著囿於系列自身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