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從成都工業學院傳來好消息——COMAP(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公布「2020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競賽結果。來自成都工業學院的孟佳俊、黃小波、薛人鑫團隊獲一等獎,這是繼2019年後成都工業學院學子第二次獲得這一殊榮。值得一提的是,孟佳俊團隊選擇的題目共被7445支隊伍選做,是今年所有題目中競爭最為激烈的一道。
20948支隊伍報名 從六萬餘人中脫穎而出
據了解,本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吸引了來自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印度等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高校參加,包括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康奈爾大學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共有20948支隊伍報名。該賽事自2020年3月6日上午6時開始,到10日上午9時結束。
「從發布賽題到提交賽題的時間一共是四天四夜,如果效率夠高可以白天做完晚上休息,但大部分人或團隊都是白天要做,晚上也要做。我們在這四天四夜基本上都加班熬夜,每天休息幾個小時。」據成都工業學院團隊代表孟佳俊介紹,此次他所在的團隊參與競賽的題目是電商銷售數據處理類問題,需要選手們提取商品銷售數據和評價,建立數學模型,綜合分析及預測該商品的銷售情況並設計最佳營銷方案。
其實,早在2019年,孟佳俊就曾帶領團隊取得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團隊代表薛人鑫也曾在2019年帶領團隊取得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此次斬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從來自全球各地的六萬餘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更是團隊成員和指導老師不懈努力的結果。
克服重重困難 團隊協作成功斬獲一等獎
「數學建模涵蓋了很多學科知識,涉及面較廣。」來自眉山的21歲小夥孟佳俊是成都工業學院的一名大三學子,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進入大學後,孟佳俊開始頻繁參與各項數學建模賽事。
受疫情影響,此次參賽,孟佳俊和團隊成員不僅要克服語言問題,還要克服雲端討論、分工協作的困難。「首先要克服語言障礙,因為要求全英文閱讀、全英文撰寫論文。其次,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團隊間在交流上的不暢通,只能通過電話聯繫,不能面對面交流,對同一問題的看法會產生很大分歧。」最後,經過一晚的交流,孟佳俊團隊確定了選題和方向。四天後,他們提交了此次參賽論文。一個月後,喜訊來臨,孟佳俊團夥成功斬獲一等獎。
「因為這次比賽,我們三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好,因為我們擁有了難忘的共同經歷,也收穫了友誼。」孟佳俊坦言,接到獲獎消息的時候,自己激動了一晚上。平靜下來之後,他還是打算繼續深造,向數學建模之路持續奮進。「現在我在準備考研,大數據應該是我以後發展的方向。如果成功地考上了研究生,我會參加更多的數學建模競賽。」
「孟佳俊所在的我校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學院非常重視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多年來長期堅持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建模課外活動以及參加各類高水平的數學建模競賽。」成都工業學院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5年,成都工業學院學子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全國一等獎5項,全國二等獎4項,在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2次入圍「深圳杯」數學建模挑戰賽決賽(原名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夏令營)。
【來源:成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