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極度悲傷」:一個失去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

2020-12-23 我愛薅羊毛
上個月,醫生在布魯克林醫院中心的外科

柏林——當美國人滿為患的醫院病房和蜿蜒的失業者隊伍的影像在世界各地播放,大西洋另一邊的歐洲民眾正難以置信地注視著這個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國家。

「當人們看到紐約城的照片時,他們說,『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怎麼可能?』」位於柏林的公共政策院校赫爾蒂行政學院(Hertie School)的校長亨利·恩德萊因(Henrik Enderlein)說。「我們都驚呆了。看看失業者排起的長隊。2200萬,」他還說。

牛津大學歐洲歷史學教授、一生篤信大西洋主義的蒂莫西·加頓·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說:「我感到極度悲傷。」

從新德裡到紐約,席捲全球的疫情不只是在奪取人的生命和生計。它還動搖了美國例外主義的基本假設——憑藉價值觀與國力的巨大影響而成為全球領導者和世界榜樣的美國,在二戰後數十年扮演了一種特殊的角色。

如今它領先的地方卻大不相同:超過84萬名美國人被診斷患有Covid-19,至少46784人死亡,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多。

隨著災難的展開,川普總統和州長不僅在爭論該做什麼,還在爭論誰有權這樣做。川普對科學顧問敦促採取的安全措施提出了抗議,幾乎每天都在就病毒和政府的應對給出不實陳述,而本周,他以病毒為藉口停止向尋求移民美國的人發放綠卡。

總部位於巴黎的蒙泰涅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的政治學家和高級顧問多米尼克·莫伊西(Dominique Mosi)說:「美國的表現不是差,是指數級的差。」

莫伊西指出,疫情暴露了幾乎每個社會的優點和缺點。它顯示了一個專制的中國政府對武漢市的封鎖強度,同時也帶來了對信息的壓制。它顯示了德國深厚的公眾信任和集體精神的價值,也突顯了德國不願挺身而出領導歐洲。

上周在慕尼黑,為冠狀病毒抗體研究提取

在許多歐洲人眼中,在美國的疫情暴露了兩個並存的重大弱點:特朗反覆無常的領導——他貶低了專業知識並且常常拒絕聽從他的科學顧問的建議,以及缺乏健全的公共衛生保健系統和社會安全保障。

「美國在準備的是另一種戰爭,」穆伊斯說。「它為新的9·11做了準備,但是來的是病毒。」

「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美國是不是已經成為一個本末倒置的不良大國?」他問。

自從入主白宮並將「美國優先」變成其政府的指導方針以來,總統動不動威脅要拆散數十年的聯盟,撕毀國際協定,歐洲人不得不去適應他的這種隨心所欲。他早已稱北約是個「過時」的東西,並讓美國撤出了巴黎氣候協定和伊朗核協議。

然而,這一次的疫情,可能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無人向美國尋求領導的全球危機。

在柏林,德國外交大臣海克斯·馬斯(Heiko Maas)也這麼說。

馬斯最近對《明鏡》周刊(Der Spiegel)說,中國採取了「非常專制的措施,而在美國,這種病毒久久沒有得到正視」。

馬斯說:「這是兩個極端,它們都不能作為歐洲的榜樣。」

本月,居民在解除封鎖的武漢的長江旁散

曾經,美國帶來的是希望的故事,不僅是帶給美國人。像馬斯這樣在冷戰前線長大的西德人熟悉這個故事,和世界上許多其他人一樣,也相信這個故事。

但是近30年後,美國的故事陷入了困境。

這個國家在75年前幫助歐洲擊敗了法西斯,並在隨後的幾十年裡捍衛了歐洲大陸的民主,如今在保護自己的公民方面卻不如許多獨裁和民主政體。

有一點格外諷刺:德國和韓國均為戰後美國領導啟迪下的產物,如今已經成為新冠病毒危機中採取最佳措施的表率。

但是批評家們現在看到,美國不僅不能領導世界應對危機,還辜負了自己的人民。

「美國沒有全球領導,也沒有國家和聯邦領導,」哈佛國際發展中心(Harvard’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增長實驗室主任裡卡多·豪斯曼(Ricardo Hausmann)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美國領導力在美國的失敗。」

當然,病毒也使歐洲的一些國家不堪重負,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的Covid-19死亡數的人口百分比遠高於美國。但是它們受到的打擊更快,做準備和應對的時間更少。

美國和德國在應對上的差異尤其令人吃驚。

儘管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因在歐洲未能發揮足夠有力的領導作用而受到批評,但德國採取的近乎教科書式的應對——至少在西方標準上如此——受到讚譽。這要歸功於強大的公共衛生保健系統,還得益於大規模檢測戰略以及可信和有效的政治領導。

默克爾做了川普沒有做的事情。她清晰並誠實地對待她所面臨的競選風險,而且反應迅速。她讓所有16位州長跟她並肩作戰。作為科班出身的物理學家,她遵循科學建議,並從其他國家的最佳實踐中學習。

川普總統本月在白宮舉行的冠狀病毒簡

默克爾不久前宣布這將是她的最後任期,被認為大勢已去。而現在她的支持率是80%。

加頓·阿什說:「她擁有科學家的頭腦,和一個牧師女兒的心靈。」

川普急於在大選年重啟經濟,已任命一個企業高管小組制定解除封鎖的路線圖。

默克爾也和所有人一樣,想找到一條出路,但本周她警告德國人保持謹慎。她正在聽取來自德國國家科學院的26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小組的建議。該小組不僅包括醫學專家和經濟學家,還包括行為心理學家、教育專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和憲法專家。

「你需要全方位地應對這場危機,」該學院院長傑拉爾德·豪格(Gerald Haug)表示。「我們的政客明白這一點。」

豪格是氣候學家,曾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做過研究。

他說,美國擁有一些世界上最傑出以及最聰明的科學人才。「區別是,他們的意見沒有被聽取。」

「這是一場悲劇,」他接著說。

一些人擔心,大流行之後各國的歷史將如何書寫,目前還遠遠看不出端倪。

歷史學教授加頓·阿什(Garton Ash)說,大流行是對政治制度的一種非常具體的壓力測試。軍事力量的平衡完全沒有改變。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且,在經歷了嚴重的衰退之後,全球究竟哪個地區最具備啟動增長的能力,還完全是個未知數。

「所有經濟體都將面臨可怕的考驗,」他說。「沒人知道最後誰會變得更強。」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法國研究員本雅明·阿達(Benjamin Haddad)寫道,雖然大流行正在考驗美國的領導地位,但現在判斷是否會造成長期損害還「為時過早」。

「美國可能會援用意想不到的資源,同時在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中,在外交政策上達成一種國家團結,美國目前缺乏這種團結。」

莫伊西指出,短期內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美國將在11月舉行大選。這件事,加上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的後果,可能也會影響歷史的進程。

大蕭條催生了美國的新政。莫伊西表示,或許新冠病毒會讓美國引入一個更強的公共安全網絡,並在建立更易得的醫療保健方面達成全國共識。

「歐洲的社會民主制度不僅更人性化,還讓我們比實行殘酷資本主義制度的美國更有準備,更適合應對這樣的危機,」莫伊西說。

一些人擔心,當前的危機可能會像一個歷史的加速器,導致美國和歐洲影響力更快地下降。

「我們將在2021年的某個時候走出這場危機,然後到了2030年,」莫伊西說。「世界上亞洲的成分增多,西方減少。」

加頓·阿什說,美國應該從一長串帝國興衰的故事中得到一個緊迫的警示。

「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他說。「這是世界歷史上經常發生的故事,一段時間後,一個大國會衰落。」

「你積累了很多問題,因為你是一股強大的勢力,因此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容納這些機能的失調,」他說。「直到有什麼事情發生,搞得你不能繼續這樣下去。」

查理檢查站是冷戰期間東柏林和西柏林之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柏林分社社長:一個失去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
    牛津大學歐洲歷史學教授、一生篤信大西洋主義的蒂莫西·加頓·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說:「我感到極度悲傷。」The pandemic sweeping the globe has done more than take lives and livelihoods from New Delhi to New York.
  • 巴克利哽咽落淚:我感到極度悲傷,就是開始哭泣
    NBA名宿查爾斯-巴克利今日在接受採訪談到科比不幸離世時哽咽落淚,「我就是開始哭泣,」巴克利眼裡含著淚水說道,「就是這樣,我一直在哭。」巴克利去電影院參加了首映式,把手機落在了家裡,他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立刻意識到有一些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 因為中國,世界越來越不西方了,西方也越來越不西方了?
    世界變得越來越不西方化。事實上,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強了區位意識、去美國化意識、去歐洲化美化意識。西方國家逐漸失去了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世界局勢逐漸脫離西方國家的控制。西方越來越不西方化,這是西方國家內部的衰落和離心。不是某個國家的發展造成的。什麼是「西方」?
  • 疫情過後美國會不會失去世界霸權主義地位?
    此前的競選中,大統領各種出格言論震驚世界,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覺得這麼一個口無遮攔的傢伙不具備領導美國的能力,就連她的母親也認為:川普是一個沒有常識的白痴,不善於交際,但是他是我的兒子,只希望川普不要從政,因為這將會是一場災難。但川普卻出乎意料的擊敗了希拉蕊,入主白宮。
  • 貝利: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 世界失去了一個傳奇
    貝利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帳號上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消息,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世界失去了一個傳奇。雖然我還有千言萬語,但現在我只希望上帝給他的家人以力量。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兩個能夠一起在天堂踢球。」
  • 貝利: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 世界失去了一個傳奇
    貝利在其個人社交媒體帳號上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消息,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朋友,世界失去了一個傳奇。雖然我還有千言萬語,但現在我只希望上帝給他的家人以力量。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兩個能夠一起在天堂踢球。」貝利同時還配發了一張1986年阿根廷隊奪得世界盃時馬拉度納手舉大力神杯的圖片。
  • 默克爾:對美國國會大廈被衝擊感到「憤怒和悲傷」
    中新社柏林1月7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美國首都華盛頓6日發生的暴力示威,德國總理默克爾7日表示,她和所有人一樣都看到了美國國會大廈被衝擊的「令人不安」的畫面,這令她感到「既憤怒又悲傷」。默克爾當天在向德國基社盟發表視頻致辭時說了這番話。
  • 科工力量:失去西方國家信任,中國「世界工廠」地位不保?
    川普非常高興,站臺支持,他說:這是世界第八大奇蹟。沒人比我更懂奇蹟。結果,三年過去了,新廠房空空如也,沒有一臺設備。 不可否認,美國在技術創新方面,優勢明顯,尤其是中美技術競爭的焦點,半導體產業。但這樣的優勢是基於對外開放的原則。如果沒有對外開放,一味地限制對華貿易,將終結美國在半導體行業領導地位。 這種地位是怎麼來的呢?進入全球市場,獲得超高利潤,再投入研發,這就建立了一個良性創新周期,這也是美國技術領先的重要原因。
  • 美知乎:為什麼世界害怕中國強大?歐洲網友:美國成功使我們蒙蔽
    基於此印度媒體得出一個結論,該枚飛彈可能對美國和印度構成威脅。另外其還介紹中國的H-6K轟炸機極度危險,目前中國正在為其製造高超音速機載飛彈。 日前在美版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世界害怕中國?有人表示是因為中國的強大。對於美國人而言,其害怕與中國競爭之後失去世界第一,由此帶來的不安全感,就像是有人擔心日本在90年代超越美國一樣。也有人表示因為歷史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超級大國對世界都不是好事。還有人表示人們總是害怕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而中國一直是許多西方人的黑匣子。
  • 美國政府大換血之後,還能領導世界嗎?各國學者的態度截然不同
    摘要:在很多美國和西方人看來,這個世界急需美國的領導,這一點我們很多人都不認同,但是我們不妨了解一下他們是怎麼想的。對於美國的盟友和競爭對手應該對下一任美國總統有什麼期待這個問題,著名智庫卡內基研究中心最近組織了來自多國的專家學者,談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 一個關於悲傷的故事
    悲傷是人類必不可少的一種感覺,但是數百年來,人們一直沒有判斷它是什麼,或者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它。簡而言之,人們通常將悲傷理解為對困難局勢的自然反應。當朋友離開或寵物死亡時,您會感到難過。悲傷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理論仍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想法。
  • 拜登:美國回來了!已準備好再領導世界,世界期待美國當全球領袖
    那個以另一種形式「唯我獨尊」的美國,要回來了。 日前,美國當選總統喬·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國將在全球舞臺上「準備好再次領導」的角色,他在承諾與美國盟友合作的同時,將翻過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總統單邊主義政策的一頁。
  • 司馬青衫是什麼意思螞蟻莊園 是形容極度悲傷還是衣服好看
    極度悲傷  衣服好看  答案:極度悲傷  答案解析:司馬青衫比喻指極度悲傷。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白居易被貶為江州郡司馬,某天他遇到了一個因年老色衰而不得已嫁給一個商人為妻的女子,聯想到自身同樣不得志,不禁淚流滿面。
  • 《有一種悲傷》是《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2019年3月上映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一周多便斬獲6億票房,主題曲《有一種悲傷》也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這首歌由導演林孝謙親自填詞,作曲則是有「金曲製造機」之稱的張簡君偉,張晁毓編曲,A-Lin演唱,單曲於2018年10月12日發行。
  • 一個澳大利亞人的懊惱:看看中國,西方很失敗,差別太大了!
    這被媒體稱為「偉大的奇蹟」。(西方)人很容易將其視為宣傳,但其實它不可低估,中國扶貧確實成效顯著。30年裡,中國近14億人的生活發生巨變,一個曾經幾乎無法養活自己的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並有望取代美國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經濟體。將窮人放在心上至關重要,這是黨合法性的來源。與此同時,(西方)民主正處於不利地位。十多年來,西方民主在全球範圍節節敗退。
  • 中西抗疫「反差」:武漢張莉「很知足」,美國瑪麗莎「很悲傷」
    「經歷了死亡邊緣的掙扎,經歷了封城、隔離,如今我能在戶外散散步,大口呼吸新鮮空氣,和家人一起過節、吃頓團圓飯,就已經很快樂、很知足。」張莉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而遠在大洋彼岸,美國人瑪麗莎·斯奇比利亞的感恩節卻籠罩著悲傷的灰色:她的父親因新冠肺炎而離世,再不能和家人分享火雞與南瓜餡餅。「在我們的餐桌上,他的位置從此將永遠空空如也。」
  • 川普把美國人坑慘了,5千萬人命懸一線,拜登卻在妄想領導世界
    據報導,當地時間11月26日是西方傳統節日感恩節,在這個與家人團聚吃火雞的日子,卻有許多美國人面臨飢餓問題。據美媒11月25日報導,全美目前有5000萬人沒有足夠的食物,即美國有1/6的人口正在面臨飢餓問題。
  • 西方陰謀論之猶太人控制世界的《錫安長老議定書》在美國造成恐慌
    最早的英語版出現在1919年美國費城的《公眾紀錄報》(Public Ledger)上,美國記者卡爾·威廉·艾克曼(Carl William Ackerman)在10月27日和10月28日兩篇文章中摘錄了《錫安長老議定書》的部分章節,然而把題目換成了《紅色聖經》。
  • 總有一些瞬間,會讓你感到莫名的悲傷……
    前言:成年人的世界裡,能夠分享的只有快樂和成功,悲傷和失敗都是留給自己獨自消化的。是不是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讓你感到莫名的悲傷?看看接下來的話,也許能撫慰你孤獨的心。看到朋友圈裡豐富多彩的動態時,我總感嘆自己的生活黯淡無光、平平無常。自己內心悲觀,卻又不那麼徹底,哀己不幸,怒己不爭,才會有這樣莫名的悲傷。
  • 一代籃球巨星隕落,美國各界發文悼念科比,1月27日註定是悲傷的
    今日,美國各界發文悼念科比。喬丹表示:「我對於科比和Gianna遇難的消息感到極度震驚。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我自己的悲傷難過之情。我愛科比,他就像是我的小弟弟一樣。我們經常一起聊天,我真的很懷念我們當時一起聊天的時光。科比是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他是籃球運動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併且極具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