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有言: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雖然說在唐宋時期,我國曾是一個舉世矚目的強大國家,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在閉關鎖國政策落實之後,我國卻逐漸落後於世界的發展潮流當中。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曾因戰爭的影響,而暫時落後於其他的發達國家,但我國政府也在不斷努力,並實現科技方面的進一步突破。
曾經,有這樣一位大專學歷的小夥子,雖然他的學歷水平並不是很高,但是在工作的過程當中,他卻成功攻破了國外的一項絕密技術,而憑藉著這項技術,他也拿到了國家科技獎,並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用。對於我國的發展來說,這位小夥究竟做出了怎樣的貢獻?而他又是如何攻破這種絕密技術的呢?
這位中國小夥就是洪家光,他出生於1979年。由於洪家光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所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幫助家裡幹農活以補貼家用。在讀完初中之後,洪家光不忍心讓父母繼續負擔自己的學費,就這樣,他並沒有選擇考入高中,而是來到了一所職業學校當中學習。
據了解,在技校學習期間,洪家光從家到學校需要乘車四個多小時,而當其他人都在車上打瞌睡的時候,洪家光也總會利用這樣的碎片時間看書充實自己。據洪家光表示,在往返家和學校的車上,他自學了許多技術書籍,而這也讓他和技校其他學生有著較大的差距。
1999年時,洪家光正式畢業,並成為了一位中航工業的工人,對於一位技校畢業的學生來說,能夠擁有這樣的工作機會是非常難得的,然而,在進入到工廠之後,洪家光卻因破舊的廠房而無法看到未來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之下,面對自己多年來的堅持,洪家光也對自己的努力產生了一定的懷疑。在這個時候,通過一位老師傅的點撥,洪家光也認識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意義。就這樣,洪家光又一次燃起了鬥志,而在工作的過程中,他也變得更加認真、努力。
當時,洪家光將工廠內的勞模當成了自己前進的榜樣,雖然說在最開始的時候,洪家光的拜師學習過程並不順利,但在他的不斷努力之下,最終,他也成功在工廠勞模的手中學到了許多工作上的技巧。
據了解,在工廠工作期間,洪家光一年完成了七千多個工時,而與其他工人相比,他也整整多出了三千多個工時左右。而正是因為這樣的積累,洪家光才能夠收穫後來的成功。
在2002年的春節時,洪家光的工廠被下達了一項緊急任務,那就是加工發動機所需要用到的核心葉片工具金剛石滾輪。在對這一零件進行了解之後可以發現,由於這一零件有著極高的精準度要求,所以,所有生產這一工具的尺寸公差都要求在0.003毫米之內。
然而,就在這種緊急情況之下,掌握這項技術的師傅卻正在住院,而在這個時候,工廠也不得不啟用其他的工人,來對這一技術進行攻克。在那個時候,作為工廠「拼命三郎」的洪家光主動請纓承擔了該項目的工作,而在洪家光不斷的努力之下,最終,他也成功克服了技術難題,並幫助工廠成功度過了難關。
在後來的日子裡,洪家光也接連克服了許多關於金剛石滾輪大型面無法加工的難題,而通過洪家光不斷的試驗,最終,攻克了這個來自國外的絕密技術,並為工廠實現了幾千萬元的創收。在後來的日子裡,我國成功打破了技術壁壘,並實現了科技製造業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2017年,洪家光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對於一位畢業於職業技術學校的大專學生來說,能夠擁有這樣的人生成就,也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情。
結語
通過對洪家光的經歷進行了解就可以發現,其實,學歷並不是一個人成功的限制所在。即使洪家光並不是畢業於名校當中的優秀人才,但是,他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為中國的發展貢獻出了一定的力量。
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哪個行業當中,都會湧現很多優秀的人才,而在這些人的引領之下,未來的中國社會也將擁有著更高水平的發展。相信通過這些人才的不斷努力,中國也將完成復興大業,並重新成為世界上一個受人矚目的強大國家。
參考資料:《「最美青工」洪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