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俯瞰效果圖
今天,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正式開園。從去年1月10日籤署合作協議至今,這所由寧波市人民政府與大連理工大學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再一次刷出了我市推進科技創新「栽樹工程」、加強校地合作的新速度。
目前,該研究院已引進13支共計百餘人的科研團隊,與寧波11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家行業協會籤訂合作協議,3家共建聯合實驗室,共同在技術研發創新、研發平臺共建、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與培育等方面展開合作,形成了「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的良好發展態勢,有效彌補了寧波研發能力和創新人才不足的發展「短板」。
兩院院士和行業大咖成為智囊團成員
大連理工大學建校於1949年4月,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等都是該校的優勢學科。這次在寧波建設研究院,實際上也依託了本部的優勢資源。
大連理工大學寧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惠曉麗告訴記者:「大連理工大學學校科教資源與寧波地方產業高度契合,雙方合作可以說是科教與產業的互補融合。我們在17個一級特色優勢學科之上,不僅建設了研究院的五大創新中心,還設立了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分支機構。」
據了解,這五大創新中心分別是精細化工與生物醫藥技術,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技術,新材料與成型技術,信息、軟體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與寧波「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中的10個產業集群融合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除卻信息、軟體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中心尚在物色首席科學家之外,其他4個創新中心已與兩院院士和行業大咖牽手,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孝軍、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東明、中國工程院院士蹇錫高等都已加入研究院的智囊團。
優勢學科與寧波本地產業融合互動
圍繞五大創新中心,研究院還依託本部的優質科教人才資源,採取專兼職結合的人才隊伍建設模式築巢引鳳,以大連理工大學領軍人物、核心人物為先導人才,打造本土化的高水平人才團隊,使大連理工大學的技術優勢、技術積累,在寧波「生根開花」。
海洋裝備強度分析與創新設計團隊在教授閻軍的帶領下,多年來已經摸索出了一套在複雜海洋環境下針對以柔性管道、海洋電纜/臍帶纜、浮式平臺系泊系統、抗冰平臺、海洋風電等為代表的海洋工程裝備,進行結構設計、實驗驗證、工程應用的技術,正好與寧波東方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所精耕的領域相契合。
事實上,兩者的合作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了。當時,東方電纜承接了國家863計劃課題「水下生產系統臍帶纜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這是東方電纜第一次與中海油研究總院、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接觸。
據東方電纜海洋創新中心副總經理陳凱介紹,臍帶纜集電力、液壓動力、化學注入、通訊數據傳輸於一體,還要滿足複雜海況的動態響應要求,其材料的強度、抗腐蝕和抗滲透性要求極高,是海底油氣勘探、深海生產必需的一種特殊電纜,國內市場長期以來一直被國外產品所壟斷。
「多方合作下,我們歷時3年終於成功研發出了適合於1500米水深的臍帶纜,臍帶纜國產化不但讓我國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擺脫了長期依賴進口電纜的局面,也可為今後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提供大量可替代進口的國產電纜。」
不過,陳凱也坦言,受制於地理空間,那時候的每次合作都來之不易,不是他們飛到大連,就是閻軍教授飛來寧波。如今,研究院在寧波落地,不僅交流起來更方便,企業的需求會得到更快的響應,也拓寬了雙方下一步的合作模式。
寧波金田銅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永如對此也有同樣的感受。在他看來,過去他們和大連理工大學本部科教資源的聯動,大多以項目形式開展,如今雙方的合作進一步上升到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成果轉移轉化上,不僅助推了公司的轉型升級,更能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有助於將我市銅合金與應用產業這一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成為寧波新材料產業的新名片。
據悉,研究院還將著力建設一流科技成果服務運營平臺,已引進華楊科學儀器(寧波)有限公司、寧波新冠聯機電有限公司、拓中教育OMO創新研發中心等15家企業入駐孵化,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寧波速度背後的「寧波溫度」
2019年1月10日,寧波與大連理工大學籤署合作協議;5個月後,大連理工大學正式發文成立寧波研究院;同年8月,研究院改擴建項目工程立項;2020年1月3日開工建設,11月底整體完成驗收交付,團隊、設備進場,12月5日開園……這是寧波速度。
寧波速度背後還有「寧波溫度」。
研究院所在的地方,相關建築早前經歷了幼兒師範、外國語學校、甬江職高等教育機構數度使用,大量原始建築圖紙檔案缺失,造成設計、審批、建設環節存在諸多問題,導致改擴建方案遲遲未能定下。
得知這個消息後,寧波市科技局、江北區政府等通過多方排摸,奔波於寧波、杭州兩地,花了近1個月,終於在浙江大學找到了該建築的原始設計師手稿。隨後,他們又會同大連理工大學設計院,曬制獲得了部分有效圖紙,為下一步場地改造提供了條件。同期,他們又協助研究院聯繫租賃了海田大廈一處場地臨時辦公,幫助購置辦公家具設備,開展研究院前期工作。
在團隊引進和產研合作上,寧波更是不遺餘力、全力以赴。在今年相關人才項目評選前,寧波市、江北區兩級科技局等相關部門專程趕赴大連理工大學進行政策宣介,一對一地對團隊和人才進行申報輔導。最終,共有4個團隊入選,入選率在全市前列。
同時,寧波各單位、部門積極為研究院與企業、協會、機構對接合作牽線搭橋,助力研究院「走出去」「沉下去」,儘快融入寧波企業和產業。目前,研究院已與金田銅業、貝發、中科畢普拉斯等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與吉利、海天、愛柯迪以及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市鑄造行業協會等籤訂合作協議。
諸如此類在研究院「邊建設、邊科研、邊產出」過程中必須面臨的問題,都在一次又一次的現場辦公中得以解決。這也讓惠曉麗不勝感慨:「到寧波後,我真切感受到了這裡的務實和高效,像服務專班的組建、揭榜掛帥、一對一『媽媽式』的精準服務,都讓我們感到驚喜。」
記者 王心怡 通訊員 王虎羽 鄭慧慧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