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十八招式圖解
天開十八招式屬拳術中短打的實踐部分之一,為三十六招的前十八招,它是自衛短打中最基本的單招訓練,也是能達於實用的招術。
天開十八招式主要用於散戰,為力戰與術戰的結合,是點剛短打的基礎。如果在任何一招的中間加進連環腿或步腿連環,就形成了點剛短打的全部招法。
天開十八招式與地開十八招式不同,天開為散戰之打,地開為近戰之摔。
本資料僅把天開十八式的動作,以圖解的形式記錄如下,供學者參照,做為備忘錄。
天開十八招式的招名譜如下:
前九招:一霸二探三盤根. 四劈五換六蟒翻. 七衝八撈九鷂身.
後九招:一封二展三蜻蜓. 四撲五猿六翻江. 七吐八亮九蛟龍.
下面按招名譜的順序,圖解如下,由於繪圖水平不高,有些動態難於描述,深望學者邊學邊對照。
(一)霸王敬酒:
說明:圖⑴的前左足是向左外側移,全身及右足也隨之左移,圖⑵與圖⑶都是左手按圖線先動,右手緊跟,右手臂都是以肘為圓心的小臂環動。
(二)夜叉探海:
說明:圖⑴左足先踢出然後回收如圖⑵,圖⑵示的圖線是左足落地後再起右腿,圖⑹也是先落左足再起右腿。
(三)古樹盤根:
說明:圖⑷左足落地後轉體起右腿,圖⑸是右足踢出後落地再擊右拳如圖⑹
(四)力劈華山:
說明:圖⑴左足是向左外側橫移,圖⑵是右足向右前側方邁出,圖⑶是左腿向前邁出,圖⑸是右足先落地再踢出左足,左足收回後如圖⑹所示。
(五)換步偷手:
說明:圖⑴左足踢出後回收如圖⑵,圖⑵示左足落地後再起右腿。
(六)怪蟒翻身:
說明:圖⑵是右足踢出後落於自己的左足前外側,圖⑷與圖⑸是兩臂的大輪砸。
(七)上步衝捶:
說明:全部動作必須連貫,圖⑵、圖⑶、圖⑷的右臂實際是以肘為圓心,以小臂為半徑的環。
(八)海底撈月:
說明:圖⑴左足是向左側橫移,圖⑸系左足落地後轉體半周起右腿如圖⑹
(九)鷂子翻身:
說明:按圖⑵、圖⑶、圖⑸的上肢動作,都是小臂向前偏下方抖出甩擊。圖⑶是右腿落地後轉體半周再起左腿成撩勾,如圖⑷,圖⑷是左足落地,轉體半周再起右足如圖⑸。
(十)雙鋒貫耳:
說明:圖⑵、⑶都是踢出腿落地後再起另腿,圖⑷的踢出腿不落地收回後如圖⑸,圖⑸的雙腕相交於頭前,按圖線所示共同下砸至胸,然後共同衝擊如圖⑹。
(十一)大鵬展翅:
說明:圖⑴左足向左橫移,右腿隨之合拼,圖⑶是右足踢出後倒退一步。同時兩手抄拿,再起左足與左手擊出如圖⑷。
(十二)蜻蜓點水:
說明:圖⑴右手先前掛同時左手後擺,然後按動作線所示形如圖⑵,圖⑶動作線示右手下拍同時右腿前踢。圖⑷動作線示手心翻上時右足落地,右手上託時左足前踢。
(十三)餓虎撲食:
說明:圖⑵示右足先落地,然後兩臂反轉交插同時起左足踢後回勾形如圖⑶,圖⑶動作線示兩臂由交插分開後收於胸前,然後雙掌與左腿同時向右前方穿出。
(十四)白猿偷桃:
說明:圖⑵要轉體半周同時按圖線運動達圖⑶,圖⑶左足落地後,轉體半周同時按圖線運動達圖⑷。
(十五)搗海翻江:
說明:圖⑴⑵為右臂與右腿同時向前向左輪擊,當右足落地時,轉體半周,後衝左腿如圖⑶,當左腿落地時轉體半周同時雙拳由後向前輪擊最後形如圖⑷。
(十六)白蛇吐信:
說明:圖⑴按動作線右側手足出擊後,右小臂馬上迴轉環如圖⑵與圖⑶,圖⑶的右足要落於自身的右側,同時右手抄拿回拉後再出左拳與左腿如圖⑷。
(十七)白鶴亮翅:
說明:圖⑴右足系踢出後再落地,圖⑵先起左腿再起右腿形成空間側向二起腳,空中動作如圖⑶。
(十八)蛟龍入海:
說明:圖⑴、⑵示右拳右足向前左側輪擊直至轉體半周起左腿後衝如圖⑶,然後轉體左臂在前,右臂在後大轉砸,當砸至身前時如圖⑷向前邁右腿,繼續下砸轉體半周同時後掃左腿,最後形如圖⑸。
以上天開十八招式圖解全部寫完,但細微之處及精神狀態難於畫出,望在學練中掌握。本部資料只能起到一旦忘記,以便查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