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卓別林:無聲電影最經典的篇章!喜劇的孤獨

2021-01-16 知識圖譜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正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進行,這是一個講述喜劇大師卓別林一生的展覽。如果把他的人生劃分為鏡頭內和鏡頭外兩個部分,那麼一邊是那個戴著圓禮帽的流浪漢,一邊則是遭受政治打壓、情感生活混亂的大明星,這兩個形象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卓別林。藉由展覽的機會,卓別林之子尤金·卓別林來到上海,並接受了專訪。

在位於瑞士洛桑的愛麗舍攝影博物館(Musee de l』Elysee pour la Photographie),收藏有2萬多張有關查理·卓別林的照片檔案資料,包括底片、印刷品以及原始影集。這些照片大多未公開過,從出生到去世,從英國到美國,再到瑞士,涵蓋了卓別林的一生。

在達成與愛麗舍攝影博物館的合作後,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將這其中300餘張照片、文獻搬到上海,開啟了「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從6月持續到10月。愛麗舍博物館館長塔蒂揚娜·弗蘭克(Tatyana Franck)認為,這個展覽「試圖重估藝術家革命性的藝術遺產」。

事實上,卓別林的藝術價值是公認的,我們能在展覽中看到的,是一個更完整的查理·卓別林。其中既有那些光鮮亮麗、為人熟知的熒幕形象,又有那個鏡頭之外的他,或是溫柔,或是自我,或是落寞。卓別林的每一個細節點滴都在這些影像資料中,定義出一個更真實的他。

美國成就了這個英國人的一切。1889年4月6日,查理·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家庭生活很拮据,母親是一個舞臺劇演員,小查理不到10歲就走上了舞臺。他對幽默的敏感度大概是天生的,第一次通過表演讓人發笑是演一隻貓,完全依靠肢體動作和表情。

就這樣童年時在舞臺上跌跌撞撞,直到1910年,開始跟隨英國當時最出色的默片劇團經理弗雷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劇團去美國巡演。展覽中,有一幅查理第一次扮作流浪漢的照片,大約是1914年3月,他身材瘦小,溜肩,黑色圓禮帽歪扣在一頭捲髮上,黑色的領帶系得很緊,勒著脖子,眼神裡充滿挑釁。

後來,另一位默片大師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談起卓別林時說:「查理的流浪漢是一個遊手好閒的人,有一套遊手好閒的邏輯。他很可愛,但一有機會就會偷東西。」這一年的《威尼斯兒童賽車記》讓流浪漢角色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很快他就開始自編自導自演,還擔任製片和剪輯,1918年創建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如今看來,卓別林之於20世紀電影的影響,渾然天成的喜劇表演是一方面,另一個重要方面在於成為推動電影產業的一員。他不僅僅是個演員,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影人。」塔蒂揚娜·弗蘭克告訴我。

在影片《尋子遇仙記》讓他名利雙收後,他買下4畝柑橘園創建自己的影視基地,這時的卓別林開始完全掌控自己電影的走向,在鏡頭內外讓自己與角色之間完成對話。在展覽的「無聲之聲」部分,策展人著力展示了卓別林在音樂上的成就。

卓別林對默片的堅持,形成與有聲電影的抗衡,這在電影史上是經典的一個篇章。他最著名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實際是在有聲電影被發明後才拍攝的。《摩登時代》一直被認作是無聲電影,但其實是有電視聲和收音機聲的。

不過最為驚喜的是,影片結束時卓別林自己哼唱的那首歌,這是第一部可以聽見卓別林本人聲音的電影。但正因為默片的突出,作為觀眾的我們往往忽略了卓別林對電影音樂的貢獻,雖然不識譜,他卻經常自己譜寫電影配樂,他自學了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無論是對底層小人物的細膩刻畫,還是對機械化工業生產的控訴,卓別林的重點都在人本身,他關注人性與愛。法國新浪潮時期著名電影理論家巴贊(André Bazin)曾寫道:「對於電影來說,熱愛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不首先探索卓別林的影片所反映的特有的愛心、溫柔和感傷情緒,那就不可能透徹理解他們的藝術。」

在卓別林的電影中,總是一人出場,一人落幕,這種悲與喜、孤獨與狂歡的反差,似乎成了喜劇演員的宿命,卓別林也不例外。在1991年根據《卓別林自傳》改編的由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主演的電影《卓別林傳》中,最後查理老得無能無力時拿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上臺前他跟妻子烏娜說:「你知道人老了最糟糕的是什麼嗎?是不能保護自己。我年輕時有權有勢,可以拍電影,想讓他們笑就讓他們笑,想讓他們哭就讓他們哭。現在,我只能靠他們的憐憫。」然而,他應該知道,臺下的掌聲並非是一種憐憫,而是永恆的致敬。

卓別林和他經典的黑色圓禮帽

1952年,63歲的查理·卓別林帶著第四任妻子、美國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女兒烏娜離開美國,定居瑞士,直至1977年去世。尤金·卓別林(Eugene Chalin)是他們在瑞士迎來的第一個孩子。尤金今年65歲,早年做過錄音師,曾與滾石樂隊、皇后樂隊和大衛·鮑伊等音樂人合作過。

後來,在執導過紀錄片和音樂劇之後,他將事業中心轉移到馬戲上,現為瑞士沃韋國際喜劇電影節主席。在尤金的記憶中,父親很少將工作中的一面展現在家人面前,取而代之的是陪伴。展覽帶來了不少珍貴的家庭照片,尤其是移居瑞士沃韋的巴恩莊園之後的部分。

這時的卓別林雖然仍經常忙於工作,但與美國時期相比,他已經是一個安穩的老者了,享受平淡而日常的家庭生活。其中一張照片拍攝於1964年,卓別林與妻子烏娜帶著6個孩子,坐在沙發上,每人手裡拿著一本不同語言版本的《卓別林自傳》,以此來慶祝這本書的出版。在自傳中,兒女們讀到的是那個受全世界追捧但自己不曾「謀面」的電影巨星父親。

「查理骨子裡還是個傳統的英國人」——專訪尤金·卓別林

問:你怎麼理解「喜劇精神」?因為你自己是從事馬戲工作的,也是喜劇的一種形式。

尤金: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但也是我們做喜劇的人一直思考的問題,並且隨著工作的累積、人生閱歷的豐富,對喜劇的理解在不斷變化。

我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中世紀的法國宮廷和王室,會有一個專門扮演小丑或為國王演滑稽劇的喜劇演員,他要極盡所能地用自己的幽默力和感染力讓國王開心,他可以開國王的玩笑,但其他大臣不行,他可以與國王有輕微的肢體接觸,但其他大臣不行。

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這個喜劇演員的社會地位,喜劇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是可以消弭人與人之間隔閡、縮短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它重要的是營造出開心、放鬆、降低戒備心的一種氣氛。

我的父親是營造這種氣氛的高手,很多人認為他的喜劇是發人深省的,但悲劇也可以,這是任何一種藝術創作的共同目標。喜劇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能讓人笑,它的氛圍。

問:作為父親和作為喜劇演員,查理·卓別林對你有怎樣不同的影響?

尤金:我想我會把他的一生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在英國的童年和青少年階段,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很艱苦;二是他到美國之後,拍攝了大量喜劇電影,成為一個名利雙收的成功電影人,這也是大眾熟知的卓別林;第三部分是定居瑞士之後的晚年生活。

前兩部分我都沒有參與,我認識的查理是瑞士之後的查理,那時他已經60多歲了,而我還是一個孩子。雖然離開了好萊塢,但他每天仍有非常多的工作,他是一個「工作狂」。他有很強的幽默感,但又很嚴肅,工作中和生活中完全是兩個狀態。

在與家人相處時,他是一個很開心的人,不會把工作中的情緒和態度帶到生活中,他會像孩子一樣陪我們玩,詢問我們在學校的狀況,因為他天生就有誇張的表情和動作,所以我們這些小孩都喜歡極了。

也許是因為父親是喜劇明星的關係,我們8個子女中大部分也都從事與喜劇相關的工作,我的姐姐傑拉丁·卓別林(Geraldine Leigh Chaplin)就曾在傳記電影中扮演過我父親的母親。對我個人而言,查理非常喜歡馬戲,我也從小耳濡目染地接觸馬戲。

馬戲是一項非常適合全家人一起參與的娛樂項目,直到現在,我們這個大家族偶爾仍會很多人一起看馬戲。因此做馬戲要做到老少鹹宜,這也是真正好喜劇的特質,能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信仰的人都開心。不過我們這些子女都沒有跟他共事過,所有他對我們的影響更多是作為一個父親,以及「卓別林」這個光環本身。

問: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卓別林傳》,這是目前公眾認可度比較高的卓別林傳記電影,你覺得他扮演的卓別林跟你父親像嗎?

尤金:首先我想說,拍這樣一部傳記電影非常難。要在100分鐘內講述一個88歲的人的一生,最難的就是取捨和結構。查理童年經歷的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其實是一個非常有張力的時代,社會矛盾衝突滲透在自上而下的各個階層中,也是查理喜劇萌芽的時期。

但在電影中,導演不得不一帶而過,的確很可惜。因此,我們只能儘可能地通過這些碎片去還原出查理的一生。但小羅伯特·唐尼的表演非常精彩,他用了很大精力去學查理的一招一式,從眼神到肢體,我認為很棒。儘管這是一部向查理·卓別林致敬的影片,但作為觀眾,或許也應該向這部影片致敬。

問:我們知道,卓別林自1912年離開英國後,就沒有再回國定居了。對他來說,英國意味著什麼?

尤金:他很自豪自己是個英國人。他一直都持有英國護照,後來也持有美國護照。1921年,他功成名就回到英國,一個很大的打擊是得知初戀女友去世。

這一次回國,他雖然受到大多數人的愛戴,但也遭到不少冷嘲熱諷,他自己也在自傳中寫道:「那時,我感到已經沒有家鄉了。」20世紀30年代,他曾經短暫地在法國和瑞士居住過將近兩年,但他沒有回英國,一個客觀原因是天氣,英國天氣太溼冷了,他住在法國南部,這裡的氣候更像他已經習慣的加州天氣。

但查理骨子裡還是個傳統的英國人,他有英國人獨特的幽默感,他對喜劇、幽默那種敏感的直覺,是與生俱來的。

問:關於他離開美國是一個很受爭議的話題,你怎麼看?主要原因是因為他是一個共產主義者嗎?

尤金:這個說來話長。要從埃德加·胡佛(Edgar Hoover)說起,美國第一任聯邦調查局(FBI)局長。他一直在暗中調查政治異見者和政治活動分子,因為好萊塢是美國政治宣傳的一個強有力的出口,所以FBI要把控每一部影片和其中的電影人。

但查理要拍更自由、不受意識形態左右的電影,其實在查理到美國後不久,就被收在了胡佛的「黑名單」上。查理的喜劇擅長表現底層小人物,因此會受到左翼知識分子的青睞,自然就會受到右翼的打壓。

1950到1954年,麥卡錫主義在美國泛濫,查理就成了其中的犧牲品,被驅逐出美國,《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這些反戰影片也被當作打壓他的證據。

我們不好說他是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者,因為他沒有明確表示過。但他明確地反對納粹、反戰,這在很多公開場合和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問:另一個圍繞查理·卓別林的備受爭議的話題是他的婚姻和情感。有一種說法是,他並不僅僅是沉迷美色,而是要始終保持那種不肯放棄的、永遠充滿激情的內心狀態。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尤金:我想是這樣的。他是一個精力充沛、滿腹激情的人,他無法接受平淡而穩定的狀態,這也是他有過四次婚姻和多個戀愛關係的原因,也是他無法給這些女性以安全感的原因。我的母親是父親最後一個女人,陪他走完人生,他們之間感情很好,但也一定程度上歸功於我母親出現的時間點。查理在受到政治打壓又即將步入老年的時候,遇到了我的母親烏娜。

問:在喜劇演員中患抑鬱症或輕度抑鬱的人比例相對較高。在卓別林的一生中是否有過短暫的抑鬱期?你作為一個喜劇從業者,又是怎麼看待這個現象的?

尤金:他沒有抑鬱過,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鬥士。當然在他的人生中,有低迷沉淪的時候,被驅逐出美國前後那幾年應該是一個大的低谷。

你說到喜劇演員患抑鬱症,這的確是挺多的,有些人可以走出來,但有些人深陷其中。我想這也是喜劇這項工作的一個副作用:一方面是自己的狀態,你把最開心的能量都釋放在了舞臺上和鏡頭前,如果不及時補給自己的能量,喜劇表演會一定程度上掏空演員,因為它與現實生活的反差太大了。

另一方面是觀眾的反饋,演員在舞臺上沉浸在掌聲鮮花中,但回到後臺、回到家裡,多半是一個人,這種孤獨感和極大的心理落差是很多人無法承受的。所以一個好的喜劇演員是可以控制這種心理落差的,他需要用高度自律和情緒管理能力來做到這一點。

相關焦點

  • 這間倉庫改造的房產,曾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排練的地方!
    在那個無聲電影的年代,查理·卓別林身著禮服、頭頂圓頂帽、手持一根拄拐杖的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一抹標誌性的小鬍子,成為了那個年代的記憶。
  • 永遠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每一個喜劇演員背後往往是悲傷的,但為了向世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事情的真相,只能將悲傷化為喜悅。卓別林近來,常常回看那些經典,總是讓我淚流不止,大師雖已不再,可精神一直延續至今,影響著全人類。卓別林永遠的世界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 提到電影藝術大師查理卓別林,除了幽默,你還知道什麼?
    40年前的12月25日,查理·卓別林最終離開了人世間,他為後人留下了很多著名的悲喜劇角色,如小流浪漢等,以及讓他名聲大噪的電影變革(對無聲電影和早期的對白片這兩大電影類型的革命性改變),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後,《淘金記》、《摩登時代》、《尋子遇仙記》和《大獨裁者》等影片仍然被很多人奉為電影經典巨製。
  • 豆瓣9.2,卓別林的《淘金記》至今仍是最好的喜劇電影之一
    因「地心引力」而產生喜劇效果的「傾斜木屋」一場戲的經典鏡頭,運用了微縮模型展現懸空的險境,而在實際上的木屋移動中則通過繩纜升降。為了表現奇爾庫特山口(Chilkoot Pass)的險峻,影片中出現了卓別林飾演的流浪漢查理從懸崖峭壁旁走過的鏡頭,旁邊即是萬丈深淵,但流浪漢無所畏懼。
  • 全球十大經典喜劇電影《阿甘正傳》意外上榜!
    《大獨裁者》(1940)《大獨裁者》在IMDB上的評分是8.3/10《大獨裁者》是查理·卓別林的著名經典之作,這是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在電影史上有種很重要的意義。這部電影一看就是戰爭題材,不過通過喜劇的方式展示了對二戰時期法西斯的嘲諷,也展示了戰爭片不一定非得痛苦與沉重。9.
  • 喜劇大師卓別林:屌絲形象、風流才子詮釋比電影還精彩的傳奇人生
    烏娜的到來使得卓別林開始擁有一種從前不曾有過的安定感覺和幸福生活。查理·卓別林,銀幕上的喜劇之王,生活中的浪子,他用一生的時間在消除貧窮投給他的心靈的陰影,「饑寒與窮困給人的羞辱,可能更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父母的過早離異,母親的精神病發作,讓卓別林天才的搞笑下面埋藏著深深的恐懼。此種恐懼只能靠一部接一部的作品和一個又一個不同面孔的女人來消解。
  • 喜劇電影大師查理.卓別林的悲慘童年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1889年, 查理.卓別林出生於倫敦南部的沃爾沃思,父母老查理和漢娜都是音樂家。查理.卓別林的身世帶有傳奇色彩,正是他的童年經歷,註定或說成就了他演繹生涯,激發了塑造流浪漢角色的靈感以及卓別林早期表演的所有形象。卓別林的父母都是表演者,但是,他父親酗酒,早早離世了。母親莉莉被迫獨自擔任起撫養子女的義務,他和兄長以及母親相依為命。
  • 電影史之演員系列1:查理·卓別林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這是《新世紀周刊》對卓別林的評價。作為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是回顧影史表演時,第一個必須提到的人物。
  • 《摩登時代》:卓別林表演藝術特徵,搞笑人物背後的辛酸悲劇
    1936年上映的《摩登時代》無疑是最能代表卓別林的一部影片,而一部好的電影可以反映一個時代,20世紀初西方國家進行工業革命,大工廠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作業,恰逢美國經濟大蕭條,每一個底層勞動者為了生存苦苦掙扎。
  • 什麼讓世界級的幽默大師查理.卓別林的作品百年過去依然經典
    提到幽默大師,卓別林總是像一座大山一樣難以繞過。不管時間過去多久提到他總是想到幽默,仿佛他就是幽默的代名詞。我本人是非常喜歡幽默風趣的各種作品的,不管是、電影、相聲、小品、我都喜歡。並且經典的作品我都會隔一段時間就翻出來看一看。
  • 卓別林十句經典語錄,他不僅僅是一位喜劇電影大師,更是一位智者
    提起卓別林的名字,絕對稱得上家喻戶曉,因為他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不管是他的電影,還是他的舞臺劇,都是非常的經典,獲得了很多的成就。1889年4月16日,131年前的今天,查理·卓別林出生於英國倫敦。源於對戲劇的喜愛,他一次次的嘗試回到舞臺,通過各種毛遂自薦,他開始得到一個個角色機會,也開始在各種舞臺劇中,扮演一個又一個角色,等他17歲的時候,他已經開始在喜劇中表現出很出色的天賦,並且扮演主要角色了。從此他的演藝經歷正式開始,處女電影《謀生》上映之後,又拍攝了多部電影,在美國進行巡演,可以說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 查理·卓別林的人生,被美國驅逐二十年,回來的時候已是白髮蒼蒼
    上世紀70年代發生了一件大事,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出現了史上最長的一次起立致敬,全場觀眾和演員們一共起立鼓掌了五分鐘的時間,這項記錄到今天也沒有被打破,而被致敬的對象就是查理·卓別林,那一年他已經83歲了。就算沒有看過他電影的人也會記得他的名字,畢竟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了喜劇的代名詞。
  • 查理·卓別林電影以非現實性的表現手法表現了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
    查理·卓別林的電影以非現實性的表現手法表現了現實社會的各種問題。1936年上映的《摩登時代》是他的代表作。劇中有很多滑稽的情節,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現實,充滿了批評和諷刺。卓別林繼前作《城市之光》後,時隔5年推出新作《摩登時代》,講述了生活在大城市,感受社會底層生活的艱辛,並決定在電影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被稱為喜劇,但卓別林以誇張的身體動作,製造出不符合常識的情節,令人捧腹大笑。
  • 卓別林電影和大蕭條年代
    結果甫一上任就遭遇了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經濟大蕭條時代。經濟大蕭條,卻讓好萊塢電影迎來黃金時代。1929年,奧斯卡金像獎舉行首屆頒獎禮,此時,幽默喜劇成了人們躲避無奈現實的避風港,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在電影界大放異彩,他獲得了首屆奧斯卡榮譽獎。
  • 卓別林的有聲片和默片一樣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卓別林在十年間就從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成長為國際巨星。作為一名小丑演員,他為打鬧喜劇注入了悲愴優雅的獨特風格。他有著非凡的創作力,當他對自己的工作有絕對操控權後,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自主權和風格。他是一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更是第一位國際巨星。
  • 最悲劇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你認識嗎?
    1889年卓別林誕生在了倫敦,母親在劇院演出,撫養他和哥哥長大,至於父親他總有喝不完的酒。幸福的童年總是是短暫的,母親因為用嗓過度得了失聲症,父親覺得母親沒有了利用價值,於是帶著家裡僅有的積蓄、幾瓶威士忌走了,重組了家庭。母親精神失常崩潰了瘋了。
  • 查理·卓別林孫女拍紀錄片 從吉普賽人角度看祖父
    據外媒報導,喜劇巨匠查理•卓別林的孫女卡門•卓別林將執導一部紀錄片《查理•卓別林:世界之人》(Charlie Chaplin, a Man of the World)。
  • 解讀卓別林「燦爛」人生,看一個男人如何成為喜劇大師和花花公子
    他是電影歷史上最偉大的喜劇導演,他同樣是世界馳名的肢體表演大師。從周星馳到陳佩斯,從趙本山到金凱瑞,幾乎所有喜劇演員都把他當成人生導師。從民國開始,他的偉大表演就開始帶給中國觀眾歡笑,他就是中國人民最熟悉的喜劇演員卓別林。01 「燦爛人生」1889年4月16日,查理卓別林出生在英國伯明罕市郊,一個馬戲團的大篷車裡。
  • 卓別林也不得不佩服的喜劇大師
    從這部電影開始,他開始展示出招牌的「Stone Face」表演,也能注意到基頓帶上了他的招牌「Pork pie hat」。天生的喜劇演員,都能在第一時間找到屬於他們的電影形象,基頓和卓別林都是這樣的人。所以在他作品中,我們見到的都是這樣的表情。在中後期他也已「冷面笑匠」被大家所熟知。
  • 影視推薦:5部高分喜劇電影送給你,輕鬆解壓,讓你笑到肚子疼!
    第一部:《西虹市首富》《西虹市首富》是由閆非、彭大魔執導的一部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落魄守門員王多魚遭遇意想不到的奇葩挑戰,一月之內必須花光天降的橫財。本以為快樂生活就此開始,王多魚卻第一次感到「花錢特煩惱」!在花錢的過程中引發了一系列爆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