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咱陝西漢中人!|我愛我的家鄉味見漢中

2021-01-07 騰訊網

近日,中央宣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等6部門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布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火箭院長徵五號、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入選。

2020年12月28日,發布儀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播。儀式上播放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視頻短片,從不同側面採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感悟,並為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頒發了證書。

李東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儀式現場

李東,漢中人,是火箭院火箭專家,從事過多個運載火箭型號的研製,長期致力於我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研製,現擔任我國運載能力最強、技術最複雜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

新聞多一點

十年磨一「箭」 鑄航天強國夢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準時點火,擎著嫦娥五號,劃破幽暗的天空,劍指月宮。

「飛行過程非常圓滿,入軌精度創歷史新高,可以說是正中十環,為探測器後續的順利飛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這一系列成功的發射,是整個長五研製團隊日以繼夜精細化的安排、科學的組織、高效的工作換來的。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東獲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面對這份熱騰騰的榮譽,李東表示:「最美的不是我,屬於長五研製團隊,屬於長五系列運載火箭。」

如履薄冰 如臨深淵

2006年的10月,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工程正式立項。立項的前一年,李東被任命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那一年,他39歲。

「當年國家立項這個型號的火箭時,目的就是要大幅提升中國人進入空間的能力。長五要比中國上一代長徵系列火箭的運載能力提高兩倍以上,達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地球低軌道25噸。」李東說。

負責如此重大的中國運載火箭升級換代項目,李東充滿了豪情壯志。儘管他也意識到長五的研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沒想到的是,過程如此之坎坷,困難如此之大。

在火箭總裝廠房工作

「從事長五研製的十四年,特別是到了後期組織正式發射的時候,那種時時刻刻都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感覺,伴隨著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既是研製隊伍的一員,又擔任總設計師,李東的責任和壓力更是不言而喻。

「一個是如期完成任務的壓力。」李東表示,火箭研製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整個過程要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包括時間的約束、進度的約束、經費的約束、資源的約束等情況下完成。工作量大,周期又緊,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

工作瞬間

「另一個壓力更為巨大,那就是確保成功。」李東說道,要完成國家給長五下達的運載能力大幅提升的指標,簡單的在原有火箭基礎上放大樣是不行的,必須採用創新的辦法。長五使用新技術的比例超過了此前任何一個火箭型號,達到了90%以上,這麼高的新技術比例也就意味著極大的風險。

「所有這些核心的關鍵技術能否突破;對所有新技術能否真正做到吃透見底;火箭系統能否協調有效地工作;在飛行過程中,所有風險是否已經辨識全面,並得到有效控制;如何確保火箭最終能夠完成飛行任務......」關乎國之重器的成敗,這些年李東承受的壓力非常人所能想像。

擔得起多少成功,就經得住多少失敗

歷經十年研製,2016年11月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終於迎來了它的「首秀」。儘管過程充滿波折,但最終還是取得了圓滿成功。李東認為,這次發射全面驗證了長五方案的正確性和系統間的匹配性,意味著中國火箭技術迎來了巨大的飛躍。

長五首飛成功後,受到了世界各航天大國的關注和讚譽。國外媒體紛紛指出,「長徵五號火箭的技術指標使它與美國目前最強大的德爾塔4重型火箭並駕齊驅」「該火箭的性能超過了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和計劃2020年發射的阿麗亞娜6型火箭」「這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一次發射」「是中國航天的新篇章」。

然而,擔得起多少成功,就要經得住多少失敗。

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運載火箭由於發動機技術問題發射失利,經過幾個月的故障排查與定位以及試驗驗證,失利原因終於確認: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在複雜力熱環境下,局部結構發生異常,發動機推力瞬時大幅下降,致使發射任務失利。

針對故障採取措施後,氫氧發動機又在後續長程試車過程不斷發現改進,消除隱患,提高可靠性,完成了發動機第二輪技術改進,最終徹底解決了發動機的所有隱患。在後續的各次發動機試車中,氫氧發動機再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李東與他的團隊成員

2019年12月27日,在歷經908天故障查找和改進後,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實現了「王者歸來」,在那一刻,承受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壓力、付出常人難以想像艱辛的長五人,流下了激動的淚水。總設計師李東在那一夜,輾轉難眠,寫下了一首《青玉案·復飛》:

怎堪回首說斷箭,

淚滿面,

肝腸斷。

風雨寒暑十三年,

一夕霜過,

江東父老,

愧疚無顏見。

枕戈飲膽九百天,

萬般磨礪難盡言。

今夜可敢片刻閒?

硝煙才散,

舉眸廣寒,

何日月又圓?

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首飛成功;2020年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了我國的行星探測時代。再加上剛剛帶著月壤完美歸來的嫦娥五號,長五在近一年時間裡,四發四中,穩定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了重要檢驗。特別是成功運送8噸多重的嫦娥五號,充分證明了它的運力性能。

科學家精神撐起中國「火箭人」的使命

「航天界有一句話: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李東表示,運載火箭是人類進行空間活動的基本前提,而火箭的運載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航天的規模和水平。

李東(左)在指控大廳與隊員討論工作

「長五是我國獨立研製的,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整體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它的成功研製,使得中國進入空間的工業能力成倍提升,也使得將來中國建造一座適度規模、長期在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成為可能。」

「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對長五來說只是一個開始。」李東認為,中國「火箭人」身上所肩負的使命,是要確保中國人具有獨立自主、自由地進入空間的能力,從而使得一切行業活動成為可能,使得航天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成為可能。

那麼,如何完成這項使命?

「中國航天能夠走到今天,有兩點我體會最深。一個是科技工作者愛國、愛崗、敬業、奉獻的精神;另一個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勇於創新的精神。」這正是與李東理解的「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內核是一致的。

李東表示,「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絕不僅僅是對個人的肯定,而是對整個長五團隊的肯定。「如同火箭上成千上萬個零件必須協調有效工作,才能準確把衛星送到軌道上一樣,研製火箭的成千上萬的科研工作者,他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拼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密切合作,相互協同,才能共同完成這樣一項無比艱巨的科技工程。」

「從2019年10月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入場,一直到2020年底嫦娥五號發射,很多同志在靶場的時間超過了10個月,顧不上自己的家庭、親友,凡事以國家為重、事業為重。」李東動情地說,「一切最美的榮譽都是他們的。」

陝西衛視、陝西戲曲廣播、漢中記者站

即將推出

「我愛我的家鄉 味見漢中」

大型融媒體直播

從文化旅遊、經濟發展、

鄉村振興、自然生態等方面

多角度、全方位展現大美漢中

敬請關注!

來源 | 漢中發布

編輯 | CM

相關焦點

  • 秦嶺雪鄉的夜晚有山川星辰|我愛我的家鄉味見漢中
    陝西留壩地處秦嶺核心山區,我對此充滿好奇。 這次的重要目標,就是要拍攝好星空下的秦嶺雪鄉。 可以看到星空的色彩十分鮮明,紅色的星雲與或黃或藍的恆星就在頭頂閃耀,讓我想起了古人所說的「手可摘星辰」的感覺。 第三天晚上的戰鬥是重點,此前幾天預報當天會是個極佳的拍攝天氣。根據白天的踩點,我們去了一處落葉松林—情人谷。地面是積雪,地上是樹林,頭頂是星光,這是我心目中十分理想的構圖。
  • 2020年《愛我漢中》 綜合訪談類節目開播
    《愛我漢中》 綜合訪談類節目 欄目概況: 欄目全稱:《愛我漢中》綜合訪談欄目 欄目形式:演播室專訪/紀實專題片 節目時長:45分鐘(月播/18日播出
  • 漢中八大怪,每怪我都愛!
    小編微信號wagj312  漢中位於陝西的西南部,由於被大秦嶺所阻隔,漢中的風土人情和地域特點與其他地方截然不同,它的獨特,它的怪,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漢中,特此總結出了「漢中八大怪」。漢中地處西北地區,但因有大秦嶺阻隔,其氣候、降水、物產和植被等都和西南地區相同。人們到了漢中,雖從行政區域中說到了大西北,但各種生活氣息都讓人感到是西南。
  • 西部江南漢中的2019年GDP出爐,在陝西省內排名第幾?
    陝西省古稱三秦大地,這裡古都眾多,歷史名城薈萃,省會西安號稱十三朝古都,被譽為千古第一都,上圖為西安,如今西安作為陝西省省會,帶領全省的發展也是青雲直上,而漢中作為我們陝西省最南邊的城市,也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劉邦、劉備等人都是從這裡發家致富的,漢江穿城而過,這裡水資源充沛,素有西部江南之美譽
  • 陝西漢中,四川味兒還是甘肅味兒?
    圖/視覺中國秦嶺-淮河是中國南北方的地理分界這條線因為特殊的區位在飲食口味上兼容南北越秦嶺,有西北豪邁、巴蜀百味走淮河,看中原厚實,淮揚清婉國慶、中秋長假讓我們一起沿著這條線南北「通吃」陝西美食攝影/漢中戈攝影工作室 圖/圖蟲·創意 有異於陝北和關中,位於漢水谷地的漢中氣候更加溼潤,歷史上也相對穩定富饒,所以這片土地上能夠成規模地種植水稻,陝南的漢中人也不像其他老陝那樣狂熱地愛吃麵和饃,反而更偏向於以米飯為主食
  • 原創 | 嚴維佳 · 味見漢中·吃庖湯(語音版)
    味見漢中·吃庖湯作者:嚴維佳漢中古屬益州、巴蜀,每逢過年,民間許多習俗都與雲貴川相近,尤其是進入農曆臘月  臘月剛過,作為初來漢中的外地人,我在盛情與好奇驅使下,在南鄭漢山腳下親身感受了一回地道的漢中庖湯宴。漢中庖湯通常指秦巴山區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其按地域不同,也叫刨湯或泡湯。本意是指請來鄉間庖丁(廚師)殺完年豬,用最新鮮的豬下水和豬肉做成美味佳餚宴請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並以此犒勞自己,增進友情,祈盼豐收,民間也叫庖湯宴或庖肉宴。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射區總臺央視記者 李廈:這裡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在我身後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活動發射平臺的託舉之下緩緩駛向發射塔架,在火箭頂部的整流罩裡包裹著的就是嫦娥五號探測器。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兵:本次是我們長徵五號基本型第五次發射,擔負的是我們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號的探測器的發射。尤其我們在遙三遙四取得勝利之後,我們大量的技術也得到了成功驗證。所以我們這次過來也是帶著要奪取成功的目標而來的。
  • 【漢中】 德耀秦巴厚道漢中
    在廣泛開展的「德耀秦巴·厚道漢中」漢中市第六屆道德模範表彰活動中,20人(組)當選道德模範,30人(組)獲提名獎。至此,漢中已湧現出各級各類道德模範和中省市好人929名,其中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5名,中國好人28人(組);省級道德模範及提名37名,陝西好人84名;市級道德模範及提名200人(組),漢中市最美系列人物575名。
  • 老家漢中
    >作者 | 丁小村 老家漢中作家餘秋雨曾經為漢中說過幾句話,可以當做漢中的廣告:我講漢語,我寫漢字,這是因為我們曾經有過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而漢朝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鎮,那就是漢中!漢中這樣的地方不來,那就非常遺憾了!因此,我有一個建議,讓全體中國人把漢中當做自己的老家,每次來漢中當做回一次老家。這不用我多說了:2400年多年前,天下雲集誅滅暴秦,劉邦被封為「漢王」,為避項羽的軍鋒,來到漢中,此後作為底層人逆襲,再次翻越秦嶺,東出潼關,最後擊敗了項羽的貴族聯軍——因此得以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平民的統一王朝,稱為「漢朝」。
  • 漢中無法忘記的「熱麵皮」
    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等。因境內洋縣生存有全國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珍禽」——朱䴉,故又被稱為「朱䴉之鄉」。 這次少當家帶大家走進陝西漢中,我出生的地方,感受一下所有、可以說全世界的漢中人魂牽夢縈的當地小吃。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總設計師是靖江人
    12月22日12時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記者了解到,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是靖江人宋徵宇。長徵八號火箭將新技術驗證七號、海絲一號、元光號、天啟星座零八星、智星一號A星等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6次飛行。
  • 陝南人,特別是漢中人,為何一度不把自己當作陝西人?
    之前陝南漢中和安康兩個地方的人更願意把自己當作是四川人,而不是陝西人,尤其是漢中,如下圖所示。這幾年陸續開通高速和高鐵之後,與西安聯繫也逐漸密切起來了,這種逆向的行為才稍微好轉,本質原因還是陝南和以西安為首的關中地區橫亙了秦嶺。
  • 我的世界: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MC玩家還原火箭發射瞬間
    我感到非常的開心,所以我打算在《我的世界》中,用方塊的形式,來還原長徵五號B火箭發射的瞬間,也為了致敬默默為我國付出的航天人。首先製造長徵五號B的基礎部分長徵五號B最重要的就是火箭中間部分就是長徵五號B的主題火箭,我們首先在地上做一個圓形的基礎
  • 【中醫藥扶貧】陝西漢中:中醫藥產業釋放澎湃動能
    作為漢江源頭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陝西漢中秉承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努力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  身處秦巴腹地的漢中,持續擦亮生物基因庫、天然藥庫的名片,積極構建以綠色食藥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盤活綠色資源,釋放綠色動能。
  • 「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在漢中激情開賽
    今天(9月20日)上午,伴著淅淅瀝瀝的秋雨,「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在漢中天漢文化公園激情開賽。整個比賽全程51.5公裡,其中遊泳1.5公裡、自行車騎行40公裡、跑步10公裡,設男子組、女子組、接力組三個組別,來自全國各地的專業選手和愛好者參加了本次比賽,參賽規模達到500人。本次賽事是陝西省疫情常態化下,復工復產後舉辦的首場「一帶一路」精品賽事,對加快漢中體育旅遊文化發展,提升漢中城市品牌影響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 倒計時5天,」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即將在漢中開賽
    醉美賽道,暢享漢中2020年9月20日,「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將在漢中市天漢文化公園鳴槍開賽,今天距離開賽僅剩5天!賽事基本信息(一)賽事名稱「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二)時間地點
  • 陝西一座非常勵志的縣城,從貧困縣進入高鐵時代,就在漢中
    陝西一座非常勵志的縣城,從貧困縣進入高鐵時代,就在漢中陝西西安市如今在交通,旅遊,教育以及其他行業中都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它的旅遊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很多地級市都是值得大家去觀光遊玩的,那麼今天就將重點介紹一下在陝西漢中的一個
  • 漢中的水
    有一次我和我媽走路,在這樣的泉水邊喝水,我很不解,為什麼不用手捧起來喝呢,為什麼不直接趴在水裡喝呢?我媽跟我解釋——這泉水是大家過路喝的,如果你用手捧或者趴在水裡直接喝,那把水弄髒了,後邊的人怎么喝呢。為什麼要用桑葉或者別的乾淨葉子舀水,因為這些樹葉葉片比較大,而且乾淨無毒。
  • 陝西漢中18大特色小吃,讓你流口水! ​
    三、漢中米皮漢中麵皮(Hanzhong-Mianpi),是陝西南部漢中地區著名特色小吃。九、漢中米麵皮子漢中米麵皮被譽為陝西漢中地區漢族傳統麵食小吃的「四絕」之首,自古而今,漢中人就有用麵皮招待親友的習慣。漢中屬陝南,盛產大米,用大米麵做麵皮是漢中人首先發明,歷史悠久。
  • 「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鳴笛開賽,休閒觀光之路呈現「真美漢中」
    9月20日,在全省人民歡慶十四運會倒計時一周年之際,「一帶一路」陝西漢中2020鐵人三項賽在漢中天漢文化公園鳴笛開賽。賽道全程設在漢中市「一江兩岸」景區,充分呈現了漢中市的「生態自信」,比賽現場498名參賽選手環繞「休閒觀光之路」展開角逐,感受「真美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