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通過一微博網友曬出的收到郎平物資的一張照片,人們才知曉了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向正在武漢奮戰的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醫療隊捐獻了一大批包括呼吸機在內的醫療物資。
郎平還在捐獻物資的同時還附上了一封手寫信。信上寫著:"奮戰在武漢前線的抗議英雄,你們辛苦啦!感謝你們的付出!在不同的戰線,我們一起加油!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2020.2.17."
看到這則消息,網友們都是非常感動的。
作為現象級人物的郎平,作為在中國女排的發展歷史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的郎平,她的人生經歷好像凝結成了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持續得感動著我們。
正如白巖松曾經所說:"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蹟。"
那讓我們去尋找郎平成長的軌跡,去印證那些奇蹟的光芒。
郎平於1960年12月10日在天津出生,後隨父母來到了北京。
7歲那年,郎平邁入北京市朝陽區東光路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在小學6年級的時候,也就是1973年,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教練張媛慶來學校挑選學員,一看見郎平,張指導就喜歡上了她,她憑直覺認為郎平是打排球的料。郎平1.70身高出眾但很瘦,像個豆芽菜,張指導仔細量了郎平的身高和比例,並做了身體和反應測試,決定收下郎平。
郎平父母不幹了。因為郎平學習成績好,父母對郎平寄以厚望,想要郎平考進清華大學讀書,從沒想過讓郎平搞體育。
張指導堅持要收郎平,郎平也想去,最後郎平的父母做出了妥協,同意郎平試打半年,看效果再定。郎平是一個很能吃苦並且有素質的孩子,幾個月訓練下來,郎平十分出挑,成為了佼佼者。
1974年郎平進入北京朝陽中學讀書,同年秋天,郎平進入北京市第二體育運動學校,自此走上了專業打排球的道路。
2年後郎平進入北京市業餘體校,同年入選北京市排球隊。又過2年,也就是1978年,18歲的郎平被國家隊主教練袁偉民相中,進入國家集訓隊。
袁偉民和郎平
袁偉民曾經是"中國男排"主力二傳,退役後,35歲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用了5年時間,就將零基礎的"中國女排"帶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緊接著三連冠傳奇,在國際排壇颳起一股中國旋風。
作為中國排球教父級的功勳人物,袁偉民邁出的最關鍵的一步是慧眼識郎平。
在袁偉民的帶領下,郎平作為中國女排核心隊員,從1981年到1985年獲得四金(81世界盃、82世錦賽、84奧運會、85世界盃)和一銀(90世錦賽),其中前四金是連冠,共5枚三大賽獎牌。
1986年郎平退役,去美國留學。
1995年,中國女排在低谷期,袁指導(當時的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讓郎平回國一趟,談了當時女排的情況,袁指導說,女排缺乏一種精神,是教練的凝聚力,要用一種人格的魅力來調動運動員。
1995年,35歲的郎平從美國回國,首次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郎平作為教練,成績斐然,她是帶領中國女排奪取世界三大賽獎牌最多的中國女排主教練。95世界盃銅牌、96奧運銀牌、98世錦賽銀牌、14年世錦賽銀牌、15年世界盃金牌、16年奧運會金牌,19年世界盃金牌,三金三銀一銅共七枚三大賽獎牌。
目前,59歲的郎平率隊在北京封閉集訓,備戰2020年8月的東京奧運會。
第一個開啟點,那就是小學6年級的時候,北京工人體育館少年體校排球班教練張媛慶,在她的堅持下,郎平得到了一個機會。
第二個關鍵的點,是被袁偉民挑中進入國家集訓隊,並且袁偉民執意要讓郎平打主力主攻手。
袁偉民
郎平初到國家隊時,當時中國女排主攻手是楊希。楊希球打得好,顏值也高。楊希長得很像日本影視巨星山口百惠,所以她特別受到球迷的喜愛。
楊希
但是袁偉民發現郎平有天才般的球感。
①郎平的身高加上她出色的彈跳力,腿部和腰部、技術和身體的協調性特別好,把技術融入力量中的扣球,成為中國女排的制勝法寶。"鐵榔頭"的雅號也象徵著郎平球場上的進攻實力和對於中國女排的重要性。
郎平高高躍起扣球的動作很完美,所以這個標誌性動作,曾作為中國女排五連冠紀念郵票的典型藝術符號。
②郎平非常能吃苦。因為她身材高,一般下三路動作比如倒地接球墊球等是短板,郎平苦練下三路,儘量補上短板,不讓自己換位至後排時,成為對方攻擊的軟肋。為此,她不斷要求袁指導給加練。
③最重要的還是郎平的思考力,就是用腦打球。對排球運動的理解力,是袁偉民非常賞識她的原因。
袁偉民的慧眼和精心培養,成就了郎平的排球成就,而同時,郎平也成就了中國女排。事實上,中國排球起用了郎平,才使得中國女排真正登上了世界一流球隊的地位。
第三位貴人是一名體育記者叫何慧嫻。在中國女排崛起的那幾年,何慧嫻連續撰寫了多篇高質量的報導,她見證了中國女排的成長。
何慧嫻
何慧嫻和郎平接觸交流比較多,郎平20多歲,剛剛成名,會碰到許多問題,她願意向何慧嫻傾訴,而何慧嫻也確實能給出很合適的建議。她們成了忘年交。
在早年打球非常緊張的時候,何慧嫻給郎平提了2個重要的建議:一個是無論時間多緊張都要堅持記日記,另一個是建議郎平要學英文。恰恰就是這兩個建議,奠定了她走向世界的基礎。
郎平對在自己生命中的三個貴人,一直感恩在心。
退役的選擇
當年老女排功勳球員退役,一般都會安排一個廳局級或處級職位。郎平放棄了這個制度化安排,因為她對做官沒有興趣。
當她選擇出國留學,就意味著要放棄用多年的青春和一身傷病換來的地位、名聲等諸多現實利益。事實上,把自己徹底歸零、重新出發,這條路並不好走,需要一切從頭開始,選擇合適的發展機會。郎平就有這個魄力。
臨危受命1
1994年,郎平在八佰伴世界明星隊做教練,年薪已達20萬美元的時候,袁指導讓郎平回國一趟,和她談了當時女排的情況。袁指導對郎平有信心,希望她考慮回來執教。
當時郎平自己正面臨著生活上的最大的困難:在協議離婚。如果決定離婚,決定回國,在國外八年的奮鬥就要一筆勾銷。不只是自己喜歡的房子和院子,主要是不滿2歲的女兒要面臨分離。
後來,郎平回國當主教練時,一個月實發工資不到1000元。
國事家事如何選擇?
排協一個電傳一個電傳發到郎平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學,球類司司長發的電傳,有一句話打動了郎平:"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郎平感到這是一種信任和託付。1995年2月14日,郎平坐上了飛往祖國的航班,隨著她的回歸,"中國女排"重回巔峰。
1999年,郎平因為身體原因辭職。
臨危受命2
2013年初,中國女排在亞洲排壇已淪為二流球隊,當時的女排主教練之職無人敢接。郎平憑著對中國女排割捨不了的情結,挺身入局,接過了主教練一職。
2013年4月25日,52歲的郎平被任命為女排國家隊主教練。14年後重新執掌帥印,郎平表示,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困難很多,當時排球的普及,排球人口和優秀運動員的數量都處於相當困難的地步。"一點點來",是郎平在當時新聞發布會上數次提起的一個詞語,希望球迷要有耐心等待著郎平和國家隊的進步。
日復一日,爭分奪秒,艱苦訓練,郎平帶領女排走出了低谷,2014年世錦賽中國女排獲得亞軍,2015年世界盃奪得冠軍,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得冠軍,2019年世界盃奪得冠軍。
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中心主任潘志琛表示,郎平能夠重新出山,執掌中國女排的教鞭,體現了郎平自身對於中國排球的熱愛與報效國家的決心。
郎平兩次回國接任教練都是在中國女排低谷時期,有網友評價:總是臨危受命,真正之國之棟梁。
郎平有過2段婚姻,還有過另外一段感情。
白帆
1987年郎平在五連冠後退役與初戀八一男排球隊員白帆在北京飯店舉行婚禮,隨後二人遠赴美國留學,1991年郎平在美國生下女兒白浪。1994年聚少離多的白帆和郎平協議離婚,女兒白浪的撫養權一人一半。由於郎平在中國女排執教,工資很低不能常飛美國,所以女兒白浪就基本是跟著爸爸白帆在美國長大。
白帆和郎平
離婚之後,郎平有一個1.96米高的美國男朋友,這個美國人是政治經濟學博士,喜歡體育,喜歡郎平。因為郎平回國執教兩人分手。
郎平作為女人,渴望被人溫柔以待,成熟的郎平對男友的身高要求降低了標準,更多地傾向於心智方面的成熟。
經歷了6年的愛情長跑,郎平進入了第二段婚姻。郎平和中國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育成在2016年1月16日舉行了婚禮。現在的郎平幸福美滿。王育成經常跟隨郎平國內國外徵戰,郎平說兩個人如果早一點相遇就更好了。
郎平和王育成
郎平第一段婚姻離婚後回國執教,女兒就由前夫白帆撫養。白帆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和陪伴女兒身上。白帆是一位非常好的父親,將白浪撫養得亭亭玉立。雖然說兩個人的婚姻沒有走到最後,但是兩個人一直保持這好朋友的關係,也算是一段佳話。
白浪、郎平和白帆
白浪,1991年5月27日在美國長出生,14歲開始練排球,身高189cm,加利福尼亞TCA隊的絕對主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入選了美國少年女排12人大名單第一次來中國參加比賽。
白浪學習了排球後,每年暑假都會回到中國,跟著北京女排或者廣東女排一起訓練。在北京打比賽,2008年是第一次。她很喜歡在北京打球,就好像回家一樣。
白浪的偶像是媽媽。郎平經常通過電話,給女兒傳授技藝。白浪透露,自己在每次比賽前或是遇到困難的時候,都會打電話和媽媽說,她就會告訴我一些經驗,而且鼓勵白浪要放鬆打。
白浪和郎平
在2020年初,白浪參演的電影《奪冠》在中國大陸上映,在劇中飾演青年郎平。
白帆的辛苦換來了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女兒,白浪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進入史丹福大學學習,畢業後進入了華爾街工作。
白浪和白帆
為了照顧女兒,白帆沒有再婚。
當女兒的生活工作穩定了之後,白帆才開始考慮自己的個人生活,現在兒子已經9歲了。白浪非常喜歡弟弟。
白浪、白亮和白帆
郎平對中國女排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中國女排的所有榮譽都與她息息相關。如果說,袁偉民是"中國女排精神"的奠基人,那麼郎平就是發揚光大了"女排精神"。
十年前,郎平的主治醫生曾向大眾公告郎平當時的身體狀況,語氣中飽含嘆息和敬服,"50歲的郎平,她的心臟已有60歲,關節已經像是70.80歲的老人。"
郎平一直是國人心中不敗的神話,然而這一切輝煌的背後,蘊含了她多少堅韌和不屈。
正如郎平在捐贈物資時那封手寫信裡寫的一樣:"在不同的戰線上,我們一起加油!"
我們也要向郎平一樣,在自己的戰線上堅韌不拔,拼搏不休,創造奇蹟,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力量。
郎導,我們永遠愛你!
(本文為窗邊的小可可豆原創,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聯繫即刪。窗邊的小可可豆,喜歡閱讀,喜歡分享,讓我們在這裡一起分享人生點點滴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