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幻類的藝術作品中,「死神」的形象一般來說都是身著漆黑的袍子,拿著鋒利的鐮刀,不全然能看見猙獰的面孔,且多以骷髏形象示人,給人以畏懼。
死神的這個形象一般被認為來源於希臘神話,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塔納託斯(Thanatos),羅馬神話中名為Mors。他是睡神修普諾斯(Hypnos)的孿生兄弟,母親為黑夜女神倪克斯(Nyx)。在希臘神話中塔納託斯是個美少年,住在冥界,手執寶劍,銀色的長髮,身穿黑鬥篷,有一對發出寒氣的黑色大翅膀,他會飛到快要死亡的人的床頭,用劍割下一縷那人的頭髮,那人的靈魂就會跟著被攝走。在西方,人們經常把彎曲的劍稱為鐮刀,在希臘神話中,天神克洛諾斯就是用鐮刀割下了其父原始神烏拉諾斯的生殖器,後來前者又被其子宙斯的雷電擊敗並被廢黜、流放。
鐮刀一直作為克洛諾斯(拉丁語Saturn,也就是土星)的標誌,他被看成古希臘之前的豐產之神。後來人們混淆了他和時間的化身克洛諾斯(Chronus)的名字,於是克洛諾斯手持鐮刀(或者是長柄鐮刀)的形象就成了時間流逝的象徵。在這個意義上鐮刀就變成了死亡的象徵。最終身穿黑鬥篷的塔納託斯與手持鐮刀的克洛諾斯兩者形象合二為一,成為了現在魔幻題材中流行的死神形象。
當手持鐮刀的死神這個形象流行起來之後,很多遊戲動漫中的角色也紛紛應景使用起了巨大的鐮刀作為武器。於是,很多人就開始出現疑問,鐮刀在歷史上真的有被當做武器過麼?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鐮刀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的非常早。據考古證明,舊石器時代的非洲原始人類就已經能打造簡單的石器,有斧頭狀、刀刃狀,其中刀刃狀的石器就是鐮刀的雛形。到了新石器時代,人們可以打磨更精緻的石器,其中刀的形狀更加完善,後來又把鋒利的貝殼切割打磨成長刃狀,一邊綁上木棍,用來割取植物莖葉。此時的鐮刀與現在的鐮刀的樣子大體一樣了。因為那時沒有文字記載,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原始人是否用過石鐮進行戰鬥過。但是到了青銅時代,出現了與石鐮外形非常相近的武器——戈。在考古界也有一些專家認為戈是由鐮刀發展而來。
▲西周獸形紋戈
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戈,是被認為夏代晚期都城遺址的二里頭遺址中出土的銅戈。這些戈,一般柄都比較短。《周禮》中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師百隸而司儺,以索室逐疫。」
可以看到戈一般是配盾使用,在一隻手拿盾的情況下,顯然不可能手持一人多高的長柄戈來揮舞。總之,雖然戈形似鐮刀,但與死神雙手大鐮刀的形象依然有差距。
類似戈這樣短柄鐮刀作為武器的就比較常見了,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日本忍者所用的鎖鐮。在12世紀到17世紀,鎖鐮在日本很流行,很多學校還開課專門傳授其使用技巧。
日本鎖鐮是一種比較特別的冷兵器,據說最早出現於衝繩。最初的形式是當地農民發明出來的一種農用工具,後來被忍者相中及使用。其實戰技法一般是握住鐮刀,揮舞鎖鏈,纏住對方的兵器或身體後,再上前用鐮刀攻擊對方肢體要害。知名的古傳流派有卜傳流鎖鐮術、正木流鎖鐮術、山岡流鎖鐮術、柳生流鎖鐮術、大草流鎖鐮術、無極心流鎖鐮術等。
鎖鐮不但可以當作武器使用,還可以用作攀爬城堡的工具。城堡的城牆石塊或磚塊之間一般砌合得很好,手指很難塞進縫隙裡借力。但是鐮刀的厚度則可以插進縫隙裡,再借用鎖鏈攀爬而上。
在我國古代還有一種兵器稱為雁鐮。鐮身微曲,平頂、不過與一般鐮刀不同的是,雁鐮乃是雙刃結構,長約40CM、寬約3CM,下有橢圓形的銎孔用來裝柄。戰國及唐時稱為「長鐮」,主要用於守城戰,鉤擊攀登城頭的敵人。
死神手持的雙手大鐮刀,在中國也是有的,被稱為釤刀。民間傳說這種收麥的釤刀是諸葛亮發明的,是關中古老的收割工具。但一般認為,釤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高效農具。根據記載,釤刀出現於宋元時期,當時旱地農具的發展主要是在原有農具上的改進,並進一步完善。其中最有典型意義的有犁刀、耬鋤、下糞耬種、砘車、推鐮、麥籠、麥釤和麥綽等。用釤刀來收割麥子,一位青壯勞力一天內可以收割4至5畝小麥,效率比小鐮刀收割快六七倍。在沒有收割機的年代,農民們就是用這種農具解決了大量的小麥收割問題。而這種古老的工具即便現在在一些偏遠的地區依然還在使用。筆者就曾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的鄉下見過這種形似死神鐮刀的大釤刀。而這種一人多高的大釤刀是否被當做過武器使用呢?答案是有。
在清代乾隆年間制定的《皇朝禮器圖式》一書中就有這種長一丈二寸,約為現在326cm左右長的綠營繚風刀。清代綠營是清政府招降明軍、招募漢人組織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所以稱為「綠營兵」。乾隆、嘉慶兩朝,綠營總兵六十餘萬,成為軍事主力。但是這種形似大釤刀的繚風刀在綠營中裝備並不多。筆者也沒能找到這種繚風刀的具體使用方式。但是在歐洲,卻有這種大鐮刀的使用圖譜流傳。
鐮刀在英語中被稱為Sickle,而大的那種鐮刀的英文是Scythe,和中國的釤刀極為相似,只是與釤刀有一個把手不同的是,歐洲的Scythe有兩個把手。在使用方式上與中國的釤刀基本一致。這種古老的工具大約是在公元12和13世紀出現在歐洲。至今在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 Apuseni山,用這種釤刀收割莊稼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年度活動。在每一天的收穫後,農民通常通過一個小型宴會,他們跳舞,喝酒和吃各種食品來慶祝收穫。 在巴爾幹半島的其他部分,如在塞爾維亞城鎮,還在用鐮刀收割並舉行競賽,獲勝者會獲得一個小小的銀色鐮刀。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中還可以看到當時的人用鐮刀作為武器戰鬥的圖畫。
▲有用常見的小鐮刀的
▲也有使用這種巨大釤刀戰鬥的
這些圖畫中,很詳細的記載了如何使用這種大釤刀進行格鬥的技巧。可以看出,圖上的大釤刀和農具並無區別,沒有進行軍事化的改進,就只是拿起農具進行戰鬥。這和我國很多使用農具作為武器的「莊稼把式」武術套路,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應該只是農民碰見盜匪之類使用釤刀進行自衛對抗的技術。真正上戰場的農民兵,則把釤刀的刀頭砸直來作為兵器。
▲1863年1月波蘭為了反對俄國民族壓迫和反對封建的民族大起義中農民起義軍手持被砸直的大釤刀作為武器的老照片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龍騎士盔甲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