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州農民年人均收入28868元
金羊網 2020-06-30
農民人均收入達28868元,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縮小至2.25。
統籌抓好農村新冠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工作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縮小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沈釗
記者6月30日從廣州市第145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育新機 開新局」之廣州市鄉村振興專題)上獲悉,2019年,廣州市第一產業增加值251.37億元、增幅3.9%,增速創10年新高;農民人均收入達28868元,連續兩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縮小至2.25;高質量嶺南特色美麗鄉村初具規模。
農村防疫和鄉村振興兩手抓
廣州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朱文健介紹,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農村地區共出動超283.37萬人次,農村有關場所消殺超4034.06萬平方米;同時加強政策扶持和技術指導,積極服務企業復工復產,深入開展耕地「零棄耕」專項行動,大力推進生豬養殖新改建項目建設。
目前,全市納入監測的1258家農業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生產水平均已接近或達到正常年份水平;25家重點農業企業生產水平全部達到或超過正常年份生產水平。落實早稻種植面積約16.48萬畝,新增早稻種植面積約2.36萬畝,超額41%完成省下達的新增早稻種植任務; 上半年生豬出欄預計超20萬頭。
朱文健介紹,今明兩年廣州將聚焦打造蔬菜、水產、花卉(含盆景及園藝)、畜禽、水果、種業、休閒農業等7個產值超百億元產業,推動每個涉農區形成2-3個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同時突出抓好現代化高標準生態型生豬養殖項目、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項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項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現代農業科技項目等,
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都市農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廣州市各區也積極在這方面發力。廣州南沙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蔡美露介紹,南沙區按照園區化、品牌化、精細化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一批農業園區和載體,發揮龍頭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打造大灣區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
此前,南沙區舉行現代農業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動員會,23個重點項目集中動工,總投資額達188.22億元,涵蓋種植、水產、畜牧、加工物流、農業科技、休閒農業等多個領域。其中有多個項目投資大,對引領帶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有重大作用,如南沙明珠現代都市農業實驗園項目、中化現代農業科學城建設項目、立體化全產業鏈生豬養殖項目等。
廣州市增城區也同樣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構建產融發展新格局。該區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清彬表示,增城高標準建成增城遲菜心、仙進奉荔枝、幸福田園蔬菜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落地業界首個「5G+數字農業」項目,助力數字農業跑出「加速度」。
此外,該區深入推進「百團千人科技下鄉」,成立省農科院3名博士領銜的鄉村振興工作站,對接選派61名專家駐村指導,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639人,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38人。
廣州市白雲區則因地制宜發展觀光、休閒、體驗等為特色的現代都市農業,建成白雲流溪灣現代農業產業園,出臺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規模流轉激勵機制,新規劃建設萬畝花卉、設施蔬菜等兩大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年出欄量15萬頭的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等現代農業發展重大平臺。
據介紹,目前白雲區有5家企業獲批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評全省十大最具潛力農民合作社。去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1%。
編輯: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