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 Triumph 18,體驗一次頭等艙。
索康尼與頭等艙,是當下兩個高度關聯的詞彙。這樣的說法非常貼切但又多少有些距離,畢竟不是誰都坐過頭等艙,也並不是每個跑者都穿過索康尼。
但敢打出這樣的口號,可見索康尼對鞋款的穿著體驗還是擁有絕對信心。Triumph系列作為索康尼頂級緩震跑鞋代表,如今已經發展到第18代。新一代的Triumph有哪些提升?所謂頭等艙體驗,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呢?
Triumph 18拿到手上的第一感受,就是整個鞋子的每個部分都充斥著細節。鞋面使用3D列印表層,大小不一的橢圓形貼片與辨識度極高的品牌logo羅列表面豐富肌理。工程提花網布的鞋頭編織的透氣孔與貼片和logo相呼應,與醒目鞋身配色相融合,帶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
鞋頭兩側的固定設計,讓鞋身更加筆挺,同時給腳趾起到固定作用,延續後跟的TPU上標識Triumph 18,表明鞋款身份並且帶來良好的支撐性能。
鞋面的紋理延續到中底,整個中底的形態與螺紋和鞋面相呼應,走勢流暢雕刻精美,結合鞋面共同打造出豐富但不凌亂的整體效果,也讓我們更加期待這雙細節豐滿的鞋款在上腳的真實體驗。
我們手裡的Triumph 18為42.5碼,官方單只重量為315g;對比之下上一代Triumph 17 的43碼官方單只重量為305g,重量略有提升。
如果是頂級競速鞋款,重量提升一定會帶來巨大負面影響,但對於一雙頂級緩震跑鞋來說完全不必大驚失色。上腳後,315g的重量並未給我們造成困擾,與其他品牌的緩震跑鞋負重感受區別不大。
整個鞋身的包裹性非常出色,但這個包裹性與很多鞋款的鞋面全貼合不同。Triumph 18包裹性的著力點主要在兩側,配合厚實的鞋舌和後跟帶來穩固包裹感。雙腳固定的同時,鞋頭部分還有很大活動空間,並不會為雙腳造成束縛,這樣的感受應該與3D鞋面上的貼片和鞋頭硬質固定設計有關。
從Triumph 17開始,鞋款的中底材質升級為PWRRUN+材料。這種材料比此前索康尼使用的傳統泡沫要輕28%,並吸收5%以上的衝擊力從而形成更快的能量反饋,整個材料的靈活性也要比以往傳統材料提高2倍,耐久性提升3倍。
單純數字來形容可能不夠設身處地,實際近距離觀察Triumph 18,我們會發現PWRRUN+在視覺和手感上很像adidas的BOOST材料,但上腳後還是會明顯感覺到兩種材料的區別。
跑步過程中,PWRRUN+材料不會出現BOOST那種很明顯的下陷,和我們近一兩年常見的幾個「彈」中底材質也不相同。
Triumph 18的PWRRUN+伴隨跑步過程,給予我們的雙腳一個韌性的回彈。這種韌性讓我們在跑步過程中不會產生洩力感,也不會出現一些進階跑鞋門檻過高回彈優異卻導致腳踝酸痛的情況。總體來說,Triumph 18中底所帶來的回彈反饋,是一種很穩健友好的感受。
在跑動過程中,我們還在前掌體驗到了很強的順暢感,這種感覺是由兩個環節打造。
首先是Triumph 18的前腳掌厚度為24.5mm,後腳掌厚度為32.5mm,8mm的高差保持了前代數值,同樣也延續了此前的啟動迅速與推動力。
其次,就是Triumph 18內底搭載的FORMFIT動態適應系統。FORMFIT動態適應系統將中底PWRRUN+的回彈緩震性能和Triumph 18本身的支撐性能三重優勢結合,對腳型形成動態契合,伴隨我們跑步前進的過程中靈活啟動。
剛穿上Triumph 18起跑,會覺得外底踩在路面上的聲音很清脆。因為Triumph 18的外底使用了TRI-FLEX新款碳素橡膠材料。整個外底除了中底內線部分,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為抓地力與耐久性提供了保障。
作為一雙頂級緩震跑鞋,Triumph 18提供了良好的包裹穩定性,中和了鞋款略重的困擾;中底PWRRUN+材料提供了非常穩健,韌性極好且不會洩力的緩震回彈,對大體重跑者來說更加友善;配合FORMFIT動態適應系統帶來與其他品牌緩震跑鞋不同的流暢感。
回到文章最初索康尼與頭等艙關聯的話題:並不是誰都有機會乘坐頭等艙,但穿著Triumph 18的確給我們帶來了非常舒適的跑步體驗。這種平穩、順暢、親切的腳感,著實提升了我們在跑步過程中的幸福指數——或許這就是乘坐頭等艙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