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退出方便麵市場!」2020年半年報118億的營收戰略

2020-12-15 騰訊網

2017年7月,統一董事長羅智先的一句「統一逐步退出大陸方便麵市場」,引起了業內一片譁然。事後證明,統一所言非虛,但也並非是真正的退出,畢竟手握市場半壁江山的統一,怎會輕易的拱手讓人。

羅智先

在回顧統一2020年的半年報也不難發現,118億的營收內,其中52億元收益最大的貢獻者依然是方便食品業務,同比增長22%,而這其中「開小灶」跟「湯達人」這兩款產品的表現也是統一食品業務的最大亮點。尤其是開小灶這款產品,更是統一退出方便麵市場背後的戰略產品。

開小灶

方便麵市場最大的困境是什麼?那就是創新不易,尤其是消費者對於方便麵不健康、沒營養的固化印象一時難以改變。

而在這個觀點上,各個品牌採取了不同的解決之道,譬如康師傅就從「產品創新、高端戰略、消費者教育」等多個層面進行解決,而統一則選擇了另一個方式,那就是弱化品牌下的方便麵印記。

從「湯達人」、「藤嬌」、「提督」等統一的產品上不難看出,方便麵的標識性越來越弱,統一在刻意的為消費者呈現一個不一樣的統一。

在波瀾不驚的統一半年報之中,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開小灶」這款自然米飯產品了,羅智先也表達了對於這款產品的重視,認為其未來延展空間很大,在消費升級、懶宅單身經濟疊加疫情居家因素下,自熱食品與更多的生活場景有了貼合,有了更多的市場機會。而從「開小灶」產品的銷量上似乎也佐證了這一點,上半年收入突破1.7億,同比增長15倍,佔方便食品業務的3%。

首先說下「開小灶」這款產品的定位,開小灶是一款針對外賣市場而開發的產品,它既保留了外賣的便捷性,又摒棄了外賣有可能「不健康、不衛生」的隱患,從而讓消費者吃到真正「放心」「安全」「美味」的食物,開小灶意圖從外賣產業「分一塊蛋糕」,將不健康外賣擠出餐桌。

開小灶提出了「除了外賣,還有開小灶」的品牌口號,試圖以此獲得城市忙碌生活年輕人的胃。但現實情況,開小灶目前的產品態勢並不是其外賣市場「地利」上的成功,而是源於其「天時」與「人和」上的勢能。

那無疑就是疫情這個消費催化劑,在傳統餐飲業一片哀嚎之下,「方便食品、速凍食品」,但凡可應急消費的產品都得到了瘋狂的增長,而開小灶也享受帶了這波方便食品的消費紅利,在特殊時期成為了「外賣&方便食品」雙重屬性的消費食品,其銷量也獲得了最大化的提升。

而除了這點,就是開小灶在人和上的嘗試了,而這個人和就是「肖戰」,作為頂級流量明星的代表,肖戰因其「227事件」自身商業價值被大打折扣,但已成代言事實的開小灶產品並沒因此受損,反而在這場流量大戰中享受到了忠實粉絲的紅利,「購買=支持」的粉絲邏輯被「開小灶」運用都了極致,在電商平臺獲得了粉絲的瘋狂點讚。

對於統一而言,戰略上的調整已成必然,那就必須在產品上下硬功夫,天時可取,但不常有,人和可佔,但要適度。如果想從根本上複製「湯達人」產品的成功,那還是要回歸產品本質,發力其真正的核心外賣市場與消費者,這也是「開小灶」未來最大的挑戰。

但至少目前統一的大灶火勢不弱,小灶能否實現其戰略的布局,也是邊走邊看的模式。畢竟回歸本質,自熱食品也只是方便食品的一個變種而已,而只要消費者沒有退出市場,那品牌的退出也只是一場戲而已,而統一則還是方便食品領域的「二當家」,竟然拜了山頭,豈能輕易言退江湖!

相關焦點

  • 「退出方便麵市場」的統一,如今發展正旺,贏在哪裡?
    縱觀整個方便麵市場,統一的地位可以說是不可撼動。但是在2017年,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就表示過統一正在逐步退出大陸方便麵市場,當時在業內也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用戶都不會相信,方便麵市場這麼大的統一怎麼可能會退出大陸市場?
  • 收入同比增長15倍,正在退出方便麵市場的統一,靠開小灶火了?
    吃了那麼多年方便麵,有多少人時不時總想著這一口?而在方便麵的品牌中,統一、康師傅可以說是兩分天下,伴隨著80、90,甚至00後幾代人走了過來,直到外賣平臺的出現,才被取代。但是,近兩年方便食品市場大變,自發熱火鍋、米飯等產品大火,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那麼,過去的方便麵巨頭們,誰才能走的更遠呢?
  • 羅智先:統一「退出」方便麵市場的這三年丨食業人物
    3年前,羅智先宣布「退出方便麵市場」引起譁然。羅智先表示退出方便麵市場,但並不意味著離開面的市場,而是進行重新定位。同年11月,統一宣布啟動麵食革新計劃,將大陸傳統的方便麵重新定義為「生活面」。 3年後,羅智先在生活面領域推出諸多創新產品。
  • 「退出」方便麵市場後: 統一轉戰「生活面」
    自半年前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拋出「統一將退出方便麵市場」的驚人言論後,統一在方便麵市場的進退一直備受關注。3月5日,統一企業聯合天貓超市正式對外發布生活面概念。  「現在方便麵其實已經不是單獨為方便做的事情,叫方便麵名不正言不順。」統一企業生活食品事業群總經理黃維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透露,未來統一會把重點轉向生活面。
  • 方便麵「復活」上半年銷量猛增,康師傅統一疫情紅利能吃多久
    在營收個位數增加下,方便麵巨頭的利潤增幅迅猛,尤其是康師傅的利潤增長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康師傅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實現8%和58.3%的增長。而統一營收和淨利潤則分別實現了2.2%和39.6%的增長。另有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方便麵行業整體銷量同比增長5.6%,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 從方便麵到生活面,復盤統一3年轉型之路
    凱度消費者指數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方便麵市場銷售額終於止跌回升,行業同比增長0.9%,銷售額實現正向增長。進入2017年,中國方便麵市場稍有好轉,年銷量389.7億包,小幅提升1.17%。但作為方便麵領域的頭部企業,統一的壓力依然很大。2017年度,統一方便麵收益達到81.6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7%。
  • 統一企業2019年營收增長1.1% 方便麵業務增速明顯下滑
    統一企業2019年營收增長1.1% 方便麵業務增速明顯下滑來源:聯商網2020-03-26 08:223月25日港股盤後,統一企業中國發布2019年末期業績公告。業績公告顯示,統一企業中國2019年錄得收益220.1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市場預期為222.97億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13.662億元,同比增長32.7%。
  • 年營收4480億,賣方便麵真的那麼賺錢嗎?其實,你並不了解統一!
    說到統一,大家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方便麵了吧?在整個方便麵行業中,統一和康師傅幾乎佔據了大半個江山。除了方便麵,唯一能夠讓大家想起統一的,也就只有飲料了。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統一就是個靠方便麵和飲料賺錢的企業。但實際上,你們都錯了!
  • 統一企業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僅1.1%,方便麵業務增速明顯下滑
    3月25日港股盤後,統一企業中國(HK:00220)發布2019年末期業績公告。業績公告顯示,統一企業中國2019年錄得收益220.1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市場預期為222.97億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13.662億元,同比增長32.7%。
  • 方便麵成為後疫情時代最靚的仔 康師傅統一日清白象從價格戰打向...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疫情之下方便麵企業交出一張令人吃驚的成績單。隨著半年報陸續發布完畢,康師傅和統一等方便麵行業在上半年的業績亮相。2020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麵業務實現營收149.1億元,同比增長29.16%,佔公司總營收的45.27%;淨利潤16.94億元,同比增長93.54%。統一集團食品業務上半年實現收益52.07億元,同比增長22.0%。日清食品上半年收入17.35億港元,同比增加15.9%,香港市場和中國內地市場收入分別增加13.1%、17.8%。
  • 最前線|統一企業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僅1.1%,方便麵業務增速明顯下滑
    業績公告顯示,統一企業中國2019年錄得收益220.19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1%,市場預期為222.97億元;公司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為13.662億元,同比增長32.7%。同時,毛利率為36%,較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公司表示,「統一阿薩姆奶茶」及方便麵「湯達人」的收益持續雙位數增長,成為收益增長引擎。
  • 一個月賣出8億袋,逆襲康師傅統一,中國方便麵市場最大黑馬崛起
    說到方便麵,大家肯定第一時間想到康師傅,在上一次中國市場銷量方便麵銷量第一依舊是康師傅,在巨大的數據面前,任何人對此都無法反駁! 而我們去超市或者便利店買泡麵,看得最多買到的最多的也是康師傅和統一牌子,但是在最新數據表明,一批黑馬成功逆襲成為國內市場方便麵巨頭,它就是白象!
  • 康師傅、統一纏鬥了20多年,如今方便麵卻快要賣不動了?
    高價面與高端面是康師傅的核心市場,其中,高價袋面收入67.97億元,容器面收入68.24億元。而作為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在今年上半年一樣拿出了亮眼的成績。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統一實現收益118.17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0%;淨利潤同比增長6.8%,達到10.65億元人民幣。其中,食品業務收益佔比上升,實現52.07億元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22.0%。
  • 中國方便麵巨頭:紮根農村,挑戰康師傅、統一,目標賣到1000億
    範現國便開始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真的錯了,是否真的有很大的風險,為何股東們都選擇退出,一番思想鬥爭之後,範現國決定堅持擴大方便麵的生產的想法。他聯合僅剩的三個股東創立了華龍集團。華龍集團最初便把自己的市場定位在三四線小城市,因為當時的一二線大城市被康師傅和統一稱霸,別的品牌根本無法插足。
  • 今麥郎啟動IPO:營收超200億比肩統一多批次產品檢出不合格
    營收超200億比肩統一資料顯示,今麥郎2020年10月20日完成股份制改革,由今麥郎面品有限公司變更為今麥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0月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發布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今麥郎首次登榜,排名464位。官網資料顯示,今麥郎集團是橫跨面品、飲品兩大品類的大型食品企業集團。
  • 康師傅和統一慌了,行業老三打算上市,方便麵市場將要三足鼎立?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不過,據《證券時報》報導,今麥郎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在方便麵龍頭企業中位居第一。2020年1月到7月,今麥郎方便麵增長達29%,不斷蠶食著康師傅和統一的市場份額。2018-2019年,康師傅的方便麵銷售份額從48.2%下降到46.6%,統一從17%下降到16.3%,而今麥郎則從14.1%上升到15.8%。  2015年,今麥郎瞄準方便麵市場中「大份量」產品的空白,推出了「一桶半」系列,打造大面品類,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一品類的推出被證明是成功的。
  • 康師傅 vs 統一:方便麵「雙雄」
    更巧合的是,康師傅和統一的業務構成基本一致。2018年,兩家企業的方便麵業務均佔各自總營收的39%,飲料業務則均佔各自總營收的58%。雖然兩個企業都以方便麵和飲料的生產和銷售為主要業務,但康師傅的營收規模卻明顯更大。2018年,康師傅的總營收為607億元,幾乎是統一(218億元)的三倍。
  • 康師傅與統一業績大PK,誰的方便麵更「香」?
    3月23日、25日,康師傅與統一先後發布了2019年業績數據。康師傅2019年經營收入619.78億元,同比增長2.13%,其中飲品收入355.8億元,同比增長0.81%,方便麵收入252.95億元,同比增長5.79%;實現淨利潤33.31億元,同比增長35.22%。
  • 年營收4480億新臺幣,這就是你熟悉又陌生的統一集團
    統一企業集團是中國臺灣最大的食品製造商,在亞洲範圍內同樣是巨頭級別,2019年合併營收約448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62億元),聚焦亞洲市場食品及零售流通事業。發展至今,統一企業集團已經形成食品製造事業體系、流通事業體系、商流貿易事業體系、投資事業體系等專業事業體系。
  • 聰明的市場先生(聊聊信立泰和歐普康視的半年報)
    我們先聊聊信立泰信立泰的半年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營收為15.36億,與2019年營收23.56億相比同比下降34.81%;而淨利潤2020年上半年為1.97億,與2019年的6.33億相比同比大降68.92%。關於信立泰的基本面我就不再贅述了,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在中輸入「信立泰」三個字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