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公布了2020年高職分類招考面向中職學校畢業考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據悉,我省今年共計劃招生52770人,其中本科批次招生1500人,專科批次招生51270人,從6月10日起,參加高職分類考試的同學便可以開始填報志願了。
那麼,該如何科學合理地填報志願,選學校還是選專業更重要?記者就此採訪了我市部分高校的招生辦負責人,為考生支招。
設置30個招生類別
今年,是我省實施高職院校分類考試的第一年。與往年春季高職招考相比,今年會有什麼不同?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辦主任林水旺介紹,主要是招生方式與考試方式兩個方面存在不同。「往年高職招考,普高考生和中職考生同時填報志願並錄取,而今年高職分類招考,面向普通高中生類和面向中職生類分兩個時段填報志願和錄取。」
其次,考試方式也有所不同,往年面向中職生考試包括文化考試和職業技能測試兩部分,總分600分,按文考成績70%、技能測試成績佔30%的比例折算綜合成績;而今年的高職分類招生考試實施「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辦法,即依據中職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技能測試成績擇優錄取,總分750分,其中公共基礎知識(德育、語文、數學、英語)的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成績300分,專業基礎知識的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成績250分,職業技能測試成績200分。
「去年的高職招考針對中職考生的只有12個類別,而今年的高職院校分類考試針對中職考生共設置了30個招生類別。」黎明職業大學招生科老師柯璇表示:「報考類別進一步細化,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之前,要先了解報考類別的招生計劃;同時,通過了解報考類別的考生人數,去分析自己在同類考生中所處的排名位置,進而更科學合理地填報計劃。」值得注意的是,中職生填報志願一定要在自己的專業大類中選擇相應專業填報,否則填報的志願就會變成無效志願。因為去年的分類和今年的分類不同,所以各校公布的各專業往年錄取分數線僅供參考,無可比性。
志願按順序先後投檔
2020年我省面向中職生的高職分類志願批次分為本科批次和高職(專科)批次,二者均設20個平行且有序排列的常規志願和徵求志願,原則上均按招生計劃數的100%實行專業志願平行投檔。填報時間為本科常規志願從6月10日8:00至11日18:00填報;本科徵求志願從6月13日8:00至18:00填報;專科常規志願從6月17日8:00至18日18:00填報;專科徵求志願從6月21日8:00至18:00填報。
林水旺提醒考生,填報志願時要理解好「平行且有順序排列」的意思,即按第1至第20志願的順序先後投檔。因此,要注意自己所填報志願的排序問題。以提高自己心儀專業志願的錄取機率。今年,該校春季面向中職、技工學校招生,新開設了跨境電子商務、會展策劃與管理、數字媒體應用技術、人物形象設計、高速鐵路客運乘務等5個專業,總招生計劃數1333人,比去年增加678人。考生如果選擇填報我校專業志願,被錄取的機率將比往年大得多。
柯璇表示,平行志願以「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為原則。考生可以採取「衝一衝」結合「穩一穩」的志願填報方式,即前面幾個志願可以衝刺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後面再填報一些相對不那麼熱門的學校和專業。高職(專科)批次只要超過省定錄取控制線220分,均有機會被學校錄取。但還是建議壓線考生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不要盲目報考太熱門的學校和專業,以免造成志願浪費,而是要根據自己的成績情況,選擇3個左右的專業進行衝刺即可,後面的志願應多選擇一些錄取機率相對較大的學校和專業,最大限度地提升錄取機率。個別類別的招生學校及專業少於20個,建議考生只要按照喜歡的順序把所有專業都報上即可。
遵循「冷熱搭配」原則
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前,要事先了解院校和專業的情況,究竟是側重選專業還是選學校,填報前就應該有所打算。在林水旺看來,如果考生分數較高、排位靠前,就可以選擇填報自己比較喜歡的學校和專業。若分數中等或者偏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學校不如選專業。家長要充分了解孩子的興趣與擅長的領域,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專業。正所謂,「行行出狀元」,考生只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完成好學業,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柯璇則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不要只填熱門專業,應多方考慮,結合自己的興趣、職業和能力傾向、家庭因素等。除了個別對專業有強烈傾向和愛好的考生,其他考生建議優先選擇學校。畢竟好的學校在人才培養、就業升學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以黎明職業大學為例,2016-2019年畢業生就業率都是100%,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為96%,每年入校招聘的企業提供的崗位數與當年畢業生數之比超過5∶1。
當然不管是側重選專業還是選學校,考生都應遵循「冷熱搭配」的填報原則。柯璇介紹,今年針對中職招生類別改革後,各類別報考人數有較大的差異。其中廣播影視類只有9人,而教育類多達9364人。除了報名人數較多的幾個類別以外,其他類別可以選擇的專業和學校是很有限的。因此建議考生前幾個志願衝刺熱門學校和專業,後面再報相對不那麼熱門的學校和專業,這樣既可以增加被熱門專業錄取的機率,又不至於因盲目追求「熱門」而導致落榜。
□本報記者 陳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