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我們推送的第843篇原創文章
失敗,視而不見
成功,夢寐以求
文|子巖
▼
日前,納斯達克要求瑞幸咖啡停牌,作為最後的掙扎,瑞幸提出聽證會,在聽證會得出結論前,股票將繼續交易。說實話,上市對於瑞幸已經沒有意義了,收攤兒是早晚的事,還折騰啥啊,洗洗睡吧!
然而,商業社會奇妙之處在於一雞死,一雞鳴。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加拿大國寶級的咖啡店Tim Hortons得到騰訊投資後,忙著開拓國內市場。成立於1964年的Tim Hortons,50多年來,如同所有的零售企業,其發展過程跌跌撞撞,期間數次改嫁,與多家北美快餐店有過交集,令其渾身上下充滿著快餐連鎖店的基因,與其說它是咖啡店,不如說它是快餐店。Tim Hortons發展與瑞幸咖啡的橫空出世截然不同,後者是租車界的資本高手,打起了咖啡的主意,而前者是曾經與肯德基、Dairy Queen、Wendy's及漢堡王四大快餐連鎖店有不解之緣的小業主,在逐步吸取了其他快餐店商業模式後,形成了今天獨有的咖啡快餐混搭經營模式。
1964年加拿大冰球運動員Tim Hortons(提姆·霍頓)退役後,在安大略省的哈密爾頓市以自己的名字開了一家咖啡店。科普一下,哈密爾頓是北美鋼鐵之都,咖啡店客戶以藍領基層人士為主,所以,其經營風格是價格便宜、食品粗糙、分量十足、裝修簡陋。為了謀求發展,1967年找到Ron Joyce作為合伙人。1974年他因車禍去世,Ron Joyce接手咖啡店後,利用早年加盟Dairy Queen的經驗,擴展業務。1992年經營Tim Hortons和Wendy's漢堡店的加盟商Daniel P. Murphy突發奇想,將兩家店合二為一經營,此舉引發了1995兩家連鎖餐廳控股公司的合併,使得Tim Hortons有了Wendy's漢堡快餐的色彩。更為有趣的是Wendy's老闆David Thomas年輕時為肯德基創辦人Sanders老爺子打工,所以,Tim Hortons通過David Thomas取得了肯德基運營基因。Tim Hortons與Wendy's合併後,一路絕塵,將Wendy's拋在了後面,最終導致分道揚鑣。2006年Tim Hortons分拆上市,此時在加拿大其分店數量超過了麥當勞,恢復自由身沒有多久,2014年巴西著名投資集團3G Capital與巴菲特聯手主導的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餐飲集團收購了Tim Hortons和漢堡王,兩家公司同一屋簷下,雖獨立經營,但相互借鑑,相互影響在所難免。
Tim Hortons經營路線得益於其快餐風格,它是咖啡零售業中最會做快餐的咖啡店,快餐業中最會做咖啡的餐飲店。目前,Tim Hortons已在14個國家開設了近5000家門店,絕大部分集中在加拿大,看似順風順水,實則進入了瓶頸期,迫使將目光投向了其創辦人曾經不恥的中國市場,企圖將北美基層咖啡店,在中國賣出個洋價錢。
筆者認為Tim Hortons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不會出彩兒,制約發展的恰恰是其經營模式中快餐與咖啡的兩面性。論快餐它絕對不如肯德基和麥當勞出色,講咖啡它肯定沒有星巴克和Cosco咖啡的專業,談價格無法與苟延殘喘的瑞幸相比。換句話說,被慣壞了的瑞幸消費者不是它的客戶,無法撿漏兒,Tim Hortons不是瑞幸的替身。其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雖有騰訊的支持,依將會是不溫不火,不會有太大的成就,這是傳統餐飲連鎖店穩紮穩打的慢性子,瑞幸咖啡恰恰缺失這種慢的品質,實踐數據證明全球最大的10家快餐連鎖企業無一不是經過幾十年發展而來的,絕無瞬間爆紅。好了,漢堡王近年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經預示出了Tim Hortons國內市場的未來發展,同樣的基因必定會有同樣的下場。
對了,本文中點名道姓的幾位快餐連鎖店創辦人,其共同特點是混跡市井,勤奮務實,對失敗視而不見,百折不撓;對財富夢寐以求,千方百計,是低教育,高情商企業家的典型代表。雖然沒有在商業學院的文憑,但他們的成功個案,卻成為了商學院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