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對瘟疫深刻認知的11本書

2020-12-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1.《疾病改變歷史》 [英]弗雷德裡克·F·卡特賴特、麥可·比迪斯 著 山東畫報出版社

自古以來,饑荒、瘟疫和戰爭就經常給人帶來巨大災難,其中瘟疫危害尤甚。本書內容有趣,涉及面廣,探討了疾病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作者用鮮為人知的史料,展現了疾病對文明、軍隊以及歷史上著名領袖人物的侵害,說明最有權勢的個人和強大的國家也可能或已經因疾病的致命打擊而衰弱。

    2.《瘟疫年紀事》 [英]丹尼爾·笛福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小說描述了1665年大瘟疫襲擊下的倫敦城。書中「提到175處以上的不同街道、建築、教堂、酒館、客棧、房屋、村莊、路標和州郡」,把倫敦及周邊地區細緻描摹出來,令人猶如身臨其境。閱讀這本書,如同穿行於城市蜿蜒曲折的街巷,和不計其數的窮人和市民一起經歷生死患難。

    3.《傳染病的文化史》 [美]洛伊斯·N.瑪格納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天花、霍亂、瘧疾、結核病、黑死病……傳染病如何影響人類世界?繼《生命科學史》《醫學史》之後,著名歷史學家瑪格納推出了《傳染病的文化史》一書,這本書除了解釋人類傳染病的自然歷史外,也給人類進化早期的移民路徑、動植物的馴化,以及現在和未來的人類和微生物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

    4.《死亡地圖:倫敦瘟疫如何重塑今天的城市和世界》 [美]史精芬·詹森 著 電子工業出版社

這是一個關於瘟疫的故事,一個關於瘟疫如何創造了我們今天生存的城市、世界的故事。一位名為約翰·斯諾(John Snow)的醫生,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證明霍亂存在於水中。這張死亡地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讓所有後人得益。

    5.《瘟疫,人類的影子》 楊黎光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放眼人類與瘟疫的鬥爭歷史,追溯「非典」的根源,分析其發展趨勢後指出:疾病會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深刻的影響;「非典」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發展必須付出的代價等。

    6.《病毒來襲》 [美]內森·沃爾夫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書從物種進化的角度整體觀測人與病毒的關係,尤其是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的傳播,包括愛滋病的靈長類動物起源,審視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的變遷對新發再發傳染病流行的影響。

    7.《十日談》 [義大利]薄伽丘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十日談》是一部黑死病帶來的文學作品。按照薄伽丘的描述,故事中的十個年輕人,正是為了躲避瘟疫而逃到了郊外,用講故事來消磨郊外無聊的時間,這些故事的合集就是《十日談》。很多故事讚揚愛情與財富,並對教會、權貴有許多辛辣的諷刺,這些在當時是具有革命性的觀念。

    8.《鼠疫》 [法]阿爾貝·加繆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故事背景是北非一個叫奧蘭的城市突發鼠疫,突如其來的死亡威脅讓整個城市陷入了孤立、恐懼與不安的生存處境之中。加繆刻畫了不同的群體和個人在這一處境下的選擇,在其中也同樣傳遞了他的思考與抉擇。

    9.《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法]讓-諾埃爾·卡普費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這本書是傳播學領域的一本著作。作者搜集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法國流行的種種謠言,闡述了它們的起源和流傳路徑、人們為什麼會相信它們、人們是如何利用謠言來達到自己目的的。在作者看來,人們只有掌握了謠言的規律,才能找出控制它或者反擊它的辦法。

    10.《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 梁其姿 著 商務印書館

此書描繪了幾個世紀以來的中國麻風病史,從概念的演進到療法的更迭,再到認知的變化,麻風始終與整個國家的社會、宗教、政治緊密相關。書中,一個被視為未開化的、異域性的古老疫疾開始在「身體—國體」的想像與連接中,構成了對中國「現代性」的一種隱喻。

    11.《病毒星球》 [美]卡爾·齊默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病毒,意味著毀滅和創造。我們的星球布滿了病毒,是一個病毒星球,我們對病毒的了解少之又少。本書為我們解答了:生命來自於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是一個怎麼樣的角色?生物體是什麼?人類的基因從何而來?病毒是致命的,也賦予了世界必不可少的創造力,如何看待病毒的兩面性等問題。

(鄭鋼根據網絡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11日第10版 

相關焦點

  • 11個社科系列50本書,讓你的認知水平吊打眾人
    認知,是我們思考和判斷的重要工具;不斷更新和升級自己的認知系統,是當下不斷精進的有效方法。而現在碎片化信息過多,沒營養的熱點橫行,使得人們思考缺乏寬廣的視野和長線的思維,系統地通過讀書來學習非常有必要。今天就給大家含淚整理出一份人文社科類圖書書單,都是口碑不錯的品牌叢書,雖然還不全面,但努力做到優中選優,為大家的購物車排雷。
  • 閱讀的力量:一份與瘟疫有關的書單
    《大瘟疫:病毒毀滅和帝國的抗爭》這是一部富有可讀性的關於瘟疫的另類文明史。本書通過對秦漢歷史的考察,揭示瘟疫對人類發展的影響與深刻意義。透過這本書無疑可以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其實是一部瘟疫毀滅史;瘟疫的歷史也造就了文明進化史,讓人類向死而生,方死方生,世代繁衍,走向輝煌。可以說,瘟疫,是一部另類文明史!5.
  • 午間閱讀 | 瘟疫如何改變歷史
    後來的研究表明,瘟疫甚至在5年內殺死了八成的阿茲特克人。問題是,為什麼西班牙人自己不得病,阿茲特克人就幾乎被團滅?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依賴瘟疫研究的成果。在過去,瘟疫研究是比較專門的歷史門類,主流歷史學家很少把目光投向小小的瘟疫。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Mc Neill),就看到了別人沒注意的脈絡。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因為你們要相信,前方有一個更好的你自己在等著你。今天你有多少困惑,在書中全有過。你所經歷的一切,換成時代的背景,在各種書裡面都有答案,都有遭遇。」「讀書不保障命運可以好好的對待你;但是,書讀多了可以保障你能更好的對待命運。」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每讀一本書都有一個的目的。
  • 盤點遊戲中11個瘟疫大爆發事件
    電子遊戲界曾出現過多種不同的大規模瘟疫疾病,有的源於現實,有的純屬虛構,但都擁有可怕的傳染力和殺傷力。近些年的不少知名作品,如《美國末日2》、《生化危機2&3重製版》等都有瘟疫爆發的背景設定,而且這些疫情往往不是能通過簡單隔離能解決的。
  • 《認知盈餘》:談談你對認知盈餘的理解
    此書的英文名為《cognitive surplus: creativity and generosity in a connected age》,我們現在所讀的譯作在副標題上也有不同,一版為《認知盈餘:自由時間的力量》,一版為《認知盈餘:互聯時代普通人如何改變世界》,今天我們說的是前者。
  • 這本書推薦你,拿走不謝
    在大學裡,你會那樣感嘆。你懷念高中、初中、小學的時光,後悔沒有與家人、親人、小夥伴好好相處。剛參加工作,你也會那樣感嘆。懷念美好的學生時光再也找不回來了,後悔沒有好好談一場戀愛、沒有好好學一項技能。結婚成家有了孩子,你還會那樣感嘆。
  • 變形金剛——瘟疫
    瘟疫的前身驚天雷就是一個受氣包,日常被紅蜘蛛甩鍋,經常挨威震天的打,IDW漫畫還被鬧翻天打,被打得懷疑人生自閉成文學家了。作為改造過來的瘟疫也和以前差不多,去找驚破天的時候和狂飆一起被驚破天揍,要不是當時霸天虎確實需要一個強力人物來做領袖,我估計瘟疫一定掉頭就走。
  • 瘟疫與戰爭,如影隨形?
    11月初,當法軍再次進駐斯摩稜斯克時,騎兵部隊只剩下兩千人了,而僅是住在這座城市醫院中的病人,就有約兩萬人之多。11月13日,當法軍撤出斯摩稜斯克時,很多患有斑疹傷寒的病人被留在了那裡。橫渡別列津納河,又是一次災難般的經歷。若不是士兵們對軍醫拉爾雷愛戴不已,將他舉過頭頂跨過了橋,拉爾雷恐怕難以倖免於難。關於這次死亡的人數,我們雖然沒有查到準確的記載,但估計有四萬人左右。
  • 如果你學不會閱讀?認知這三點的看看
    所以說這本書還是實用型非常強的,也是一開始吸引我的地方。全書圍繞閱讀的五大能力:讀解力、 理論思考能力、 歸納能力、 客觀思考能力、 應用能力。去展開方法論述。但是其中讓我印象深刻這三點不得不提,所以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對這本書的收穫。
  • 如果你沒有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我不相信你真的會閱讀一本書
    文 | 凡人問道不管有多勤奮,窮盡一生我們也沒辦法讀完世上所有的書,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閱讀範圍內取得最大的認知提升。引言在這個時代,如果你願意,你可以獲取無盡的信息和資訊。可是我們也要記得:太多的資訊與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一種阻礙。理解力也就是我們對於世界和人類行為的認知和理解的能力。
  • 疫情中,我在「讀」那本書|《名畫中的醫學》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你如何能更淋漓、更透徹、更生動地回望人類歷史中的醫學事件和醫學精神的彰顯?你如何能更有力、更迅速、更直接地宣傳帶領大家科學抗「疫」?年初,我回到農村老家,拿著這本書,翻開書中的圖畫,給怡然自樂、尚不知有新冠病毒的嬸子大爺們講瘟疫病毒傳播蔓延的嚴重性。
  • 閱讀128本書後推薦這12本,讓你每月有書可讀
    這本書告訴你,因為受到舊知識的影響,還有一些選擇性的負面新聞報導,人們只願意去相信那些自己願意相信的,這樣的的認識並不全面,並不正確。如何避免這樣的認知,這本書介紹了11種方法,不管是多小的事上,都可以學會實事求是。
  • 「瘟疫」,你知道這個詞的千年發展史嗎?
    古往今來,人們與瘟疫的鬥爭貫穿著整個人類文明史,我們不由得對漢語中「瘟疫」一詞由來和這一語詞背後的文化內涵產生好奇。孫玉文老師專門對「瘟」字的來歷進行研究,完成了《說「瘟疫」中「瘟」的語源》一文。受此啟發,我們也試整理了前人關於「瘟疫」一詞的一些研究成果,與諸位分享。
  • 11月推薦這10本書,第10本把你的人生整個劇透了一遍
    因此,書單君希望,在你前進的路上,能有一本書相伴左右,在嘈雜紛亂中,給與你一份優雅和安寧的力量。11月,書單君又給你帶來了哪10本好書呢?一起來看看吧。如果有人告訴你:「公式是美的」,你一定不願意相信。但這本書,也許會改變你對「公式」的看法。本書通過23個人類最普遍、最深刻、最實用的公式,用人文的方式進行解析,呈現出了天才們探索自然和社會的輝煌歷史。
  • 《認知覺醒》:避免三種錯誤狀態開啟元認知,發現自身潛力
    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的,不是依靠自己的自制力,「本能腦」和「情緒腦」總能找到你自制力的突破口,靠「知識」才能夠讓自己認清自己的局限和障礙,從而有效的規避自己的誤區和盲點,讓自己更有智慧。《認知覺醒》是給你啟示,帶來智慧的一本書。翻開這本書,走進自我覺醒的世界,打開自身的寶藏。
  • 以瘟疫為背景的文學經典有哪些?國內外作品有異曲同工之處
    也許很多人一生都不會遇到這樣的絕境,但是小說中虛構的故事始終在現實中重演,無論是以瘟疫還是以其他的形式出現。「有賴」人類的健忘和視而不見,它發生在過去,也必將在未來重啟。「如果你能看,就要看見,如果你能看見,就要仔細觀察」,薩拉馬戈正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故事喚醒人們的意識。
  • 縱觀戰爭史,瘟疫簡直形影不離
    在人類的戰爭史上,瘟疫與戰爭並行,可以說是隱形的「第三方力量」。分析古今中外戰爭,改變真正的結局。對整個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所以,古人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瘟疫也可能改變戰爭。這些瘟疫有的是自然發生,有的是戰爭後大量屍體成為傳染源加速瘟疫傳播。
  • 陪你度過「難關」的三本書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感覺自己撐不下去了,對生活舉起了白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與言者無二三。工作遇瓶頸,職場遭重挫,財產受損失,感情遇背叛……每件事都會讓你焦慮迷茫,痛不欲生。當你撐不下去的時候,不妨看看這三本書。一、一個人的朝聖,作者:蕾秋喬伊斯退休後的羅哈德面對空蕩蕩的生活,陷入了「自我」的困境中。
  • 別把謠言當常識,顛覆常規認知的冷知識,我們需要這樣一本書
    一名女學生舉手問道:「老師,你是說精液裡,含有大量葡萄糖嗎?為什麼它嘗起來不是甜的?」教師頓時陷入了長達10秒鐘的寂靜中,然後全班的男生開始哄堂大笑。女生臉色通紅地站起來離開了教室。教授理了理自己的教案,一本正經地說:那是因為感覺甜味的味蕾是在你的舌尖,而不是靠近你喉嚨的舌根。現在,教授也要被打臉了,因為,這個關於舌頭的味覺分布的知識是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