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底,李宗偉就出版了自己的自傳《敗者為王》,那時他所經歷的大賽失利還沒有如今積累的這麼多。7年後的同名自傳電影《李宗偉:敗者為王》,本以為電影會講述李宗偉連續兩屆奧運會決賽輸給林丹、世錦賽11、13、14、15年四連亞軍的遺憾故事,然後最終聚焦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單半決賽2:1險勝林丹的那酣暢淋漓又光輝無比的一刻。
但《李宗偉:敗者為王》的製作方,卻選擇了2006年馬來西亞公開賽決賽,它太古老了,鮮有人還記得12年前的林李是怎樣的競技狀態,就連遺留的比賽錄像也非常的殘缺、模糊不清。但另一方面,這也不失為一個出色的考量:因為這是李宗偉在和林丹多達40次交手中贏得最驚心動魄的一場,同時也堪稱21世紀以來、國際大賽男單決賽最驚人的逆轉:沒有人能在這麼大的賽事舞臺上,面對決勝盤13:20這樣絕望的分數,連得7分,最後逆轉、取勝、奪冠。
李宗偉職業生涯共獲得69次公開賽冠軍和46次超級賽冠軍,350多周來排名世界第一。每一個都是超越男女歷史的世界紀錄。在這個層面上,他是所有人都趕不上的絕對國王。然而,在他長達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只少了一個世界冠軍獎盃。世錦賽4亞洲,奧運會3銀牌。縱觀人類競技體育的歷史,我們再也找不到像他這樣的第二個悲劇人物了。如果僅憑「世界冠軍金牌論」,他的確是失敗者。
然而,他從未停止追求勝利的步伐;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倒,但仍然咬緊牙關,從廢墟中爬了出來。當林丹和陳龍為了保持體力和保存狀態,參加了一輪小型比賽時,他們很早就離開了,並不努力。只有他拖著本應36歲退休的疲憊身軀,奮戰十多年一線,為國家效力爭光。不是輸家,只是熱血不涼。
我們常說「勝利者是失敗者」。李宗偉:失敗者是國王,他關注的是一個和國王一樣的運動員,但缺乏充滿激情的視角的運氣。相反,它抓住了競爭中更本質、更迷人的一面。事實上,從更深層次上講,當我們談論競爭時,只要我們盡力而為,超越自我,我們與成功或失敗無關。
至於他後來與林丹、鬱亮、鬱凡、倫金的愛情與殺戮,談笑風生,而曲宇、周郎古則是續集的故事。真的,我們應該拍一部體育片,林丹和李宗偉是兩位男主角。一定很精彩。當然,這部電影結束了李宗偉贏得的戰鬥。如果是林丹的傳記片,林丹自然會在戰鬥結束時獲勝。他們的成就同樣偉大。不過,最好有兩個男孩,不是嗎?對林丹來說,今生遇到這樣的對手真好。否則,孫悟空成為鬥士,打敗佛祖,將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影片的中間和結尾,都多次講到李宗偉為了磨練體能,多跑5圈的加練。而在現實世界,這5圈遠遠不能概括李宗偉體能訓練所付出的汗水;早在2009年,廣東體育臺的解說楊新芳曾說:李宗偉每天早上都要跑1600米 × 8組!
如果你付出這麼多,拼命堅持,你可能不是世界上第一個。但如果你不努力工作,放棄堅持,你就不能比別人多練一點,付出比別人多,你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第一。
李宗偉雖然盡力而為,但還是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他和太多人太像了。明明很愛讀書,但還是考不到第一名。明明工作很努力,但升職和加薪似乎越來越遙遠。明明努力對人好,每天都在動自己,但從來沒有贏得TA的心。明明努力不撞南牆,不回頭,但機會一次又一次地過去了。
有時生活是如此殘酷。也許沒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不管你是否累,不管你是否跌倒。你只能看到你最後站在哪裡,因為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一個簡單的詞可以形容他!不管發生什麼,這都是理所當然的。
拼了命的努力,卻依舊贏不過別人;一次次奮起直追,卻依舊只能當第二。當我們置於這樣的境遇時,該怎麼辦?李宗偉,或許是最有資格說出答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