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這裡是小情,咱們又見面啦~~~
8月24日中午,于小彤和陳小紜同時更新微博,宣布分手。從戀情曝光到結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這對相差5歲的姐弟戀,還是沒能走到最後。
在于小彤官宣分手的微博下,有人表示遺憾,有人表示意料之中,還有人猜測:
七夕前一天分手,禮物都省了。
情侶分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明星談戀愛,一舉一動都會被無限放大,引來眾多討論。更何況,于小彤和陳小紜還上過戀愛節目。
當初恩愛秀的有多狠,分手後的質疑就會有多大。
想必,出道多年的二人也是考慮清楚結果後,才決定在這一天向大眾宣布分手。
不管外界怎麼猜測,在小情看來,他們選擇在這天分手還是挺理智的,至少不用在七夕節當天還要假裝秀恩愛,既糊弄粉絲,又自欺欺人。
很多人都在調侃于小彤和陳小紜的分手時間,但在情人節前後分手的大有人在,而理由可不見得都是為了省禮物。
多年前,國外做過一項追蹤研究,專家們得出的結果是:
情人節前一周與當周的分手率是平常的2.5倍,在情人節參加實驗的受試者,更容易分手。
而一些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等也根據網友們發布的內容動態確認:
情人節是一年中情侶分手頻率最高的時期。
其實,不光是情人節,就連聖誕節,七夕,元旦,春節等,也是情侶們分手的高峰期。
接下來,小情就為大家揭秘:為何節日會成為「剪刀手」,剪斷情侶們的姻緣線?
想「秀」的心,沒有得到滿足
不知從何時起,情人節秀恩愛成了情侶們的日常。而「秀」的本質是一種炫耀和攀比。
就拿昨天七夕節來說,公司裡有同事收到男朋友的花和名牌包,也有同事什麼都有沒收到。
前者,迫不及待的發朋友圈秀恩愛,後者,默不做聲繼續工作,生怕別人問自己男朋友送什麼。
知乎上有個問題:七夕節不送禮物的男朋友應不應該分手?
高贊的回答中,答主講了自己的故事:
下個月就要結婚,是不可能分手了,但兩個人一起過了兩次七夕節都沒有收到男朋友任何禮物,這讓女生很失望。
她說,自己不缺禮物和紅包,但身邊人都有,這種真真切切的落差感讓她覺得自己特別廉價,不被重視和疼愛。
值得一提的是,她還說了這麼一句話:憑什麼別人有的東西我就沒有?
這就是情人節,想「秀」的女生沒被滿足時共同的心理。
大家都在談戀愛,大家都有男朋友,情人節大家都曬圖秀恩愛,為什麼我就沒有能曬的東西呢?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全世界最好的。
戀愛中的情侶喜歡「秀」,不過是想讓人羨慕,當看到別人反饋過來的良好評價時,內心會有很大的滿足感。
「情人節」是情侶們的節日,也是秀恩愛的最佳時機。
在這天,女生們的對男朋友的期待值最高。
若期待沒被滿足,就會失落,恰逢身邊一個個都很高調的在「秀」,這種巨大的落差感,會化成抱怨發洩在男朋友身上。
如果這個女生的攀比心重的話,很可能說出更傷人的話,比如:人家男朋友怎麼怎麼優秀,你只會讓我丟人……
對節日的期待次次落空,長此以往,那情侶們也就很難走到最後了。
節日氣氛具有煽動性,加速分手進程
節日氣氛具有煽動性,會讓人產生消費欲望。
仔細想想,每次節日期間,我們是不是開銷都比日常要大?
因為過節要送禮,過節要旅遊,過節要吃喝玩樂……
有些時候,資本家們為了促進消費,還會憑空變出好多節日讓我們花錢。
比如:「雙11」、「雙12」、「618大促」……
這些還沒什麼,東西再便宜,不買又能怎樣?可麻煩的是:只要消費的營銷跟情侶掛鈎,你還真得不得不乖乖掏錢。
相信大家都見到過這樣的文案:快來幫女朋友清空購物車,或是:愛她就送她XXX。
尤其是情人節當天,購物平臺,旅遊軟體,餐飲標語……只要是需要消費的地方,都會打著「愛」的名義讓你花花花錢。
甚至微信紅包,今年七夕都能發「520」,男朋友們,再也沒了限額的藉口,只發200以下的錢了。
在刺激消費的節假日,女生們當然也會希望男人有所表示。
就七夕能發「520」的紅包,你發不發?
情人節打折的情侶套餐,你請不請?
情人節限量的包包,你買不買?
男人們若是不為所動,堅持不花錢。女朋友會怎麼想?
「平常我啥也沒要過,情人節一年就一次,你都一毛不拔?」
「嫌貴不買能理解,過節打折你也不肯花錢買給我,是不是不愛我?」
……
諸如此類的抱怨,想必大多數男性友人都聽到過。
如果倆人平時情感狀態比較穩定,過節時沒有表示還不至於分手。
可若是日常情況下就有矛盾和摩擦,那節日期間的表現就決定了這段感情是「重燃激情」還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些特殊的節日裡,情侶們要面對諸多考驗。除了消費,還有社交衝突以及對愛情的表現形式等等。
情感專家的建議是:
「想讓這些節日遠離分手,男女應懂得對方的節日需求,善於規避衝突。」
但在小情我看來,只要平日裡對另一半多用點心,好好經營感情,那即便在節日內表現一般,也不會陷入分手危機。
所有節日,一年都是一次,但生活卻是每天都在過。
女人們不傻,都知道好的感情如家常菜,雖不值得「秀」廚藝,但永遠都吃膩。
若過節時,再來頓「滿漢全席」,更是錦上添花。即便沒有,也不影響以後的食慾。
但不好的感情則如般難以下咽。
若是過節了還不想著改善一下夥食,那註定這桌飯將吃不長久,只能憤而離席。
寫作最後:
節日不是姻緣紅線的「剪刀手」,而是日常感情的「照妖鏡」。
每天都過的像是情人節,誰還會特別期待情人節?
每天都是失望與傷心,又怎能不過分在意情人節?
愛情和婚姻,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影響不能,節日定義不了。
在情節人期間分手的情侶們,情路原本就走的磕磕絆絆,終於在全世界都覺得「愛情美好」的那一刻,選擇了不再自我欺騙。
——END——
從情竇初開到垂垂老矣,我們一輩子都在跟「情」字打交道。歡迎關注@情之瑣事,讓我們一起聊聊感情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