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時代周刊》將Levi's的501牛仔褲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時尚發明」,從工人制服到時尚單品,501在一百多年來經歷過無數的變革。
關於歷代501的版型細節過去已科普過很多次了,這次DenimNotes丹寧筆記來跟大家說說,在購買不同年代的LVC 501 Shrink-To-Fit牛仔褲時,該怎麼選擇尺寸。
(內文附有LVC 501縮水數據)
LVC,全稱Levi’s Vintage Clothing,是Levi’s推出的復古系列,按照當年的面料、版型、包裝復刻歷代經典的501。簡單來說,它是Levi’s推出來復刻自己過往經典作品的高端副線。
Levi's的Shrink-To-Fit(STF),可以從字面理解為縮水到合身的意思。這裡的STF就等同於之前介紹過的Unsanforized,即採用了未預縮處理的牛仔布,STF只是Levi's自定的系列名稱。
未預縮處理,就意味著牛仔褲在洗滌後會出現縮水現象,一般來說縮水率可能高達在5%-10%,所以,選擇Unsanforized/STF牛仔褲,需要至少買大一到兩個碼。
但是!!!雖然都是STF,但歷代的LVC 501 Shrink-To-Fit收縮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找到合適的尺寸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最理想的情況是到店內試穿,詢問店員具體縮水率。但並不是所有人身邊都有售賣LVC的店鋪,再加上現在疫情原因,也不適合出國購物,網購成了唯一選擇。
很多人在網購牛仔褲的時候,一般會以自己以往合身的牛仔褲作為參考去挑選尺寸,但對於LVC 501 Shrink-To-Fit牛仔褲來說,這個方法可能並不湊巧。
以下丹寧筆記會以1944 S501XX到1966 501為例,用真實數據跟大家說說不同年代不同版型的LVC 501選購尺寸的變化。
1944 S501XX:購買常規尺寸
1944 S501XX由12 oz Cone Denim紅邊布製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了響應政府號召,1944年的S501簡化了一些細節。「S」就是Simplified(簡化)的意思。
例如,取消了表袋和襠部的加固鉚釘;使用了象徵和平的月桂葉主扣;鉚釘和紐扣上都沒有品牌標識;印製的雙弧形袋花會隨時間脫落等。
1944 S501尺寸大,且襠位較深,建議按正常腰圍購買。
34×36 1944 S501XX 洗前和洗後的尺寸對比(以釐米為單位,下同):
1947 501XX:尺寸加大2或3英寸
二戰後物料恢復供應,501也恢復了原來的標準配置。李維斯公司迅速恢復了大規模生產,以滿足戰後消費者對修身牛仔褲日益增長的需求。
1947 501 由12 oz Cone Denim紅邊布製成,取消了巴黎扣和背帶扣等細節。與1944年相比,表袋鉚釘回歸了,且第一次出現了著名的「鑽石」雙弧形袋花。
1947 501 是中腰修身直筒版型,大腿非常緊,建議腰圍加大2或3英寸。
36×36 1947 501XX 洗前和洗後的尺寸對比:
1954 501ZXX:加大1或2英寸
1950年代,李維斯正式進入美國東部市場,為了適合東部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李維斯順應推出採用拉鏈門襟的全新型號501Z。1954 501ZXX是LVC中最受歡迎的款式之一。
1954 501ZXX版型更修身,褲腳更窄,更加輕薄。建議腰圍加大1或2英寸。
32×34 1954 501ZXX 洗前和洗後的尺寸對比:
1955 501XX:購買常規尺寸或加大1英寸
50年代,由於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501成為當時全美國年輕人都渴望擁有的褲子。
1955 501XX 由12 oz Cone Denim紅邊布製成,是第一款出現雙馬紙牌和雙面大「E」紅旗標的501。褲耳是唯一的腰部鬆緊調節方法,但隱藏鉚釘依然存在。
1955 501XX是中腰寬鬆直筒版型,尺寸較大,穿起來寬鬆舒適,建議按正常腰圍購買或腰圍加大1英寸。
32×34 1955 501XX 洗前和洗後的尺寸對比:
1966 501:購買常規尺寸
1966 501由12 oz Cone Denim紅邊布製成,繼續使用用雙馬紙牌、雙面大「E」紅旗標,但後袋的鉚釘改為套結加固。
1971年,紅旗標上的大寫字母正式退役,改為小寫的Levi’s。也就是說,同時擁有沒有後袋鉚釘和大「E」紅旗標的501,僅存在於1966年到1971年之間。
1966 501是低腰寬鬆錐形版型,可以按正常腰圍購買,腰圍加大1或2英寸更為舒適。
34×34 1966 501 洗前和洗後的尺寸對比:
- end -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版權歸百家號丹寧筆記及作者克萊爾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