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機會?建議先回答五個問題

2021-01-09 騰訊網

賈伯斯曾經有一句話:判斷方向其實比較容易,判斷時機往往很難。以蘋果為例,蘋果永遠不是第一個做手機、手錶、平板電腦,但是蘋果選擇進場都是泡沫破滅、市場已經被教育後的時間點。

作者 | 陸奇(奇績創壇創始人兼CEO,前百度總裁兼COO、微軟執行副總裁、雅虎執行副總裁)

來源 | 正和島

1

「中國+技術」是最大的市場機會

1. 新冠疫情和國際環境正在加速四大趨勢

首先,歷史進程在加速,新冠疫情是現代社會第一次全球規模的疫情。疫情的直接影響是,目前已經在發生的幾個核心歷史潮流都被大幅加速了,原本可能要五年、十年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情,因為疫情的原因,時間被縮短了,有的現在就開始發生了。

這些被加速的長期核心趨勢有四種:

第一是數位化的社會基礎。比如遠程辦公、線上開會、遠程教育等,隨著疫情的加速,它們已經成為任何現代社會必備的基礎設施。

第二是生命科學的前沿,就像國防工業一樣,幫助人防禦來自大自然的災害。新冠基本上只有幾微米的體積,所存的信息量也很少,可它為什麼能對整個地球的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我們在重新思考人和自然界的關係,這會促進生命科學新前沿的發展,包括測試、疫苗和大量的藥物開發,這一系列的投入會在全球範圍內加速,帶來很多機會。

第三,可持續的新能源,這背後其實是人和大自然的關係是必須要解決的,我們必須進入一個新的、市場化的、可持續的關係,這將帶來大量的產業發展機會。

第四,全球經濟發展和創新的重心從西方轉移到亞洲。

這四個趨勢都在被加速,全球因此形成了一個新的格局。

2. 新時代的主旋律:「中國+技術」是最大的市場機會

在歷史加速下的新格局裡,它的主旋律是什麼?我們認為毫無疑問是「中國+技術」。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非常驕傲的成績,它本質上是「中國+開放市場」,下一階段是「中國+技術」,在歷史上這是巨大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機會。

首先,我們的創新體系基礎基本到位了,我們有足夠的人才、資本、技術和足夠規模的市場,包括大家都在講的雙循環。但是技術將會成為一個主要的驅動力,因此我們必須在新的全球格局下,大規模地自建核心技術以及生態。有些技術和生態需要五年、十年的時間,但有大量的需求。

同時,中國的宏觀因素跟全球所有的市場比是最豐富的,因為中國是結構化因素最多的一個國家。第一個因素是消費升級,第二中國的城市化還有幾十年要走;第三中國的人口還在增加,第四是多元化的結構。

如果把中國高密度的創新能力跟階梯型的經濟形態結合,我們創新長出來的結果會非常豐富,而且非常適合溢出到全球其他國家,因為東南亞和拉丁美洲跟我們的國情更接近,比如他們的農業也沒有完全工業化。

中國的創業團隊在地域和全球性的溢出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我們是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好的環境裡面。

關鍵是在這個格局下,如何抓住具體的創業機會?

2

新格局帶來的創業創新機會

1. 創業的本質是用技術打造產品,用產品試探市場,滿足人們需求

創業的核心是永遠不變的,即優秀的創業者用技術打造產品,用產品試探市場,滿足人們需求,從而創造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創業者需要同時判斷好技術、產品、市場三個要素,只有技術上可實現、需求真實存在、市場能形成盈利,這三者同時滿足時(即圖中三個圓圈形成交集的地方),創業成功概率才能最高。

第一個圓圈是技術。多數情況下,技術基本是穩定地在發展,都是一個長期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對技術發展拐點的判斷,即某樣技術從早期探索變成可商業化的時機點,這有一定難度。比如量子計算和腦機接口技術,它們基本還處在早期階段,但是可能已經接近可實用階段。

第二個圓圈是需求。最難的地方是判斷現在的需求和未來潛在的需求。

第三個圓圈是市場,市場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可以參考一些結構化的因素,比如產業鏈、上下遊、資本市場、供給需求、流通端等。

2. 數位化、新能源、新技術加速發展的前沿

在技術方面,我們時代主流的技術驅動因素是數位化技術。數位化技術的發展其實是有規可循的,它基本是由平臺來驅動,由數位化的深度和廣度而延伸,基本上每隔12年左右會有一個新的平臺。(下面這張圖基本展示了技術驅動創新前沿的大框架)。

人工智慧和量子計算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兩個最大的歷史突破。人工智慧它核心是一種新的計算體系,它能把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在一起,任何行業都將被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那麼多國家都在拼命投入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則是更大的計算能力上的突破。

技術驅動的創新是數位化和其它技術發展前沿的組合。

第一個技術創新前沿是新能源。新型電池包括下一代的氫能源將是一系列創新的機會點。

長期來看我們希望能夠達到可控核聚變,因為它是效益最高的。還有一個核心要做的就是碳捕捉和碳捕捉以後的存儲,它的產業化值得每個創業者關注,在全球範圍機會也非常大。

新的生命科學也非常振奮人心。在接下來的10-20年裡,會是非常有潛能的創新和商業化的賽道。

材料科學也會發生類似的變化。

另外一個非常大的領域是航天,包括星際探索、航天產業、新一代的通訊、地球感知體系、地球環境數位化等。

3. AI商業化落地及創業創新的發展趨勢

接下來我們看,這個時代最大的驅動力——數位化前沿:AI的發展。

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在歷史上永遠是依賴路徑的,AI將主要是在雲和移動生態之上來發展的AI時代。

數位化的進展由平臺驅動,任何新的平臺一開始起來,早期創業公司和大公司基本都是做基礎技術的開發。今天AI很多創業公司都是在開發基礎技術,包括晶片、傳感器等。

同時有早期應用開發,等到有足夠的應用和足夠的基礎,就會形成爆發,這時候平臺就發展起來,生態也發展起來了(商業模式加上平臺會形成生態),在生態環境下會帶動更多的產業發展。

(1)移動和雲的時代

雲和移動時代的核心點:它的前臺和後臺,兩者組合在一起,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能力,使得我們可以去數位化以前不能被數位化的東西。

移動和雲的時代,前臺的核心是手指觸摸加上相機、定位。

移動和雲時代的後臺是數據中心。每個國家數位化的基礎就是雲原生的服務,所以移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雖然人工智慧很火,但移動依然是有大量創新空間的一個生態。

(2)人工智慧時代

人工智慧時代本質是從2006年Hinton開啟深度學習突破開始的。

它的前臺是所有模態的傳感器和傳動器都可以被開啟,今天的創新目前聚焦在傳感器的很多方面,比如攝像頭、熱成像、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基於此,很多交互的形式都被打開,對話交互、視覺交互、觸覺反饋交互,所有人能夠做的交互,人工智慧時代將完全打開。

人工智慧的後臺,開啟了智能雲、智能邊緣計算、5G的智能網絡、晶片等,所有這些都要重做一遍。如果要做晶片,機會有很多,當然中國的晶片機會更多。

除此以外,還有系統底層軟體、開發工具、新一代的數據管理體系等,這些非常重要的創新也會發展起來。所以創業公司在這裡的機會也非常多。

(3)人工智慧之後更前沿的數位化

人工智慧之後我們能看到更前沿的數位化。交互的方法包括AR、VR,最為重要的是腦機接口,最終人和計算體系的交互可能就是腦機,對方可以直接知道我在想什麼。腦機接口技術雖然離商業化還有一段時間,但是創業公司也不少,能夠商業化落地的項目也越來越多。

還有量子計算量子計算機,區塊鏈的開發,量子優越、以太坊等,這些都是定義性的能力,可以開啟未來非常大的商業化的賽道。

4. AI及前沿數位化創業創新領域

下面具體講一下AI時代的創業。

目前創業基本上都在第一步——基礎前沿技術。比如晶片,晶片裡面不光是GPU,FPGA、ASIC等,CPU也有很多,特別是蘋果最近做的M1,包括晶片工業存在的所謂chiplet。以前大家都說CPU算了,讓英特爾做就夠了,但是現在CPU也被顛覆性創新了。

我們過去的數位化基本上是電子為主,現在趨勢很明顯,光子會成為主角,今天好的傳感器基本都是以光為主的,矽和光幾乎越來越多,底層有一堆開發的創業機會。

因為創業團隊進入的賽道是垂直行業的賽道,所以AI創業者需要關注的點,就是所處的行業生態。

今天AI技術的滲透,還沒有足夠到可以爆發的時候,還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或更長。但要做好思想準備,解決開發周期長、銷售成本高、風險資本不夠耐心等一系列的挑戰。

另外人工智慧創業比較容易做的是在雲和移動的賽道裡,因為它的迭代周期非常快,渠道都有,完全是數位化的,用AI做SaaS、產品創新、內容推薦、視頻理解、直播、自動化等等。

5. 新格局下C端需求分析

技術判斷相對容易,需求判斷則難一些,但是需求判斷也有一些結構化的工作可以做。

首先我們看一下C端,本質上可以把人群和人每天的24小時分一下,你就可以有一張表:老年人、中年人、小孩分別做什麼,他們有什麼需求,如果創業的話,我們可以怎麼切入。

這也有一些結構化的規則可循,比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裡我推薦給大家一個觀念——用戶永遠不滿足,這是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寫給投資者的話。

這也詮釋了為什麼今天像Zoom這樣的公司,可以成功做起來,尤其在已經有很多做視頻會議軟體的環境下,因為這就是一個沒有被滿足好的需求。

新格局當然有很多加速機會。

第一, 通訊是人類永遠的剛需,視頻為先的時代到了,特別是異步實時。

第二是社交,我們永遠看好新一代的社交。內容也在發生迭代,所以社交永遠有機會。

第三是娛樂,特別是內容推薦、視頻、直播、遊戲。因為長期來看,人越來越大的剛需是消磨時間,且新一代數位化的工具和流程能更有效地製作好的娛樂內容,所以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商機。

第四消費,在中國會帶動很多所謂的新消費。

最後還包括教育和醫療。在中國,這兩點需求遠遠大於供給,機會本身就在。

6. 新格局下B端需求分析

B端的需求分析不一樣,首先大B和小B很不一樣,因為產品文化不一樣,需求也不一樣。但是任何企業的核心需求是一樣的,即降低成本、提高產出。它需要將數位化、自動化、信息化,用於生產、銷售、客戶管理、員工管理、供應鏈、資金管理等方面。

大B企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更長期是企業的智能化,是一個非常主流的賽道,核心要解決的是銷售,這在中國有更多挑戰,但需求很明顯。

小B最強的剛需永遠是獲客,對於現金流的需求、財務管理、營銷管理、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相對來說較少。

在中國很大的一個需求點,就是企業數位化的基礎建設,包括基礎雲原生的服務和設施、低代碼無代碼、開源開發等,這是我們非常看好的一個長期賽道,有大量的需求和機會。

7. 新格局下市場環境變化

下面簡單說一下市場結構如何判斷。

市場結構裡,需求端其實不用多說,中國的需求一直在往上走,供給方面,服務業、製造業,特別是服務業值得大家關注,流通上物流、人流、信息流會自然加速。

人口方面,二胎政策、老齡化,這些會讓中國的人口增長,所以中國的經濟增長也是不可忽略的驅動因素。

資本方面,全球資本環境短期內會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因為疫情造成大量的QE放水,放水完了資本市場需要實體經濟來支撐,但是長期我們需要關注中國的資本市場,可以讓創業公司在國內退出,有獲得更好的資本支持的機會,這個趨向一定會發生。

3

創業者的5大靈魂拷問

創業者如何把握好這些機會?我們的建議是先要回答五個問題:

1. 創業者如何決定做什麼(選擇方向)

首先決定創業做什麼。我們要從需求、技術、市場三個方面做綜合的判斷,只有三者有交集的地方才是一個好的創業方向(如下圖所示)。

建議大家建立一個體系來幫助自己做出這樣的選擇,首先第一步是觀察,通過閱讀和交流來實現。第二步就是思考,思考的核心工作是梳理信息,並對未來做出判斷。第三步就是儘快去驗證這個命題,去做行業研究,並訪談行業內的人,儘快去驗證你的假設,並不斷迭代你的想法。

如何邁出第一步?核心是打造一個MVP(最小可行產品),也就是一個可以讓你去試的最小產品。有了MVP以後,就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這是唯一可以提高創業成功概率的方法。

決定創業做什麼,這本身是一個不斷迭代的動態過程。

2. 如何明確做的項目具有較高價值

為什麼我們做的事情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建議每個創業者一定要投入精力做價值分析,這至少包括如下幾個點:

(1)分析商業類別

商業類別是由供給決定的新賽道,叫category(商業類別)。你需要做一個規模和成長速度分析,其中成長速度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叫年複合增長率(CAGR),創業者選擇的創業賽道年複合增長率至少30%以上,最好能到50%或以上。

除了增長率需要比較高,賽道體量還需要比較大,就像雲和電商,它們都是體量巨大的賽道,子賽道裡面的企業都可以做得很大,比如拼多多。

(2)分析天花板(TAM)

我們有一個簡單公式可以估算天花板:

P (使用價值)X Q(使用規模)

其中,使用規模(Q)是「有多少用戶/商家會用你的產品」;使用價值(P)則是「用戶用你的產品與不用的情況對比」、「你的產品和替代品對比的價值」,對比結果應該是成本具體降低了多少,或者產出具體提高了多少。計算一下P 和 Q的乘積,就可以估算賽道的總體天花板了。

(3)分析獲得價值的可能性

創業者核心需要分析付費模式是什麼,銷售模式是什麼,是否有足夠的渠道可以賣給客戶。歷史上很多公司失敗的原因就是產品賣不出去,或者市場的銷售成本遠高於獲得的商業價值。

渠道很重要,因為沒有渠道的話,產品會賣不出去,如果渠道成本過高,創業公司則會活得很艱難。

除了上述分析商業類別、天花板和獲得價值可能性這三點以外,創業者還需要想清楚公司潛在的商業價值。

3. 如何判斷進場時機

美國有一個創業者叫Bill Gross,他做了大量數據分析研究創業成功的要素,結論是創業成功的第一因素是時機,也就是什麼時候進場。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下圖,它描述了任何一個技術驅動的創業公司都會經歷的曲線。

早期(上圖藍色部分)是創新者,他們是嘗鮮的人,再差的產品他都會用,所以早期有幾個用戶,信號價值不一定重要。

第二部分人叫有遠見的人(上圖左側紅色部分),他們往往是企業高管,對未來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希望找到新的技術能力,幫他實現對未來的願景。他們對價格不敏感,風險承擔能力比較大。這波人比較重要。

第三波是早期採納者,這波人對技術比較開放,永遠願意用新的技術產品,但是他們一般比較務實,在企業裡會扛業績,他們是否採納新技術產品的核心判斷是:競爭對手用不用,同事用不用。他們是技術產品成功的關鍵。

有遠見的人和早期採納者之間存在裂縫(如圖),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鴻溝」 ,歷史上的企業創新,大部分都死在鴻溝裡,所以時機很重要。

賈伯斯曾經有一句話,判斷方向其實比較容易,判斷時機往往很難。以蘋果為例,蘋果永遠不是第一個做手機、手錶、平板電腦,但是蘋果選擇進場都是泡沫破滅、市場已經被教育後的時間點。

另外,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比如做腦機接口和量子計算的創業公司,他們即使知道現在進場還太早,但是為了避免將來市場進入紅海,他們會選擇提早進入。需要提醒的是,這類創業者需要打造自身的長期造血能力,儘可能讓公司活得更久。

4. 如何打造能力建立壁壘

創業者經常被投資人問:你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形成壁壘?大廠進來競爭,你怎麼辦?每位創業者都需要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總結了幾種常見壁壘:

網絡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用戶越多,產品越好用,社交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往往可以形成 winner take all(贏家通吃)的市場,長期則是一家獨大。

強規模效應:大部分企業都有規模效應,但有的是強規模效應。比如有很多數據累積的企業,他們是可以形成很大壁壘的。

特殊能力,特別是技術驅動型創業者,可以通過專利來形成壁壘。

市場位置優勢:特別是2B企業,因為2B銷售很難,但是成功銷售進去之後出來也很難,因為客戶切換成本高,你只要進去就出不來,這就可以成為壁壘。

長期的壁壘是品牌,但是對創業公司這需要較長時期才能形成。

5. 如何打造能勝任的團隊

為什麼你們團隊可以做好這件事?早期創業團隊一定要會回答這個問題。

下圖是一個思維模型。左邊的圓圈內核是創始人團隊,我們認為一個企業能不能走遠,本質上是由創始團隊決定的。創始人團隊有幾個能力特別重要:

第一是判斷未來的能力,對未來一定看得遠,要有獨到的見解。

第二是溝通的能力,早期溝通特別重要,想清楚、講明白是非常核心的早期能力,因為早期獲得資源,比如融資,僱人,戰略合作等,都需要靠溝通能力。

第三是行動導向、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業公司每天都在解決新的問題,快速解決是核心,任何問題都不要超過一個禮拜,大的問題永遠可以拆成子問題。

第四是長期的內在驅動力,為了獲得財富去創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長期還是需要一個內在驅動力,因為有很多時候,創業會艱難到走不下去,或者財富自由後還是需要繼續做下去。

創始人團隊有了內核能力就可以不斷吸收新的人才進來,未來可以滿足客戶和用戶,去觸達市場。

此外,還要有觸達用戶的能力,包括增長、銷售、渠道、一切能力最後都是要觸達用戶,而且光觸達還不行,還得收費,能夠盈利,拿到高毛利,只有這樣才能跑通。

創業公司估值A輪到B輪憑什麼漲一倍,就是因為這些能力提高了、風險降低了,等公司上市後進入二級市場,風險就更低了,分析師都可以把下一個季度收入預算出來。

4

早期創業最重要的兩件事

奇績創壇希望通過社區能夠跟每個創業團隊溝通,幫助創業者把握機會。我們現階段的工作主要是加速早期創業,特別是技術驅動型創業企業。

我們創業營裡面做兩件核心事情:

1. 創業者如何更快找到產品市場匹配

第一件事情是幫助每個創業團隊更快地找到產品市場匹配(PMF),在創業早期,這是非確定性最大、風險最高,但是價值提升最高的一環。

找到產品市場匹配是一個結構性的門檻,且越來越不容易過。

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每一樣都往前移。如果有好的想法不要等產品出來才去驗證,要做行業研究,去找人交流。有一個新技術,也不要先急著開發產品,先去看這個技術可以做什麼,先找驗證,找信息。

核心就是提前用最低的時間和機會成本去驗證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真正能提高成功概率的就是迭代,以及降低試錯成本。

大家核心做的驗證是第一能否賺錢,儘可能找數據、案例驗證,第二,開始滿足客戶的需求。第三,一定要看得見增長,如果看不見增長,大概率上是你產品沒有做好,或者產品做好市場沒切對,或者是偽需求。

2. 創業者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我們做的第二件事:幫助創業者活得更久。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這樣,早期要活下來基本靠融資,早期基本是靠人,核心是想明白融資大綱,就是上面講的這五點(what/why/how/why us/why now)加上進展,你想清楚,跟投資者溝通清楚,比如為什麼要這筆錢?這筆錢怎麼用?有這筆錢公司如何走向下一個階段。除了融資造血,有時候還要打造造血能力。

我們建議財務一定要嚴謹管控,保持足夠長的存活時間,做好充分準備,應對不確定性。

我們經常講「惠人達己,守正出奇」。一個創業項目一定要惠人,對客戶有價值他才會用,同時,創業也必須達己,這是自己想追求的夢。好的創業項目必須守正,必須創造真正的長期價值,同時也要出奇,做得跟別人不一樣。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公眾號「正和島」。本微信號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相關焦點

  • 來自創業者的建議
    創業者都是瘋瘋癲癲的多一點。100個人創業,其中95個人連怎麼死都不知道,沒有聽見聲音就掉到了懸崖底下;還有4個人是你聽到一聲慘叫時,他掉下去了;剩下1個可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活著,但也不知道明天還活不活得下來。所以說失敗是絕大部分創業者一定會碰到的問題。如果你是廚師,你想出來開個小飯店、擺個小燒烤攤,這樣的成功概率就很大。
  • 六大投資人給創業者的十個建議:6個月現金流是安全線
    深網整理了六位投資人給創業者的部分建議: 1、別糾結估值,儘量拿錢,和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若企業嚴重虧損,現金流低於6個月,無論增長是否達到預期,都建議迅速調整經營模型,優先轉正現金流,最好轉正損益,經營調整動作要大於融資動作。 3、協調好企業內外的各種關係。 疫情的發生對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現金流教育。
  • NB-IoT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物聯網創業者有什麼機會?
    作為智能界喜歡刷自媒體的我,一直也是關注NB-iot相關動態,自然是不會錯過這個問題。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現在很火的NB-iot技術有哪些優勢。NB-IoT,英文全稱是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帶物聯網。
  • 這位明星大學生創業者擲地有聲地回答說……
    這位明星大學生創業者擲地有聲地回答說…… 2020-12-2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應屆畢業生面試常問到的十個問題及回答思路
    #你好面試官#應屆畢業生面試常問到的十個問題及回答思路一、請談一下你自己的一些情況【思路】:建議大家用2分鐘得自我介紹,面試官較喜歡的自我介紹(1)有亮點,每一小段都有一個亮點,而不是平鋪直敘(2)有互動:每一小段都會和面試官互動,而不是自說自話,但是切記,這種互動並不需要面試官配合,絕對不要總是直勾勾地盯著面試官的眼睛逼著人家配合你
  • 陸奇談創業:要想清楚五個問題,長期看兩件事最重要
    第三是競爭者進來了,這個是真正的產品市場匹配,那個時候你面臨的是非常陡的曲線,你一定要跳,衝刺的速度是非常非常快,這個是我們奇績創壇核心和每一個創業者合作,幫助他們成功概率最高的一個重要的點。剛才我們講了創業有那麼大的機會,那麼多的挑戰,我們如何把握好這樣的機會,核心是要把這五個問題想清楚。
  • 10大企服投資人:2020給創業者的建議|投資人論壇
    曾振宇: DCM在企業服務的投資布局,主要從三個角度進行考慮。第一,從行業的角度。目前,每個行業的發展階段都是不同的,有的行業已經完成數位化,在向智能化階段轉型,有的行業還處於數位化的早期。如果這個行業規模比較大,就總能找到合適的機會、雖然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
  • 辭職時,老闆問你有什麼建議,你會怎麼回答?
    【辭職時,老闆問你有什麼建議,你會怎麼回答?】辭職時,老闆問我有什麼建議。我笑著回答,確實沒有,公司挺好的,辭職是個人原因。在職場內外混了20年,對此套路太清楚了。不能說,不能說,就算走了也不能說。公司存在的問題,很多人都清楚,但是沒有人去說破。
  • 亞馬遜給創業者5條建議:開會杜絕PPT
    日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TheNext Web」峰會上,亞馬遜首席技術官維納·沃傑斯(WernerVogels),分享了亞馬遜的成功發展經驗,並給新創公司五條建議。在大會上,沃傑斯特意引述了貝索斯在1997年的一封信中提到的名言:「我們會持續試驗,並從失敗中學習。」以下是沃傑斯給創意者提出的五個建議:1、把創新融入到公司DNA中。
  • 創業者不要浪費這場危機!馬雲:中國小微企業巨大的機會是什麼?
    最近,馬雲在央視節目中談到了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發展問題,我認為他的觀點對現在的創業者來說很有啟發意義。小微企業巨大的機會在於中國經濟本身巨大的內需潛力,發展內需,發展消費經濟,這是中國未來巨大的機會所在。
  • 對創業者的一些真心話-虎嗅網
    新的創業者他們天生所在的臺階就跟我們當年不一樣了。創業者要學會從失敗中學習梁寧:什麼情況下你會建議創業者一定要努力堅持下去?什麼情況下會建議創業者可以放棄?周航:這種問題很難,尤其是關於企業生死問題,外界很難給一個判斷標準或者判斷原則。咱們都是經歷過創業的人,心裡都有一個非常清晰的聲音,是想堅持還是想放棄,內心會指引做出想要的選擇。這個時候既不是利弊分析,也不是所謂的選擇的標準或者原則,這些都沒有。
  • 活動推薦:奇績創壇 Group Office Hour 創業者招募
    活動現場,我們將邀請4位創業公司CEO上臺與奇績創壇四位合伙人(陸奇博士、欒運明、曹勖文和毛聖博)做深度對話,我們將針對每一家公司的情況做現場點評和建議,分享我們最真實的想法,希望幫到每一位場上的創業者。活動中的Group Office Hour向現場所有創業者開放。
  • 安傑律師事務所蔡航:創業者要守陣出奇 這五個方向是出奇兵的方向
    他指出,現在很多創業者要出奇,但是出奇過來,專門在一些違法的地方試圖去用網際網路手段,這有很大風險;其次,個人誠信也是一個問題;再者,重大的智慧財產權糾紛,智慧財產權成為最重要的攔截對手的工具,還有的股權非常複雜,而且有些很神秘的股東。
  • 上課時,有五種學生,老師很喜歡叫他們起來回答問題
    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迅速打起精神的方法就是說一句:「下面叫同學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有五種學生,老師十分喜歡點名讓他們起來回答問題。1.不認真聽課、分神的學生,包括打瞌睡,開小差,說悄悄話。有些同學為了方便打瞌睡,在桌面上放一堆書。
  • 熱潮中的中國時尚創業者,機會與挑戰在哪裡?
    在媒體層面,我們報導創業者、企業家和投資人,讓時尚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可以有面向公眾的、更通暢的傳播和交流渠道,我們同時還系統性地搭建線下交流平臺,無論是InnoBrand品牌創新大賽還是華麗志全球時尚創新和投資論壇,還是更親民的華麗Talk,都為深化這種多層次的交流而服務;另一方面,這個領域的投資人大多從TMT賽道轉換過來,他們同樣需要了解這個領域的最新情況,學習這個行業的規律
  • 真誠呵護,讓學生敢於舉手回答問題,站在課堂的正中央
    最令我們頭疼的就是當被提問到的學生,剛剛開始回答問題的時候,所有其餘的學生就各幹各的事情了,或者是每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總是就那兩三個學生舉手,其他的學生好像是跟自己無關一樣。對於這種現象是每天都令我們頭疼的。
  • 創業者怎樣做融資?這13位創始人告訴你:一定要避免這13個錯誤
    這裡有13個創始人曾經犯過的13個錯誤,思達派(Startup-Partner.com)的創業者們應當引以為鑑:  1、SkyBell可視門鈴創始人安德魯·託馬斯:乾等下一個裡程碑  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總會有一些重要裡程碑事件,能推動公司估值大幅增長。不過,在等待這類裡程碑事件的過程中也存在風險。
  • 人生最難回答的七個問題,你有沒有問過自己?
    問題三: 你相信每個人隨便都可以幹一番大事業嗎? 回答:當然不會相信。 但據觀察,有人總是在聽完成功人士的建議後,問了另一個問題:是不是很難? 有一次坐在計程車上,聽見司機看到自己前後都是高檔車,兀自感嘆:「唉,為什麼別人那麼有錢,我的錢這麼難賺?」
  • 閻焱:投資人和創業者應該是搭檔關係
    記者:你接觸過這麼多創業者之後,有沒有哪個令你印象非常深刻?包括工作當中遇到的?閻焱:因為我的職業就是做投資的,見到的創業者特別多。我記得有一年我在蘇州頒獎的一個創業者,是一位女士,她做了一個手提式的X光和對人體檢測的機器,這樣可以很容易地帶到農村去,給農村帶來檢測疾病的方便。我覺得是個挺好的事。
  • 這幾個經典的面試問題,如何才能完美回答?
    以下,就是我們在採訪這些創業者後總結的常見的面試問題。其中,有些問題簡短但不失樂趣,有些則屬於探索性問題或意料之外的問題。 我們將這些常見面試問題通過主題分類。其中,包括面試者如何理解崗位職責,如何面對最差勁的上司,以及辭掉上一份工作的原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