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在全省大地風生水起,亮點紛呈。近日,全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在鎮江召開。
抓項目,村企聯建結碩果
走進句容市寶華鎮港華紫荊農莊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一座座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排列整齊,大棚裡種植的小黃瓜、水果辣椒和各類葉菜長勢喜人。
「今年6月,我們與寶華村委會籤訂村企聯建協議,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重點發展現代種植業、農旅配套、商務中心及餐飲接待服務,實現共建共贏。」紫荊農莊相關負責人趙冬說,「目前已經取得初步成效,項目全面建成後,將給村集體帶來約80萬元增收,提供就業崗位20餘個,年人均務工收入約5萬元。」
「『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開展後,我們積極響應號召,搶抓村企合作的寶貴機遇,與徐州市賈汪區江莊鎮高村接洽商談,初步達成建設『現代甘薯產業園』的共識。7月31日,雙方進行了項目的現場籤約。」徐州徐薯薯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起說,項目計劃總投資5400萬元,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投產後,將帶動當地3萬畝甘薯種植標準化、機械化,帶動農戶畝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吸納300多名高村和周邊村民就業。
截至11月中旬,蘇州新增高質量聯建項目500餘個、聯建村600餘個;鹽城全市2028個村(社區)實現村企聯建全覆蓋,1326個村(社區)啟動村企合作項目1207個,啟動項目覆蓋率達65.38%。
談經驗,因地制宜有亮點
圍繞村企雙方「有什麼」、發展「缺什麼」、最想「要什麼」,推進會上,部分區縣(市)就「政府如何因地制宜搭好臺,讓村企雙方唱好戲」展開交流發言,總結村企合作探索創新的成功經驗——
「憑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先發優勢,蘇州系統梳理村企雙方的需求意向,全面梳理項目資源,推動部署要求快速落地。」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說,蘇州還創新推出「上圖招商」「專員服務」「信息直報」等三項機制,制度化推進工作開展。自蘇州和宿遷被明確為村企合作聯建掛鈎地區以來,雙方黨政代表團先後4次互訪,兩地相關部門和各縣級市(區)也緊密對接合作。「就在本月,蘇福馬機械等8家蘇州企業與宿遷各地籤訂村企聯建協議,味溢集團等5家蘇州公司籤訂農業招商項目協議。」
南京溧水區委副書記汪冬寧認為,深入推進「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需要把握好「三個關係」:一是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二是市場「無形之手」與政府「有形之手」的關係;三是系統謀劃與特色彰顯的關係。
「在政府搭臺夯實『聯』的根基過程中,不僅需要精準摸排建庫,有效對接聯建,還可以通過黨建引領結對。」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說,「我們通過資源共享、黨員共育、活動共辦、品牌共創等形式,加強交流合作,目前已有35家企業與村居支部進行黨組織聯建。」
再部署,壓實路徑再出發
2015年10月,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等正式發起「萬企幫萬村」行動;今年,省委、省政府開展「萬企聯萬村」行動。從「幫」到「聯」,一字之差,背後卻有深意:對村企合作模式的主動升級,對鄉村振興路徑的全新探索。
6月23日,我省部署開展「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不到兩個月時間,8月11日,我省便召開了全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一年打基礎、兩年有發展、三年見成效,是目標,更是要求。照現在這樣緊鑼密鼓繼續幹下去,出成果的時間還能提前!」這次會議傳遞出的信心,讓與會人員無不心潮澎湃。
村企聯建,需求精準對接、供需精準匹配是關鍵。推進會上,面向社會公眾、全省統一的「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信息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平臺將圍繞鄉村「有什麼」「缺什麼」,企業「想什麼」「要什麼」,做優做好資源匹配文章。
引導工商資本、社會力量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有利於推動村企要素互換、供求互補、聯合發展。全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部署後,各金融機構也積極參與。推進會現場,江蘇省銀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李麟宣讀了支持村企聯建倡議書。隨後,4家金融機構與12家企業集中簽訂了授信協議。
常抓不懈、久久為功。推進會上,我省還明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用好信息服務平臺,深挖村企合作潛力,更大力度推進南北結對,在深化精準結對上求突破。
對已籤約項目逐個跟蹤,精心選擇接地氣、有特色、前景好的項目,加強縣級統籌,在推動項目落地上求突破。
統籌做好「集成、激活、暢通」文章,強化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撐,在破除瓶頸制約上求突破。
發揚「店小二」精神,沉入一線抓服務,聚焦重點抓服務,跟蹤問效抓服務,在打造最佳環境上求突破。
「聯」出新動力,走好振興路。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將一鼓作氣、再接再厲,持續精準發力,推動村企聯建取得更大成果,奮力邁出全面實施、縱深推進的鏗鏘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