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撲3月20日訊 《足球報》盤點了中國職業聯賽26年歷史中曾風光一時卻最終黯然解散的球隊。在它們消失的同時,也給中國足球留下了令人唏噓的記憶。
大連萬達/大連實德:倚著大連人的肩膀,回望曾經輝煌的八冠王
2020年1月8日,大連民政局發布公告,對大連實德等46家社會組織予以「撤銷登記」,至此,從大連萬達到大連實德時代開創了八冠王的這個足球俱樂部,徹底煙消雲散了。
其實,早在2013年初,大連萬達/大連實德,已經沒了。1994年甲A元年,大連萬達就獲得了第一個冠軍,隨後的1996年到1998年,大連萬達又贏得三連冠,2000年更名大連實德以後,從2000年到2002年再次三連冠,2005年奪冠之後實現八冠王,但從那一年開始,大連足球徹底走向了下坡路。2012年底到2013年初,大連阿爾濱對大連實德整體收購,但和2007年年初聯城和申花的「合併」不同,當時聯城和申花同樣存在取捨,上海和朱駿選擇了放棄聯城,申花也得以一貫地延續下來,但大連阿爾濱和大連實德「合併」之後,被註銷的卻是大連實德。
不過,當初的大連阿爾濱、如今的大連人,總是有一些大連萬達/實德的血脈的,我們從大連人的身上,也可以回憶八冠王的輝煌,甚至在情感上也可以等同視之,而且,大連萬達集團目前又重新擁有了大連一方(大連人)的主導權,但從法理上來講,這已經不是同一支球隊的傳承了。昔日的輝煌煙消雲散,未來的輝煌望遠難見,一個足球隊的衰落,有時候和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是息息相關的,大連這個昔日的明珠雖然如今發展仍舊不錯,但受限於整個東北地區的沒落,其發展缺乏足夠的支撐,大連足球的滑落也就在所難免了。
如今的中國足球,其實已經快速地向三個中心地帶集中,這便是首都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和珠三角經濟圈集中,中超豪強便集中在廣州、上海和北京。雖然足球俱樂部的發展有其特殊性,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點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而絕大部分球隊的沒落最終都是因為經濟因素導致的。
廣東宏遠:省隊命賤如狗?幾十年傳承轉賣他鄉終消散
這是又一支職業聯賽元年參加甲A卻又最終解散的球隊,此前的是大連萬達、八一、延邊(吉林三星)和四川全興,再算上即將解散的遼足,至此,中國職業聯賽元年12支參賽球隊,一半的球隊已經消失。另外六支球隊得以延續,目前整體表現也很強勢:廣州太陽神(廣州恆大)、北京國安、上海申花、山東濟南泰山(山東魯能)、江蘇邁特(江蘇蘇寧)和瀋陽六藥(廣州富力)。
其實廣東宏遠是從廣東省隊轉變而來的,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廣東宏遠的前身廣東省隊組建於1958年,中國足球一度的「南北之爭」,其中一個主角就是廣東足球,比如大名鼎鼎的容志行就是廣東隊隊員。
廣東宏遠創造了無數的紀錄:比如1995年他們引進了黎兵和馬明宇,其中黎兵以64萬元成為標王,但這一年他們僅僅拿到第四名,到了1997年甲A,他們就不幸降級了,1998年宏遠集團購買全部股權,成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職業隊。然而,2001年12月9日,宏遠一隊、二隊及甲B資格被青島海利豐收購,廣東宏遠已死,後來三四線隊重新註冊成為東莞南城,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至於青島海利豐,2010年反賭掃黑被取消註冊資格,至此,廣東宏遠連個影子都消失了。
現在的廣東足球,其實主要是由兩個市級球隊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支撐的,湖北足球同樣是由市隊支撐的,廣州、武漢、成都也都是市級中國足協會員單位,此外還有大連、青島、深圳這些非省會的中國足協市級會員單位。如果算上直轄市,目前16支中超市級(含直轄市)球隊有12支,其中直轄市足協球隊6支:北京國安、上海申花、上海上港、重慶當代、天津泰達、天津天海;足協直屬省會城市足協球隊3支:廣州恆大、廣州富力、武漢卓爾;足協直屬計劃單列市足協球隊2支:大連人、青島黃海;此外還有非足協直屬的省會城市球隊1支:石家莊永昌。省級球隊僅剩下4支:山東魯能、江蘇蘇寧、河北華夏幸福、河南建業。
省隊命運賤如狗?或許是吧。城市化的進程中,省隊確實是命運多舛,更值得注意的是,山東、江蘇、河北和河南,大都屬於均衡發展的省份,這或許也是他們省隊存在的意義所在。
(編輯:楊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