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凡是遙遠的地方,都有一種誘惑,不是因為美麗,不是因為距離,而是因為我那顆獵奇的心,躁動不安
眾所周知,「江浙滬」是江蘇、浙江、上海兩個省份和一個市,狹義上講三者無論是文化風俗還是地理都相當接近,因此形成的一種概念說法,廣義上講「江浙滬」大致包含了周邊的發達城市圈核心,與京津冀一樣逐漸聚攏的廣泛城市區域,不管怎麼說,「江浙滬」這個包含了約1.6億人口(俄羅斯1.5億人)城市圈內,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
江浙滬地區擁有最早和最多的電商,跟快遞合作也是最多最頻繁的地方;江浙滬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民眾的消費能力強,形成了國內網購的主力軍;在這個地區內,光GDP破萬億的城市就有6座,收入高,待遇好是很多外地遊客對江浙滬的最初印象,每年去江浙滬地區旅行,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口也不佔少數,在這其中,尤其是鄰省的安徽人最多。
雖然安徽離江浙滬很近,但是貌似它們對安徽沒有足夠的親和力,尤其是如今現實的社會下,一旦誰家的姑娘小夥找的對象是安徽的,大概會被鄰居說三道四,感覺這輩子都要翻不了身,那為何在江浙滬的城市中,都把安徽給邊緣化了,難道是安徽人真的不受待見嗎?
其實在以前,安徽的徽州是江浙文化的源頭之一,後來隨著改革開放,國家對沿海城市的先致富,使得處於內陸的安徽處於弱勢,雖然同處長三角地區,安徽顯然已經被邊緣化,雖然很多人說,江浙滬離不開安徽,不過其實就是離不開安徽的勞動力,不過因為經濟不富裕,當地人只能靠苦力掙錢,於是這些安徽人便成了當地的底層群體,所以安徽就常常在江浙滬被邊緣化。
其實在歷史上,安徽還是非常輝煌的,就拿明清時期的徽商來說,他們走出山區,通過努力創造出了一段一段傳奇。明清時期的徽商縱橫商界數百年,擁有巨大的財富資本,人數之多、經營範圍之廣讓人佩服!清康乾時期,徽商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社會穩定給了徽商很好的商業環境。徽商利用鹽業積累資金,又滲透到其他領域中,積累了不少的財富,使得徽商在當時有很強的影響力。
不過很多安徽的朋友對這個現象也感到特別的無奈,安徽如此的風氣,都是皖南人帶跑偏的:皖南人認為皖北人不僅窮,經濟落後,而且人也土氣,素質也低,很多外地人眼中對安徽人的誤解,都是皖北人造成的,皖北人則覺得皖南人妄自尊大,看不起北方人,雖然身在安徽,卻跟江浙地區的人關係更為緊密,沒有江浙命,確有江浙「病」。
而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緊鄰江浙滬地區,這次全省劃入長三角地區,可以利用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承接長三角地區的部分產業轉移,同時也增大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腹地,享受國家戰略的政策紅利,推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當然,不僅僅是安徽省,也包括江蘇省的蘇北地區,以及浙江省的浙南地區,此次也加入了長三角地區,也會得到同樣的帶動作用,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並更加優化產業布局和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