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
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
時間:9:30
本節目於2020年9月6日(周日)上午09:30分,河南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健康同行》欄目準時播出,敬請關注!!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骨科二病區,活躍著一位醫術精湛、體格健碩的骨科專家,他以熱情洋溢的態度、活力四射的魅力、精幹高效的作風,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像一臺動力強勁的發動機,帶領著科室的技術高速發展、科室高速運轉、業務高速拓展,他就是該病區負責人劉宏建教授。
醫者基因 敬業進取
劉宏建,古都洛陽人,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在他孩提時代,每天放學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媽媽差遣,去叫爸爸回家吃飯;但他一次也沒有完成過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爸爸總是被一群患者圍著,從來沒有按時回家吃過飯;當他心存怨言的時候,爸爸總是嚴肅的告誡他:「當醫生,就是為患者服務的,要永遠把患者放在第一位。」父親的言傳身教,使耳濡目染的劉宏建從小就有了醫者基因,高考時,順利考入洛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臨床醫學系,1988年畢業時,因品學兼優,留在洛陽醫專附屬醫院工作。當時的洛陽醫專附屬醫院骨科主任池麟趾教授見他體格健壯、熱情好學,是個幹骨科的好苗子,就收他為徒,成為他骨科學的啟蒙老師。
有了五年的臨床積澱,1993年劉宏建考入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師從許振華教授和王義生教授,至1996年畢業,以優異成績獲得骨科學碩士學位。學習期間,劉宏建不僅從兩位教授身上學到了深厚豐富的專業知識,還學到了他們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風骨;特別是許振華教授在當時防護措施欠缺的情況下,為救治病人直接暴露在X射線下為患者整復骨折,以致雙手成疾,許振華教授這種獻身精神,深深震撼著劉宏建;從攻讀研究生一直至今,導師王義生教授勇於探索、誨人不倦、無私奉獻、大醫精誠的大師風範始終薰陶著劉宏建,在王義生教授的精心栽培和諄諄教誨下,再次為他植入醫人忘我的大醫基因。
2002年9月,劉宏建考取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學博士,師從我國著名骨科專家杜靖遠教授,他始終牢記杜教授:「做手術人命關天,一定要一絲不苟!」的銘心告誡,敬業精術,仁心愛人,在技術和學術上再次飛升;2005年以畢業答辯最高分博士畢業,並榮獲華中科技大學「三好博士生」、「優秀畢業博士生」榮譽稱號,畢業後引進至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工作至今。
2010年8月,劉宏建作為公派訪問學者,在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院骨科留學一年;2011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劉宏建教授作為維吉尼亞大學訪問學者的代表,在歡迎胡主席的活動中表現突出,獲得了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的高度讚譽,並受到時任副總理的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愛國、敬業、精術、仁心,成為奔湧在他血液中的紅色元素,激勵著他在醫學的道路上不斷進取,奮力開拓。
近十多年來,劉宏建在技術上突飛猛進,在學術上厚積薄發,在科研上開拓進取,擅長治療各種頸椎、胸椎和腰椎疾患、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脊柱結核和脊柱腫瘤、骨質疏鬆症、股骨頭壞死,尤其擅長微創治療骨質疏鬆性椎體壓縮骨折和各種椎體病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成長為國家級知名專家、教授,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鬆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全國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委員兼骨質疏鬆學組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病學分會骨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骨質疏鬆與骨礦鹽疾病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全民健康促進會副會長兼骨科傷病防治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河南省脊柱脊髓損傷學會脊柱外科與脊髓損傷分會主任委員;河南省脊柱脊髓損傷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創傷雜誌》特約審稿專家;《中華實驗外科雜誌》特約編委等重要學術職務。
開拓進取 篤定前行
2016年9月16日,劉宏建被任命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東院區骨科二病區負責人,成為鄭大一附院這個醫學艦隊中最新銳骨科旗艦的舵手,繼往開來,再創輝煌,成為劉宏建主任行穩致遠的遠景目標。
在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骨科二病區聚集著三位主任醫師、四位副主任醫師以及一批德才兼備、醫研皆優的博士後、博士、碩士等高學歷高素質的青年才俊,劉宏建主任在恩師王義生教授的精心組織和諄諄教誨下,建立了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為學科體系,確定了以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為主要發展方向的技術團隊,形成了大專科、科內專業分化、技術全面、各有專長的技術格局。
劉宏建主任要求年輕醫師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三基鍛鍊,強本固基,潛心篤行,扎紮實實做好技術素養的積累;同時引進超聲骨刀、術中顯微鏡、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術中導航等先進設備,為保障高端技術創新奠定基礎。
在夯實基礎的同時,劉宏建主任給青年醫師們每個人都制定了專業發展的方向,擇機派送科室中的優秀醫師外出進修,到國內外技術最先進的醫院去學習最前沿的技術;先後派包德明副主任到南加州大學訪學一年,主攻微創脊柱外科和腰椎退變性疾病;寇紅偉副教授和孫新志副教授到南京鼓樓醫院學習脊柱畸形矯正技術;程田副教授到海軍總醫院學習脊柱微創技術;李勁峰博士到香港大學深造關節置換術…一大批青年專家脫穎而出,各領風騷,後勁十足。
在科研方面,劉宏建主任帶領科室在脊柱轉移性骨腫瘤、骨質疏鬆型脊柱壓縮骨折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並帶領科室的青年才俊研讀國外頂尖的醫學期刊和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觸發靈感,發掘潛能,積極申報科研項目,陳松峰、蘇會芳兩位博士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劉宏建主任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河南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省部共建基金項目,還有河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與推廣專項項目,在研正灼,碩果可期。
恪盡天職 深耕作優
劉宏建主任在努力做好臨床、科研、教學工作的同時,牢記醫生天職,把「讓人民群眾遠離疾病」作為工作的外延;他積極參加河南省衛健委組織的「大醫獻愛心 健康中原行」和「名醫名家走基層送健康公益扶貧大型義診活動」,發揮學科優勢,為基層群眾進行健康理念的普及和科學生活方式的輔導,尤其是對中老年骨質疏鬆症和脊柱退變性疾病的篩查,為預防和臨床治療提供可靠資料。
在做了大量骨質疏鬆症的調查以後,劉宏建主任帶領科室同道們進行專項攻關,自2005年開展了一系列微創手術治療骨質疏鬆性脊柱傷病,取得顯著療效,此項目獲得河南省衛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在省內率先開展了皮質骨軌道(CBT)螺釘和S2AI螺釘治療腰椎退變性疾病合併骨質疏鬆症的技術創新;2018年開展了多波段光譜治療儀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給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症患者帶來福音。
在有針對性的對骨質疏鬆症患者開展專項骨病技術攻關的同時,劉宏建主任帶領團隊對臨床技術進行深度優化和創新,臨床技術創新和科研成果呈井噴式發展,不斷湧現:2015年開展微創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的腰椎翻修術,此項技術獲得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6年開展彎角椎體成形穿刺裝置的研製及臨床應用,並獲得河南省醫學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17年開展了零切跡椎間融合器治療頸椎退變性疾病的臨床應用項目;2019年與輸血科呂先萍主任合作開展了富血小板血漿(PRP)技術治療膝骨關節炎項目;2020年在骨科王利民主任指導下開展了3D列印側塊融合器在重建顱底凹陷矢狀面序列中的初步應用項目和擬開展的微創腰椎側前方手術輔助皮質骨螺釘治療退變性腰椎管狹窄症的臨床科研;好戲連臺,精彩紛呈。
為落實鄭大一附院「做大做強,做細做優,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劉宏建主任制定了潛心深耕、優化深化的發展思路,在學科發展上引領前沿,繼往開來,帶領科室走向敬業精術、大醫為民的最前沿。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