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小說,相信是數代人的集體回憶。書中的奇俠武功,家國大義,兒女之情,匯聚成一個攝人心魄的武俠世界,更為二十世紀香港以至中國的小說開拓了一個新視野。查良鏞博士乃香港著名報人,自1955年起以筆名「金庸」於《新晚報》發表《書劍恩仇錄》,自此一紙風行,直到1972年完成《鹿鼎記》之後封筆,已完成了十五部武俠小說,膾炙人口,影響遍及兩岸三地以至國際,亦令金庸本人及其作品,成為上世紀武俠小說的一個傳奇。
金庸的武俠世界更超越報章及小說,遍及電影、電視、舞臺劇、電臺節目以至各式電玩,具跨媒體的影響力,除推動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流行文化發展,更構成了世界不同角落華文讀者的共同語言。
香港文化博物館自今年3月1日起,特於館內開闢「金庸館」常設展覽,向大眾介紹金庸的武俠小說創作歷程、以及其小說對流行文化的影響。
小編日前親身到訪金庸館,展品琳瑯滿目,展廳佈局有序,讓來賓感受到一絲絲的武俠氣息。展覽有逾100項展品,諸如早期的金庸小說版本、珍貴的文獻、照片及手稿,令人目不暇給。其實金庸除了創作武俠小說,亦與香港的電影界有著密切因緣,而館內的互動展品,正可讓大家重溫經典的金庸電影、電視劇和主題曲選段。香港中華書局最近更隆重推出香港收藏家吳貴龍先生的《亦狂亦俠亦溫文──金庸的光影片段》,收錄逾五百幅金庸收藏品的圖片,揭示金庸與影視界的關係,是值得期待的新書!
現在讓我們直擊金庸館的現場,進入金庸迷人而自足的武俠世界!
館外柱身,有由李志清先生繪畫的金庸小說人物。
金庸館入口
館內佈置吸引,展覽各金庸小說的書名
各個版本的金庸小說
《倚天屠龍記》早年在報章上連載
早期的金庸小說作品
《笑傲江湖》的連載版本手稿
金庸早年的其他著作
金庸電影的宣傳品
金庸作品的漫畫版
市政局香港話劇團演出的金庸作品劇本
你認識以上曾演出金庸影視作品的演員嗎?
現場設多媒體互動設備,讓觀眾了解更多金庸的生平和著作
金庸〈對武俠片的期望〉一文,透露他本人從事創作的關懷所在(收錄在吳先生新著《亦狂亦俠亦溫文──金庸的光影片段》附贈的複印本《峨嵋影片公司三週年紀念畫冊》
亦狂亦俠亦溫文──金庸的光影片段
作者:吳貴龍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7年4月
金庸是殿堂級武俠小說家,亦身兼編劇、填詞人、作家、報人等多種身份;他跟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影壇淵源甚深,並深深影響香港的流行文化。本書作者、著名收藏家吳貴龍多年來搜集金庸相關藏品,從報紙、周刊、廣告、戲橋、劇照、小說到漫畫,數量甚豐。本書從藏品出發,透過實物介紹金庸參與製作的電影、《明報》及附屬刊物的創立、金庸作品改編的電影與電視劇、金庸小說的連載與結集、漫畫家的衍生創作等,以近五百張珍貴圖片,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金庸的成就與武俠傳奇世界。
隨書附送複印本《峨嵋影片公司三週年紀念畫冊》!
精採圖片預覽
《佳視週刊》第三十四期,封面為《射鵰英雄傳》的米雪(飾黃蓉)與陳惠敏(飾黃藥師)。
《絕代佳人》電影特刊封面
《金電視》第408期,封面為《神鵰俠侶》的劉德華(飾楊過)與陳玉蓮(飾小龍女)。
《射鵰英雄傳二集》特刊, 封面為主角郭靖與黃蓉, 分別由曹達華與容小意飾演。該電影是金庸小說史上首套改編成粵語片的電影。
武俠小說之書寫,淵遠流長,而其勃興於二十世紀,特別是金庸武俠小說在五十年代後的香港崛起而傳播全球。
二十世紀中國的烽火連天,以及層出不窮的政治運動,直接或間接地令國民的道德素質急速下降,為了生存,夫妻反目,父子相殘,師生決裂,暴力傷人或殺人者,逍遙法外,公義法律,蕩然無存。由此而言,國民對武俠小說的心靈渴求,既是嚮慕古俠遺風,而實際卻又反映可悲而無奈的生存困境。
即便小說乃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之正宗,然而學界一直以來卻對武俠小說作出不公平的對待,甚至將其排除於文學史之外,實乃學界之陋見與虛偽。《紅樓夢》之情愛糾纏,以至於一湯一菜之名目,亦是學界關注之所在;《金光大道》、《創業史》、《林海雪原》、《白毛女》、《苦菜花》等革命小說,或八十年代上海弄堂的男女曖昧,張愛玲的身體政治,以至於一些不同名目的鬼怪荒誕小說等等,難道就比金庸武俠小說中對俠義、愛情、魏晉風度、江湖、國族、歷史等一系列的省思更有價值?或摭拾舊編,反覆論述
似是而非的概念,便是高端?事實上乃陋見成風,摭拾餖飣,禍棗災梨,而卻互相吹捧,而已。武俠小說在振興民族主義及國民素質方面,功莫大焉,此乃我為之發聲之原因所在。
陳岸峰:《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
尋他千百度──金庸集 (平裝、精裝)
作者:金庸
香港中華書局,2013年2月
醍醐灌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思想世界
作者:陳岸峰
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4月
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
作者:陳岸峰
香港中華書局,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