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裝臺》大結局,三皮刁菊花在劇中有何用處販賣精神焦慮?
這個劇裡,最討厭刁菊花和三皮,刁菊花完全是人格分裂,缺愛也不至於這樣囂張跋扈沒教養。
特別想不通富二代居然喜歡菊這樣的?
敢情這富二代是沒皮沒臉的受虐狂?
三皮更絕了,妥妥的跟蹤騷擾變態狂。
這個角色腦子有病,而且太可怕。她一路尾隨蔡素芬到了刁大順所居住的村子,又不安好心的跟著順子在戲團裡她們一起幹活
順子的目的是為了他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有口飯吃,他可倒好,惦記著別人的妻子
在刁大順家對面租了房子目的就是暗中觀察他暗戀的蔡素芬。蔡素芬說明了自己的觀點,不希望被打擾,不行我自己的感覺最重要。
在已經知道蔡素芬和刁大順結婚領證之後,還要強行和蔡老師肢體接觸(親臉)
我不管怎麼想像我都不明白,這個角色的目的是什麼?
放在現實的生活中,這種人估計早就被順子和他的一幫好哥們揍得不行了,惦記哥們的妻子。
唯一的生活保障裝臺的活也幹不成。
生活中的這種人是被人恥笑的
他是認為自己年輕,有錢,有擔當,蔡少芬可以接受他?不知道他的自信是哪裡來的!
你可以喜歡一個人,但不應該以道德綁架別人為榮,他的愛是畸形的,這種程度無異於變態,這不是喜歡是強行佔有。
這樣的人,生活中不在少數。
他那是何等的瘋狂,順子啊!你媳婦就快被人搶走了,你上點心吧
正常人誰能忍受對面有個人,天天盯著自己家看,不報警還等著過年啊?
目前為止,感覺三皮的存在,完全是為了襯託蔡老師迷倒男性的魅力,真的太惡俗了
為什么女性非要被一群男的追,才叫有魅力?
就跟男主半路夫妻互相扶持安分過日子不好嗎?
非要搞出來什麼殺人前夫,變態學生這種惡俗橋段!
電視劇中的三皮,出現的有些突兀,鋪墊也不夠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很多次,
可能也是想表現出來他的性格特點,我覺得原著中鋪墊的就夠好,
三皮原來就跟著順子幹活,而且幹活細膩仔細,在這個裝臺工作千頭萬緒的情況下必不可少,
而且三皮也是一個老婆早就跑了的人。
在一些工作接觸中喜歡了蔡素芬,並且死纏爛打,也很關心蔡,
另外蔡在順子家裡一直也沒有被接納,受刁菊的排斥,順子的處理方式也讓她看不到前途,
三皮的關心和糾纏就有了回音!電視劇中學生追老師的設定總有點不是很好!
再說說韓梅
如果從電視劇的角度,韓梅不就是是白眼狼,看到這段我用手機再看一遍,滿屏彈幕都是說白眼狼,也有的彈幕是說韓梅為了給順子省錢,去讀師範。
結婚這麼大的事不和繼父,繼姐姐商量一下,確實太不懂事了。
韓梅自己爹媽都死了,一個親人也沒有,在那個不是自己家的家裡受盡冷嘲熱諷,
雖然刁大順是個好人,可是有個菊那樣的人攪得所有人都不安生。
如果告訴順子結婚的事情,按照順子的性格,肯定是要給嫁妝的,菊能同意嗎?
與其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倒不如自己一個人悄悄地離開,那個家本來也不是她的家。
韓梅是個可憐的人,比菊不知道要可憐多少倍,她卻不抱怨,也不為難別人,
時時處處小心翼翼地,對她來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她的所作所為尚可理解。觀眾能包容出口傷人的菊,
卻容不下一個只能自己保護自己的韓梅。不知道為什麼刀子嘴豆腐心是一個褒義詞
身邊那些自稱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都是只能自己對別人刀子嘴,
要是誰敢對她刀子嘴,
她得跳起來罵娘呢。
壞人就算做十件壞事,只要做一件好事,人們就會說:你看,他還是有良心的,是個好人吶。一個好人不管做多少好事,只要有那麼一兩件事情做得不夠好,
僅僅是不夠好,人們就會說:快來瞧吧,這個虛偽的人,裝什麼好人!
小說裡邊的話,刁菊花確實更蠻橫,韓梅被菊花趕出去了:
菊花把梅的媽媽臨死時候養的那條有靈性的狗虐殺了。
梅覺得繼續在家待著不僅會有菊花的冷言冷語,而且可能還有生命危險,就走了。
只能去他男友那裡。
三皮跟刁菊花趕緊原地結婚吧,互相禍害!
大雀是所有人當中最完美的人了。講義氣,明事理,不慫,對家人好。
雖說也有一點的小心思,但都可以理解。就是為了省錢不尋房子住在刁大順家,
現在可以說照顧大哥,可是離存夠錢還有那麼久的時間,
以後等蔡素芬回來,人家韓梅回來一家人過年。又能去哪裡呀。
真相是,他是知道自己有病了,在適當託付妻女,
死也沒有地方安置,老家回不去,出租房被趕出來了,他的妻子女兒以後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有學上,又聽話又懂事,後面還等著做手術植皮。想到他的一生,悲從心來,我們這一生有多少人和他是類似的
就算你有個體面工點的工作又能怎麼樣呢?工資還沒有買苦力的高。
生活也不一定有他們好,時代的悲劇?又有多少人還在這沒有希望的生活中苦苦掙扎。努力了也不一定能生活的好!
大雀兒死是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讓一個一身是力氣的漢子因拼命賣力氣而死,不得不說安排巧妙,又不得不恨命運不公。
丟下老婆孩子就這麼去了,家無隔夜糧,身無禦寒衣日子怎麼過,千頭萬緒,一身負擔的順子又要怎麼辦,
家裡有在礦上呆過,見過能吃能幹的人,他們表面上挺健康的,組織一次體檢,好多脂肪肝 高血壓,這些小病他們都不在意,慢慢到最後就都到心臟上了。
能吃多大的苦就能享多大的福是騙人的,人能承受的勞累是有限的,超過了就不好了。
年輕的時候不理解,現在過日子仿佛知道誰還不是兩個肩膀扛這個腦袋,誰的背後還不是有兩滴說不出的苦。
做人真是挺難的,很多生活就是這麼魔幻,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稍微加工一下。
看得懂人感覺很正常,十裡不同俗,各地有各地民俗風情。
無論好壞都確實存在著。生活就是雞毛蒜皮飛上天,兄弟反目,父子老子不相往來!
真正在泥裡打滾過的人,明白這部劇確實不錯,比鄉愛高出幾個Levle。
影視劇裡是可以表現有道德缺陷的人,但是我們難道不是應該通過,
主流的價值觀去改正這些缺陷嗎?
再看看裝臺這部劇,裡面哪一個人身上沒有一大堆槽點?
可以說人無完人,但是藝術作品的出現不就是為了弘揚主流價值觀嗎?
這部劇裡卻充滿著各種負能量的堆積和能讓人抓狂的矛盾橋段,
首先讓人的觀感是不舒服的,不正面的,你為了吸引觀眾,
讓大家看劇的時候糾結不已,咬牙切齒,這就是劇情想要的目的嗎?
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一部劇叫 《渴望》 是我媽年輕時候看的,
那樣的劇告訴我們,無論多麼困難的生活經歷,人性是散發著讓人感到幸福的光輝的,
而現在的劇呢?在一個物質過剩的世界裡販賣精神焦慮,這還是正確的嗎?
魯迅先生說的還真沒錯。我所理解的主流價值觀,是通往人性深處共通的東西,是人性向善,
是哪怕全人類共同的對待家庭,對待社會的態度,為啥好多國外的影視音樂作品我們也能感同身受,是因為在那個最大公約數上面,我們做到了和更多人有更多的共鳴,
這樣我們的價值觀也越來越具有影響力,能夠獲得更多的支持。
廣義上來說,就是這樣的。
但是如果一部劇的價值觀念,或者社會觀念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內部性,那也很好啊,
但是這就很難被不了解大背景的人認同。
可能是我錯了,我對他的期待過高了吧
另外一個,秦腔對陝西乃至青甘地區的人的影響那是從小刻在骨子裡的,
紅白喜事,婚喪嫁娶,過壽,趕集,廟會等等,凡事是個事的地方都有秦腔的影子,
生旦淨醜末,戲臺就是天下,唱不盡的酸甜苦辣,帝王將相,那二胡,鎖啦,悲壯高亢嘹亮悠揚。
深深塑造了西北地區人的三觀。
總之,一句話不了解就無法理解。
好人難做,但悲哀之處在於其天性如此,身邊又總有惡人相向,
究竟是逆來順受呢?還是奮起抗爭,作者似乎在引導讀者選擇後者,以敲醒還未覺醒的「好人」們,
但也許在好人看來,你我才是未覺醒之人,大千世界,各色人都有,是非曲直誰又說的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