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年薪18萬,這所大學火翻天!為什麼要拼命考好大學?

2021-01-09 王老師高考志願填報

近一段時間,包括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在內的多所名校陸續發布了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各校畢業生的平均薪酬也隨之公布。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平均薪酬:17.83萬元/年

數據顯示,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8.85%,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記者注意到,南大今年公布的就業質量報告還增加了「經濟自立能力」分析,調查結果顯示,61.26%的南京大學2020屆已就業畢業生能夠經濟獨立,不需要父母提供(購房、結婚等大事除外)經濟幫助。

南京大學2020屆共有8161名畢業生。其中,本科畢業生3171人,佔38.86%;碩士研究生4160人,佔50.97%;博士研究生830人,佔10.17%。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2020屆畢業生總體就業率為98.85%,暫不就業率(擬國內升學、擬出國等)為0.29%,待就業率為0.86%。分學歷就業率統計顯示,南大202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8.90%,碩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9.04%,博士畢業生就業率為97.71%。

2020屆離校未就業畢業生中,女生比例略高於男生,本科生所佔比例最多,為50.8%,博士生比例較低,為14.5%。從學科分布看,文科佔比46.4%,工科佔比25.6%,理科佔比23.0%,醫科佔比5.0%。通過對調研結果的統計分析,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的狀況排在前三的分別是準備來年考研、正在求職中以及準備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其中準備來年繼續考研的比例是28.0%,正在求職中的比例是24.8%,準備參加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的比例是22.0%。

2020年備受關注的一大焦點便是出國情況。數據統計顯示,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總體出國率為8.38%,同比下降1.33%。進入名校名企的人數基本持平往年。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中,QS世界大學排名(2021)前100名高校(不含大陸高校)深造的人數為504人,佔所有出國出境畢業生的73.36%;QS世界大學排名(2020)前50名高校(不含大陸高校)深造的人數為393人,佔所有出國出境畢業生的57.21%。《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2020)上榜企業就業人數為885人;《財富》中國五百強排行榜(2020)上榜企業就業人數為463人;中國民企五百強就業人數為18人。錄用國家公務員412人,其中選調生256人。

薪酬待遇方面,2020屆被調查畢業生中,平均薪酬為17.83萬元/年,和2019年的年薪均值相比,上漲了3.21萬元。其中,本科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4.92萬元/年,中位數為12.9萬元/年;碩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28萬元/年,中位數為15萬元/年;博士畢業生薪酬均值為18.7萬元/年,中位數為15.8萬元/年。總體而言,博士生的薪酬水平大於碩士生,碩士生的薪酬水平大於本科生。

就業地區方面,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在東部地區就業4519人,佔86.44%;在中部地區就業362人,佔6.92%;在西部地區就業347人,佔6.64%。畢業生在江蘇省、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和北京市就業的最多,分別達到2376人(45.45%)、676人(12.93%)、491人(9.39%)、430人(8.22%)和310人(5.93%)。南京、上海和深圳成為南大畢業生最為集中的城市前三名。

四川大學2020屆畢業生月均收入:8312.32 元

四川大學2020屆畢業生的薪酬水平也與其學歷層次呈正相關,川大的博士畢業生月均收入為12876.49 元、碩士畢業生月均收入為 8259.76 元、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 7661.23 元。從薪酬區間來看,低收入區間段本科畢業生佔比較高,高收入區間段畢業研究生佔比較高。

整體來看,2020 屆川大畢業生稅前月均收入為 8312.32 元。月薪區間主要集中在 7501-9000 元(33.82%),其次為 11000 元以上(19.70%)和 4001-6000 元(19.17%)。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20屆畢業生平均年薪:15.73萬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屆該校畢業生平均薪酬從2019年的14.44萬元提升至15.73萬元,增長8.93%。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020屆畢業生平均年薪:17.08 萬元

另據《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2019-2020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透露的數據,2020 屆本科畢業生共計 354 人,直接就業141人,佔畢業生總人數的 39.83%,平均年薪 17.08 萬元。

該校畢業生就業呈現以下主要特點:一是去向厚植家國情懷。包括到國防航天單位就業,服務國家戰略;成為選調生、 鄉村教師,紮根基層,服務人民。二是領軍重點單位居多。以前往世界 500 強、 行業頭部用人單位為主流。三是就業行業遍地開花。前往 17 個行業就業,去向遍布黨政機關、科研設計單位、企事業單位等。

中央音樂學院2020屆畢業生起步年薪:12.86萬元

12月30日,中央音樂學院網站向社會發布《中央音樂學院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報告稱,中央音樂學院2020屆畢業生轉正後平均稅前起步年薪為 12.86萬元,低於平均期望年薪4.17萬元。具體來看,42.86%的畢業生年薪分布在 5—10萬元,佔比最高;其次有28.57%的畢業生年薪分布在10—15萬元。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起步年薪:7.8萬

數據圖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記者查詢發現,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2020年12月31日公布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該報告介紹,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月均收入為6579.60元,其中本科畢業生月均收入為6090.19元,碩士研究生月均收入6768.14元,博士研究生月均收入8955.53元。

上述報告披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總人數為7190人。其中,本科畢業生5084人,碩士畢業生1825人,博士畢業生281人。

對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問題,上述報告介紹,數據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調研問卷」。調研覆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全體畢業生,問卷調研時間為2020年10月15日-11月1日,共回收有效問卷607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4.4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陝西楊凌,是教育部直屬、國家原「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根據上述報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0屆畢業生月均收入為6579.60元,換算成年均收入為78955.2元。記者注意到,這一數字相比較其他幾家已經公布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差距明顯。

國內956所大學畢業後5年薪酬排行榜

一般大學的環境真有那麼不堪嗎?嗯!

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

在這類學校裡你能找到聰明的同學,能找到用功讀書的同學,但是就是很難找到比你聰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遲早有一天,等你真正進入社會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有吸引力的工作崗位、那些能吸引風投的創業機會、那些留給下一輩配置社會財富的渠道,已經被這類人牢牢佔據了。當然,慢慢你還會發現,這類人往往情商高,涵養好,家裡也有背景。

噢!對了,恰好還比你帥。然而這些人,你在你的大學裡,一個都沒見過。

這個時候你才會發現,自己被大學耍了。但是你已經很難去彌補了。就算你還能重新鼓起勇氣上路,但還能夠給你留下的路,已經很窄很窄了。

差的環境

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

層次相對較低的環境,最可怕的不在於資源匱乏,而是在最該開闊眼界的年齡限制了人的眼界,在最該嚴格要求自己的階段降低了標準。而且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最終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在一些二本/三本學校裡,那些實際上能力絕不算出眾的人,因為「矮子裡面拔將軍」的緣故,也會被樹立為榜樣。

同時學校又熱衷一輪又一輪地宣傳和神話這些人來鼓吹自己的辦學成績,而且越是層次低,學校的舉動越誇張,從掛紅榜到開專場報告會。

於是初入大學的你,缺乏對大學生活的基本了解和判斷能力,你會不由自主地認為:

哇,過六級好厲害——於是你大學連四級也沒過;哇,課程好難我一定會掛 ——於是你大學四年確實掛了一片;哇,過註冊會計好厲害哦——於是大學四年你連個從業資格證也沒考出來;哇,考上211研究生好厲害——於是...

可你不知道在另一所大學中(或許就是你的隔壁),你的同齡人(或許曾經是你的同桌),在他們的生活裡:

其實,不過六級是難以啟齒的事情,大多數人的目標是550乃至600;其實,「要掛科了」是用來自黑的,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人是奔著4.0的績點去考的,結果你還都信了;其實,「什麼都沒學會」也是用來自黑的,於是被很多人拿來作為名牌大學無用的主要論據;其實,各種從業考試是有人能考滿分的,大家關注的是司考、CPA、CFA;其實,研究生學校的目標是海外名校,要麼也是清北復交,再不濟也得是C9其他...

也許你們高考前的水平和能力並沒有本質性的差別,普通985、211高校和正經二本能差多少分?頂多五六十分而已,根本不是什麼天才和常人的差別!考上211的人,若是高考手抖兩下真可能連一本線也過不了。可是大學四年的耳濡目染,讓考上二本你給自己的人生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透明天花板,差距就不是高考那些分數了。

因為這四年你啥都沒學會,就學會了瞻前顧後,很多事情還沒了解和嘗試就已經預判,因為你扒拉扒拉周圍的人,好像做到這些事情就是大神了,而我不是大神,所以我一準做不到。周圍的環境限制了你的眼界、降低了你的標準。於是久而久之,你和那些進入名校的高中同學的差別,已經變成了質的差別。

985名校與一般大學的差距

不是畢業後收入不同,而是思維方式與做事標準

我一直沒法清楚地描述這種差距,直到我最近看了《精進》這本書中的一段話,描述得非常貼切: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學的學生,因為高考本身帶來的挫敗感,二三流高校學生的身份設定及環境暗示,不稱職的老師所引發的失望以及同學間放任自流氣氛的帶動作用,都容易讓他們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地度過每一天。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想到大三大四在北大交流學習時的感受。在北大,最讓我震撼的不是老師多牛、同學多聰明,而是一種大家都積極努力的氛圍。比如期末考試過後自習室依然燈火通明,上課永遠都人滿為患,課間20分鐘換教室時,學校裡到處都是叼著麵包奔跑的人。

每個人都毫無時間觀念地瘋狂學習,參加各種活動。在我眼裡,他們永遠充滿了鬥志,談起各種競賽和活動都特別興奮,每天從睜眼就忙得不可開交,到晚上一兩點睡覺都是常事。沒人抱怨自己辛苦,也沒人抱怨生活艱難,大家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但又特別開心的樣子。

我一直記得的,是這種從每個人身上散發出的生活學習的精神狀態。這種狀態不由得帶動著我,雖然我跟他們差距很大,但也不斷激發我向他們看齊的標準。直到現在,我一直用我能見到的周圍最牛的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雖然也經常做不到,但這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人,在自律和自省中生活,辛苦但總有很大進步。

其實每一個同學進入大學的時候都懷著努力學習的心態,一二三本都有好學生,也都有特別努力勤奮的人,但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會消失一大半呢?其實就是《精進》裡的這幾句話:「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在一個低標準下,自覺『滿意』的度過每一天。」

就業:985是最簡單粗暴的篩選網!

以前,知名企業在招聘時會明文規定「須985院校畢業」。現在有法律法規限制,很多不敢直接這麼說,但會在審核簡歷時用「畢業院校」作條件,悄悄地篩掉非985/211出身的人。

其實,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因為歧視,企業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簡歷實在太多,企業需要花最短的時間和成本找到能力較強的人,一個一個來篩選,這個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沒企業願意出。所以,用「985」和「211」大學這樣的標籤來篩選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名校校友:拉一把/幫一下,讓你快一步!

心靈雞湯常說,"看一個人是否優秀,要看他和誰在一起"。很多企業也是看重「985」和「211」大學學生背後的資源,這樣可以連成一張大大的關係網,相互提攜。

舉例來說,銀行業務員攬儲,一個「985」和「211」大學出來的,他參加兩次校友會、同學會,可能就能把任務完成。這比等待著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一點一點積累人脈,可節約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時,「985」和「211」大學的校友也是重要資源。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和大型企事業單位,你在面試時很可能會見到面試官和應聘的師弟師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見得只有北大、清華才有這樣的優勢,像地處東北的吉大,地域優勢無法和北上廣相比。於是吉大學生自發抱團,已畢業找到好工作的人自發回校分享,還成立了 "合協一家"協會。

這種做法,其實在很多非「985」和「211」大學裡也流行,但是畢竟名校前輩們已經佔了先機。

考公務員、留高校做教師,機會更多!

企業公開招聘,只能把985/211作為隱形條件。非「985」和「211」大學畢業生最可憐的,是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一些部門和崗位在招聘,所以他們連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

比如,很多中央部委的選調生,或是一些涉密部門的招聘,都在「985」和「211」大學進行定點招錄和前期篩查。通過定點招錄和篩查的人,才有報考的資格。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男生想當中國的007,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國家安全機關去普通大學招錄畢業生?除此之外,像大學生村官計劃、還有部分省份的選調生,也會有同樣的限制條件。

o)

可不要小看這些崗位!可能收入不高、條件艱苦,但畢業生一旦被錄用就拿到了公務員身份!

解釋一下:千萬別以為國家發工資的就是公務員!每年國家和地方的所謂公務員考試,其實真正能享受公務員身份的崗位很少。普通高校畢業生費勁考了進去,苦苦工作了好幾年,才發現自己只是事業編制。而那些985大學的選調生一開始就有公務員身份!

差別在哪裡?福利待遇、職務晉升、公開選考...只有在黨政機關待過的人,才知道「公務員身份」一詞的含金量!有多稀有?你覺得厲害的不得了的高中校長,都沒有公務員身份,80%的縣教育局長也沒有公務員身份...他們都是事業編制或行政編制。

對想留在高校教書的同學,985出身更重要!在高校老師的招錄上,越好的院校越嚴苛,哪怕你博士是在美國常青藤院校拿的,如果在國內讀的本科不是985,一樣有可能被拒絕。當老師要求高點兒也正常,可輔導員、行政人員(有事業編制),好一點的高校也是要求你本碩都是985、211。

實話實說,招聘時學歷歧視最嚴重的,就是高校!不僅985、211高校,好一點的本科院校基本如此。

985保送研究生so easy!

說到985的優勢,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指標,就是保研率!為什麼這個指標也很重要?因為隨著就業壓力不斷增大,以及用人單位對學歷要求的不斷提高,讀研究生成為很多本科畢業生的選擇。很多考生填報志願時,也會考慮報考的大學和專業是否容易讀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著這所大學的本科生讀研的機率非常大。

什麼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學怎麼保研。保研,是指推薦少數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為碩士研究生。關於大學保研率,國家是這樣規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保送研究生名額一般按該校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15%左右確定。對未設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應屆本科畢業生數的5%左右確定。經教育部確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養基地的高等學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數的50%左右,單獨增加推免生名額,由學校統籌安排;對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適當增加推免生名額。設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學校接收該校推免生的人數,不得超過該校推免生總數的65%,其中地處西部省份或軍工、礦業、石油、地質、農林等特殊類型的高等學校,上述比例可適當放寬,但不得超過75%。

相比於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 清華大學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國高校中唯一一所保研率超過50%的高校,意味著清華過半的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機會。

● 北京大學以48.36%緊隨其後,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復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國也只有這四所大學的保研率超過了30%。

● 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浙江大學都進入前十,進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過了24%。

考研:學校牌子能抵20分!

曾經聽過某二本院校的老師激勵學生說:你要是考研分數剛過控制線那基本就沒戲,沒使勁考出400以上你怎麼和985、211出來的學生競爭?

這話雖然誇張點兒,但也有道理。比如,兩名學生同時參加複試,甲來自"985"院校,初試成績370分;乙來自二本院校,初試成績380分。面試表現兩人難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選誰?

認識的一位導師說,他選甲。倒不是學歷歧視,而是他覺得二本院校的學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開始準備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試能力強、綜合能力差。而"985"的學生往往不會像二本學生那麼重視考研,他們可能在做實驗,做項目,寫論文,最後才為考研做準備。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像二本學生那樣得高分。但在理論上能接觸到更廣的知識面,這對今後的學習研究更有幫助。

還有一位負責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師透露:985、211院校導師更願意接收985、211院校的本科生,若是錄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下嫁。高校願意花錢來提前搶人,都是想讓自己的生源質量好看一點,985、211的生源佔比高一些,學科評比時也會佔優勢。

再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網友 @西柚西柚

學習環境和氛圍上

985名校真的比我們學校學霸多!!!

他們每學期開始的時候去圖書館都找不到位置,我們學校期末考試臨近圖書館也都還是輕鬆有位置的。

男朋友周末的時候就是各種去實驗室,去上自習,各種努力學習,我這種就是大一大二的時候有空就宅宿舍,更不用說上自習了。

他們學校的好多人從大二的時候都開始想著保研好好學,我大二的時候還在各種混社團,混著玩。

當然985/211也有學渣,二本也有學霸。

可是,再怎樣985還是一個985。

拿某銀行招聘來說,要求的條件直接985院校和指定的幾所財經院校,所以說,不管再怎樣強調能力的問題,進入壁壘這麼高,沒學歷進去哪裡能發揮你的能力。

生活條件上

他們學校4800多畝地,各種小商業街,生活條件各種便利。我們學校比較小,離他們學校差3公裡左右遠,只有學校裡邊的小商店周圍基本什麼都沒有了,對了,大一的時候學校南門還是玉米地。沒有體育館,沒有遊泳池。

他們學校四個體育館,各種體育場,遊泳池,大大的校醫院,我們的校醫院只有兩三間小房間的那種。

交通,他們的公交地鐵是直接通到市中心的不用換乘的那種,我們學校前些年不通公交車,都是坐小黑車去他們學校門口坐車,也是心酸。

眼界不一樣

感覺自己眼界好膚淺…

他們的實習真的是走出去!

我們的見習,兩周停課,沒有任何活動,自己寫個報告交了就好。

他們的實習去的某油田待了一個月,學校報銷住宿,都是標準間那種。

我們學校工科的實習,搬去老區住,然後去造錘子,對,就是自己做錘子。我們這種專業的都是直接參觀工廠,走馬觀花的看一看,然後聽各種報告。

社交圈子

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差別了。

男朋友宿舍一個保研的,兩個考研考上的,班裡好多出國和名牌研究生,還有各種好企業。

再來說一個男朋友班裡的學霸,96年的妹子,11級的剛畢業,第一次考雅思就直接7分,六級都是600多的那種學霸。

我還沒畢業,只是覺得首先研究生這個話題我們學校的那個比率簡直太低…我們學校有兩個學長學姐去年考研報的跟男朋友同一所學校,他倆今年都二戰。今年4月份男朋友和七八個他的同校同學去複試的那個學校都考上了,這也是差別。

but,男朋友考研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早知道當時高考好好考,上個好些的985就不用辛苦考研了。

再來說985和211,也是男朋友說的。

首先,他現在學校和原來本科學校的實驗室的設備簡直是天壤之別!!他們本科的實驗室設備一臺都幾百萬了,現在這個更牛…

各種秒殺我們小二本學校…

真心建議,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話,高考真的很重要。

網友 @林途裡

主要差別表現在五個方面:

1.教學資源

毫無疑問,985院校是在所有層次學校是最好的,其他按上述順序,無論是教研實力還是校園環境,最直觀的表現可以查詢各學校簡介裡擁有多少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等,還有博碩士點的數量以及圖書館的藏書量。

2.平臺不一樣,眼界不一樣

學校越好,舉辦頂級學術活動越多,學校對外學術交流和合作的越多,提供深造的機會同樣也越多。

3.學校不一樣,氛圍不一樣

能考進越好學校的等於高考分數越高,這說明要不就是智商相對較高,要不就更勤奮和自主學習能力越強,總得來說綜合能力更強。

你大學四年周圍的人以及學習氛圍會對你的影響很大。

可能很多人說大學裡逃課打機頹廢每間學校都會有,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越好這部分人的比例越小。

4.學校不一樣,你結識的人脈不一樣

對你未來的幫助也不一樣,這點在你將來步入社會可能體會更深,更好的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普遍平臺更高,所以可以獲得的校友資源也更多。

5.社會對學校的認同度不一樣

到你畢業出來找工作你會發現,很多企業就是認定非985、211的不要,很多企業就覺得非本科不要,如果你達不到就變成跨不過的門檻了。

畢竟隨著近年來的不斷擴招現在高校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機會的增長速度遠遠跟不上畢業生增長速度,供遠遠大於求,企業的選擇太多了。

舉個慄子:企業招聘一個人,有十位畢業生面試,五位211和五位非211,在第一輪大部分HR想都不會多想直接就篩掉後五位了。

雖然都說現在人人平等,但記住:平等不是完全對等,其實這個社會很容易潛移默化地給人劃分階級的,或以權力,或以金錢,或以學歷……

網友 @薪程

真人真事。

1.今年找工作投簡歷,我前面有三個同學,好像是哈理工的,hr看了一下簡歷,說了一句:同學對不起,我們不收你們學校的,簡歷都沒讓留。。。

2.也是找工作,在招聘現場遇到了一位本科同學(211研究生),我問他找的怎麼樣了。他說這些單位只收工大的學生。。。

3.我個人也是深有體會的,我是從普通211考到工大的,即使研究生是985了,但是找工作的時候依然被本科學校扯後腿。

面試一汽的時候,面試官直接和我說了,你本科學校不好,被調劑了,如果你也是工大的本科,你就能去汽研了。。。

人總是往上走的,想要吃到更好的羊,你得有身皮才行。

這就好比去電影院看電影,你有了票你進去之後想看就看,不看還可以睡覺。

但是你沒有票,工作人員都不讓你進去。

其實我個人認為能力應該是被看重的,但是你能證明你有能力嗎?而且你去了好學校會發現,你周圍的人的能力真的很強,來到工大之後,一直處於被吊打的狀態。。。但是人家比我還要努力。。。

如果你要問本質區別,我認為是,當你沒法在有限時間證明你的能力(比如找工作)的時候,你的學校畢業證最能證明你。

網友 @匿名用戶

我今年參加高考,現在大一在一個三本院校。

沒錯是三本,我匿了

你看我自己都自卑(_)

我覺得除了前面回答的那些之外綜合起來就是:你在後青春的培養。

你接觸的人,見過的事,身邊的一切直接影響你的氣息。

氣息沒錯,和你的同齡人我相信4年後,清北和3本的是不一樣的。

導致後面40年也是不一樣的。

當你們顏值相當時,年輕的妹子們可能覺得:哇,清北學霸,3本好像都是本科也沒差,但是當你們開始交談後差距應該能顯現。

況且生活中不只有妹子還有更現實的就像之前某答的HR論:我要是HR節約成本直接選學歷高的。

當然個人與個人不一樣,不是說除了985/211其他學校的學生就都是平庸的或者他們就一定優秀,只是概率更大。

作為一個依託一本大學的三本學院,我來說說直觀感受。

身邊的同學除了看劇打遊戲談戀愛沒見到有想法的。

各種社團活動,他們本部的樓道很清爽,我們各種宣傳海報。

我們的老師是本部的,但是然並卵。

985/211的師資,設施就不用說了吧。

我們沒有設施,不過是財經類院校確實也用不到吧(_)

因為本人不在985/211所以用戶體驗我就不說啦。最後上兩張圖說明: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18萬?如此高薪背後,卻是無數學子的心酸
    「南京大學2020屆畢業生平均年薪17.83萬元」,這一消息經江蘇本地媒體公布後引發國內高教界高度關注熱議。這一數字來源於南京大學剛發布的2020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剛畢業的大學生年薪平均達到了18萬,這一數字的衝擊力,可想而知。
  • 中國大學「最有前途」學院,畢業人均年薪32萬,不是學霸考不上
    考生和家長除了想要合理的不浪費每一分,還要考慮所選專業,畢業之後的就業前景。鑑於目前的經濟形勢,師範類院校、醫學類院校、計算機類院校等都成了爭相報考的大熱門。但是,若論中國大學「最有前途」的學院,必須是這一家,畢業生人均年薪32萬,不是學霸考不上。它就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
  • CBA新秀年薪,狀元如同一夜暴富,最低收入18萬,比打工好
    CBA選秀進入到新元年,中國籃球人才的挖掘,不只是形勢上的,還有物質上的,與NBA公布新秀年薪收入一樣,CBA同樣選擇公布新秀的年薪,當這一份新秀年薪出爐以後,網上立即炸開鍋,各位父母應該看得明白:培養孩子打籃球,成為職業球員,或許也是不錯的出路。
  • CBA新秀年薪出爐,狀元如同一夜暴富,最低收入18萬,比打工好
    CBA選秀進入到新元年,中國籃球人才的挖掘,不只是形勢上的,還有物質上的,與NBA公布新秀年薪收入一樣,CBA同樣選擇公布新秀的年薪,當這一份新秀年薪出爐以後,網上立即炸開鍋,各位父母應該看得明白:培養孩子打籃球,成為職業球員,或許也是不錯的出路。
  • 為什麼要拼命考好大學?2017年最頂尖高校畢業生去向揭秘!
    頂尖名校男多女少  從7所C9高校公布的報告來看,2017屆畢業生最多的學校是浙江大學(11428人),畢業人數最少的是清華大學(7058人)。其餘幾所學校畢業生人數分別是北京大學9463人,上海交通大學8595人,哈爾濱工業大學7559人,南京大學7821人,西安交通大學7296人。
  • 歷任「外交部發言人」畢業於哪些大學?趙立堅畢業於這所985名校
    華春瑩畢業於南京大學的英語專業,趙立堅畢業於中南大學的外國語學院。汪文斌畢業於外交學院。今天我們就來揭秘一下這三所學校吧!看看外交天團的母校吧!2、學科評估情況為什麼華春瑩這麼優秀?因為華春瑩是南京大學英語專業畢業的,然後你在仔細看一下南京大學的學科評估結果。通過表格不難發現,人文社科類專業在南京大學屬於優勢專業,那培養出外交部發言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啦!
  • 2所很被社會認可的大學!學生沒畢業就被大企業預定,待遇好
    選大學我們最糾結的就是學校的專業,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2所航空類大學,人才緊缺,所以很多學生沒畢業就被大企業預定了,薪資待遇超級好!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學校介紹國家「985」、「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由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專業合併組建,現航空航天工程專業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 二本民辦大學該讀嗎?有畢業學長成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在高考之前,不少「佛系」的高三同學不以為然,覺得高考一戰考好考壞無所謂。直到高考成績公布後、填報志願時,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在「一分一操場」的現實下,望著可憐巴巴的分數和沒有多少選擇的高考志願,不少考生欲哭無淚,家長也是哀聲嘆息。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就是如此。
  • 國內「最難畢業」的5所大學,學生抱怨:考進去容易,但出來太難
    國內「最難畢業」的5所大學,學生抱怨:考進去容易,但出來太難 畢竟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能熬過高三我們就贏了,到了大學我們就可以享福了。
  • 大學「最難熬」專業出爐:這6個專業學到研究生,畢業百萬年薪!
    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進入一所好的高校,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推薦幾個畢業後薪資待遇高的專業,這6個最難熬出頭的本科專業,熬到研究生,就有百萬年薪。該專業是一個學科交叉、高技術密集的學科,能夠畢業的都是高技術型人才,本科畢業生就已經找到一份優渥的工作,如果熬到研究生,百萬年薪更是伸手可得。
  • 這3所大學「畢業包分配」,如果能考上,畢業就是「鐵飯碗」
    現在的本科生是像「爛大街」一樣的存在,如果不是名牌大學畢業,都很難說自己是本科畢業,隨著這種情況的加劇,本科生的就業越來越難,高不成低不就,小企業不想去,大企業又進不去,很尷尬。同樣,清華北大考不上,也不想去其他三流大學,我們上大學的第一個目的是學習本領,為了以後在社會上更好的生存,如果能被分配到大學的專業領域就更好了,以下小編介紹這3所大學「畢業包分配」,如果能考上,畢業就是「鐵飯碗」。
  • 為什麼畢業後懷念大學?因為……大學福利真的很多!
    為什麼高中時嚮往大學? 因為渴望更自由的生活 更開闊的平臺,更接近夢想 為什麼畢業後懷念大學? 因為,大學的福利真的很多呀!
  • 27歲剛畢業年薪就200萬:看重能力的時代,首先要跨過學歷的門檻
    考研進入倒計時,考生內心緊張又焦慮,如此拼命努力的學習,無非是想讓自己的學歷多一些分量,找到一份高薪待遇好的工作,不過,有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這是看重能力的時代,學歷再高,沒有能力也是廢紙一張,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這所大學「太複雜」,由36所大學分校組成,校名很像「野雞大學」
    通過查看高校的發展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很多高校都是由幾所高校合併而來,才有了今天這樣的規模。有這樣一所大學很「複雜」,由36所大學分校組成。這所大學就是北京聯合大學,學校因為名字像「野雞大學」而有些尷尬。小A今年考大學時,選擇了北京聯合大學。
  • 在日本,這十所大學的畢業生年薪竟然是最高的
    年收排名第九位 國際基督教大學 635萬日元(41萬人民幣)國際基督教大學簡稱ICU 對中國學生來說並不是很熟悉,他是一家私立基督教會學校,也是一所美式博雅教育學院,每年招生數量少,美式精英教育讓畢業生在就業時很佔優勢。1/3的英文授課,外籍教員的高比例都是這所大學的獨特之處。
  • 世界上最難考的十所大學
    ,史丹福大學位列第二,有28位億萬富翁,如果你考上這所大學,就可以和億萬富翁做校友了。 耶魯大學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是一所成立於1701年的貴族私立學校,「常青藤聯盟」八大成員之一,在2017年全球就業能力最強大學排名中,耶魯大學位列第十,也就是說你要考上了這所大學
  • 我國最難考的4所大學,清華北大排這兩所大學之後!
    今天文都考研小編介紹我國最難考的4所大學,清華北大排這兩所大學之後,考上就業不用愁! 1、國防科技大學 要想考上這所大學不僅僅是錄取分數很高,而且必須要通過政審、軍檢,滿足這3項要求才能有資格被該校錄取。 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研究生畢業,為何寧願當大學輔導員也不考公務員?更加自由是關鍵
    研究生畢業,為何寧願當大學輔導員也不考公務員?更加自由是關鍵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報考公務員的考生裡面,更多的都是本科學生,並且雙非院校的學生佔大多數,很少會看見研究生報考公務員的。還有一些研究生,在畢業之後寧願選擇當輔導員,也不選擇報考公務員,這是因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公務員的待遇不好嗎?
  • 大學這3類「證書」幾乎無用,畢業學長:考了也白花錢,沒含金量
    打個比方說,很多大一新生,第一學期都會訂英語報紙,尤其是那些英語差的同學,立誓要在整個大學階段把英語學好,甚至想著能跟外國人正常交流,但是現實往往比理想要殘忍,那些年大一新生定過的英語報紙
  • 中專生要怎麼樣考大學?看完這篇就懂了
    參加本學校內畢業年級的對口升學考試 中專生考大學,如果你想通過現在的中專考大學的話,也是可以的,但是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參加本學校內畢業年級的對口升學考試,但是不知道你想考的那所大學是否對你們學校招生,一般對口升學的學校局限性是很大的,不過取得的文憑是具有和高中考大學同等效力的,遠比那些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