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叫我CD 不懂球專欄 收錄於話題#英超46#英超60星36#熱刺6
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
加雷斯·弗蘭克·貝爾,他在整個2012-13賽季的表現,是英格蘭現代足球歷史上個人單賽季的最佳表現之一。
那一個賽季,球場上的貝爾就像是從遊戲或是漫畫書中走出來一般。他在場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決定性作用,一次又一次在最後時刻改變了比賽結局。
最簡單的進球數——在俱樂部和國家隊一共31球——完全無法證明貝爾在那個賽季有多棒。他進球的多樣性、重要性還有時間點,都令人難以想像。
回顧這些進球,會看到一個踢球方式充滿了未來感的球員——天生的左腳,精準的右腳,在空中充滿力量,速度極快,還是一個任意球大師。
即使在最頂級的比賽裡,也很少有球員能有這樣全面的能力。現代足球更喜歡定位明確的球員。
但是這就是貝爾,他在23歲時仍在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極限。
作為威爾斯球員,與吉格斯的比較是不可避免的,不過或許可以認為,貝爾就是21世紀的吉格斯——而且更大個,更強壯,更具個人主義。
貝爾是英國球員中,與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最接近的一個。所以,皇馬將他作為C羅的接班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儘管在馬德裡的情況可能並不樂觀,但這抹不去他在英超聯賽中的甜蜜歲月,甚至可以包括他在西班牙的前幾個賽季。
還記得貝爾在託特納姆熱刺隊的最後一個賽季嗎?正是這個賽季的神奇表現,讓他以1億歐元的轉會費去到銀河戰艦。貝爾曾是英超聯賽中頂級水平的標準,只不過現在,這個標準比以往更高。
曼城在兩個賽季前拿到了100分,之後一個賽季是98分。而利物浦在這兩個賽季分別拿到了97分和99分,與曼城瓜分了兩個冠軍。這兩支球隊完美地保持著機械般協調的風格。事實上,除了彼此,當時幾乎沒有球隊可以阻止這兩隊前進的腳步。
但是這種機械化的風格是有代價的,甚至是對於兩隊的最佳球員來說亦是如此——馬內、德布勞內、尤其是菲爾米諾——他們都是龐大機器中的齒輪。他們內化了教練的所有戰術要求,包括如何施壓,如何組織進攻,如何組織起有效的防守,如何切斷對手之間的聯繫。
這就意味著,屬於個人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少。只需要一名球員按照既定的戰術要求站出來,然後接管並贏得比賽。
所以,如果現在想想貝爾在熱刺留下的那些精彩片段,又或者,之後一個賽季在利物浦效力的蘇亞雷斯,看起來都似乎已經是另一個時代的英超足球了。
當然,過去兩個英超賽季裡,頂級的標準一樣難以企及,但這與當初靠著一己之力可以力挽狂瀾的那種足球畢竟還是不同了。
因為對於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那才是我們最初熱愛足球的原因。
在現代的英國足球中,不少偉大的傳奇球員都非常早熟,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進入了屬於成年人的足壇。
歐文在17歲時他成為了利物浦的常規首發,並在世界盃上掀起了一陣風暴。魯尼在代表埃弗頓攻破阿森納球門時才16歲,哪怕是以2500萬鎊的天價加盟曼聯時也才18歲。
哪怕是更近一點的拉什福德,在18歲時就已經開始為路易斯·范·加爾麾下的曼聯攻城拔寨了。
但是,貝爾並非如此,這也正是他的非凡之處:他沒有背負什麼外界的多高的期待,也不是那種十幾歲就席捲足壇的球員。他不斷成長,不斷適應每一個新俱樂部的水平和對他的期望。
不過,哪怕是他在熱刺的早年歲月,依然有許多針對他的質疑。2009年,貝爾幾乎要加盟比利·戴維斯執教的諾丁漢森林的事實也是一個明證——即使到20歲時,依舊沒有多少人相信他會成為超級巨星。
或者再往前看一些,當貝爾在南安普敦的青訓營時,他的生涯依舊還是時而掙扎,時而成功。
貝爾在加迪夫時,一直是一個相當有天賦的運動員。他是縣裡的田徑冠軍,是1500米和800米跑的新星。此外,他還在學校打橄欖球。到足球場上時,他只會用右腳——不是不會用左腳,而是為了給其他同學一個機會。
10歲的時候,貝爾就通過南安普頓在巴斯的中心進入到青訓梯隊,並一直在技術上展現著明顯的優勢。
不過,那些當時就與貝爾相熟的人會知道,貝爾在青春期的成長中相當掙扎,很難有規律地訓練和比賽。突然之間,他是否能獲得獎學金的問題也成為了待定。
2004-05賽季,貝爾在U18的表現也僅僅是勉強夠讓球隊把他留在青年隊中。不過,隨著他的成長,貝爾開始找到自信。而主帥喬治·伯利也開始發現,在他身上有些特別的東西。
很快,貝爾就在2007年加盟熱刺——這是達米恩·科莫利收集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建立熱刺文化的大計劃中的一部分。但在馬丁·約爾和胡安德·拉莫斯的領導下,這一計劃進展緩慢。
貝爾顯然有一些特別的才華——包括在邊路的速度和技巧——但他看上去在白鹿巷迷失了。
貝爾發現自己很難在倫敦安定下來。
比起南安普頓,英國首都離他的家鄉加迪夫更遠。當2009年9月,熱刺在主場5-0擊敗伯恩利時,報導的焦點不僅是羅比·基恩的大四喜,更是貝爾第一次成為代表熱刺在英超贏球。
自首秀以來,兩年過去了,他歷經了三名主帥,和數十次上場的機會,才迎來了英超首勝。
這就是為何,當時諾丁漢森林認為他們有機會籤下貝爾,也是為何直到2009-10賽季末,貝爾才開始逐漸獲得穩定的出場時間。
最終,在加盟熱刺近三年之後,貝爾開始成為一個更加自信,也更加成熟的球員。身體上的成熟,使他對於幾乎所有對手後衛來說,都是一個過于敏捷而強壯的存在。
熱刺在2010-11賽季客戰斯託克城時,貝爾打進了一腳凌空抽射。正是這種類型的進球,標誌著一名球員不同尋常的能力——在射門的瞬間,貝爾的左腿與支撐的右腿已經完全垂直。
在那一刻,貝爾的成長突然變得顯而易見了。
賽後,雷德克納普對媒體說,他心中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貝爾的另一種成熟:「當我剛來時,他還是個孩子。然後他意識到,如果要在英超聯賽中成功,他必須在心智上更加堅強,而他做到了。」
一位在貝爾職業生涯早期就與他相當親密的消息人士,將他比作了一個「壓力鍋」:當他內部的所有壓力終於得以釋放後,他就完成了蛻變。
就像在黑暗的房間中,終於亮起了一盞燈。
從那時起,貝爾在熱刺的表現走上了快車道。就在所有人的眼前,貝爾飛速進步,而他在比賽中的位置也絲毫不受限制。
與斯託克比賽的三個月後,貝爾在白鹿巷摧枯拉朽般地在主場擊敗了三冠王國米。而且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他能在面對歐洲冠軍時做到這些,那麼就沒有人能阻止他了。
這種速度感一直持續到貝爾在熱刺的最後幾年,讓他擁有了前往馬德裡的機會,也成就了2014年歐冠決賽的那一粒頭球——那是他迄今為止職業生涯的頂峰。
貝爾在熱刺以指數級的速度在進步。當博阿斯在2012年的夏天取代雷德克納普時,貝爾沒有受到影響,只有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快。
回首貝爾在2012-13賽季打進的那些進球,只會看到一個全面的球員,匯集了英國足球歷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才華與天賦。
比如說,他在老特拉福德衝刺甩開上個時代最好的中後衛費迪南德,然後用他較弱的右腳破門——沒錯,即使用右腳,貝爾依舊在25碼外精準地把球送進底角,隨後他又在對陣諾裡奇和阿森納的比賽中證明了這一點。
他還成為了任意球大師,在對陣利物浦的比賽中完成了一粒直接任意球破門,在對陣紐卡斯爾聯隊的比賽中又打進一球,然後在歐聯杯對陣裡昂的比賽中任意球梅開二度。
關于貝爾的體格的體格,也有過不少質疑,但他也給予了回應。在卡羅路,當貝爾從本方半場起速,而亞歷山大·特泰想用身體幹擾他時,貝爾碾壓了過去,然後將球穩穩打入網窩。之後又在聖瑪麗球場,貝爾接應了赫德爾斯通的傳中,打進了一粒C羅式的頭球。
一周又一周,貝爾變得越來越強大,直到賽季結束都保持著頂級的狀態。
在厄普頓公園球場,他在最後一分鐘完成了絕殺,一腳35碼外的射門,皮球直竄頂角。然後是在對陣南安普敦的比賽中,貝爾在比賽還剩四分鐘時,輕鬆甩開當年的左後衛天才盧克·肖,再次遠射打進頂角。最後,在聯賽末輪對陣桑德蘭的比賽裡,倒數第二分鐘,貝爾完成了遠赴伊比利亞前,在熱刺的最後一腳射門——左腳,遠射,打進遠角的十分角。
在那一年裡,貝爾做的一切,看起來都讓人難以置信——不僅是技術上的難度,還有故事的戲劇性。
他就像是從一本漫畫中走了出來,直接踏上了白鹿巷的球場。
這麼說吧,普通的足球運動員不可能在每輪比賽的最後時刻都能完成一腳直竄球門頂角的世界波,但是貝爾顯然不是一個普通的足球運動員。
下一期,第25位,穆罕默德·薩拉赫。
本文編譯自The Athletic「Premier League 60」系列,原文作者Jack Pitt-Brooke。點擊連結閱讀原文。
在各大平臺關注「不懂球專欄」,我們將持續分享The Athletic「英超60星」系列文章。
原標題:《加雷斯·貝爾:曾不被寄予厚望的英雄丨英超60星 vol.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