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2006年世界盃德國獲益200億美元,2010年世界盃後南非經濟明顯復甦
日前,一則來自國內知名報刊爆料「中國足協決定申辦2034年的世界盃」的報導讓眾多中國球迷興奮不已,然而很快中國足協新聞辦就否認了這一消息,稱中國足協還沒有決定要申請承辦哪一屆世界盃,所以網上的言論並不屬實。
調查顯示,足球產業是世界第17大經濟體,其年生產總值達5000億美元,超過不少國家和地區。而世界盃又是足球經濟中最為耀眼的一顆「皇冠上的明珠」。憑藉以世界盃為代表的各項重大賽事,對主辦國而言是撬動消費的一根非常有效的槓桿。那麼,世界盃到底賺不賺錢,給主辦國帶來啥?萬達已成FIFA聯頂級贊助商,中國離舉辦世界盃還有多遠?
世界盃能給主辦國帶來啥?
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上座率達到近20年的最高水平,國際足聯在巴西世界盃上的收入也創新高,達到45億美元(約合280億元人民幣)。
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賽之前,很多南非人抱怨政府花幾十個億去修建體育場。但是賽後,南非財政部長宣布世界盃為南非帶來了約13萬個工作機會,49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一系列的數字顯示,世界盃後南非經濟走向了明顯的復甦。
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盃讓德國獲得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收益達到了驚人的200億美元,而他們為世界盃總共的投資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
1998年世界盃之前,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為負值。但是在世界盃之後,特別是法國歷史性的奪冠之後一年時間,法國的GDP轉負為正,增長了4%。
舉辦世界盃能提振經濟,最讓人津津樂道當屬1986年的墨西哥。當時墨西哥的經濟正是萎靡不振的時候,世界盃的舉辦出人意料地讓國內投資的信心得到了恢復,居民消費得到提升,經濟出現了反彈,墨西哥城市化突破50%。
當然,並非每一屆世界盃都能大賺。賽事對主辦國的經濟拉動有高有低,特別是用GDP的增長來衡量的話,舉辦國的經濟獲益看上去並不大。比如,1994年美國經濟增長1.4%,1998年法國經濟增長1.3%,2002年韓國和日本經濟增長分別為3.1%和0.3%。
如果用投入產出比來算帳的話,倒也沒有賠的。1998年法國世界盃,投入15億美元,產出25億美元。2002年韓日世界盃,投入65億美元,產出346億美元。2006年德國世界盃,投入93億美元,產出267億美元。2010年南非世界盃,投入43億美元,產出120億美元。
中國離辦世界盃還遠嗎?
雖說每屆世界盃的舉行都讓國際足聯賺得盆滿缽滿,但這個有200多個國家上交會費、號稱最賺錢的非盈利組織還是虧了。根據4月8日國際足聯(FIFA)公布的財政報告,2016年國際足聯虧損3.69億美元,是2015年1.5億美元虧損的兩倍有餘。
這份財政報告顯示,去年國際足聯總支出達到8.93億美元,而這花銷包括了為兌現因凡蒂諾在競選時所承諾的,提高各大洲、地區以及國家的分成,國際足聯下屬各足協可以從每屆世界盃分得500萬美元。
不過財報認為,國際足聯的財政目前仍處於健康狀態,並自信地認為自己會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周期獲得財政上的翻身,計劃在2018年世界盃年間,通過各方面的廣告收入及品牌贊助等獲得40億美元的收入,從而達到淨利潤10億美元的目標。
但國際足聯在俄羅斯世界盃的贊助銷售上卻進展緩慢,在他們目前公布的34個贊助商項目中,尚有24席沒有售出。一方面,貪腐的醜聞直接導致頂級贊助商流失,如不再選擇續約的索尼公司和阿聯航空。
不過,對於想要接近體育產業上遊資源的中國企業來說,這反倒成為了機會。歐洲杯、世界盃的贊助商都有相對固定的圈子,若不是國際足聯主動拋出橄欖枝,中國企業很難融入。
去年3月,國際足聯在位於瑞士蘇黎世的總部宣布:萬達集團正式成為國際足聯的合作夥伴(FIFA Partner)。在萬達集團之前,國際足聯的頂級贊助商只有5個,分別是阿迪達斯、可口可樂、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現代起亞和VISA(維薩)。
贊助序列中最頂端的就是合作夥伴(FIFA Partner),將享有世界盃、聯合會杯等國際足聯一系列賽事的所有贊助權益。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發布會上表示,如果中國想要申辦世界盃,萬達集團肯定會提供戰略性幫助。
據國際足聯的聲明,萬達集團成為其頂級贊助商後,將獲得今後四屆世界盃的頂級贊助權限,分別包括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賽、2022年的卡達世界盃賽以及2026年和2030年的世界盃賽。
根據《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足球運動實行「三步走」戰略,其中的遠期目標包括「積極申辦國際足聯男足世界盃」。
國際足聯主席因凡蒂諾似乎也拋出了繡球:「中國是一個足球國家,也是一個經濟大國,政府和足協都在努力推進國內足球的發展。中國有能力舉辦世界盃,當然,我們需要更多國家站出來申辦世界盃,越多越好。」
從目前形勢來看,2018年和2022年世界盃易地舉辦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按照國際足聯慣例,一個大洲不能連續舉辦兩屆世界盃。也就是說,在2022年卡達世界盃後,2030年將是中國舉辦世界盃的最近機會。萬達集團與國際足聯的贊助合同籤到2030年顯然也與之有關。
世界盃的投票權已經不像原來那樣只掌握在國際足聯執委手中,而是在所有國際足聯會員協會手中,而以萬達目前的身份,可以助力中國申辦世界盃。(本報綜合)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