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巡察給「微權力」戴上了緊箍大眾日報記者 丁兆霞
2020-07-03 22:09:4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虎山鎮泥田溝村原黨支部書記宋光清私自借用村級集體資金12.66萬元,用於個人經營活動;中樓鎮白公山前村原黨支部書盧兆陽利用職務便利,為不符合條件的其父親違規申報低保待遇……嵐山區把村級黨組織巡察作為精準監督基層「小微權力」的有力抓手,將巡察工作向村級黨組織延伸,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村級黨組織點多分散、千差萬別,確保巡察質量首先要解決「巡什麼,怎麼巡」的問題。對此,該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嵐山區村級黨組織巡察工作方案》及《嵐山區村居(社區)巡察監督突出問題清單》,統籌推進對全區8個鄉鎮街道所轄村級黨組織巡察全覆蓋,著力發現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管黨治黨寬鬆軟問題;農村集體「三資」使用管理中截留挪用、虛報冒領、優親厚友問題;脫貧攻堅、民生保障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到位及基層黨員幹部作風蠻橫霸道等問題。
各巡察組因村施策,根據村居人口規模、經濟狀況、信訪矛盾、黨組織建設情況,明確巡察重點,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制定巡察方案,實施差異化巡察。具體工作中,採用「模塊化」流水操作,根據巡察組成員專長分成黨務、財務、信訪、綜合4個模塊小組,各小組在組長協調安排下分別開展工作,又通過組務會交流,相互配合,做到人盡其才,形成工作合力。
「因地因事制宜,有助於精準發現問題,」該區巡察辦主任範豐功介紹,在巡察過程中對問題較多、問題一般、問題較少的村居加以區分,綜合運用專項巡察、機動式、「點穴式」巡察的「組合拳」形式開展巡察工作,極大提高了問題線索的發現率。
巡察的效果好不好,最終要看是不是真正通過巡察解決了問題、促進了發展。巡察發現,白條支取入帳、工程款撥付手續不完備等農村「三資」管理問題在各鄉鎮街道均不同程度存在。對此,該區紀委區監委向區農業農村局下發了監察建議書,推動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通知》,要求農村「三資管理」嚴把程序關和審批關,做到「五嚴格三嚴禁」。同時,通過執紀監督、專項治理、專項檢查等方式加大監督力度,從源頭上堵住「微腐敗」的漏洞。
該區在致力於精準發現問題的同時,既實現「當下改」的要求,又促成「長久立」的機制,推進問題整改。對於巡察中發現性質較輕、能及時整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巡察組堅持邊巡邊改、迅速處置,及時將邊巡邊改督辦單反饋給被巡察村居,督促整改落實。對於巡察發現的共性問題和村級黨組織難以整改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職能部門單位,並通報分管區領導,壓實職能部門責任,牽頭開展專項整治,形成解決問題長效機制。自2019年9月份,該區啟動村居巡察,經過兩輪巡察,目前,已實現對424個村居(社區)的巡察全覆蓋。共發現問題1560個,整改1503個,移交問題線索139條,立案查處58人,向有關部門、鄉鎮街道提出意見建議156條,推動完善制度措施37項。
【來源:大眾報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