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對家庭教育有一些關注的爸媽,都聽過「華人船王和他6個精英女兒」的故事,這勵志的一家就像育兒傳奇一樣影響著當下父母的家庭教育。
這兩天因為「懂王」川普敗選而引發的混亂,讓一個熟悉名字突然出現在了美國各大媒體之上。
圖片來自CNN
美媒周四(7日)報導,聯邦政府交通部長趙小蘭請辭,成為美國國會騷亂事件後首位辭職的內閣成員。
據美國《國會山報》消息,趙小蘭在致交通部工作人員的一封信中說,總統的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美國經歷了一場令人痛苦且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件。事件令她感到困惑,以至難以袖手旁觀。
圖片來自趙小蘭推特
趙小蘭稱她將於下周一(11日)辭職,但她的團隊將繼續協助候任總統拜登的交通部長完成權力過渡。
趙小蘭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及亞裔女性,2017年她由川普提名進入內閣就職運輸部長。可以說,在辭職之前,趙小蘭一直是川普忠實的擁護者之一,她曾說過,「我支持我的男人(丈夫麥康奈爾),也支持川普。」
自川普就職以來,趙小蘭一直擔任交通部長,重點振興國家基礎設施。
她在上任前就擁有多年政府工作經驗,曾任小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長長達八年,是資深共和黨官員。
作為美國國會暴亂後首位辭職內閣成員,她的這一舉動引起了不少川普支持者的不滿,很多人在她的推文下指責她臨陣脫逃。
圖片來自趙小蘭推特評論
但是還有不少人支持她以實際行動反對川普敗選後的一系列「不成熟」的言論和行為。
在評論中一些美國網友提到了她的家庭,確實,比起第一位美國華裔女性內閣成員的身份,趙小蘭教科書級的原生家庭,更加引人關注。
雖然趙家故事,我們聽過很多回,今天播播老師還是想和大家再來回顧,這優秀到全球聞名的華人家庭到底都有些什麼特別之處?
01
了解趙小蘭
先要從她的父親華人船王趙錫成開始
2017年,當華人女性趙小蘭當選為川普政府交通部部長時,這條消息振奮了整個華人圈。
當時很多人問,為什麼是她呢?趙小蘭閃亮的簡歷和她的原生家庭可能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很好答案。
圖片來自nymag.com
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亞洲第一船王,1928年出生於上海嘉定馬陸鎮的一個普通人家。
趙錫成的父親趙以仁先生是鄉鎮老師,雖然當時家中經濟拮据,但趙以仁從小就教導兒子「守身持正、忠義節義」的道理,並幾乎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在獨生子的教育上。
1946年,趙錫成考入上海海事大學,主修航海專業。
也正是在大學階段,趙錫成遇到了他的妻子朱木蘭。名門之後的朱木蘭端莊婉約,1951年,趙錫成和朱木蘭喜結連理。
後來趙錫成不僅取得遠洋船長證照,還獲得了到美國留學的資格。那時候,美國移民法每年給中國移民的配額只有101人,趙錫成是其中一個。
面對去美國的機會,趙錫成很猶豫,因為他已經有小蘭、小琴兩個孩子,同時妻子還有7個月的身孕,這讓他十分擔心。
朱木蘭卻毅然決然地鼓勵他去美國,家裡的事由自己一人擔當。
就這樣,1958年趙錫成告別妻子和年紀尚小的女兒,拎著一個皮箱,搭飛機到東京,再換乘貨輪「瑞雲號」前往美國。
剛到紐約時,趙錫成與4名中國學生合租一套房子,因為租金給得少,他只能睡在沙發。
為了生存,他同時打三份工——在紐約招商局代表處有一份待遇微薄的工作,又在「復興航運公司」做兼職,還會擠出時間到餐館打小時工。就算如此忙碌,他還不忘去大學深造。
在長達三年不分晝夜的努力後,趙錫成才換來全家的團聚。
圖片來自chaofam.com
他們在紐約皇后區有了一套小公寓,這也是一家人團聚後開始「美國夢」的起點,這套房子的租金佔到了趙錫成1/3的收入。
儘管生活非常拮据,但夫妻倆始終堅守「改變命運要從自己做起」的人生準則——他們以身作則,晚餐後絕不在電視機前多花時間,趙錫成會堅持每天回家後給孩子補習英語、講美國文化以及辦公,朱木蘭則會跟著孩子們一起讀書。
每逢周末,夫妻倆會帶著孩子去戶外長知識。
博物館、植物園、中央公園、帝國大廈、自由女神、科尼島……這些都是免費的觀光景點,但卻給了孩子以及剛到美國打拼的趙氏夫婦打開了一扇扇了解美國的窗。
1964年完成大學深造後,多年工作有一點積蓄的趙錫成在紐約創辦了主營國際航運和國際貿易業務的福茂公司,之後一家人的生活條件逐漸有了好轉。
趙小蘭的父母是成千上萬第一代美國華人移民的縮影,他們有過非常艱辛、艱難的打拼歷程,最終在新的國土生根發芽,創造無數機會。
父親辛勤工作,雖然移民海外,不忘民族情懷,多次遊走於中美兩國之間,以通商貿易拉近兩國關係。經過多年的打拼,趙錫成讓福茂成為第一個購買中國船隻的西方航運企業,至今已是中國造船界最大的美國客戶。
到20世紀90年代,福茂公司已是美國航運界最大的航運企業之一,趙錫成贏得了「華人船王」的美譽。2004年5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他被列入「國際航運名人堂」。
父親在事業上的堅韌、勇氣和智慧,影響了趙小蘭在交通、勞工事業上的認真、理性、果斷,頗有美版鐵娘子風範。
圖片來自USA today
在勞工部長的時代,趙小蘭就曾因施行新的公正勞工標準法等工作而得到稱讚,在小布希政府內幹滿8年,是唯一做滿兩任的部長,也是二戰後任職最久的美國勞工部長。
歐巴馬執政後,趙小蘭曾作為研究員供職於共和黨智庫傳統基金會,撰寫了多篇有關勞工問題的論文。
在歐巴馬第二個任期中,趙小蘭曾撰文談論美國私人企業對創造就業機會的重要性。她說,部長們每天都應花點時間考慮如何幫助私人企業創造就業機會。
當時川普選擇趙小蘭,也是看重她在交通方面的經驗。競選期間,他承諾投入5500億美元對美國的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
而趙小蘭對此問題早有思考。當交通部副部長時,她就幫助建設了洛杉磯的衛星導航系統。當勞工部長時,她主張發展公共運輸來提高生產力。
當選後,一向毒舌的美國大眾對她的評價基本都是很正向的。相比歷屆部長,趙小蘭的政見中,總會有著一份對普通大眾家庭的考慮,在私人企業發展企劃中,她多次說到,「扶持私人企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從這些父母們從業者手中拿走更多的錢,他們就能更好地培養子女,幫助子女實現夢想。」
02
6個女兒皆社會精英
趙氏六金花源自於趙氏父母的諄諄教導
都說優秀的孩子背後有一對全力託舉的父母。趙小蘭的出色,當然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導。
父親趙錫成事業上成功,對子女的培養也被無數家庭所敬仰,就連美國前總統老布希都對趙家的教育成果讚嘆不已,並且對夫人說,應該向趙家學習如何教育下一代。
圖片來自chaofam.com
先看看趙家孩子有多優秀:
趙錫成與太太朱木蘭育有6個女兒——趙小蘭、趙小琴、趙小美、趙小甫、趙小亭、趙安吉。
4個女兒畢業於哈佛大學,1個女兒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1個女兒畢業於威廉和瑪麗學院,皆是社會精英。在美國,他的6個女兒被稱為「趙氏六金花」。
在育兒觀念上,他們像大多數中國父母那樣,為了下一代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可以沒日沒夜地工作、不計代價地自我犧牲。
但他們又不同於大多數「望子成龍」的中國家長,因為自己處境艱難,於是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逼迫孩子進步,卻忽視了家長自我成長的重要性。
相反,趙錫成始終堅持終生學習的理念,保持自己和孩子共同進步,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他們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我。
趙錫成一生都在努力工作,為了夢想從未停止過讀書。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兼職三份零工;
移民美國後,每天下班後在出租屋和孩子們一起學英語;
40多歲的時候還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不僅趙錫成從未停止過學習,他的妻子朱木蘭——6個女兒的母親,也沒有放棄過對知識的渴求,53歲的她還申請了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圖片來自chaofam.com
不但好學,而且這個家庭還非常的節儉。趙錫成打拼多年後搬新家,僱了管家和傭人,但朱木蘭用北宋司馬光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六個女兒,她們必須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分擔家務。
她家院子兩英畝,家門口要鋪一條100多米路才能連上公路,這條柏油路也由姐妹們鋪成。
六姐妹多半進公立高中,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念大學的學費,由她自己申請助學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
移民美國後,大多美國父母實行的是開放教育,但船王一家堅持保持極嚴的家教。在上大學之前,六個女兒每晚不能超過11點回家。家裡來了客人,女兒們必定出來招呼,還要以非常恭敬的態度奉茶,臉上帶著真誠的笑容。
宴客時,女兒們不上桌,守在客人身後給大家上菜、斟酒。有時候客人也很疑惑,為啥要這樣?
2001年,趙小蘭當上小布希政府的勞工部長,成為首位進入內閣的亞裔女性。此後趙錫成在外人面前一直稱女兒為「部長」。其實在他眼中,趙小蘭始終是個「乖乖女」。在一次採訪中他說,自己對孩子們要求很高,完全是中國式的教育,尊老、敬老是家中的傳統。
趙小蘭34歲就當了聯邦政府交通部副部長,可是回到家裡她就不是副部長,還是女兒。家中來了客人,按老規矩孩子們不能上桌。有一次趙錫成請朋友吃飯,吃到最後朋友提出,這個飯實在「吃不下去了」,因為「副部長還坐在外面」。
圖片來自chaofam.com
很多人會覺得「野心」不是一個好詞,但在趙家,船王鼓勵孩子們要敢想敢闖!趙錫成到美國第8年,高分拿下聖約翰大學MBA,積累了人脈決定創業,成立了一家一隻船都沒有的航運公司。他做中間人生意,一開始就跑到美國農業部爭取訂單,業界都覺得他好高騖遠,結果成功了,公司獲得利潤和聲譽。又跟聯合國合作,運輸全球援助物資。到了上世紀80年代,他眼光精準,與中國造船業開始合作,打開了中美造船業合作第一家。
或許就是受父親敢想敢做的處事態度影響,決心進入政壇的趙小蘭,幾乎一出場就毫不掩飾自己的能力和野心。
其實,趙小蘭看起來並不咄咄逼人。但她從不諱言自己的進取心。
「如果我總想著自己太年輕,又是女性和少數族裔,人生有太多的困難,就不會每天『聞雞起舞』。一個人保持積極心態、樂觀情緒和『只要你想幹你就能幹』的自信非常重要。」
這可能是她闖蕩美國政壇的秘訣,這樣一個鮮明果敢的性格也讓人們對她的態度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愛她的人很愛她,討厭她的對她恨之入骨!
03
60多年相濡以沫的父母愛情
孩子擁抱生活的最大底氣
其實,船王家庭還有一點也很值得我們學習,但很多人可能認為這與子女的教育無關,就將其忽視,但播播老師覺得,這被我們忽視的一個做法,或許才是船王成功,6個女兒優秀的關鍵。
作為一位世界級大企業的創始人,船王可能是少有的零緋聞成功企業家之一了。
趙錫成是華人移民第一代,本人資產近億美元,女兒個個優秀,是人人羨慕的成功樣板。
但每次被問為什麼能成功,他都回答因為娶到了朱木蘭,「是她給了我無條件的愛、信任和堅定信心,是她使我增強了對生活的熱愛,使我一生充滿信心和希望。」
圖片來自chaofam.com
每次碰到難題和轉折點,朱木蘭從無二話,無條件支持,趙錫成心裡無限感激。而他,也做到了60多年前對妻子的愛情誓言:「我會終生全心愛你」。
朱木蘭晚年患淋巴癌去世,長達7年,趙錫成自己照顧妻子,清晨第一件事就是下樓熱牛奶,端到妻子的床前。
把妻子的病情記錄當成最重要工作,厚到可以寫一本書。每次去醫院,提著沉重的公務包,裝的都是病歷。看完病回家,把藥分別裝好,按時間和先後順序製成表格,每吃完一種就在表上划去,免得弄錯。每天20多種大小藥,他計時計量,讓妻子服用。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就以朱木蘭的名字設立教育基金,安徽、上海、廈門院校都有「木蘭基金委員會」。
2012年,他在哈佛大學捐獻4000萬美元建趙朱木蘭中心,這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第一次用女性和華裔命名大樓。
妻子去世後,船王還用毛筆寫詩紀念妻子,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這做法又古老又暖心。
船王夫妻伉儷情深,也對女兒們的婚姻觀帶來很大的影響。就像趙小蘭36歲嫁給麥康奈爾,當外界以族裔和婚姻目的嘲諷麥康奈爾時,趙小蘭總會在第一時間為丈夫辯護,給他足夠的支持和信任;而丈夫為妻子的升職也是竭盡全力,四處遊說,不在乎妻子是不是職位和影響力高過自己,而是將妻子的成功看做是全家人共同的榮譽。
趙錫成夫妻經歷戰火重逢,一起熬過最苦的時光,打拼一輩子,成了走進美國上流社會的華人富豪家族。至今,趙家女兒的成功有很多說法,金錢、人脈都是因素,但趙小蘭最感謝父親的傳統家庭觀:
「他們經歷了很多事,只有家庭和敎育成為我們生活中永恆的主題。感謝我的父親總是要求我做到最好,並為我的一生準備得如此美好。」
縱觀出船王家庭教育可供借鑑的地方,播播老師覺得這三個方面很值得我們關注:
以身作則,為子女的努力做榜樣
船王夫妻二人,活到老學到老,敢闖敢拼,有著這樣一對努力的父母,6個女兒,4個是哈佛高材生,個個在各自領域有傑出貢獻並不讓人意外。
無論是什麼身份,不能忘記尊重他人,遵守家規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即便女兒們個個優秀,是行業內的大人物,但船王堅持讓女兒們謙卑守則,尊重長輩,同樣尊重身邊不同出身和職業的人們。
夫妻相愛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不忘相識的約定,夫妻不論富貴貧困,相濡以沫,恩愛相守,一家人同心努力,這樣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們來說,比船王本身的百億家產更寶貴,從父母的恩愛中,這6朵金花看到家的溫暖,收穫了全力以赴前行的底氣。
很多時候我們羨慕別家孩子的優秀,但是你沒有看到,他們父母培育孩子時的耐心付出,深挖趙小蘭的家庭並不是要每個家長變成船王,成就了一番大事業才去聊家風和拼搏,而是希望借他們的經歷彼此鼓勵。
不論現在你我事業剛起色,或者已經成為崗位上的中流砥柱,良好家庭、家風的培養都是不可忽視的,如果我們能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個人的榜樣,共同的努力,或許下一個傳奇故事,就將由我們和我們的子女去講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