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臺灣稱「八二三」炮戰)62周年之際,臺軍23日在臉書上公布了一段名為「枕戈待旦,同島一命」的視頻,「痛述」解放軍自今年年初以來不斷在臺海周邊出沒或演習的「侵門踏戶之舉」,並渲染一旦開戰,臺軍誓言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悲情。
民進黨當局這番表演在島內遭到不少嘲諷,同時也反映出解放軍近期在周邊海域頻繁展開軍演,的確對「臺獨」起到了強烈的刺激和震懾作用,而臺軍方對大陸軍事警告歇斯底裡的反應背後,還有一種他們無法說出口的擔心:即在11月美國大選之前,作為川普用來制衡大陸、拉升選情的一張牌,臺海局勢已進入「高危階段」,或許面臨隨時被引爆的可能性。
臺媒被解放軍軍演「刷屏」
連日來,臺灣媒體被解放軍在周邊海域接連舉行的軍事演習「刷屏」。臺灣《中國時報》22日以「解放軍黃海、南海接連軍演,各為期5日,『擅出海者後果自負』」為題報導稱,中美關係激化的背景下,解放軍連續發布在這些海域的軍事演習信息。
據山東海事局、海南海事局官網通報,解放軍將於22日起至26日、24日起至29日,分別在青島至連雲港以東海域、海南島東南部海域進行實彈軍事演習活動。若以近一個月的動向來看,解放軍已公布至少9場軍事訓練活動。報導稱,雖部分演習信息由海事局通報,解放軍也尚未披露具體演習內容,但山東海事局在公告中特別指出「此次實彈打靶覆蓋範圍大、彈藥威力大,擅自出海被誤炸誤傷的危險極大。如有擅自出海造成危險者,後果自負」,足見演練規模龐大。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張春暉本月13日宣布在「臺灣海峽南北兩端」連續實戰化演練,受到各家臺媒關注,《聯合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23日的標題分別是「今起一周共軍臺海南北兩端軍演」「禁航公告連發!中國南北端將同時軍演」「共軍南北兩地軍演,同步武嚇」。也有臺媒安撫島內民眾,稱黃海軍演與臺灣「有段距離」,「針對美韓夏季聯合軍演的可能性更高」。
今天不光黃海南海,渤海也在舉行軍演。據唐山海事局官網通報,渤海內半徑為25公裡的扇形海域於8月24日至9月30日執行實彈射擊活動,禁止駛入。加上剛剛結束不久的東海演習,近期解放軍可以說在四大海域緊鑼密鼓地練兵。
僅在24日一天,就有渤海、黃海、南海三大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這實際上是同一場軍事演習在不同方向舉行的演練。這些演練都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就是為了在某一天「臺獨」觸及底線時,可以把實戰化演練轉化成為實戰行動。宋忠平認為,解放軍現在是養兵千日,用兵千日,「軍事衝突的爆發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所以解放軍365天都得練兵,無論是傳統安全領域還是非戰爭軍事行動都需要準備好,在關鍵時刻派上用場。」宋忠平還表示,常態化演練,就是針對既定的目標不斷查漏補缺,把訓練做到儘可能完善,這樣在轉化為實戰的時候,才能夠以最小的代價來解決實際問題。
炒作蔡英文專機與解放軍軍機接近
蔡英文23日上午搭乘專機前往金門主持「八二三戰役62周年」公祭。島內親綠媒體「三立新聞網」宣稱,「距離僅半個臺灣!」蔡英文當天返程回臺時,解放軍戰機跨越「臺海中線」繞飛,在空中盤旋至少173分鐘。截至發稿,兩岸尚未就報導真實性做出回應。而近期大陸艦機每次越過「臺海中線」,都引起島內高度緊張。
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分析稱,巴士海峽已成為解放軍進入西太平洋的重要空中走廊;強化對「海峽中線」南端與臺「防空識別區」西南角附近空域的掌控,成為解放軍確保此空中走廊北側翼安全的重要行動。因此,解放軍今後是否將通過戰機常態化前往,逐步實現對此空域有效監控,甚至進一步壓縮臺防空縱深,值得密切關注。
臺軍嘴硬:「戰到一兵一卒」
臺灣防務部門23日在臉書發布題為「枕戈待旦,同島一命」的短片,除聲稱「臺軍有信心,也有能力,迫使『敵人』犯臺失敗,即使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臺軍是一支「平時能救災,戰時能作戰」的鋼鐵勁旅。」
這段短片發布後,隨即引起島內網友的嘲諷,有人表示,「傻子才會為了『臺獨』到處挑釁而戰。」「蠢蛋自己捅的簍子,自己上戰場!記得帶掃把!」
還有網友稱,臺軍戰到一兵一卒,拿掃把的不打嗎?實力,有什麼實力?安全必須建立在自己有實力。連話語權都沒有,說再多也是在島內自己自嗨用的,臺灣能硬起來打任何一場戰爭或其他形式的戰爭嗎?經濟金融科技,如果不能,最多就是笑一笑而已,多數人不會拿自己的命替現在的執政黨當炮灰。
更友網友批評民進黨當局,「貪官汙吏吃香喝辣、舞弊腐敗,為什麼要小兵小卒去犧牲?」
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曾在臉書發文批評稱,民進黨當局把臺灣民眾當芻狗,一個說要「戰到一兵一卒」,一個說要「戰到一支掃帚」,但請問民進黨官員們的子女又有哪一個在部隊,他們不是當民代,就是坐領高薪,或者乾脆躲在境外,萬一戰爭爆發,死的都是別人的子女。
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23日稱,現在整個臺灣被麻痺了,一直假設大陸不會打臺灣,但大陸表明了就是要統一臺灣,軍事當然會是選項之一。而臺灣根本沒有籌碼,「臺灣從一開始就表態『要嫁給美國』,如果美國變心,臺灣還有沒有選擇餘地?」
沒把握美國不會開「第一槍」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大陸過去寄望於過去的國民黨當局、臺灣統治當局,也寄望臺灣人民,但現在到達三個不寄希望。他認為美國總統大選前,大陸不會開第一槍,也認為臺灣不會開第一槍,但沒把握美國不會,也沒把握臺灣不會是那個被扣下的板機。
趙春山語重心長地表示,臺灣真的不安全。美國、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三邊」關係嚴重不平衡,現在是中美建交後的最壞時刻、兩岸關係非常嚴峻、臺美關係不錯,但問題在兩個壞、一個好,要小心很容易出局。我們跟美國關係很好,但臺灣有時候必須按照美國的規定行事、被美國牽著走,這沒辦法,不是誰造成的,是環境。
趙春山指出,臺灣內部出現民族認同、「國家認同」、文化認同的認同危機,使得兩岸從內部矛盾變成敵我矛盾。若兩岸演變成認同危機,尤其是「國家認同」,就會非常嚴重。臺灣內部會因為三個認同危機,導致戰略目標不清楚、戰術模糊。
蔡英文和馬英九互嗆
隨著解放軍密集在海上軍演,臺灣如何在大陸和美國之間尋求自保之道,不僅成為島內熱議話題,也成為馬英九和蔡英文交鋒的焦點。馬英九基金會22日在座談會上批評蔡英文「聯美抗陸」,自以為是「棋手」,恐怕未來會變成「棄子」;他又批蔡不接受「九二共識」,選擇錯誤的路線,輕率把臺灣推到戰爭邊緣。
蔡英文當晚在臉書上發文反駁,稱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不能抱持著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在『主權』議題上卑躬屈膝,或是對民主價值不吭一聲,就能換來所謂的和平」。馬英九23日上午接著回嗆說,他做了8年領導人,也跟大陸打了8年交道,籤署23個協議,都是平等互惠,從未有卑躬屈膝的情況。他說蔡英文「應該先檢討自己」,並舉例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要臺灣遵守南海仲裁決議,而該仲裁把太平島看作一個礁而非島,臺灣不但沒抗議,還表示歡迎,這叫作卑躬屈膝;又說臺灣漁民到衝之鳥礁附近捕魚被日本驅趕,蔡政府一聲都不吭,這個叫作卑躬屈膝。
香港中評社23日稱,馬英九這場座談會之所以備受各界關注,包括受到蔡政府的回應,反映了島內各界對目前政治環境尤其是臺海局勢的深度憂慮和關切。評論稱,值得思考的是,在美臺關係號稱「有史以來最好」的時刻,臺灣社會的不安全感反而最強烈,對臺海發生衝突的憂慮也最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