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瀘州一位50歲媽媽陪孩子考研刷屏了網絡。
不僅25歲的女兒考上了西南醫科大學的兒科學專業研究生,這位媽媽也被該校的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引發網友們大量討論,優秀的人真是全家人都優秀。可見,良好的家庭氛圍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白永旗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護士長,平時工作忙碌,她便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和周末進行學習,平時走路、等紅綠燈、上廁所都會被記單詞。媽媽的陪伴和榜樣作用也對於考研信心不大的女兒起到了極大地激勵作用,加強了女孩考研的信心和鬥志,最終母女兩人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結果。
我們看到了媽媽和女兒的堅持和努力,更應該看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人最強調家訓家風。家庭的傳承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最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名門望族、書香世家,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一個家庭對於文化傳遞和教育傳承的重要作用。為什麼從古至今,我們一直在強調家庭教育,因為孩子從小生活接觸的環境極大地決定了孩子今後的成長路線。
還有人說,一代工農,二代金融商,三代藝術。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對於命運改變所做出的世代努力,更是一個堅定地家庭教育在傳遞過程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父母無法做出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孩子們會很難真正的傳承努力。
整天麻將、酒館、牌九場合廝混的父母,很難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雖然說,人大自知,樹大自開。但是人畢竟是人,沒有前期的良好教育作為基礎,癩蛤蟆是很難變成天鵝的。
我見過太多的父母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自己經常看電視都半夜,經常在家裡打麻將到半夜,在孩子讀書學習的時候在家裡吆五喝六。最後孩子學習不好還要一頓打罵。
說實話,最大的責任人應該是不負責任的父母。生養了孩子,就應該為孩子的成長負責,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不聞不問,將來孩子長大後所帶來的後果也必將回歸到自己的身上。
孩子的樣子,是父母的第二張臉。你的言行舉止和為人品質,一定會傳遞給你的孩子。當你在打罵孩子的同時,能否反思一下自己。
近幾年出現了太多的社會事件。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坐公交車,因為老人不小心踩到了腳邊破口大罵,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一位奶奶縱容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小便,還振振有詞地以「他還是個孩子」為藉口。孩子確實很小,但你已經是一個大人了。
一位爸爸當著孩子的面打罵自己的妻子,全然不顧孩子的苦苦哀求。這樣的父母,怎麼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所以,先在家庭教育入手,孩子走出門的樣子決定了出門之後的方向。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家庭氛圍是為孩子打造的最佳學習根據地。
怎樣給孩子塑造一個好的家庭成長環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最好不要在家中出現遊戲機、不良書籍等。設置書房、書櫃,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父母的榜樣作用。經常陪伴孩子讀書,不要一回到家就看手機,特別是孩子在寫作業,而你在看電視。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引導孩子能夠安心學習。
可以陪在孩子一邊和孩子一起讀書,等孩子休息了再去做自己的事。經常和孩子進行聊天和討論,激發孩子學習思考的習慣,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讀書。讀書真的可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印象。而且作為父母和成年人,也應該保持自己的讀書習慣,家裡不斷書,能隨時拿起一本書來看是影響孩子最好的方法。
所有的深刻的影響都是在平時潛移默化的小事中體現的。說一百句,比不上你拿起來書和孩子一起讀一個小時。
四、適當減少自己的娛樂時間。特別是在孩子6歲到16歲之間的十年,是孩子的習慣養成的關鍵期。減少自己的娛樂時間,多陪伴孩子,也是作為一個父母的責任。
哈嘍,我是教書大先生,如果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