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有2個黃金生長期,2個公式算出遺傳身高,給你一個參考

2021-01-11 騰訊網

阿傑今年14歲,身高卻只有153cm,在同齡孩子中,顯得有些矮小。耐不住兒子的祈求,阿傑的母親王女士帶兒子到醫院兒科就診,結果骨齡檢查卻讓王女士手足無措。原來阿傑的骨骺線基本閉合,孩子的生長潛能不足2cm,也就是說,阿傑的身高或已定型。

本就是自尊心強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個「矮子」,阿傑惱羞成怒,對母親發火:「都是你們害的!從小就不重視我的身高,還老說是發育晚,到了高中就能竄個子,現在我要被他們嘲笑死了!」

「兒子你別急,唉,都是我們害了你,要是早點帶你來檢查就好了,醫生,真的沒有辦法了嗎?他才14歲,按理說不應該啊。」王女士後悔莫及,追問醫生是否還有可能。

然而,醫生也很無奈:骨骺線一旦閉合,長高的機會微乎其微。

孩子的身高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據研究,孩子的身高有60%-80%受到父母遺傳的影響,而剩下的20%-40%則受外界影響。

·飲食

近些年來,由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可以看出當今年輕一代的整體身高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說明後天營養對身高的重要性。

如果後天營養攝入充足,能夠滿足孩子骨骼生長所需的營養,孩子就能正常或者超長發育;而當孩子營養攝入不足的時候,生長速度也會隨之減慢,甚至出現發育不良的情況,導致孩子個頭矮小。

·睡眠

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在睡眠狀態會分泌更多,如果長期睡眠不足,就會對生長激素的分泌造成影響,從而使孩子的生長受阻,影響身高體重的增長。

·運動

適當運動能促進骨骼的生長,提高骨密度,幫助孩子長高。經常在戶外運動,還能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有利於骨骼的發育。如果孩子長期不進行室外活動,一直久坐不運動,可能會影響下肢發育,加上接觸不到陽光,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導致營養缺乏。

·心理

心理壓力過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會發生紊亂,若孩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的狀態,會阻礙生長激素的分泌,對身體發育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家長要注意不要給處在生長發育期的孩子太大的精神壓力。

·疾病

影響孩子身高的疾病有很多,最常見的是「性早熟」,指的是身體發育提前到來,還未進入青春期,孩子的性器官就出現了發育症狀,比如女性的月經初潮、乳房發育,男性的喉結發育等,性早熟的孩子過早的出現了骨骼增長,閉合也會提前,所以性早熟的孩子,成年後的身高一般都低於正常發育的孩子。

除此之外,慢性腸胃炎、肝臟疾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會影響到孩子的營養吸收,使得營養不良影響身高,還有甲狀腺疾病、腦垂體功能低下等疾病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

父母身高都矮,孩子有可能變高個子嗎?

毫無疑問,遺傳對身高佔了很大一部分影響,如果父母都比較高,孩子身高比較高的可能性就會更大,父母都比較矮,孩子身高比較矮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但是身高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很多後天因素也在影響著孩子的身高。如果後天因素能多注意一些,那麼父母都矮,孩子變高的可能性還是會有的,相對的,就算父母都比較高,但孩子後天出現疾病、長期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等問題,也可能會比較矮。

根據父母的身高,我們可以大概計算自己最終的身高範圍。如何計算自己的遺傳身高呢?有兩個簡單的公式可以進行參考。

男孩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女孩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以上計算出來的數值波動在7cm左右,可以大致估算自己的身高範圍。

孩子發育晚?到了17、18歲自然會竄高?

不少人認為孩子現在長不高沒什麼問題,只是發育晚,到了17、18歲就會自然竄高,這種說法其實是錯誤的,不可否認的確有這種現象存在,但大部分人可不是這種情況,而且到了17、18歲才意識到身高不長了,想要補救,那可就比較晚了。

人的一生會有兩個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為3歲之前和青春期。一般而言,女性的骨齡在13歲時身高就會達到最終身高的95%,男性則是在骨齡15歲時,身高達最終身高的95%。女性一般到18歲前骨骺線就會閉合,身高不會再有增長,男性一般在20歲前骨骺線就會閉合。

家長要抓住兩個黃金期,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尋求專業醫學幫助,適當進行幹預。但要注意避免盲目進補,以免得不償失。

所謂的增高素、增高針有用嗎?

市面上一直有所謂「增高素」、「增高針」之類的增高方法,那麼,這些辦法真的有效嗎?

其實,這些所謂的「增高藥」和「增高針」大部分是多種維生素和鈣質的補充劑,對由於營養不良而導致身材矮小的生長發育期兒童而言,這種營養補充劑或許會對身高起那麼一點效果,但對骨骺線已閉合的成年人則無任何作用。

而通過打生長激素來增高的方法,也要慎重使用。骨骺線已經閉合的人打生長激素不但不會長高,還可能會出現頭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糖代謝異常,增加腫瘤風險等副作用。

生長發育期的孩子盲目注射生長激素,反而可能會使骨骺線提前閉合,造成骨骼的鈣化和增加寬度,引發關節和手指關節肥大的「肢端肥大症」,不利於生長發育。

一般來說,生長激素適合有矮小症的孩子使用,但也不是所有的矮小症都能注射生長激素,需要對症下藥,去除病因才行,像是生長激素缺乏症、慢性腎功能衰竭、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等疾病引起的身材矮小,就能通過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長高。生長激素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使用之前要進行周密的檢查。

總而言之,想要孩子健康發育,家長應當密切關注孩子,對異常的發育情況及時做出科學幹預。當然,也不必過分在意身高的低矮,如果是遺傳決定,我們無法做到「逆天改命」,要理性看待,切莫走進誤區。

參考資料:

[1]《我國成年男女平均身高體重公布!你達標了嗎?》.環球時報.2020-12-23

[2]《身高有兩個「黃金生長期」!一個公式算出你的遺傳身高》.生命時報.2020-11-19

[3]《孩子長高不能用生長激素來「拔苗助長」》.長沙晚報.2014-05-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身高有兩個「黃金生長期」!一個公式算出你的遺傳身高
    關注「江幹審管」,獲取辦事所需材料 來源/ 生命時報微博(@生命時報 ) 編輯/ 江幹審管 近日,一項發表在頂級醫學學術雜誌《柳葉刀》上的新研究發現,中國人過去30多年變得越來越高,尤其中國男性成為世界身高增長最快的群體之一
  • 這公式能算出孩子的最終身高,讓孩子長大個有方法,家長收藏備用
    鄰居家有個五個月大的幼兒,寶寶媽媽說寶寶已經五個月零三天月齡了,但是孩子的身高才63釐米,總感覺不正常,好像比同齡的孩子矮了。後來我找到寶寶身高標準表,告訴她按道理五個月大的男寶正常身長只要滿足60.5~71.3釐米這個標準區間,就是正常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做下全面的體檢檢查,看下是不是缺少什麼營養,再及時給寶寶補充上。
  • 你可以參考遺傳公式這樣算
    姚明身高有2.29米,他妻子葉莉身高1.9米,被稱為「身高最高夫婦」。他們的女兒Amy(姚沁蕾)2010年出生,今年6歲。事實上,姚沁蕾3歲的時候身高就比一般同學高,當時就有1米1了,而在2016上半年曝光的照片中,有網友猜測她已經長到1米3,如今身高到了1米9媽媽的腰,有人推測她可能有1米5了。有專家甚至預測,姚沁蕾繼承了優良基因,未來身高可能會達到1米94到2米08之間。那麼,這個身高是怎麼來預測出來的?準不準確?
  • 2020年標準身高對照表,抓住身高2個「黃金期」,娃可再高一大截
    我們知道,孩子的身高受遺傳規律影響,但並不完全由遺傳決定。除遺傳因素外,還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睡眠、運動、心情、營養、疾病等因素。所以,孩子的身高在先天因素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抓住孩子身高的2個「黃金期」,還可讓娃的身高,再高一大截。
  •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2歲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
    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身高、體重是衡量小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的一項重要指標。現將小兒正常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方法介紹如下:嬰幼兒體重標準測量公式:1-6個月時體重7-12月體重2-10歲體重嬰幼兒身高標準的增長規律:足月兒身長平均為50釐米,出生後第一年大約增長25釐米,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釐米;以後每年大約平均增長5釐米,因此2—12歲以後小兒身長(釐米)=年齡×5+75(釐米)。
  • 女生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是什麼介紹怎麼算身高體重比例
    怎麼算身高體重比例分步閱讀身高和體重達到什麼樣的比例才能算是最完美、最理想的身材呢?雖然這是一個普遍以瘦為美,雖然大多數女生都滿口「減肥瘦身絕食」,但並不是越瘦越好,更應當提倡健康瘦身,保持健康身體才是重點,過分肥瘦都是不可取的!
  • 2歲娃身高85釐米體重21斤,偏矮?兒童身高體重標準表,快收藏!
    很多家長在孩子的餵養上都會萬分小心,就怕孩子營養不好,但是左看右看孩子的體重和身高也沒什麼變化,老母親都著急上火了。最近,也有寶媽在後臺諮詢說:我家孩子2歲身高85釐米,體重21斤,正常嗎?今天,就和藍老師一起來看看你家娃的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
  • 「情侶黃金身高差公式」引熱議
    男女朋友身高相差多少才合拍?繼日前興起「最萌身高差」風潮後,近日微博再度發起「身高181cm&164cm」熱門話題,據說這是最理想的情侶身高差。此外,還有網友在回覆中給出一組「情侶身高黃金差計算公式」,如下:(女生身高)x 1.09 = 男生身高(男生身高)÷ 1.09 = 女生身高網友表示,通過多組情侶研究數據發現,最佳情侶身高差應該遵循一組「情侶身高黃金差計算公式」,只要符合公式,無論牽手、擁抱都是最和諧的高度。
  • 兒童身高體重測試 兒童身高體重測試計算公式
    正常男女身高體重計算公式現在很多的家長特別在意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有的家長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甚至會互相比較各自小孩子的體重和身高。對於不同年齡的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都是有一個大致的範圍,只要在這個範圍之內就屬於是發育正常的,所以寶媽們不要老是和別人家的小孩子比較體重和身高的。
  • 王祖藍2歲女兒身高快1米,孩子身高遺傳媽?
    今天就來說說寶寶的身高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這些年聽過的關於長高的「偏方」(喝牛奶、打籃球、跳繩)有沒有用,你所知道的長高秘訣,很有可能是錯誤的。 關於寶寶的未來身高,網上有很多公式,基本都是以爸爸和媽媽的(實際)身高為基礎做公式化的計算,比如國際上比較認可的FPH法公式: 男孩身高(釐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 女孩身高(釐米)=37.85
  • 半數孩子身高,未達父母遺傳身高,原因何在?
    然而,近日 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了一份針對8842份調查問卷的《 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卻令人大吃一驚: 當前我國兒童實際身高: 47.2%的兒童身高處於平均水平 30.8%的兒童身高處於中下或生長遲緩水平 54.2%的兒童當前身高水平還沒有達到遺傳身高
  • 2020兒童標準身高表出爐,抓住這3個階段,小矮人也能變成大高個
    兒子和女兒的成年身高還可以分別用這個公式來計算:兒子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釐米)/2;女兒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釐米)/2。雖然這個公式不一定準確,但是可以作為參考。另外父母身高也不是孩子身高的決定性因素,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身高不高但是子女很高的例子。
  • 這3項運動會毀掉孩子身高,孩子長不高都怪你,附身高計算公式
    遺傳身高參考計算公式 小孩子的身高情況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家長的身高,也就是遺傳基因的關係,但後天的努力也是很關鍵的,以下是參考計算公式,大家可以自測一下。
  • 身高七分靠遺傳,三分靠打拼!這樣做可以讓孩子多長10cm!
    爸爸媽媽除了最關心孩子的學習第二關心的就是身高啦都說人的身高七分靠遺傳,三分靠打拼網上流傳的遺傳身高計算公式想必爸爸媽媽也都算了好幾遍了啦但是呢這個遺傳身高計算公式只供參考並不能決定孩子的身高哦它可以刺激細胞分裂和再生,實現人的發育但它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會大量分泌一個是運動的時候合理且足量的運動可以有效的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
  • 寶寶身高不達標怎麼辦?
    寶貝們的身高體重直接反映了寶寶發育情況的好壞,也是父母十分關心的。那麼0-2歲寶寶各時期的身高體重標準又是多少呢?直接上圖,家長們趕快來對照一下,看看你家寶貝達標了嗎?一個人的最終身高,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決定了寶寶身高的生長潛力,後天的環境因素決定了生長的潛力是否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 關於孩子身高的秘密,遺傳不是全部!
    孩子身高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家長總擔心自己孩子身高不達標,確實孩子的身高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像播音主持、表演、旅遊、體育等專業都對孩子的身高有要求,空中乘務專業對於孩子身高的要求更高,那麼,到底什麼樣的身高是達標的?遺傳因素佔多少呢?如何讓孩子長的更高?
  • 黃金身高比例是什麼教你測量自己的身材是否符合黃金比例
    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比例看起來更加的美,更加符合黃金分割,那麼,我們自己的身材到底是不是黃金比例呢,怎樣才能達到黃金比例呢?如何測量自己的身材是不是黃金比例?工具/原料:捲尺或軟尺、計算器。方法/步驟:1、準備一根捲尺或軟尺,脫掉鞋。2、測出自己的身高,記錄下數據。3、測出自己腳底到肚臍的高度,記錄下數據。
  • 有公式可推算,4方面影響最終身高,不可忽視
    孩子未來身高預測其實孩子未來的身高可以根據父母身高推算出來,目前常用的計算公式如下:男孩身高=(父母高度和+12)/2女孩身高=(父母高度和-12)/2不過,該公式得出的數值只能作為參考,並不是最終結果,存在誤差也是正常現象。另外,孩子身高發育並不完全依靠基因遺傳,如果後天因素沒有把握住,即便具備良好的發育基礎,孩子依舊無法達到預計高度。但如果父母很重視孩子長身體的問題,各方面因素都把握住了,孩子未來身高超越預計高度也不是不可能的。
  • 男孩子有2個長高黃金期,錯過會影響身高
    同樣是長個,男孩與女孩之間有著微妙的差異,男孩長個相比女孩會稍晚一些,尤其在青春期時,表現更明顯。你知道嗎,男孩長個有兩個「黃金年齡」,爸媽可一定要注意哦,錯過了會影響最終身高。這一時期,寶寶身高的生長,受遺傳因素影響約佔1/3,環境因素約佔2/3,3歲前如果受到有害因素的影響,如營養、睡眠、疾病或藥物等,那麼,對身高的損害或將是永久性的。而營養3歲前,對寶寶身高的營養又最關鍵,所以,想要男寶寶將來長個高個子,一定要重視3歲寶寶的營養攝入。
  • 0-12歲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公式
    寶寶身高體重標準_兒童身高體重對照:0-12歲寶寶身高體重計算公式!你的寶寶身高體重符合標準嗎?小編整理了不同階段寶寶身高體重標準的計算公式,1-6月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與7-12月寶寶的身高體重標準計算不同,1歲寶寶身高體重標準與2-12歲的身高體重標準計算又不同!現在就來量量家裡寶寶有多高有多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