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名稱:金蓮花
別名:旱地蓮、金芙蓉、旱金蓮、金疙瘩
採收加工:夏季花盛開時採收,晾乾。
藥用部位:花
產地:吉林西部、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山西和河南北部
科:毛茛科
原植物:金蓮花
植物情況:多年生草本
高30-70cm。全株無毛。莖直立,不分枝,疏生2-4葉。
基生葉1-4,長16-36cm,有長柄,柄長12-30cm,基部具狹鞘;葉片五角形,長3.8-6.8cm,寬6.8-12.5cm,3全裂,中央全裂片菱形,先端急尖,3裂達中部或稍超過中部,邊緣具不等大的三角形稅鋸齒;例全裂片斜扇形,2深裂近基部,上方深裂片與中央全裂片相似,下方深裂片較小,斜菱形;莖生葉互生,葉形與基生葉相似,生於莖下部的葉具長柄,上部葉較小,具短柄或無柄。
花兩性,單朵頂生或2-3朵排列成稀疏的聚傘花序,直徑3.8-5.5cm;花梗長5-9cm;苞片3裂;萼片通常10-15,金黃色,幹時不變綠色,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長1.5-2.8cm,寬7-16mm,先端疏生三角形牙齒,間或為3個小裂片,或為不明顯的小牙齒;花瓣(蜜葉)18-21,狹線形,稍長於萼片或萼烏片等長,長1.8-2.2cm,寬1.2-1.5mm,無端漸狹,近基部有蜜槽;雄蕊多數,長5-11mm,螺旋狀排列,花絲線形,花葯在側面開裂,長3-4mm;心皮20-30。
蓇葖果,長1-1.2cm,寬約3mm,具脈網,喙長約1mm。花期6-7月,果期8-9月。
金蓮花葯材性狀:花皺縮,展平後直徑2-5.2cm;萼片8-19片,金黃色,倒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外層先端疏生三角形齒;花瓣13-22棕色,線形,約與萼片等長;雄蕊多數;子房20多個聚合,花柱芒尖狀。氣微,味苦。
金蓮花葯性:
【性味】 味苦;性微寒
【歸經】 歸肺;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明目。主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瘡;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急性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泡水當茶飲。外用:適量,煎水含漱。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各家論述】
1.《山海草函》:治疔瘡大毒,諸風。
2.《本草綱目拾遺》:治口瘡,喉腫,浮熱牙宣,耳疼,目痛,明目,解嵐瘴。
3.《河北中藥手冊》:清熱解毒。
【附方】
①治慢性扁桃體炎:金蓮花一錢。開水泡,當茶常喝並含漱。如是急性,用量加倍,或再加鴨蹠草等量用。(《河北中藥手冊》)
②治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結膜炎,急性淋巴管炎:金蓮花、菊花各三錢,生甘草一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