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棲攻擊艦和船塢登陸艦成為現代化兩棲立體登陸作戰的核心,備受網友關注。這兩種大型兩棲登陸艦都設有可進出登陸艇的塢艙,而能夠在70%海岸線高速搶灘甚至深入陸地的氣墊登陸艇,是提升戰力的關鍵,印象中似乎只有美國和我國能造出這類「登陸利器」,種種跡象表面,俄羅斯的速度也快了。
據「海軍認可」網站報導,在前不久於俄羅斯庫賓卡舉行的「軍隊2020」論壇上,製造著名的AK系列步槍的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團所屬的雷賓斯克造船廠,首次現場展示了Khaska-10氣墊登陸艇的原型艇,這艘艇,外形真的和美國的LCAC以及我國的726型很類似。
圖片:俄文字母Х相當於英語裡的Kh
作為俄羅斯「 2013-2030年海上領域開發的造船和技術開發」國家計劃的一部分,Khaska-10在2018年1月由雷賓斯克造船廠開始設計,它定位於軍民兩用的氣墊船,由於俄羅斯現在的兩艘國產兩棲攻擊艦剛剛在克裡米亞刻赤市的「海灣」造船廠開工建造,其也有希望成為它們標配的氣墊船。
圖片:效果圖
不過,目前來看,Khaska-10的能力和美國和我國的同類產品,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它設計上只能搭載10噸的貨物,帶有前後跳板的直通開放式甲板,只能搭載一輛三軸的KAMAZ卡車,全艇長度為20.8米,寬12.5米,高7.4米,滿載排水量35.7噸,最高只能航行至40節,後兩者滿載排水量都是約160噸,載重在50噸以上。
圖片:取代LCAC的「艦到岸連接器」(SSC)
原因在於,Khaska-10採用了2臺俄制800馬力(588KW)的發動機,尚不明確是柴油機還是小功率艦用燃機,而公開資料推測,我國的726型採用的是2臺烏制UGT6000或自產的QC70艦用燃氣輪機,功率為7000-8000KW,強了10倍不止,在烏克蘭「斷供」後,俄羅斯的艦用燃氣輪機工業正在艱難的「斷奶」。
圖片:進入塢艙的726,軍網英文圖源
蘇聯海軍曾經擁有多種氣墊船。從大家最熟悉的12322「歐洲野牛」,再到更早一點的12321型「鵝喉羚」這樣噸位在300-500噸的大型氣墊登陸艇,到適合蘇聯遠東地區沼澤地帶的小型民用氣墊船,數量、應用範圍是很廣的,但由於蘇聯海軍很晚才服役了3艘設有塢艙的1174型伊萬.羅戈夫級大型登陸艦,能夠進出塢艙的小型氣墊登陸艇,也早就被提上過日程,時間上不比LCAC晚。
圖片:歐洲野牛其實是烏克蘭建造的
上世紀70、80年代,俄著名的「金剛石」設計局,曾經推出過類似的產品。他們設計了滿載排水量114噸、載重37噸的1206型「天鵝」級小型氣墊船,採用2臺MT-70燃氣輪機,可搭載一輛主戰坦克或2輛BMP系列步兵車,設計上可以駛入伊萬.羅戈夫級大型登陸艦的塢艙,一共製造了20艘。
圖片:1206型罕見照片
但,這些「天鵝」現在只剩下2艘在裏海分艦隊了,在其基礎上研發的12061型「海鱔」級倒是出口到了韓國,現在俄羅斯又開工建造國產兩棲攻擊艦了,不得不另起爐灶來建造新的氣墊登陸艇,可以說啊,老底吃光,還得重來,軍工研發隊伍,一怕沒錢、二怕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