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發展大會七場分論壇之一,「僑智僑力創未來」專題論壇在江蘇南京僑夢苑舉辦
國僑辦主辦、江蘇省僑辦承辦的美國首屆淮揚菜研習班師生合影
2017海外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夏令營江蘇營開營儀式
歷史上,很多國家大事都離不開華僑華人的參與,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改革開放,海外華僑華人作出過巨大貢獻;現在,他們又在為實現民族復興大業的「中國夢」繼續無私奉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努力。海外6000多萬華僑華人,遍布世界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華商資金超5萬億美元;有較大影響的專業社團近600個,華僑華人高層次專業人士數量逾400萬,涵蓋所有前沿科技領域。這些都是中國發展的獨特戰略資源。
江蘇是全國僑務工作重點省份之一,現有200多萬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針對僑胞「捐贈資助在家鄉、創業投資選地方」特點,江蘇打破地域籍貫界限,以僑團和專業協會為抓手,在海外設立350個引智引資聯誼工作站點,面向全球華僑華人開展交流合作,初見成效。近年來,江蘇開放型大省的優勢和日益完善的創業投資環境,正吸引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前來創新創業、投資發展。據統計,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在江蘇投資企業約5萬多家,投資總額佔利用外資總額的60%以上;在江蘇省內工作生活的科技新僑近10萬人;我省累計資助引進的3547名「雙創人才」和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的696 名專家中,80%具有海外留學或「僑」的背景。
作為開放型經濟大省,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僑務工作,為發揮僑力、匯聚僑智、凝聚僑心搭建對接平臺,提供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充分發揮了華僑華人在服務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江蘇,這片美麗富足的土地讓無數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的華僑華人魂牽夢繞,他們以家國之情託起江蘇之美,成為了推動江蘇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江蘇經濟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時期,如何破解發展難題,需要集聚各方面的聰明才智、匯聚各方面的強大力量。海外華僑華人學貫中西、融通中外,最關鍵的是他們有著一顆隨時為祖國和家鄉建設奉獻力量的「中國心」。
廣聚僑智僑力服務江蘇開放型經濟發展
「僑智僑力創未來」論壇 掀起頭腦風暴
2017年5月20日,由江蘇省委省政府共同舉辦、以「約在江蘇,共築夢想」為主題的江蘇發展大會在南京開幕,李昌鈺、唐英年等9位大會嘉賓代表分別發言,為江蘇發展建言獻策。江蘇省海外交流協會榮譽會長、美國紐哈芬大學終身教授李昌鈺深情表白:「我出生在江蘇如皋,到過79個國家,但是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想到我的故鄉。很多人問我,哪裡最好?我說中國最好!哪裡最美麗?江蘇!哪裡的菜最美味?江蘇!」
李昌鈺雖長年旅居海外,但一直關注著江蘇的發展。「人才是太重要了,要結合海內外的力量為江蘇培養人才。」李昌鈺說,他利用自己在美國高校的資源,正在跟南通以及江蘇的幾所名校討論將來的合作培養人才計劃,為培養江蘇刑事鑑識人才貢獻力量。他還呼籲現場每位嘉賓回到僑居地後,將江蘇介紹給10位當地的朋友,再通過他們介紹給他們的10位朋友,集眾人之力把江蘇帶到世界,也把世界帶到江蘇。
作為江蘇發展大會七場分論壇之一的「僑智僑力創未來」專題論壇在江蘇南京僑夢苑舉辦。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如何匯聚僑智僑力,推動江蘇經濟、科技創新發展,進一步提升江蘇開放水平,服務江蘇「兩聚一高」戰略,積極建言獻策。
徐煒政從事的是抗癌類新藥的研發,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屬於高端的創新活動。2010年,他從美國回國創業,就充分感受到江蘇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對創新人才的渴求。在論壇上他提出,「江蘇創新氛圍濃厚,希望政府多呵護,進一步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提供政策導向,加大後續支持。特別對基礎性產業,更多關注其長期效益,注重從智慧財產權、市場預期等角度評估企業運行情況。」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對企業國際專利的獎勵,減輕企業保護支持產權的負擔。
中國正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站在這個風口上,義大利意中交流協會、法拉利中國俱樂部主席朱裕華的思維更加活躍。江蘇發展大會後,朱裕華奔赴江蘇各地選址,準備引進原汁原味的法拉利汽車文化和浪漫休閒的歐洲風情,建設法拉利義大利特色小鎮,將法拉利儘快引入中國。除此之外,朱裕華還透露,全球第三個法拉利主題樂園也有望落戶江蘇,法拉利特許商品專賣店也將開設到國內。
以「僑夢苑」為引領 打造華僑華人創新創業集聚區、示範區
為積極搭建在蘇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平臺,2016年1月16日,江蘇南京「僑夢苑」在南京揭牌。僑夢苑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和江蘇省政府合作打造的華僑華人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僑商高端產業聚集區,也是長三角第一個僑夢苑,坐落於南京麒麟科技創新園。著名國際刑事鑑識專家、「當代福爾摩斯」的李昌鈺博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祝京旭博士,美國建築師學院院士、美國MZA建築設計有限公司CEO張銘博士等10名精英人士擔任特聘發展顧問。中德、中美、中以3個科創中心已在苑區掛牌落戶。
一年多來,南京「僑夢苑」緊緊圍繞該園智能、低碳兩大主導產業規劃,著重在引進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項目、助力園區構建服務鏈和產業鏈上下功夫,累計入園落戶涉僑企業總數超136家,項目涵蓋園區信息與大數據、智能裝備、集成電路、節能環保、文創與服務五大產業,實現銷售總額超10億元,納稅5242萬元,佔園區年度收繳稅額的9.85%。
江蘇南京「僑夢苑」以南京市麒麟科技創新園為核心區域,建設1個「創新中心」、布局六大產業園、打造七大服務平臺,致力打造人才流、技術流、信息流、物資流和資金流聚集的「新僑城」,成為每個海外僑胞實現自身價值和夢想的美好家園。
以「僑夢苑」為載體,助力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開展萬僑創新行動,江蘇先後成功組織了「眾僑創新、才聚金陵」海外涉僑高層次人才專場活動、江蘇南京「僑夢苑」歐洲專場推介會及「科技創新與聯動發展」洛杉磯專場推介會等多場涉僑專場活動和海內外項目路演,共吸引和邀請到1000餘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和投資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參會對接,達成多個合作意向。
品牌活動磁性強 吸引華僑投資創歷史新高
近5年來,江蘇打造了一批引智引資品牌活動,如省僑辦的「海外江蘇之友」、「海外華僑華人高層次人才江蘇行」、「蘇南僑商蘇北行」、「旅美南大校友江蘇行」、「相聚長三角」等;蘇州市的「國際精英創業周」、鎮江市的「華創會」、常州市的「創業之橋」等。同時,各市大力引薦僑胞參與當地舉辦的招商活動,如宿遷經貿洽談會、泰州科技經貿洽談會、徐州投資洽談會、「百名僑商南通行」、淮安「偉人故裡行」、鹽城經貿洽談會暨海鹽文化節等。連雲港市發揮地緣優勢,引導僑胞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江蘇各級僑辦累計舉辦、協辦各類經貿洽談活動531次,邀請接待華僑華人高層次專業人才3萬多人次。目前,各級僑辦引進海外高層次專業人才1038人。
通過各項品牌活動,經江蘇省市僑辦牽線搭橋引進的到帳資金創歷史新高。其中,省市僑辦協助南京引進的香港世茂集團「夢工廠」項目投資350億元。蘇州工業園區僑商會名譽會長、美籍華人俞德超,與美國禮來製藥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將5種創新產品的海外市場轉讓給美國禮來製藥開發,獲得首付及裡程碑款33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藥領域金額最大的國際合作,第一次讓中國發明的原創藥賣出了國際價。
各級僑辦引導單聲、石漢基等精英人士捐贈各類款物折合人民幣7億元。省海協教育基金會接受僑胞捐款,先後資助了20所大學的724名優秀貧困大學生。
擴充「僑」文化內涵,提升江蘇國際影響力
發揮中餐繁榮培訓基地的輻射效應 讓「江蘇味」飄香全世界
中國烹飪文化博大精深,特別是作為四大菜系的淮揚菜在海外具有很大的影響。從1850年第一家中餐館在美國開張,海外中餐已有160多年歷史。《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5)》指出,90%以上的海外華僑華人從事餐飲及其相關行業,海外中餐館數量超過40萬家。但八成以上的中餐館處於初級水平,規模小、就餐環境不佳。
作為國僑辦倡導的「海外惠僑工程」八大計劃之一,「中餐繁榮計劃」,旨在提升海外中餐業水平,弘揚中華飲食文化,重點在健全海外中餐業組織和網絡,通過學歷教育、技術培訓、在線授課等,支持海外僑胞中餐事業發展。
發揮淮揚菜發源地的獨特優勢,江蘇積極爭取國僑辦於2016年1月16日將揚州大學烹飪學院設立為「海外惠僑工程中餐繁榮培訓基地」。基地的設立,是江蘇餐飲業海外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對於策應中央外交戰略,推動海外中餐業逐漸向國際化、品牌化、本地化、連鎖化發展,助推江蘇餐飲業和關聯的食材、餐具等行業企業「走出去」、以食為「橋」溝通中外文化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當前,基地的輻射帶動效應逐步顯現。美國全美中餐業聯盟以及日本、荷蘭等國的餐飲協會紛紛前來合作。「基地」和「僑夢苑」兩項工作,被國僑辦領導譽為「無中生有」的創新性工作。
揚州大學旅遊烹飪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餐繁榮基地重點打造中餐繁榮教育培訓、對外交流、中華美食宣傳、早餐創新研究及中華餐飲產業五大平臺。先後開展了中餐「標準化、品牌化、技能化、國際化」的研發與培訓,採取理論授課、實地考察、示範體驗、情景教學、座談交流等形式,充分展現中餐濃鬱的文化色彩和精湛的技藝。該院建立的「中餐繁榮網上課堂」,已在美國西雅圖上線。全球網友都可免費觀看、學習中餐大師的教學視頻,「一對一」學習中餐、特色年夜飯製作手法。
2016年春節期間,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組織了以揚州大學中餐繁榮培訓基地為主體的「中餐繁榮訪問團」「春節送年飯」活動。「訪問團」一行赴美國、智利、秘魯3個國家的5個城市,舉辦了包括中餐飲食文化的講座、中餐技藝的培訓、精品淮揚菜的年夜飯品鑑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與海外的互動交流,江蘇在全國遴選了30家餐飲企業作為江蘇省海外中餐交流培訓示範點,在美國、德國等華僑華人集聚的城市設立了14個中餐聯絡中心,不斷擴大基地的輻射效應。
32家文化海外交流基地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江蘇新篇章」
為發揮江蘇文化資源優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江蘇新篇章」,2016年5月,江蘇僑辦和文化廳共同啟動了「江蘇省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授牌工作,首批掛牌了32家重點文化單位,分為知名旅遊文化景點、文化遺產保護場所、文化研究培訓機構和其它文化交流單位等四類,包括南京中山陵、揚州瘦西湖、揚州個園等10家知名旅遊文化景點;無錫宜興陶瓷博物館、鎮江中國醋文化博物館等11家文化遺產保護場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等8家歷史文化研究機構;淮安周恩來故裡景區、泰州單聲珍藏文物館等3家其它文化交流單位。
除此之外,江蘇省市僑辦多批次組織「中華文化大樂園」赴澳大利亞、美國等地傳播文化,宣傳江蘇。省市僑辦組織的「水韻江蘇」圖片展已在美、加、法、澳、阿聯等國家成功展出,以精緻優美的圖片、多樣化的藝術樣式向世界講述江蘇故事。
連續兩年,江蘇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功舉辦「秦淮燈會」文化慰僑活動,引來眾多加拿大人參加,觀花燈、猜燈謎、嘗小吃,共迎新春,現場鄉情濃鬱。加拿大聯邦總理特魯多、安省省長韋恩專門為活動發來賀信。總理特魯多在賀信中對省海外交流協會為中加兩國文化交流所做的工作予以高度評價。
尋根活動到江蘇
激發海外華裔青少年「愛國情」
江蘇教育海外播種。多年來,江蘇向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外派華文教師,協助開展華文教育工作。江蘇省僑辦聯合省教育廳,在全省範圍選擇中小學,掛牌34家「江蘇省華文教育基地」。
5年來,江蘇與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聯合舉辦了「中國尋根之旅」、「中國文化行」、「優秀華裔大學生參訪」等文化體驗活動,規模逐年擴大。今年7月,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900名華裔青少年在江蘇開啟了「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感受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領略錦繡江蘇的美好人文。
注重涵養僑務資源,更多華僑華人成「江蘇之友」
130餘家商會 加盟「江蘇世界僑商總會」
作為江蘇發展大會的成果之一,今年5月24日,「江蘇世界僑商總會」在南京成立,目前已有130餘家商會加盟。南京、蘇州、鎮江、鹽城、泰州、徐州市先後成立了海外交流協會;南通市整合全球34個國家和地區的同鄉和商會組織,成立了「世界通商總會」;無錫市推動成立會員2000多人的全球錫商聯盟,致力於打造無錫全方位對外交流合作的世界級平臺。通過這些組織,江蘇形成了遍布世界的商會組織網絡,有效延伸了僑務工作「觸角」。
全面推進「三百計劃」。依託海外僑團和專業協會,江蘇在全球華僑華人集聚的中心城市,建立100個「海外江蘇之友」區域聯絡中心、100個海外引智工作聯絡站、發展100家商會作為江蘇世界僑商總會在海外的聯絡機構。目前,在4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00個「海外江蘇之友區域聯絡中心」,與120個海外華僑華人專業協會合作建立了「引智工作聯絡站」,美、加等80個國家的130個商會已成為江蘇世界僑商總會的首批會員。「三百計劃」的實施,較好地發揮了海外工作站點的輻射帶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僑務資源「找得到、用得上」。
加強海協專業人士委員會和僑商會建設。江蘇省海外交流協會著眼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海協會人才類別結構特點,分別設立智慧城市、生物醫藥、現代農業、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環境保護、高端裝備製造、金融投資、新聞傳媒、文化藝術教育、旅遊商貿、法律、房地產等14個專業人士委員會,聘請既有較高的學術造詣和專業能力,又熱心海協事業的社會精英人士擔任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涵養高端專業人才。各專業人士委員會定期舉辦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各級僑辦積極引導各委員會與省內相關園區開展對接洽談,較好地發揮了專業人才的集聚效應。江蘇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堅持「聯誼、引導、合作、發展」的宗旨,不斷開拓創新,壯大商會力量。
完善僑務信息庫建設 借大數據管理僑務資源
為實現對海外華僑華人的資本、科技、人才、信息、知識、網絡等綜合資源儲備,對碎片化的信息進行系統化整合,發揮「智庫、信息庫」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全省僑務信息化建設水平。省市僑辦聯合建立了包括組織機構、基礎僑情、參政議政、海外聯誼、引智引資等13個功能模塊的僑務信息管理系統,力爭實現省、市、縣、街道、社區五級覆蓋,推動全省僑務資源共享共建。這項工作在全國僑辦系統屬於首創。
近年來,全省各級僑辦累計邀請了5萬多名華僑華人來江蘇訪問考察。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江蘇發展大會上,出席會議的海外重要嘉賓就有400多人,佔嘉賓總數的1/3,僑務資源的數量和層次可見一斑。
搶抓「一帶一路」新機遇 譜寫華僑華人服務國家戰略新篇章
積極引導僑商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16年初,35位江蘇省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引導和支持華僑投資者參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江蘇沿海開發的建議」,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將此建議交由省僑辦牽頭辦理。江蘇省僑辦以答覆此議案為契機,在歷年工作的基礎上,以引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切入點,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和橋梁樞紐作用,堅持高水平「引進來」、大步伐「走出去」,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實踐中推動僑務工作全面展開。
「走出去」才能拓展更寬領域。印度家族企業——斯康達集團總裁 Rama Raju博士來南京訪問考察。期間,Raju博士對南京的軟體產業有了較深入的了解,認為印度具有巨大市場需求,特倫甘納邦和江蘇省具備極強的產業互補及契合點,提出與江蘇合作,在印度海德拉巴建設「中國江蘇軟體園」的設想。目前,這項工作已得到省商務廳的支持,正在繼續推進。引導和助力僑商推進「新中國城」建設。省僑商會部分成員在海外調研考察的基礎上,計劃在印尼、柬埔寨首都建設「新中國城」。該城設想是以融合商業零售、商務辦公、酒店餐飲、公寓住宅、華文教育、科技研發、中醫養生、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目前,這一計劃得到眾多僑商會成員的支持,相關計劃方案正在進一步研究推進。
各級僑務部門依託「一帶一路」沿線當地比較有影響的華僑華人社團,先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斯裡蘭卡、阿聯、羅馬尼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14個國家建立「一帶一路」區域聯絡中心,為江蘇省對上述國家開展合作交流提供信息和幫助。南通外僑辦加強通商總會建設,充分發揮世界通商總會在全球34個分會,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17家南通商會的作用和影響力。
全力構建
「走出去」保障協調機制
圍繞促進「民心相通」,江蘇深入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與周邊國家及地區的文化交流,2016年江蘇在全省僑務系統啟動了「百千萬」工程。即:5年內在省內掛牌成立100所華文教育基地、100所中華文化海外交流基地、在海外建立100個新聞傳媒聯繫點,聯繫對接1000家海外華文學校、助推1000個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組織優秀教師赴海外培訓1萬名華裔師生、組織引導1萬名華裔青少年參加我省舉辦的文化傳承項目。
2016年初,南通市外僑辦聯手南通市公安局、南通世界通商總會創新成立了「南通市海內外警僑聯動服務中心」,積極破解「走出去」企業海外安全難題,全力構建「走出去」企業安全保障協調機制,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中心成立以來,共發出預警提示2000餘次,穩控處置風險隱患65件,組織偵破國外侵害南通籍人員權益案件20餘起。
近年來,江蘇省僑辦以引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切入點,充分發揮華僑華人融通中外的獨特優勢和橋梁樞紐作用,在服務國家戰略的實踐中,推動了僑務工作全面開展。
適應新僑情
依法保護和促進華僑投資權益
為適應當代僑情發展,推動江蘇省僑務法治建設,更好地服務和維護海內外華僑華人在蘇創業發展及其合法權益,江蘇涉僑部門積極爭取,由省人大制定的《江蘇省保護和促進華僑投資條例》2016年5月1日正式實施。同時,江蘇成立了由省27個部門參加的「江蘇省華僑投資權益保障協調委員會」,組建了由海內外專家組成的「僑務諮詢委員會」,建立了「維護僑胞權益法律顧問團」。《條例》的實施和「委員會」成立為華僑華人來江蘇投資和創新創業提供了全面的立法保護,真正為海外僑商來江蘇創業和發展「保駕護航」。
2016年3月,江蘇省僑務、公安等部門通力合作,在全國率先推出了本省籍華僑無條件恢復戶口補辦身份證政策,解決了多年來困擾華僑華人因沒有身份證明在工作生活和投資創業等方面帶來的不便。《人民公安報》頭版頭條進行了報導,國僑辦主任裘援平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這項創新性工作。
立法是保障,服務是關鍵。江蘇僑務工作進「三區」,即僑務工作涵蓋社區、輻射園區、走進校區。自國僑辦2011年部署開展創建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點以來,江蘇省共有22家單位被確定為「全國社區僑務工作明星社區」,86家單位確定為 「全國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143家單位確定為「江蘇省社區僑務工作示範單位」,數量居全國首位。現在,在江蘇省現有的137所高等院校中工作的海外新僑有近3.1萬人,是高校人才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高端人才資源寶庫。
江蘇的僑務工作,得到了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的高度評價,一些經驗和做法在全國僑辦系統被廣泛宣傳和推廣。在新的發展階段,江蘇各級僑務部門將緊緊圍繞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目標,堅持胸懷全局、堅持為僑服務、堅持改革創新,秉承和發揚江蘇僑務工作的優良傳統,善用巧用僑務資源,做精做細僑務工作,在助力推進「兩聚一高」新實踐中,譜寫「中國夢僑胞夢」的江蘇新篇章!
王繼林 吳昌紅 孫波 麻建科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