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情》裡安傑的嫂子,也就是安泰的妻子,她的品性,並得不到安傑和江德福的敬重。
都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作為安傑和安欣的嫂子,在安家,她是有說話權的。但是我們會發現,不管是未嫁的安傑,還是待在娘家的安欣,對她這位嫂子的態度並不好。
她們意見常常時有不合,在安傑趕往部隊跳舞時,安欣和嫂子在家裡一邊幹家務活,一邊爭吵了一番。在安欣的心中,自己的小妹上門去讓人挑,這是屈辱,但是對於安傑的嫂子來說,小妹被人挑,但是自己也可以挑別人。
安欣的態度是偏激的,但是卻站在了安傑的立場,對於安傑嫂子來說,在那樣的場合裡挑出來的人,一定是要比自己家的地位高的。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安傑的嫂子說的話是對的,她們確實可以挑別人,而那個人就是江德福。跳了一場舞的江德福,喜歡上了這個漂亮知性的資本家小姐,並開始了瘋狂的追求。
其實原著當中,不管是安傑的姐姐還是哥嫂,都是同意安傑嫁給江德福的,安傑在這場拉鋸戰中,是孤軍奮戰,自然不過多久就敗下陣來。
然而在劇中只有安傑的哥嫂是大力支持的,對待這個送上門來的領導,他們略顯巴結。正因為如此,安傑姐妹兩個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在心底譴責自己的嫂子。
她勢利,明明不喜歡江德福,嫌棄他吃飯有聲音,但卻不說。她自私,為著自己可以過的更好,不顧自家小妹的幸福。
這樣的一個人,身上充滿了現實,但在那樣的情況下,或許活的不那麼清高,才是可以理解的回應。
未嘗她人苦,莫勸她人善,安傑嫂子的勢力,是被心中的害怕逼出來的。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窮怕了,為著有錢可以做任何事情,潛藏在心底的那些畏懼,像是水中的鱷魚,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吃掉自己。
安傑的嫂子就是這樣,她本是地主家的女兒,衣食無憂,因著時代的原因,她成了生活裡最低端的人,不管過的再苦再累,都是她們應得的。
往往最殘酷的不是將一個人打入地獄,而是讓經歷過天堂的美好之後,再將她打下地獄。
她帶著地主家的女兒的身份嫁給安泰,實則是增添了安家的成分,當時的安家因為父親外逃,成分已經減輕了,但是為著她,讓她們的成分更複雜了一些。
而這些複雜後期也成為江德福和安傑之間的障礙,這些我們姑且不提。作為地主家女兒的親戚都會受到這樣的影響,何況本人。那個時代,對待地主沒有容忍的,抄家和批鬥都是應當的。
跌落底層的她,見慣了白眼,而這些不待見,是安欣和安傑並不會有太深感受的。在某種程度上,她們的哥嫂保護了她們。至少她們不用上街買菜,經歷家裡的雜事,對於安傑的嫂子來說,她是沒有任性的資本的。
因此,她只能理性,面對江德福的時候,她的內心有欣喜,但也有害怕,這種複雜的心情可能在江德福和安傑結婚以後很久,才能正視。
安欣夫婦被流放的時候,江德福曾經埋怨過安泰一家人沒有去看過,因為這一家人害怕牽扯到自己身上。可是,連安傑都害怕影響江德福,不敢告訴他,又何況本就是地主出身的安泰一家。
她也想有給予溫情的資本,但卻沒有那樣的資格。
有些人一生謹慎小心,因為世事複雜,不得不理智的活著。
縱觀整部劇,我們會發現安泰夫婦是活的很理性的兩個人,安傑受了委屈回娘家,安泰沒有像一個哥哥那樣出手教訓江德福,安欣夫婦被流放小島,安泰夫婦沒有過去看她們。
但很多活的理性的人,她們並不是因為不愛。
安泰勸安傑回去,是想讓安傑過的更好,不去看安欣,是因為去看了又能怎樣呢?或許,他們的身份只是會增添老歐的成分吧。
安傑的嫂子勢利自私,但是她們的子女都得到了江德福的照拂,除了一個兒子因為近視,其他的一兒一女都被安排到很好的崗位上。
即使江德福曾經覺得安泰夫婦不近人情,但卻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心生怨懟,一則是因為江德福本人心胸寬廣,並非斤斤計較的人,二則也是因為她們夫婦雖自私了一點,但在大方向卻沒有什麼問題,甚至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江德福幫助安泰一家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安傑。
他愛安傑,想要對她好,而這血緣至親,就在這一處,不管性格上有什麼問題,血緣是隔不開的。曾經安傑也問過江德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不遺餘力的幫助安泰一家。
江德福的回答是感謝安泰把安傑嫁給了他,但在我看來,卻是感謝安泰夫婦對於安傑多年的照顧,父親外逃,母親被氣死,諾大的一家,靠的是安泰夫婦撐起來的。不管多難,他們都擋在了安傑的面前,才讓安傑有了這般美好。
而安傑的嫂子,也為著安家忙前忙後,人無完人,她只是活的太現實。
與人交往,往往看的是人的最低處,而安傑嫂子這最低處,就是感恩。
江德福娶了安傑以後,安家所有人在自己的履歷上除了老老實實的寫上資本家父親之外,還可以自豪的寫下江德福三個大字。而江德福這三個大字的分量,遠遠可以抵消其他人帶來的負面影響。
因此,安傑嫂子對於江德福是知道感恩的,每每去江德福家,都是大包小包,將青島的海產品,海上難以運輸的好東西拿給江德福。
在很多人眼中,或許是因為他們有求於人。可是親戚之間就是這樣,你幫幫我,我照顧下你,有來有往,是心的交換。
江德福一家在海島生活了那麼多年,在青島已經沒有人脈,甚至連房子也沒有,但是江德福和安傑回到青島,卻並不擔心,靠的依舊是安泰夫婦的照拂。他們將江德福一家人照顧的很好,即使自己家庭並不富裕,卻並不在意錢財。
正因為如此,他們那些勢利自私的缺點,並不值得無限放大。水至清則無魚,對別人要寬容,對自己則要嚴苛,這一點江德福做到了。
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會逐漸發現對別人的要求會變低,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如果因為一點缺陷就拒人於千裡之外,那只是自己為難自己。
很多時候,面對那些我們所不能接受的行為,或許換個角度,就會豁然開朗。畢竟,就連壞人,也是有自己的朋友的。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底線之內,接受別人殘缺的美。
與人交往,看的是那最低處,而那最低處,也是我們的底線。
只要在底線之內,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接受別人的不完美。
因為接受不完美的過程,就是愉悅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