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企鵝影視、哇唧唧哇出品,芒果TV聯合出品的青春期心靈spa系列劇《極限17》正式收官,播出期間,《極限17》系列劇憑藉真實的劇情、優質的畫面呈現和演員們走心動人的演技獲得了各界觀眾的一致好評,也給了我們不少關於演員選擇、關於題材類型、關於偶像劇市場的思考和啟發。
打破偶像劇常規套路 深挖真實青春困境
《極限17》系列劇共有三部,分別是羽毛球篇《極限17羽你同行》(梁靖康、楊超越、祝子傑主演)、滑板篇《極限17滑魂》(郭子凡、鄧恩熙、陳澤希、伊然、高曙光主演)、排球篇《極限17 扣殺》(朱致靈、徐夢潔、邱虹凱、斯外戈、張洢豪、薛澤源主演), 三部劇分別以三個成長問題為核心,聚焦當代青少年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觸達萬千青少年青春期的敏感情緒。
羽毛球篇《極限17 羽你同行》提出了「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愛的缺失」的問題,講述了一個有運動天賦的自閉症少年平安與弟弟子豪組成羽毛球雙打的故事;滑板篇《極限17 滑魂》則聚焦於「青少年該如何突破心理困境」的問題,講述了抑鬱症少年楊步凡在愛上滑板以後,在幾位朋友的幫助下走出心理困境、收穫成長與友誼的故事;排球篇《極限17 扣殺》的重點在於「青少年如何看待失敗」,講述了沒有經費、沒有球迷、沒有突出成績的二中排球隊,團結一心磨鍊球技、爭奪冠軍的故事。
與其他偶像劇不同的是,《極限17》系列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青春期的愛情上,也並沒有賦予主角任何光環,甚至連最後的結尾都帶著意猶未盡的味道——平安的自閉症沒有痊癒,子豪也還沒能成為世界冠軍,楊步凡的抑鬱症沒有痊癒,二中排球隊也沒能拿到冠軍,可這一切才是平淡而又真實的生活的意義所在:努力之後,也許未必能換來最好的結果,但一定能收穫成長,收穫更好的生活。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極限17》系列劇分別以「自閉症」、「抑鬱症」、「大眾眼中的失敗者」為切入點,從相對典型的個人成長經歷,輻射到青少年群體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主角與家人、朋友、自己的相處,面對人生抉擇時的糾結和思索,面對失敗時本能的憤懣和平復情緒後的進取,都與當代年輕人的成長息息相關,這樣獨到且「反套路」的創作演繹思路,基於現實基礎且立意深刻,為現實題材的創作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實現了各年齡層觀眾最大覆蓋,也引發全社會產生了更多關於青少年成長的思考。
新生代演員挑戰高難度演繹 帶動偶像劇市場多元化發展
《極限17》系列三部劇都包裹著運動外衣,所有演員都為了更好的鏡頭呈現,付出了不小的努力。梁靖康、祝子傑等主演在劇集開拍之前,就和劇組工作人員一同走訪了許多自閉症家庭和學校,了解自閉症家庭的真實生活,還接受了長達幾個月的專業羽毛球訓練;郭子凡、鄧恩熙、陳澤希則在開拍前幾個月密集地參與了滑板運動的訓練,而朱致靈、邱虹凱等主演則是過上了一段「早上力量訓練,晚上排球訓練」的「職業運動員」生活。
這些新生代演員如果沒有選擇《極限17》系列,本可以輕鬆挑起其他以言情內容為主的偶像劇大梁,但他們以自身頑強的意志力、對演技精益求精的追求、走心真誠的演繹以及與劇組用心的磨合讓我們看見:無論是愛豆出身、歌手出身還是科班出身,只要身為演員,就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和更高的追求,而偶像劇也可以有多元化的表現形態和展現方式。由《極限17》系列帶動的演員的蛻變和偶像劇市場的轉變可見一斑。
希望像《極限17》這樣多角度、多元化的偶像劇可以越來越多,在滿足觀眾日益變化的胃口的同時,也能給市場帶來更多新鮮的血液和前進的動力。
(來源:網易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