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現在來看林書豪加盟CBA就是緣分到了。」
林書豪,我想大部分看球的朋友都應該是從2012年的「林瘋狂」認識他的。我最開始知道他是2010年的選秀大會前,朋友告訴我有個叫林書豪的美籍華裔,哈佛畢業的要參加選秀。我本以為頭頂名校光環畢業的高材生,籃球之路也會順順利利,接著又看了看他的大學數據:全票入選常春藤聯盟的第一陣容,成為常春藤聯盟歷史上第一位達到1450分,450個籃板,400助攻以及200搶斷的球員。只看數據,我心想首輪應該沒問題,說不好還能進到樂透。然而結果打了我的臉,這樣的林書豪在10年這個選秀小年上無人問津,當時的達拉斯小牛隊給了林書豪徵戰夏季聯賽的機會。
在10-11賽季的夏季聯賽中,林書豪代表達拉斯小牛隊出戰5場比賽,場均出戰18.6分鐘,得到9.8分,3.2個籃板,1.8次助攻以及1.2次搶斷,並且54.5%的兩分球投籃命中率排名全隊第一位,憑藉夏季聯賽的出色發揮,21歲的林書豪最終贏得了勇士隊的一紙合同,同時也成為自1953年後首位進入NBA的哈佛大學學生和首位進入NBA的美籍華裔球員。記得當時看勇士比賽,林書豪總是坐在板凳席的最邊緣。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在某次暫停,林書豪站在主教練旁邊一邊仔細聆聽布置一邊給庫裡遞水。也正因為這樣,我又開始關注他,想看看他到底何時能夠被派遣上場。10-11賽季期間,他多次被下放到勇士隊的發展聯盟球隊。「林書豪只是球隊飲水機管理員」的想法印在了我心裡,直到2012年的2月,再一次打了我的臉...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林書豪在尼克斯用神奇的表現徵服了全世界球迷,「林瘋狂」就此而來。
(林書豪紐約「林瘋狂」十佳球)
之後在休斯頓、洛杉磯、夏洛特,林書豪都有著不錯的表現,雖不是當家球員的定位,但也配得上首發的實力。不過命運有時就是這麼造化弄人,在他28歲的運動員黃金時期,加盟了布魯克林籃網的林書豪連續遭遇傷病,第一個賽季只出戰36場。在2017-2018賽季籃網的揭幕戰中就遭遇髕韌帶斷裂,直接賽季報銷,看著鏡頭裡林書豪抱著膝蓋一遍遍的重複「I’m done(我完了)」我知道林書豪職業生涯的重大轉折點已經來了。
2018年夏天,籃網將他交易到亞特蘭大老鷹,林書豪開啟了他第7支球隊的職業生涯。此時的他已經接受了打替補,接受了成為新秀特雷楊的導師,場均19.6分鐘的時間也成為自新秀賽季以來的最低。然而老鷹在賽季中還是將他買斷了,緊接著籤約多倫多猛龍可能是林書豪NBA生涯加盟的唯一一支強隊,但在為猛龍出戰的23場比賽裡,林書豪迷失了.場均只能得到7分,在季後賽關鍵比賽中甚至連續投丟17記三分球。幸運的是,猛龍最終奪冠了,30歲的林書豪也成為了第三位獲得NBA總冠軍的華裔球員。
誰能想到在接下來的休賽期,這位總冠軍獲得者在NBA失業了。休賽期的林書豪出席活動時談到自由球員的處境,一度難過流淚,覺得自己已經被NBA放棄了.我為什麼花這麼長的篇幅來講林書豪的十年NBA生涯?因為他太難了,你了解他越多,你就會越發對他肅然起敬。在經歷了十年起起伏伏的闖蕩,31歲的林書豪毅然決然的來到大洋彼岸的中國開啟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林書豪為什麼最後選擇來CBA?
早在決定加盟CBA之前,林書豪有收到過歐洲球隊的報價,歐洲的老牌勁旅莫斯科中央陸軍向書豪開出了報價。雖然最後談崩了,但你還是會發現林書豪並非無人問津。那林書豪為什麼最後就選擇來CBA呢?
首先,林書豪曾經自己說過如果有一天從NBA退休,會考慮來CBA打球。林書豪在這個休賽期已經算是被NBA被動退休了,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回NBA,但目前來看,由於之前傷病的影響,林書豪一直依賴的速度和爆發力已經大不如前,場上的競技狀態也不復當年。客觀來講,林書豪現在如果重回NBA也只能是球隊後衛線的第二、三選擇。一來很難有穩定的出場時間,二來現在NBA球隊的後衛培養方向以年輕新秀為主,老運動員如果受傷或狀態不穩定很有可能就面臨被裁。CBA的對抗雖沒有NBA那麼激烈,但在亞洲也是最高水準聯賽。倘若能在CBA找到狀態,打出上佳表現,明年3月CBA結束後,說不定可以重回NBA加盟一支季後賽球隊。第二,錢。以林書豪目前的能力和狀態,如果有NBA球隊報價,大概率會是一份老將底薪,撐死200多萬,交了稅之後到手也就100多萬。北京首鋼的合同是稅後300萬美元(人民幣2100萬),這薪水在CBA一般都是頂級外援的工資,也比在NBA拿的高多了。況且今年夏天,林書豪3年750萬美元(人民幣5250萬)籤約了國產品牌特步,進一步開拓了自己的國內市場。對了,這還不算他從去年開始就陸續參加的一些綜藝節目和商業活動,再算上代言的廣告。這個世界誰會跟錢過不去呢?第三,球隊核心。林書豪在NBA打了十年,從來沒有真正被當做過球隊的當家。即使林瘋狂時期,也是因為球隊實在無人可用才被臨時派遣上場。正如之前所說,林書豪有NBA首發的實力,但卻不是當家球星的定位。但來到CBA就完全不一樣了,北京隊是曾經的冠軍王朝球隊,有不錯的球隊文化和球迷基礎。球隊中年輕球員佔大多數,在馬布裡離開之後他們也迫切希望找到一位成功的新領袖。作為有NBA總決賽經驗並且拿到過NBA總冠軍的林書豪來講,他就是這支北京隊的核心人物,他甚至擁有無限開火權。更何況放眼整個CBA,林書豪是可以比肩甚至超過郭艾倫、趙繼偉這樣頂尖後衛的,他完全可以成為主導比賽的關鍵球員,也會成為每場比賽攝像機和鎂光燈下的焦點。甚至林書豪在北京會找到12年在紐約的感覺,毫不誇張的講,北京版的「林瘋狂」也不是沒有可能。這不季前賽的11投11中狂砍40分就已經先讓所有人瘋狂了一把。第四,種族。林書豪雖然是美籍華裔,但骨子裡也流的是咱中國人的血,黃皮膚黑頭髮是永遠抹不去的象徵。之前林書豪說「在NBA打球,有些時候你要去挑戰每一個人的固有觀點和看法。」林書豪是NBA最成功的的亞裔後衛,而這十年他要經歷多少質疑和歧視才能走到今天這樣的地位。如果沒有「林瘋狂」,NBA怎會留得下這樣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後衛球員呢?CBA就完全不同,努力學習中文的林書豪現在交流幾乎沒有語言障礙,而活躍在各大綜藝節目中的他也早已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在這樣的環境打球,種族歧視是完全不存在的。林書豪可以完全放開了打,享受全國球迷的歡呼。中國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現在來看林書豪加盟CBA就是緣分到了。林書豪加盟對CBA有什麼影響?
在我看來林書豪的加盟不僅僅影響CBA,在不遠的將來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中國籃球。首先第一大影響就是會大大增加CBA聯賽的市場價值。還記得當年馬布裡、JR、麥迪這些大牌外援來華,一方面增加了CBA的觀賞性,另一方面這些自帶流量的明星球員大大提升了CBA的市場影響力。自從姚明上任中國籃協主席之後雖然對CBA的推廣越來越上心,但平心而論CBA在國內的熟知程度遠不及NBA。雖然國內打球的年輕人數量可觀,但你要問他們CBA有多少支球隊,常規賽打多少場,他們還真未必答得出。我還記得當年麥迪加盟CBA之後,每場比賽的球票早早售罄,去到客場甚至還有主場球迷倒戈的情況。而林書豪的亞裔身份加上之前取得的成就,成為下一個麥迪沒有任何問題,從最近的幾場季前賽就已經能感受到中國球迷對於林書豪的熱情了。林書豪自己都在採訪中說到,之前在NBA根本不會有球迷在機場接機,來到CBA後,不管去到哪裡都會有追隨著的球迷。所以當林書豪穿上職業比賽的球衣,當球迷發現他不再只是為了綜藝效果而打球時,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CBA,關注中國籃球,CBA也就成功地提升自身的了市場價值。當然林書豪也有機會通過在CBA的高曝光度來吸引NBA的球探讓他隨時保有回歸NBA的可能。第二大影響,林書豪會成為年輕球員的導師,中國籃球的未來有望快速發展。昨天還看到一條報導說北京隊的年輕球員在一次訓練中沒練好,林書豪就主動發微信去鼓勵他,會把比賽、訓練的細節和戰術細心的講給他聽。這正是所有人想看到的,林書豪要成為這支球隊的精神領袖,他可以在技術和心理上全方位提升我們的年輕球員。講真心話,林書豪要比那些外援好太多了。雖然CBA每支球隊都會有一兩名有NBA經驗的外援,但說白了,這些外援也就是拿錢幹活,平常除了球隊訓練外也不會和咱自己的球員有太多交流,而我們的隊員也都因為種種原因不太和外援熟絡,所以我們一直以來的訓練體系、飲食習慣都是自己一代代總結。林書豪的到來可以把他十年的NBA經驗傳授給更多的隊友,他們之間不會有語言交流的障礙,黃皮膚黑頭髮也不會讓彼此覺得有什麼不同,這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的球員可以深入了解NBA球員的訓練方式和飲食習慣,可以幫助我們的球員更快進步。我之前有看過這樣的報導,說林書豪加盟首鋼之後給首鋼提了兩個特殊要求。第一,首鋼隊要允許林書豪的私人訓練師和按摩師進隊;第二,在主場時,林書豪的飲食由自己的營養師制定,客場則需要單點。從這兩點不難看出NBA和CBA的差距首先就是在訓練方式上,林書豪之所以堅持要帶自己的團隊,肯定是希望保持好的競技狀態。說句不太好聽的,在林書豪的眼裡,CBA的訓練體系不靠譜。而飲食由自己的營養師制定,客場則需要單點,也能看出林書豪在飲食上是非常自律的。之前有球迷拍到林書豪在餐廳用餐照片,飲食以酸奶,香蕉,西藍花為主,而我們的球員可能在一場比賽結束後會相約擼串喝酒。這也正是我所說的,林書豪加盟CBA後的影響,他可以把先進的NBA訓練方式和飲食習慣傳給我們的球員,有越來越多專業人士來到我們的聯賽,我們的球員和聯賽才會越來越好,中國籃球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好。林書豪有沒有可能加入中國隊?
其實歸化球員這個問題在今年世界盃結束之後又被重新拿上檯面來說。之前十年,我們有姚明,有阿聯,有大郅,我們能打進奧運會前八,能贏德國也能跟巔峰的西班牙掰掰手腕,我們當然想都不會去想歸化的問題。現如今,阿聯快進入到職業生涯末期,周琦、郭艾倫還不具備和世界頂級球隊抗衡的實力。在中國男籃最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無奈想到了歸化,但中國人自古以來的民族認同感又不允許我們像日本、韓國那樣直接歸化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外籍球員。這時候我們想到了林書豪,一個同樣黃皮膚黑眼睛的華裔。表面來看這事兒靠譜,事實上,這是需要多方面考慮的問題。之前不少媒體和評論員都問過林書豪,他自己也表示有考慮過,但也說到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需要權衡很多事情。我的看法是,如果可以規劃林書豪那確實是好事,但林書豪或許並不是最佳選擇。
首先說說好的方面,林書豪是一名具有NBA首發實力的後衛,而看過今年世界盃的朋友肯定知道,在世界大賽舞臺上,一個好的後衛是必不可缺的,像美國隊的沃克、阿根廷的坎帕佐、西班牙的盧比奧、捷克的薩託蘭斯基,後衛就是球隊的發動機,如果發動機不夠好,那對於整支球隊的影響立刻高下立判,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今年世界盃上本有拿下比賽的機會最後卻拱手送出勝利的原因。林書豪如果一旦加入中國隊,我們的後衛線實力將大大提升,林書豪、郭艾倫、趙繼偉、方碩的後衛陣容可以讓我們在後衛線上有充足的輪換選擇,而林書豪的個人能力也會讓中國隊在後衛線上擁有很強的一個終結點,加上內外結合,中國隊就可以重新找回之前最擅長的比賽方式。
接著再說不好的方面,1988年的林書豪今年已經31歲了,而且有著較為嚴重的傷病史。中國隊已經失去了直通明年東京奧運會的資格,現在籃協還在慎重考慮是否參加明年的外卡賽。假使中國隊明年沒能參加奧運會,那中國隊等到下一次世界大賽將會是2023年,屆時林書豪已經35歲,阿聯或許已經退役,中國隊將會面臨更大的困難,彼時的日本或許早已經超過了我們。而根據國際籃聯的規則,每個國家最多只能擁有一名歸化球員,那時的我們將無法擁有其他選擇。所以我才說,林書豪或許並不是我們的最佳選擇。
還是那句老話,老老實實培養我們自己的球員,中國不缺打籃球的天才,缺的是打好籃球的態度。而林書豪此次加盟CBA正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我們的球員展示什麼叫做職業,什麼叫做熱愛。所以最近沒有NBA的日子裡,不如多看看林書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