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晚11時,「90後」小夥子大鵬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此時他收到了一條手機微信通知,提示他中了第二階段瀋陽市居民消費券。大鵬當即決定出門找家夜宵店,把券花掉。於是,在這個深夜,一張消費券將他帶進了同是「90後」小奇的旋轉小火鍋店。兩個深夜相遇的年輕人,互相聊起了各自在沈奮鬥打拼的小故事……
一份沸騰的小火鍋 那是深夜沈城久違的煙火氣
小奇的旋轉小火鍋店位於鐵西區保工街北四路附近的一條小街巷上。雖已是深夜,但這條小街卻格外熱鬧,沿街的幾家燒烤店、火鍋店、超市都正在營業中。
近段時間小奇十分辛苦,平日裡晚上9時就已經關門的小店,最近客人卻多了起來,送走最後一撥客人都要後半夜了。此時,店內還有幾位年輕人在吃著夜宵。大鵬推門走了進來,店內的小火鍋升騰的熱氣撲面而來,大鵬心中一暖,感受到了深夜沈城一股久違的煙火氣。小奇熱情地招呼著大鵬,為他點菜。「清湯鍋底、油麥菜2串、生菜2串、土豆片1串……」為了湊單,大鵬特地多點了幾份青菜和肉。
一切菜品準備就緒,桌上的小火鍋逐漸沸騰起來,咕嘟咕嘟冒著熱氣,40平方米的小店內播放著五月天的歌曲《倔強》,大鵬一邊吃著熱騰騰的小火鍋,一邊跟小奇聊了起來。
兩位奮鬥的「90後」 各有煩惱卻各自堅持
大鵬從外地來沈工作幾年了,做家教為高中生輔導課業,一直有很可觀的收入。以往寒暑假時,他的課從早7點排到晚7點,一天12小時都在外忙碌奔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他「困」在家中。線下授課無法正常進行,只能改成上網課,雖省去了奔波,但是課時費下降、學員流失等問題讓他的月收入下降不少。
1991年出生的小奇,幾年前自己投資了十餘萬元,開了家旋轉小火鍋店,店面租金加各種費用,每月支出大概是13000元。疫情之前,平均每天的生意有100多單,但疫情對小店影響不小,小奇給店內的服務員放假了,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營業時間都由她一人支撐。「客流量少的話,我可以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相信會慢慢好起來的。」大鵬和小齊,兩位奮鬥在瀋陽的「90後」,他們各有各的煩惱,也各有各的堅持。
一份堅持的小倔強 熬過寒夜,明天定有暖陽
一頓愉快的宵夜結束時,大鵬發現小奇的店鋪使用的是微信面對面掃碼支付,沒能用上消費券。他開玩笑地說:「沒用上50元優惠券也沒關係,就像眼前的困難不會輕易摧垮一個樂觀的年輕人。」
小奇說,她也知道全市發放消費券的事,雖自家小店未能參與其中,但也從中有所受益。消費券帶動了瀋陽人的消費熱情,這兩周來,也為她的小店帶回了很多客流。小奇希望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刺激消費的方式,幫助更多像她一樣的小微商戶加速回暖。
兩個倔強的「90後」,披星戴月地為生活奮鬥著,就像這座城市裡千千萬萬名普通人一樣。熬過寒夜,明天一定有我們期待的暖陽……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記者 王曉婷、王福譽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