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足球少女連續顛球500+ 足球夢在貧瘠大山閃光

2021-01-08 騰訊體育

[摘要]如果你去中連川,老鄉們會拿出他們最好的土豆款待你,並向你講述他們最富有的足球夢想。

撰文/張楠 編輯/張蕾

在中連川鄉,雪能從10月下到轉年3月。

伴隨冷的,是窮。蘭州城裡人愛說「北山窮」,北山指的就是距離省城148公裡的榆中縣中連川所在的地方。

在中連川小學,幾個孩子在漫天的飛雪中排成整齊的一隊,在田壟裡奔跑踢球。「校園足球」的概念被明確提出之前,這所山溝溝裡的學校就已經在黃土地上把足球當成了每個孩子的必修課。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名帥、甚至過去連足球裝備都不齊備的地方,卻培養出了6人進入廣州恆大足校,1人進入四川足協梯隊,8人前往英國深造。他們就像一個校園足球的童話故事,閃耀著純淨的光芒。

大山裡閃著光的足球夢想,像雪一樣雪白純淨。

一盆土豆是他們最熱情的招待

雖然行政規劃上隸屬於蘭州市,但卻沒有人願意來這片山。過了榆中縣城就是盤山路,路上甚至連雙向車道的標誌線都沒有。太陽照射的地方積雪已經融化,但是背山的地方積雪未退。

在這片貧瘠的西北大地上,一隴隴的梯田裡種植著土豆,這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最主要作物,但收成要看天。夏天幾乎每天都會下一場陣雨。山裡人看著雨水,想著土豆,日子難熬。

「原本想著再等一天把土豆收了,結果就那一晚上突然下雪了,十畝地的土豆全凍了,這一年白費了……」家長說起今年的收成,習慣也無奈。

金巧霞老師當年在中連川小學上小學,如今師範畢業,她選擇回到原點。看著孩子們現在的宿舍裡已經有了暖氣,也有了食堂,每天都能吃上營養餐,她很是感慨。

當年自己在這裡上學的時候,每周家人給烙兩張餅就是一周全部的食糧,周中能吃上一碗方便麵都是奢侈的事情。鹹菜就餅是當年孩子們的標配,學生寄宿,三個孩子擠兩張床,每天被窩剛焐熱基本也就起床了。

她清楚地記得,自己當年在這裡上學的時候,學校有260個孩子,而現在只有64個。因為太窮,很多人選擇出去打工,留在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少,年齡越來越小,成了留守兒童,陪著老人種種地、放放羊。

在前往小學的路上,現在還能夠看到脫貧致富的標語。到2015年,這裡的大部分村莊已經脫貧,平均年收入到達5000以上,對於他們來說生活已經有了質的跨越。

如今,鄉裡進駐了農村信用社便民銀行,各種電信公司在這裡設立了營業點。即便如此,孩子們上學的路依然漫長。住得近的,走到學校要一個半小時。條件好的,能買個「三馬子」(三輪電動車)代步。

這一天,剛坐進學校的辦公室,老師和鄉親們就給端上了兩盆熱騰騰的煮土豆,沾著鹽吃。這是當地人最熱情的招待方式。家長開著「三馬子」來學校看孩子踢球,車後面還掛著剛宰的羊,準備拿到縣城去賣。剛煮開的水,老師卻不敢給我直接喝,必須加上茶葉。「因為我們這裡喝的水都是雨水直接過濾的,外面來的人根本入不了口。」

中連川小學足球隊,就是在這樣一座大山裡長大的。

窮,是中連川給人的直接印象。

沒有名帥卻能培養出名將

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環境能夠培養出走足球專業的孩子。

「也許一定有什麼足球高人指點吧!」很多人猜。

說學校沒有專業足球教練,這並不嚴謹。2016年,學校迎來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專業的足球教練,但不過也是足球師範專業的普通畢業生。在他之前,學校還有一個教足球的老師,也是半路出家。

來到中連川小學那天,我看到兩個身穿運動服的教練帶領著孩子熱身、對抗,一直喊著跑位。從行頭和作風上,他們都像極了高水平的專業教練。他們就是足球師範專業畢業的金超雄,以及半路出家的蔣丹丹——她當年的專業是健美操,來到學校才開始轉教足球。

他們都是榆中縣縣城的人。蔣丹丹來到學校的時間比金超雄早一年,2015年畢業的時候,看到中連川小學在招體育老師,她想著,總歸是個工作,試試吧。

但是家裡人很擔心,「北山窮」的概念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父母很擔心這裡條件太差,縣城長大的孩子適應不了。後來,蔣的姐姐在網上看到這所學校因為足球好,聲名遠播,才說服了父母,讓蔣丹丹上了山。

金超雄是男孩子,喜歡足球,看到學校招聘專業足球老師,跟自己對口,沒猶豫就來到這裡。如今唯一覺得虧欠的,就是還在縣城生活的未婚妻,因為兩人每周只能見一次面。

採訪的時候,孩子突然跑進來跟蔣丹丹請示能不能出去把足球撿回來,得到批准,才開心地跑出去。「學校的牆比較矮,孩子們經常一個大腳球就出去了,得去田埂裡把球撿回來。現在條件好了,每個孩子都能有一個足球還好,過去條件差的時候,球少,經常球被踢出去之後比賽都得中斷,等孩子把球撿回來再繼續踢。」蔣丹丹指指學校不到兩米高的牆說,「不過後面(等)學校有錢了,牆加高一些就好了。」

64個學生,兩名體育老師。

平日,蔣丹丹還要帶五年級的數學課,而金超雄這個體育生還不得不帶二年級的語文。在這樣一個只有64名學生的鄉村寄宿制學校,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要兼帶幾個年級不同的課程。

學校裡從2011年就開始推行「每天鍛鍊一小時」的「陽光體育精神」,每天放學踢一個小時的球,成為了學校裡孩子每天的必修課。「這是我們馬安武校長一直在堅持的。」

慢跑、熱身、拉伸、搶圈、對抗,孩子的訓練日程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金超雄說這些內容其實每一個學足球專業的學生安排起來都很常規。「但是在我們過去參加過的比賽中,技戰術如何應對、孩子心理如何調節,這些都是馬校長多年從事校園足球培訓自己總結出來的。」金超雄這樣表示。

如今的中連川小學有了一塊屬於自己的人工草坪足球場,這是榆中縣的第一塊人工草坪。孩子們有著統一的比賽訓練服,就連冬天都有統一的藍色棉服用來訓練之後保暖、每個孩子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足球。

學校這些年足球成績提高,名聲在外,引來了不少公益人士的關注,得到了這些贊助。而學校能夠回饋這些愛心人士的,只有他們土地上包含著他們一年辛勤的成果——土豆。金巧霞老師說,她念書的時候,大家都是穿著不同的衣服踢球,踢對抗的時候根本分不清哪個是隊友、哪個是對手。整個球隊就一個足球,就連踢球的球鞋都要幾個孩子輪著穿,而且一輩傳一輩。

在校長辦公室裡,有兩個大大的陳列櫃,放在很明顯的位置,一個擺放著校長馬安武收集的足球,有的有球星籤名,有的只有學校畢業生的籤名。另外一個就是這些年孩子在各種比賽中獲得的獎盃,在蘭州市他們曾經獲得過10多項小學組的冠軍,在全國比賽中,面對眾多條件更好的專業足球傳統校,他們也能夠獲得第四名的成績。

現在,孩子們能穿著統一的訓練服進行訓練。

今天的校隊始於一個人的堅持

在中連川小學宿舍的兩面牆上掛起了兩個展板,一塊叫做「家鄉之足」。照片從兩位老人開始,下面寫著「三寸金蓮,足不出戶」。在那張三寸金蓮的照片旁邊,就是中連川小學的女孩子坐在宿舍床邊,露出了一雙健康的雙腳,臉上洋溢著笑容。

這座大山,過去世代重男輕女,女兒綁小腳的習慣被延續了很久,而現在的女孩子不僅擁有了健康的雙足,還可以在足球場上馳騁,女足的成績甚至好過男足。

而在另外一塊展板上,則寫著「教育之足」。「足踏實地」「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等十個跟「足」有關的好的四字成語構成了「教育之足」的「十足」。而「評頭論足」「畫蛇添足」「足不出戶」等是個帶有「足」字的略帶貶義的成語則成為了「十不足」。這是校長馬安武及全校師生打造的以「千裡之行始於足下」為核心理念的「足」文化,這兩塊展板也是他精心製作的。

無論是當年從學校畢業的金巧霞老師,還是金超雄、蔣丹丹口中都一直在提到,學校校園足球能夠發展到今天,完全靠著校長馬安武的堅持不懈。

在整個中連川村人眼裡,馬安武就像一個傳奇人物。他拉得一手好的二胡,唱的秦腔紅遍整個北山,大學本科學的漢語言文學,在學校教學語文和音樂。在他的履歷裡,沒有任何跟足球甚至跟體育有關的經歷。但他卻是一個鐵桿的足球迷,最早接觸足球是2000年看甲A聯賽,成為了山東魯能的球迷,除了中超聯賽,中國隊這些年所有的比賽他都在關注,國外的聯賽他也沒有間斷過觀看。

積雪覆蓋了學校了人工草皮。

他說,自己十幾年如一日,就是以足球為生命。蔣丹丹記得去年馬安武帶著孩子們去蘭州市裡比賽,當天晚上11點有一場中國隊的比賽,因為條件有限,足球隊入住的賓館沒有中央五套,這可急壞了馬校長。到了蘭州就四處尋問朋友誰家能看電視,後來找到一個朋友的親戚家。看完比賽,開車回來已經凌晨兩點多,但他卻非常開心,逢人就講中國隊昨天踢得有多好。

誰也想不到這個老師們口中的校長,今年才只有38歲。2000年畢業,2001年開始在榆中縣的一所小學工作,當時在那裡組建了第一支足球隊,學生現在還記得這個視足球為生命的老師。2011年來到中連川小學,從教導主任,變成了現在的校長。

因為這些年一直在忙著學校的教育工作,甚至都沒有時間照顧父母。隨著父母年歲增長,他才開始照顧老人。筆者來到中連川採訪這一天,他恰好在蘭州給母親看病,沒能見上一面。對於馬安武的採訪都是通過微信,他的微信名字叫做「綠茵俠客」。有足球,也有一絲江湖的浪漫主義。

他的家就在距離中連川村不遠的塏評村,驅車到中連川40分鐘,也在這片北山上,同樣是出了名的貧困村。金老師到現在都記得馬校長當年剛畢業工作的時候,每天穿著一個黃色大衣騎著摩託上班的樣子。

因為喜歡足球,馬安武2001年在榆中縣那所小學組建了學校裡的第一支足球隊,沒有經驗,他在書店買了一本《足球訓練100法》,就這樣照本宣科的給孩子們練起了足球。「中間站一個人,其他人站成一圈傳球,中間的人搶。」對童年足球訓練的記憶,金老師就停留在這樣的畫面裡。而馬安武也會跟孩子們一起踢球,有一次踢球腳骨折了,休息了一個月不能下床,學校足球隊就沒有人帶課了,孩子們每天都在關心他什麼時候能夠回歸。

在那個年代,北山的很多村子都沒有脫貧,哪裡有家長懂得足球,大家更相信只有讀書才是走出這片大山唯一的出路。踢球能有什麼出息?很多家長質疑馬安武的教育方式,連學校裡其他的老師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要讓孩子們去踢球。只有孩子們懂得在足球場上奔跑帶球的快樂。

學校裡的壁報很有特色。

挨家挨戶說服家長讓孩子踢球

馬安武剛來到中連川任教的時候,曾經有家長因為反對孩子以踢球為出路而集體找他抗議。面對這麼多質疑,馬安武也動搖了,想到要放棄。那天他家訪回來,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晚上9點多,當他推開學校大門的時候,看到一個學生正在對著一面空牆練習。昏暗的燈光照在這個孩子身上,就像是一道光芒重新照亮了馬安武。那一刻他決定堅持下去。

直到2015年,也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夠接受孩子去踢球。那一年,因為學校小有名氣,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找到他們要拍攝一期《變形計》,讓城裡的孩子和山裡的孩子生活互換。

當時節目組為學校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到山東魯能足校試訓的機會,原本是挑上的是學校裡足球踢得最好的張國學,但因為家人極力反對,只能換成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的楊繼祖。即便如此,馬安武也沒有放棄張國學。當時,張的母親因為反對他踢球,甚至不許他去上學。

節目需求,要讓學校組建一支球隊去外面踢比賽,孩子們都知道球隊裡不能沒有張國學,於是來到家裡再次邀請他。母親把所有人都拒之門外,無論怎麼遊說,就是一句「不許踢球!」後來,老實的父親才告訴大家,母親不讓他踢球,是因為張國學之前還有一個哥哥,早年夭折,所以母親對他格外愛護,怕踢足球讓孩子受傷。

在學校一行人的遊說下,老實的父親終於決定,放孩子去學校踢一場比賽。細心的馬安武邀請了張的母親去觀看比賽。開賽幾分鐘,她悄悄來到學校,坐在場邊的角落,看到兒子在足球場上如此快樂,一路盤帶過人,傳球射門,成為足球場上當之無愧的核心,她終於控制不住地鼓起掌,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學校裡的「球星」就這樣完成了回歸。

學校裡像張國學母親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以前通訊不發達,馬安武就挨家挨戶的家訪,說服家長讓孩子來踢球。現在條件好了,家長都有手機能上網了,他就組建了家長聯絡群,學校目前64個孩子,群裡從最初的幾十人,變成了130多人。全校所有的家長雙方都在這個聯絡群裡,平時馬安武會發一些孩子們踢球的照片,在外面贏了比賽他也會發給家長們。看著自己的孩子們如此優秀,家長也開始支持馬安武的工作。而直到現在,馬安武跟所有從學校裡走出來的孩子和家長都在保持聯繫,隨時關注著孩子們的成長。

之所以發展足球,跟馬安武年幼的貧苦經歷有關,他知道這山裡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通過考學這條獨木橋走出大山。而自己最喜歡的就是足球,或許可以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讓孩子走出貧窮。學校裡有很多留守兒童,父母在榆中縣城或者蘭州市打工,以前為了一家團圓,家長要奔波回到山裡。而現在,孩子們經常到大城市去比賽,父母可以在打工的地方見到孩子,這也是合家團聚最令人開心和驕傲的一種方式。

馬安武總說,學校足球隊的分水嶺就是從得到第一筆公益贊助開始的,當時甘肅某足球俱樂部贊助了孩子們24套裝備。之後陸陸續續的贊助,讓所有孩子每個人都能有一個足球,也有了自己的保暖大衣。而他唯一能夠感謝這些人的,就是烤好土豆等大家來學校品嘗。

足球育人是根本

我來到中連川那天,恰好趕上孩子們在訓練。鄭國軍的母親鄭永玲特意從蘭州回來看他。談到兒子在中連川小學的經歷,鄭永玲很感慨。

她家在距離中連川村70公裡的甘草店,距離榆中縣城不遠,經濟發展比中連川好很多。在孩子3年級的時候她卻毅然決然地把孩子送到山上。當時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在原來學校最後一次考試,語文17分,數學34分。之前曾經聽說過中連川小學在大力發展足球,在跟馬安武溝通之後,決定讓孩子換一條出路。

出乎鄭永玲意料的是,轉學之後的鄭國軍,不僅球藝不錯,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剛剛結束的期中考試,數學考了92分,語文也考了60多。看到鄭國軍在這裡的改變,同鄉陸續有四個孩子都轉學到了山上。

除了學習成績,鄭永玲在兒子身上也看到了其他的變化。「以前在家裡吃完飯什麼都不管,現在每周回到家,吃完飯知道收拾碗筷,擦桌子。以前回家寫作業喊都沒用,現在不用我們說,就知道主動寫作業。」她驕傲地說。

而這其實才是馬安武教育理念的根本所在。「我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快樂的童年,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是沉浸在補習班裡,沒有快樂和童年,我希望孩子能夠在我的學校裡找到快樂。」而孩子們在足球場上找到了快樂,馬安武就會告訴大家,只有學習好才能夠出去踢比賽,無形中也提高了孩子對於學習的欲望。這是一個良性循環。這裡的師資並不比外面好,但是孩子們成績的提高卻是顯而易見的。

小姑娘踢球的樣子泰然自若。

在學校集訓那天,我發現了一個特別優秀的女孩兒,她叫王春。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冰天雪地裡顛球,球藝之嫻熟,足以和專業足校的孩子相媲美。蔣丹丹笑著說:「這姑娘,一口氣顛球可以顛600多下。」而她的姐姐就是去年畢業被選中到恆大足校的王妍。

談到女兒起初踢球的經歷,母親白海霞也有些糾結,他們一家子之前根本不知道足球是什麼,在了解了之後更是糾結——一個女孩子踢球算什麼事兒。但看到女兒有踢球的天分之後,他們也開始動搖了。

馬安武看出了王妍在足球方面的天分,於是跑到恆大足校在蘭州的招生點諮詢和推薦。最終,恆大足校選中了王妍,而徵服招生老師的不僅僅是她的球技,還有她純樸的性格和吃苦的精神。恆大足校學費不菲,馬安武為王妍申請了貧困助學金,家人每年只需要支付1萬的交通費和生活費。看著女兒未來的出路有了,白海霞一塊石頭也落了地。如今看著二女兒擁有同樣的足球天分,她再也不反對孩子走這條路了。

王春說,她希望像姐姐那樣去踢足球,她也想努力進入恆大足校,跟姐姐成為隊友。問到她最喜歡的足球運動員是誰,她脫口而出:「王珊珊。」鄭國軍聽到同學在說偶像,他也趕緊說,自己最喜歡的球星是黃博文,最喜歡的球隊是中國國家隊。

當被問及:「中國足球現在成績不好,那麼多人都不看好,你還相信中國足球有希望麼?」

「相信!」鄭國軍使勁點點頭,純淨的眼神裡充滿著希望。

結語:這座大山裡,世世代代倚仗著貧瘠的土地生存。命運帶給他們的是無奈,但是足球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對他們來說,足球不僅僅是出路,還承載著孩子們對人生的重新認知。所以馬安武說:「足球,已經變成了山裡人的希望。」

重點推薦:

相關焦點

  • 大山裡的留守女童懷揣足球夢闖入更大「賽場」
    2017年馬詩彤(左一)和張婕(左二)準備放學後練習顛球。資料圖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攝在重慶石柱的大山裡,有一支小小的足球隊,大部分成員是留守兒童,可就是這支「業餘」隊伍卻拿到了市級足球比賽的冠軍,這是兩年內這支隊伍拿到的第三個市級足球比賽冠軍。2017年4月,華龍網報導了《大山裡的留守女童足球隊》,講述了她們閃閃發光的足球夢。此後,重慶石柱縣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獲評2017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特別獎。
  • 大山裡的留守女童懷揣足球夢 闖入更大「賽場」
    2017年馬詩彤(左一)和張婕(左二)準備放學後練習顛球。資料圖片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6日16時訊(記者 李嫋)在重慶石柱的大山裡,有一支小小的足球隊,大部分成員是留守兒童,可就是這支「業餘」隊伍卻拿到了市級足球比賽的冠軍,這是兩年內這支隊伍拿到的第三個市級足球比賽冠軍。2017年4月,華龍網報導了《大山裡的留守女童足球隊》,講述了她們閃閃發光的足球夢。
  • 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小小的你有大大的夢!
    遇見你丨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小小的你有大大的夢!  湖南常德的石門縣,地處武陵山集中連片的特困山區,2018年8月實現整縣脫貧。在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有一支足球隊,球隊的小隊員,跟教練一起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訓練,追逐夢想。
  • 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8月13日上午,石門五小的校園裡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拱門,用熱烈的喝彩迎接16名足球小將凱旋歸來。
  • 遇見你丨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小小的你有大大的夢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8月13日上午,石門五小的校園裡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拱門,用熱烈的喝彩迎接16名足球小將凱旋歸來。
  • 遇見你丨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小小的你有大大的夢!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8月13日上午,石門五小的校園裡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拱門,用熱烈的喝彩迎接16名足球小將凱旋歸來。
  • ...大山裡的四川女足姑娘:10歲被教練選中時,還不知道足球是什麼
    在她們之中,不乏像卓瑪吉、沙健玲這樣來自阿壩大山裡的女孩,起初選擇足球是為了能夠「去到更遠的地方」,也有像楊豔、吳璽這樣入選國字號的隊員,還有像隊長陳欣一樣堅守的老將。所有的汗水在這個秋天,匯聚成了一個關於「圓夢」的故事。
  • 榮獲全國季軍,常德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受到央視關注!
    而就是這支山區裡的球隊,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中獲得了季軍。一起來認識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們。湖南常德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足球隊隊員 王奕博:大家好,我叫王奕博,今年九歲,來自湖南石門五小,在五小踢三年球了,我的偶像是梅西,我的夢想是加入中國國家隊,我會繼續努力的,加油!
  • 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踢出了全國季軍
    「全國四強」裡殺入一支山區小學校園足球隊在這次比賽中,32支參賽隊伍大多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的少兒足球俱樂部,而石門五小足球隊是唯一一支來自山區的隊伍。水泥地改造簡易足球場 不少隊員「零基礎」每天下午4點,伴著下課的音樂聲,石門五小的田徑場上熱鬧起來,學校裡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開始了日常訓練
  • 來自湖南大山裡的足球小將,踢出了全國季軍
    「全國四強」裡殺入一支山區小學校園足球隊 在這次比賽中,32支參賽隊伍大多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的少兒足球俱樂部,而石門五小足球隊是唯一一支來自山區的隊伍。
  • 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踢出了全國季軍!
    「全國四強」裡殺入一支山區小學校園足球隊在這次比賽中,32支參賽隊伍大多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的少兒足球俱樂部,而石門五小足球隊是唯一一支來自山區的隊伍。不僅如此,很多隊伍的球員都是由當地不同學校、不同年齡的優秀選手組成的,只有石門五小足球隊參賽的球員,全部來自同一所小學的同一個年級。
  • 這群大山裡的足球小將,踢出了全國季軍!
    「全國四強」裡殺入一支山區小學校園足球隊在這次比賽中,32支參賽隊伍大多來自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中城市的少兒足球俱樂部,而石門五小足球隊是唯一一支來自山區的隊伍。水泥地改造簡易足球場 不少隊員「零基礎」每天下午4點,伴著下課的音樂聲,石門五小的田徑場上熱鬧起來,學校裡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開始了日常訓練
  • 央視遇見你丨湖南大山裡的足球小將 小小的你有大大的夢!
    8月13日上午,石門五小的校園裡鋪上了紅毯,搭起了拱門,用熱烈的喝彩迎接16名足球小將凱旋歸來。每天下午4點,伴著下課的音樂聲,石門五小的田徑場上熱鬧起來,學校裡所有熱愛足球的孩子們開始了日常訓練。大家都很珍惜他們的田徑場,因為它來之不易。
  • 郜林姜至鵬孫可給大山裡女子足球隊上了堂特殊足球課
    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大山深處的莽林小學,有一支女子足球隊。一群可愛的小女孩,她們從擁有一個自己的足球這樣的小夢想開始,在支教老師的引導下走近足球,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
  • 多特蒙德構築大山裡的足球夢
    11月6日,德甲多特蒙德足球俱樂部攜手其全球合作夥伴贏創,與愛德基金會走進湖北恩施新塘鄉,共同發起「少年足球夢」公益愛心活動
  • 國內首部校園足球記錄電影上映 展現大山孩子足球夢
    9月6日下午,中國第一部校園足球紀錄電影、第一部反映農村足球數育的紀錄電影在蘭州上映。 史靜靜 攝中新網蘭州9月7日電 (史靜靜)6日下午,中國第一部校園足球紀錄電影、第一部反映農村足球教育的紀錄電影,也是甘肅第一部以農村兒童為題材的院線紀錄電影在蘭州上映。
  • 四川大涼山女足小將踢進省隊 靠「足球夢」走出大山
    【脫貧故事】四川大涼山女足小將踢進省隊 靠「足球夢」走出大山【解說】11月中旬,立冬之後,天氣轉涼,在四川省成都市第十八中學的綠茵場上,一群皮膚略顯黝黑的女足小將們正穿著短褲訓練。這30名來自涼山州布拖縣的彝族女足隊員與足球結緣的故事,始於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和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針對布拖縣開展的校園足球幫扶項目。
  • 足球之顛球
    顛球也稱「耍球」,是足球運動技術術語之一,是指用身體的某個或某些部位連續不斷地將處於空中的球輕輕擊起的動作。顛球主要是增強球感、熟悉球性,是足球技術中的基本功,也是最基礎的技術。1.一人一球顛球:體會觸球的時間、觸球的部位、觸球的力量和整個動作的協調配合。
  • 足球基礎:顛球技巧
    "十一人"足球「十一人」團隊幫您打造出專業級的業餘球隊。隊標設計,隊服建議,請把這些交給我們。
  • 足球小白如何學會顛球
    顛球練習是足球運動中最有效的練習手段。顛球練習可以提高練習者的球感、協調性等等。顛球是一個經濟實惠的練習手段。並且不受場地、人數等方面的限制。對於提高足球小白的技術效果是顯著的。那麼如何練習呢?那麼我們給足球小白定義一下,可以連續顛0-1個屬於初級小白,1-2個球的屬於中級小白,2-5個屬於高級小白。測試三次取平均成績,看看你屬於什麼級別小白。先說初級小白的練習方法:雙手持球輕輕拋起,等待球下落顛一下球用手接一下球,左右腳交替練習,重複練習100次。如果可以保證連續20次不失誤,那麼就可以進行中級小白的練習了。